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所有我們日常所用的許多東西都是由國家建設成的,來供人們的日常使用,而這些東西也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公共產品。針對最近有人說說國家捨不得為人民花錢,那麼我們就來說說國家一直虧損卻一直做的事,國家到底為了我們花了多少錢?
中國郵政
"中國郵政"的正式成立於1995年,是不是與人們心中所想的時間有點晚,畢竟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能看到「中國郵政」的身影。在以前網際網路沒有普及的時候,親朋好友的都是通過寫信的方式再由郵遞員來傳遞信件。但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中國郵政」的作用就大大減小了,但在我國許多的重要的崗位卻依然能看見它的身影,比如高考通知書的傳遞。「中國郵政」與網際網路不同,相信即使在當今,在一些大山裡,也會有網際網路不通的地方,但「中國郵政」有九十多萬名員工,二十八萬個網點,接近於百分之百的建制村覆蓋率,只要有人住的地方,高原戈壁,荒山野嶺,都有綠皮快遞員的身影。
中國高鐵
通信方式的進步的同時,人們的交通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普通的綠皮火車逐漸換成了具有中國代名詞的「中國高鐵」。在網上一直流傳著「為什麼高鐵一直在賠,國家還是不停的建高鐵」的文章。其實,許多人是不信建高鐵會賠,但事實上國家再建高鐵方面還真是在賠個不停。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家在高鐵方面累計投入7.5萬億元,運營裡程三萬公裡,其中六十多條線路,有盈利的不到三分之一 ,每年至少虧100億左右。現在中國高鐵還在以每年三千公裡的速度推進建設,難道真的不差錢?不,因為中國高鐵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各種附加經濟效益,每年超過一千億,而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中國電網
在許多專業人士眼中,「中國電網」是和「中國高鐵」一樣的專有名詞,因為「中國電網」一直是世界五百強的常客,而且名列前茅。「中國電網」作為世界規模最大、供電頻率最穩定、建設工程最不計成本的電網企業,其建設要求極低,基本上是只要有人就有電(一般以十戶為標準)所以在許多少數民族居住的大山裡,「中國電網」也是使命必達。而按這種建設標準來算,就算是一百年國家也賺不回成本,更不用說那些電網架設,多如牛毛,通電入戶。
近幾年開始,「中國公路」村村通已經基本落實到位,即使是在許多非常偏僻的小村莊裡,我們也可以通過汽車導航找到路,後面還有白變黑也在進程之中。例如危房改造、宅基地、扶貧等都是國家做了幾十年純投入的事情。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無疑都是花錢的巨無霸工程,而利國利民且影響百年的戰略部署,無一不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腳踏實地的工作,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紅利和財富共享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