行走的真人氣象預報員!宋旻浩新紋身自帶天氣預報功能?

2021-01-08 韓星網
行走的真人氣象預報員!宋旻浩新紋身自帶天氣預報功能?

明星Rui 2019-03-01T13:33:00+08:00

日前WINNER宋旻浩通過自己是SNS公開了這組天氣圖標照片(雖然已經刪除了),引發了許多猜測,不少粉絲好奇,這到底是紋身還是貼紙呢?

不久之後,又有粉絲拍到宋旻浩出席祥明大學入學活動的一組照片,看來是紋身無誤了。 宋旻浩還用紅筆圈出了多雲的符號,天氣預報員宋旻浩即時為您播報:首爾今天是多雲。

而2月28日再次現身的宋旻浩,則用紅筆標出了雨天符號,又一次氣象預報員上身。 不過也有不少粉絲認為,這個天氣圖標代表著當天宋旻浩的心情。

這個小小的紋身是不是很有創意呢?

「圖:TD、cr logo」

© 2021 KSD 韓星網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成都氣象預報員:幾十個字天氣預報 背後是幾十張圖的分析
    原標題:成都氣象預報員:幾十個字天氣預報 背後是幾十張圖的分析   徐棟夫在查看分析氣象圖片   前日上午8點,在不少上班族還在上班路上的時候,氣象臺氣象預報員徐棟夫就已經坐在了辦公室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 大氣科學專家稱:數值預報無法取代氣象預報員
    6月4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辦的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中,大氣科學專家探討了天氣預報的準與不準。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數值預報成為準與不準的關鍵,不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稱,數值預報不斷發展並不意味著可以替代天氣預報員。
  • 世界氣象日專家科普知識 天氣預報是咋製作出來的
    氣象預報員劉勇介紹氣象預報平臺    本報記者陳飛波攝李先生打開手機對記者說,蘋果手機自帶的天氣預報顯示當時西安大部多雲,溫度是11℃;手機QQ天氣顯示多雲,溫度是8℃;手機上下載的墨跡天氣軟體,顯示晴天,溫度是6℃。 氣象專家表示,首先要知道一點,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首先是氣象信息採集,包括高空、地面、衛星、雷達等氣象觀測資料以及數值預報等;其次進行氣象信息處理;第三是進行天氣預報製作;最後通過氣象局、媒體等發布。
  • 走近天氣預報員:築牢氣象防災第一道防線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圖①:颱風「山竹」的衛星雲圖。中國氣象局供圖圖②: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示意圖。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現在和1998年相比,綜合氣象觀測、數值預報、預報平臺的科技支撐等很多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學款感慨道。「大家每天看到、聽到的暴雨預報預警等氣象預測,是預報員主要基於數值天氣預報做出的預測結果。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警準確率如何?媒體走近預報員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現在和1998年相比,綜合氣象觀測、數值預報、預報平臺的科技支撐等很多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學款感慨道。「大家每天看到、聽到的暴雨預報預警等氣象預測,是預報員主要基於數值天氣預報做出的預測結果。
  • 青島氣象預報員畢瑋:看雲彩觀天象慧眼測天氣(圖)
    文/本報記者 呂璐 片/本報記者 張曉鵬  觀天象,知天事,萬千氣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正確讀懂老天的晴雨表,並做出預測,將極大地幫助人們安排好生產生活。在青島市氣象臺,領班預報員畢瑋正是不分晝夜地監控氣象變遷,用多年的預報經驗和積累去摸清老天爺的脾氣,為人們提供天氣預報。
  • 追求精細精準、服務國計民生,一代代天氣預報員們——測風雲氣象...
    1990年,李澤椿團隊建立的這套系統投入使用,成為我國第一個中期(10天)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我國成為當時國際上少數幾個能製作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的國家。這是「從0到1」的突破,對氣象保障和國家安全來說,意義重大。對此,李澤椿卻保持著謙遜。「我只是團隊中的一分子,只想踏踏實實把事做成、做好。這麼多年來,我始終銘記氣象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保障國家安全、服務人民生活。
  • 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
    劉曉林 攝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1月15日,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圓滿結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王守榮、中華全國總工會經濟技術部部長常毅民在競賽閉幕式上致辭,並為獲獎選手和代表隊頒獎。國家氣象中心馬學款獲個人全能一等獎。
