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博士為報效祖國,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被問是否後悔回2個字

2021-01-13 神鳥知訊防務

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中國70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是深刻明白了這一道理,中國受清朝百年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在建國初期的發展一度遭遇挫折,道路十分荊棘坎坷,為了緊跟時代步伐,早日完成民族復興夢,中國也是放低姿態,主動向西方國家進行求學,在此期間,中國也成功獲得了一批優秀的國家科技人才,但是也有少數因為個人原因或者被他國的優越物資條件所誘惑而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當地,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謝曉亮,他目前是中科院外籍博士,為了報效祖國,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被問是否後悔僅回了2個字:從未。

謝曉亮,是世界有名的生物物理化學家,畢業於北京大學,再結束了大學課程以後,和許多痴迷於技術領域的有志青年一樣,謝曉亮也選擇遠赴美國追求更高的學術造詣,美國加州大學是他最終的選擇,在這裡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學位的攻讀,也憑藉在校期間優異的學習成績以及出色的實踐能力在畢業後成功獲得了進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工作的機會,該實驗室是名頭可不小,據說是美國研究核武器的核心機密機構之一,而謝曉亮從事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研究單個分子光學成像的作用原理,憑藉出色的理性邏輯思維以及高超的科學實驗能力,謝曉亮很快就在這片領域打造出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他的天賦秉異也自然被美國政府給相中了,為了留住這位中國人才,特意將美國國籍頒發給了他。

但是隨著謝曉亮在美國的發展越來越好,名聲也越來越大,他回國之心也變得更加熱切,其實,在美國生活的這麼多年裡,謝曉亮從來就沒有忘記國祖國,曾經對此次回到自己的母校也就是北京大學進行相關學術演講,並主動在北京大學創辦了生物動態光學成像研究中心,並親自擔任主要負責人,為祖國培養更多優秀的科技研究人才,但是因為美國國籍的身份,謝曉亮在中國的所有工作都只能算是兼職,謝曉亮需要經常往返於中國和美國之間。

而謝曉亮也意識到自己是時候可以回去了,當初帶著對化學領域的探索精神和夢想來到美國求學,如今這些都一一實現了,據說憑藉謝曉亮現在在美國創下的多項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只要在有一定時間的發酵,他很有可能被提名為下一屆諾貝爾學將的候選人,這是許多科學家門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的最高殊榮,但是在謝曉亮面前,祖國的強大勝於一切,果斷地放棄了所有外在條件的挽留毅然選擇回國。

2018年7月份,謝曉亮正式宣布回國發展,並正式進入北京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研究,而由他一手創立的生物動態光學成像研究中心也在他的帶領下成為了北大的一個招牌科技實驗室。如今的謝曉亮依然始終忙碌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為許多和他當初一樣對科技充滿痴迷的中華學子指點迷津,帶領他們領略科技的魅力。

或許有人會問科研技術在哪研究都可以,何必放棄美國那麼優越的生活條件,尤其是放棄了那近在咫尺的諾貝爾獎,但是謝曉亮的回答始終是一樣的,難就是從未後悔過當初的選擇,正如他之前說過的一句話:無論國籍,我都心繫祖國。

