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與我相關,卻又與我無關,長輩們聊天時聊的那些事兒……長輩們聊天,內容與我相關,我卻不能參與,是一種什麼感受……豈是尷尬兩個字能形容的……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紅樓夢》裡的有個人只出場一次,卻和賈母聊得很投機,內容大多和寶玉相關,而寶玉又不好直接回應、心裡很是煩惱,讓寶、黛之間無故生出了一場大風波,這個人便是張道士。
張道士,本是窮苦家出身,少時作為榮國公兒子賈代善替身,出家為道,替他出家、消災。賈代善就是賈母的丈夫,寶玉的爺爺,因此張道士在賈家是有些地位的,他可以直接跟賈母、 王夫人等女眷見面、交談,寶玉等公子也要稱他「張爺爺」。
張道士不止是榮國公的替身兒,還是先皇御口親稱的"大幻仙人",掌「道錄司」印,封了「終了真人」,他是可以遊走宮廷的,是王公藩鎮都稱他為「神仙」的人;而賈府清虛觀打醮是元妃安排的,很明顯張道士是元妃的說客,遊說的主要內容就是寶玉的婚事。
張道士稱賈母老祖宗 ,賈母稱張道士老神仙,相互問了一聲好,張道士便馬上提到寶玉,稱」只記掛著哥兒「,見了寶玉又誇字好、詩好、人好,」形容身段,言談舉止,怎麼就同當日國公爺一個稿子!」然後就直接要給寶玉提親了,「想著哥兒也該尋親了」。
張道士的面子不是一般的大,他竟有面子在賈母面前給寶玉提親。寶玉叫了聲「張爺爺」,卻不好再說什麼,沒想到,賈母本來與張道士聊得不錯,一會兒笑,一會兒淚流滿面的,但一聽提親這事兒,卻一口回絕了。
且看張道士提了個什麼樣的姑娘:十五歲,模樣好,聰明智慧,根基家當也配的過……像不像寶釵?賈母怎麼回的:「上回有個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便是那家子窮……只是模樣兒性格難得好的。」
之前薛姨媽曾經說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想來賈母是針對這句話才講出這和尚的說法,你那兒有個和尚說,我這兒也有個和尚說了,若你的大家,那我的也可信,若不信,那可見和尚說的都不可信。
賈母回絕的如此委婉又直接,張道士也知趣,轉而說要寶玉把他項下的「 通靈寶玉」摘下來,拿出去給他的弟子觀賞,賈母答應了。這張道士拿了玉去看,回來時也沒空著,帶了些「各人傳道的法器」,金璜、玉玦等三五十件。
裡面有一個赤金點翠麒麟,賈母說好像見過誰家孩子戴著,寶釵說史大妹妹有一個,比這個小些。賈母正是要提醒寶釵,這些個物件也不是單只一件的,金鎖什麼,都不只是單單你有的,想那寶釵的聰明一定是明白的。
元春的旨意是讓賈珍領著家族裡的眾爺們兒跪香,賈母說自己要去清虛觀看戲,還要帶著平日裡大門不能出,二門不能邁眾女眷一起都要去熱鬧熱鬧,清虛觀打醮變成了賈母主持的清虛觀一日遊,但第二日卻不再去了,因為賈母要說的話的辦的事兒都已經完成了。
賈母回答張道士的話,是有意說給王夫人和薛姨媽聽的,同時讓寶釵死心,更是借張道士之口,傳話給賈元妃,我是不接受什麼「金玉良緣」 的。
寶玉心中不自在,回家來生氣,從今以後再也不想見那張道士了,因他提親,心中大不受用。黛玉又中暑,心裡也因此事不痛快,「昨日張道士提的親,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緣」這樣的話都講了。
寶黛二人又哪裡知道,賈母早就藉機籌劃好了,元妃、王夫人、薛姨媽、寶釵、張道士等人的心思和伎倆、手段,想和賈母較量,還差得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