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中國70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是深刻明白了這一道理,中國受清朝百年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在建國初期的發展一度遭遇挫折,道路十分荊棘坎坷,為了緊跟時代步伐,早日完成民族復興夢,中國也是放低姿態,主動向西方國家進行求學,在此期間,中國也成功獲得了一批優秀的國家科技人才,但是也有少數因為個人原因或者被他國的優越物資條件所誘惑而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當地,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謝曉亮,他目前是中科院外籍博士,為了報效祖國,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被問是否後悔僅回了2個字:從未。
謝曉亮,是世界有名的生物物理化學家,畢業於北京大學,再結束了大學課程以後,和許多痴迷於技術領域的有志青年一樣,謝曉亮也選擇遠赴美國追求更高的學術造詣,美國加州大學是他最終的選擇,在這裡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學位的攻讀,也憑藉在校期間優異的學習成績以及出色的實踐能力在畢業後成功獲得了進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工作的機會,該實驗室是名頭可不小,據說是美國研究核武器的核心機密機構之一,而謝曉亮從事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研究單個分子光學成像的作用原理,憑藉出色的理性邏輯思維以及高超的科學實驗能力,謝曉亮很快就在這片領域打造出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他的天賦秉異也自然被美國政府給相中了,為了留住這位中國人才,特意將美國國籍頒發給了他。
但是隨著謝曉亮在美國的發展越來越好,名聲也越來越大,他回國之心也變得更加熱切,其實,在美國生活的這麼多年裡,謝曉亮從來就沒有忘記國祖國,曾經對此次回到自己的母校也就是北京大學進行相關學術演講,並主動在北京大學創辦了生物動態光學成像研究中心,並親自擔任主要負責人,為祖國培養更多優秀的科技研究人才,但是因為美國國籍的身份,謝曉亮在中國的所有工作都只能算是兼職,謝曉亮需要經常往返於中國和美國之間。
而謝曉亮也意識到自己是時候可以回去了,當初帶著對化學領域的探索精神和夢想來到美國求學,如今這些都一一實現了,據說憑藉謝曉亮現在在美國創下的多項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只要在有一定時間的發酵,他很有可能被提名為下一屆諾貝爾學將的候選人,這是許多科學家門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的最高殊榮,但是在謝曉亮面前,祖國的強大勝於一切,果斷地放棄了所有外在條件的挽留毅然選擇回國。
2018年7月份,謝曉亮正式宣布回國發展,並正式進入北京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研究,而由他一手創立的生物動態光學成像研究中心也在他的帶領下成為了北大的一個招牌科技實驗室。如今的謝曉亮依然始終忙碌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為許多和他當初一樣對科技充滿痴迷的中華學子指點迷津,帶領他們領略科技的魅力。
或許有人會問科研技術在哪研究都可以,何必放棄美國那麼優越的生活條件,尤其是放棄了那近在咫尺的諾貝爾獎,但是謝曉亮的回答始終是一樣的,難就是從未後悔過當初的選擇,正如他之前說過的一句話:無論國籍,我都心繫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