相關焦點

  • 隱姓埋名的「中國核司令」,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人民科學家
    遠渡重洋求學海外,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1946年,程開甲遠渡重洋求學英國,師從著名物理學家波恩。 1948 年,程開甲被授予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在導師玻恩的推薦下,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以年薪750英鎊的待遇聘請程開甲擔任研究員,與玻恩一起進行科學研究。
  • 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為報效祖國,甘願放棄美國國籍
    為了更好的發展選擇背井離鄉,出國留學深造學習新的知識,等到學業有成時再回國,報效祖國。 錢學森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為了發展中國科技,錢學森在國外求學,之後為了報效祖國,學業有成後再次投入祖國的懷抱 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出國留學了,當時他就讀於哈佛大學,1973年他又開始攻讀計算機技術,並獲得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 從河南農村走出的驕子,到美國得了諾貝爾獎,晚年卻十分後悔?
    崔琦這些年回到了祖國,但是對於自己獲得諾貝爾獎這件事情崔琦並沒有多少激動的感覺,甚至很後悔當年去了美國,這是為什麼呢?儘管人生的前19年充滿了坎坷,不過崔琦在從美國畢業繼續研究生開始就十分的順風順水了——1967年拿到物理博士學位、1982年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4年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等等,崔琦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就像坐火箭一樣飛速成長。
  • 如何看待中國第一位數學博士至死不原諒兒子獲得諾貝爾獎更改國籍
    ,於是他決定出國留學,他希望在國外可以多學到一些知識,以便報效祖國。他知道,祖國迫切的需要人才,所以他義不容辭。留學1923年,他又輕而易舉的通過留學考試,前往美國留學。在美國,他拿到了史丹福大學的學士學位,又在芝加哥獲得碩士學位。等回國的時候,他已經是個學識淵博的博士了。而他完成這一切,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他算是開創了中國數學學習的先人。
  • 疫情期間,浙大教授鄭強火了,只說了五個字就圈粉無數
    也就在此時,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想要來到中國,之前外出避難的明星們也紛紛回國,已經是外國國籍的華人也想方設法回中國,留學生們一批一批回到祖國。錢學森而此時,浙大教授鄭強曾說過的一段話徹徹底底在網絡上火了,這五個字值得人民深思考——科學有國界。
  • 哈佛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他用AR技術報效祖國
    哈佛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他用AR技術報效祖國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哈佛終身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回國發展AR技術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是一位高材生,他看準了AR的風口,打算回國發展AR技術報銷祖國。他名叫謝曉亮,他被稱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致力AR技術報效祖國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致力AR技術報效祖國科技高材生、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年薪2000萬,這是段路明的人生標籤,可是他本人卻不這麼認給「我是中國人」因為這句話,段路明放棄了在美的優渥生活,放下了世界頂級科學家的身份,一心回國,用自己的能力為中國的AR事業做貢獻。
  •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在中國的莘莘學子的心目中有三個最想去的地方,一個是清華,一個是北大,最後一個是中科院。就這樣,李愛珍心心念念的科學院士的夢想在她不放棄的情況下實現了,真是有點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只可惜的是她成為了一名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許多人好奇後來李愛珍女士是否在美國定居生活,請看下文。
  •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網友:我怕他走
    近日,清華大學又傳來一個好消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曲久輝教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在美國國家工程院本次公布的新晉院士名單中,當選者共包括86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其中曲久輝院士是新晉外籍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學者。
  • 河南12歲農村少年離家後,入美籍獲諾貝爾獎,晚年坦言後悔了
    他是為數不多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楊振寧等五人獲得諾獎。12歲那年,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求學,後赴美國深造,加入美籍。為什麼晚年的他卻坦言自己後悔了?1939年2月末,崔琦出生在河南平頂山寶豐縣。他出生時父親已經42歲了,母親王雙賢41歲,家裡有3個姐姐。
  • 莊小威或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今年43歲的中國科大1987級少年班校友莊小威博士當選外籍院士。記者採訪獲悉,中國科大新創基金會是為中國科大發展服務的教育類非政府組織(NGO)。據中國科大官網的消息稱,莊小威博士曾經師從朱棣文教授。朱棣文是繼楊振寧、李政道等之後的第5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也是首位掌管美國能源部的華裔。界面新聞了解到,莊小威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15歲時從蘇州中學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在中國教育界有「千年學府」之稱的蘇州中學,其前身是由範仲淹創辦的蘇州府學。
  • 他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卻培養出中國一半的兩彈一星元勳
    這個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然而當時的美國,學術上的種族歧視之風盛行,他們將論文的時間從1930年惡意篡改為1931年,並以趙忠堯所取得的實驗數據不標準為藉口,刻意貶低他的學術成就。而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就在這樣毫無根據的爭論與惡意詆毀中與趙忠堯擦肩而過。
  • 姚期智71歲棄美籍、賣房子,回祖國從頭開始,為清華培養人才
    像錢學森教授一樣的愛國主義者,從不會缺席祖國的發展,只要祖國需要,他們就會從四面八方歸來。錢學森教授是一位,李四光、蘇步青、朱亞光等更是,姚期智亦是。 學成必歸,報效祖國 不管我們身在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與擔當,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初心。
  • 黃大年——報效祖國才是最大的成功
    黃大年生前工作場景黃大年——報效祖國才是最大的成功無論是在讀書求學、國外工作還是歸國任教期間,都始終把祖國富強和民族振興作為最高追求。他時刻把祖國的需要放在首位。1992年,心懷報國之志的黃大年被公派到英國攻讀博士,成為地球物理領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術的少數華人之一。20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 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鄭哲敏:赤子之心報效祖國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鄭哲敏:赤子之心報效祖國  作者 付強  耳不聾、眼不花,談吐清晰、坐姿硬朗……如果不是了解過鄭哲敏的資料,記者絕不會相信,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剛過完92歲生日。
  • 共抗疫情 愛國力行|線上班團拉歌第五集:醫學院以歌明志報效祖國
    共抗疫情 愛國力行|線上班團拉歌第五集:醫學院以歌明志報效祖國 2020-03-29 2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數次申請成為院士被拒,卻被美國選為外籍院士,你怎麼看?
    但是令李愛珍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竟然向她伸出橄欖枝,評上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想高薪聘請她,但是李愛珍並沒有被誘惑,仍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為祖國奉獻著力量。科學家李愛珍經歷的可能也不是一個個案,前些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由於研究青蒿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科學家屠呦呦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評選上院士。
  • 為學「高精尖」加入美國國籍,30年後學成歸來,成中科院外籍院士
    在我國的科研史上,有很多如錢學森,華羅庚等在國外學成歸來,毅然回國建設祖國的科研專家,他們無一不是受國人尊敬的愛國學者。當然也有一小部分見利忘義,接受了國家的幫助後留在國外建設別國的學者。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一位介於這兩者之間,擁有著外國國籍,卻回國就職於中科院,為祖國做貢獻的學者。
  • 為學「高精尖」加入美國國籍,30年後學成歸來,成中科院外籍院士
    在我國的科研史上,有很多如錢學森,華羅庚等在國外學成歸來,毅然回國建設祖國的科研專家,他們無一不是受國人尊敬的愛國學者。當然也有一小部分見利忘義,接受了國家的幫助後留在國外建設別國的學者。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一位介於這兩者之間,擁有著外國國籍,卻回國就職於中科院,為祖國做貢獻的學者。
  • 丁肇中雖生美國,是中科院外籍院士,卻在諾貝爾獎典禮上說中國話
    用行動來詮釋"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界",用盡畢生所學推動我國科技能力的發展,他傾其所有力量為祖國培養科技人才,展示一個中國科學家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一個中國人真正的愛國精神。他雖生於美國,卻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什麼是家國情懷,何為赤子之心,他就是中科院外籍院士——丁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