  • 德州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鏡頭記錄預報員的一天(圖)
    德州天氣預報的背後,有這麼一個群體:氣象預報員。他們的日常——盯著雷達回波,跟著衛星雲圖,研判天氣變化,發布預報結論。他們的狀態——地球不重啟,他們不休息,宇宙不爆炸,他們不放假。他們全年在線,他們24小時在崗。
  • 氣象工作者:天氣預報這樣出爐
    李江波,這位入選全國百名國家首席預報員的「氣象大咖」,壓低聲音告訴記者,「這馬上召開的會議,先聽取各地市的情況,由省局進行評估,大家針對即將發布的天氣預報會商,如果數據差距不大,就可以對外發布。」 類似的會商,不只是省內調度各市之間的,每天還有中央氣象臺調度各省召開的,「預報員就好像醫生,我們的會商,類似把天氣當病號來會診。會診的出發點是什麼?
  • 香港天文臺預報員訪問國家氣象中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爽報導 3月7-8日,香港天文臺高級科學主任黃永德博士和科學主任何宇恆先生訪問國家氣象中心。兩位香港預報員重點了解了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業務,雷達合成圖在預報平臺的應用情況,隨後在天氣預報室和環境預報中心針對QPF、中期預報、地質災害等技術及環境預報業務流程和模式應用等進行了交流;颱風與海洋預報中心介紹了熱帶氣旋預報技術進展和海上氣象監測網絡建設情況,數值預報中心就GRAPES數值系統最新研究進展、國家級業務數值預報系統、雷達資料應用等技術進行了介紹,業務科技處就應急單位聯動機制與香港預報員進行交流
  • 第三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 沈曉農要求持續推進預報...
    莊白羽 通訊員閆一銘報導  1月11日,第六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三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在京圓滿落幕。  沈曉農表示,此屆預報技能競賽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預報員掌握理論知識、預報技能的現狀,展現了預報員隊伍的良好精神風貌,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預報員隊伍,奠定了良好基礎。預報員培訓工作必須常抓不懈,技術練兵不能鬆懈。  沈曉農指出,一是要認真做好預報技能競賽的總結工作。
  • 黑龍江機場集團航務管理部開展氣象預報員培訓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王璞瑛 報導:為進一步提升支線機場氣象預報服務水平,提高氣象預報員知識儲備和業務能力,強化預報人員隊伍建設,近日,黑龍江機場集團航務管理部協調民航黑龍江空管分局,組織開展為期一周的氣象預報業務培訓班,來自省內各機場的26名預報員參加培訓。
  • 山海關機場「仰望天空」的氣象預報員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僅要提供機場的天氣預報,還要將航路上的天氣信息提供給機組,以便出現雷暴等惡劣天氣時,能讓機組提前判斷是否需要繞行或者去其他城市備降。」在北戴河機場航管樓,聽到筆者的來意,梁睿開門見山地說起了自己與同事們所負責的工作,他告訴記者,普通市民接觸到的天氣信息多是偏向生活類的,老百姓需要獲知的主要是氣溫、風向、風速,是晴天還是雨雪天氣等信息。
  • 觀測數據與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從簡單的溫溼度計到複雜的能見度儀,從藍天中的探空氣球到大海上的浮標站,從矗立在地面的天氣雷達到遊弋於太空的氣象衛星,各種各樣的氣象觀測手段織成了一張精密的大網,忠實記錄著氣象數據。而這些寶貴的數據,正是預報員用以製作天氣預報的第一手材料。
  • 一部手機3個不同的天氣預報 到底應該信哪個?
    氣象預報員劉勇介紹氣象預報平臺 本報記者陳飛波攝劉勇向市民介紹氣象預報平臺 記者陳飛波實習生王雨蒙攝一部手機上有3個不同的天氣預報,到底該信哪個?李先生打開手機對記者說,蘋果手機自帶的天氣預報顯示當時西安大部多雲,溫度是11℃;手機QQ天氣顯示多雲,溫度是8℃;手機上下載的墨跡天氣軟體,顯示晴天,溫度是6℃。氣象專家表示,首先要知道一點,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 「聯心」,氣象預報業務的開端
    當時氣象部門最主要的職責是服務軍事和航空業,預報要素簡單,例如在軍委氣象局成立的兩個月前,為開國大典進行天氣預報時,預報員寫道:「1949年10月1日,北京,微風,多雲轉晴。」  親歷者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氣象學家葉篤正生前憶述:  當時最缺乏的是氣象人才,「聯心」所舉辦的全國天氣預報員訓練班,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培養了大批天氣預報骨幹。
  • 探討觀點:未來氣象預報發展之路
    現代氣象預報業務發展的一大趨勢是業務集約化、標準化、精細化。過去五年,我國氣象預報業務逐步向國家-省兩級集約,業務流程越來越優化,業務組織管理越來越規範。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信息技術發展,對氣象預報業務發展提出新要求。由此,第七次全國氣象預報工作會議提出「兩級集約,三級布局」的業務布局和業務流程的三個轉變。  在現代氣象預報業務中,各級氣象部門應如何發揮自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