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公民》|看哭了無數人的紀錄片
如果我能讓世界上每一個人看一部電影的話,我會要他們看《地球公民》。
-
紀錄片 |《地球公民》從漠視與無知中醒來
如果我能讓世界上每一個人看一部電影的話,我會要他們看《地球公民》。—— 哲學家與倫理學家彼德·辛格觀看《地球公民》是我所獲得的最佳禮物,我無法相信自己過去竟是如此無知。—— 女星布萊絲·達拉斯·霍華我們都是地球公民。願我們彼此相通,彼此關愛!改變是不可避免的,或是我們主動為之,或是由於自然原因被迫為之,是時候了,請我們每個人都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傳統,生活方式和流行時尚的時候了,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
-
經典紀錄片《地球公民》簡析
面對《地球公民》影片中揭露的現象,我真的很想發出一聲質疑:這究竟是人類的進步還是人類的倒退? 正如影片中所說,地球是一個大家庭,是許許多多物種賴以生存和繁衍的樂園,每個物種都是公平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更不存在應不應該,每個人都是地球的公民,沒有貴族,沒有公爵,每一個物種都是地球的一部分罷了。
-
《地球公民》到底說個什麼事?
《地球公民》是一部2005年的美國紀錄片,探討人類如何將其他動物當成寵物和食物 大多數人大概都是帶著獵奇、戲謔的心態去找《地球公民》資源的。 但事實上,這是一部關於動物保護的,極其嚴肅且震撼的紀錄片,且從一開始就聲明了「少兒不宜」。 《地球公民》一開始就列舉了部分人類對待同類的暴行,包括3K黨屠殺、希特勒集中營等等。
-
如果只能看一部電影,請看《地球公民》
我們都是地球公民。願我們彼此相通,彼此關愛。「如果我能讓世界上每一個人看一部電影的話,我會要他們看《地球公民》。」——哲學家與倫理學家彼德.辛格(Peter Singer)「觀看《地球公民》是我所獲得的最佳禮物,我無法相信自己過去竟是如此無知。」
-
《地球公民》:生命變成食物的過程,你想了解嗎?
《地球公民》Earthling,意指地球上一切居民。這部影片是導演用了五年的時間搜集證據和拍攝錄像才製作出的一部紀錄片。於2005年在美國上映。人們應該如何成為地球的合法公民?電影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出發,去展示人類對待動物的現狀,並呼籲人類要審視自己的行為,認識到動物的生命權利。
-
《地球公民》:經典電影賞析
在地球上,和人類一起生存的還有千千萬萬種生物,但是人類自詡是其中最高級的一類。事實上是這樣嗎?在我看來並不見得。很多人都會說自私和貪婪是人的天性,是嗎?這難道不是人類在為自己犯下的很多罪惡找的藉口?現在突然就有點明白了基督教中的七宗罪。紀錄片裡的情形讓人觸目驚心。
-
2018年冬季奧運會主辦方宣布 「平昌論壇 - 地球與公民」 一年一度的韓國論壇 討論環境問題和全球公民
韓國江原道是第23屆冬奧會的主辦地,於上周宣布「平昌論壇 – 地球與公民」,這是一次年度大會,旨在創建關於保護地球環境必要性的全球對話。
-
地球公民單機版 R組免安裝破解版下載
遊戲名稱:地球公民 英文名稱:Citizens of Earth 遊戲類型:角色扮演類(RPG)遊戲
-
「世界公民」的責任意識
中國人民心系印度洋沿岸災區,力所能及地幫助各國災民減輕苦難,某種意義上講體現了「世界公民」的良知、愛心和責任意識。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各國公民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感越來越近,地球愈來愈成為人類休戚與共,和睦相處的「大村莊」。當無情吞噬生命和財產的自然災害發生時,作為「地球村」公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受災國人民戰勝災害,重建家園,誰也不能置之度外。
-
美兩公民訴訟大型強子對撞機可能「毀滅地球」
美兩公民訴訟大型強子對撞機可能
-
烏克蘭綁匪要求總統向全世界安利,豆瓣評分9.3的《地球公民》
現在已經被捕「觀看《地球上的生靈》是我所獲得的最佳禮物,我無法相信自己過去竟是如此無知。」——布萊絲《地球公民》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如果沒有看這部片子,我永遠不會想到,自己光鮮的生活享受竟然建立在對待動物的無限血腥和殘酷之上。
-
科技部 中宣部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 中國公民...
》(以下簡稱《基準》),建立《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以下簡稱《基準》)是指中國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科學技術知識和能力的標準。
-
2020地球一小時「雲」發布 WWF號召全球公民反思人類與自然關係
2020地球一小時「雲」發布 WWF號召全球公民反思人類與自然關係 2020-03-28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徐輝 3月27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WWF)攜手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京促會)和北京民合國際交流基金共同宣布,將於28日晚舉辦「2020地球一小時」環保公益活動
-
訪談| 公民之路:從臣民、國民、群眾、人民到公民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也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但當前,整個社會對憲法知之不詳,對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也不熟悉。對此,新華社評論認為,不妨從憲法中最貼近生活的公民基本權利入手,憲法意識覺醒,維護公民基本權利也就邁出了重要一步。 那麼,什麼是公民?何謂公民權利?公民身份概念在中國有怎樣的發展歷史?
-
【轉載】全球公民天文學家合作開展一項近地小行星的世界紀錄研究
由公民天文學家組成的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防禦團隊已經完成了其第一個研究任務:探測和模擬近地小行星,這僅是歷史上的第69次。為了紀念這一成就,來自地球各地的太空愛好者有機會給小行星起一個綽號。
-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爭議-新聞專題-科學網
因此,我們認為《基準》應該是作為一種指南,而不應作為一種只允許機械地背誦和考試而不允許質疑的教條,否則它就和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初衷相違背了。 (49)知道太陽光由七種不同的單色光組成,認識太陽光是地球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主要來源;知道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都是電磁波。 又如第13條基準,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識: (60)知道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為一日,形成晝夜交替;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形成四季更迭;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為一月,伴有月圓月缺。
-
世界公民是個偽命題
樂施會發布的《世界公民教育指南》稱,應該讓學生明白世界是不公平的,並且他們有能力也必須去改變現狀。這種說法就像一個空的容器,可以任由當權者和意識形態的理論家去隨意填充。 致力於政策研究的學校似乎特別熱衷於宣揚世界公民這個概念。
-
【公民科學素質學習】 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15問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
上海公民科學素養知識競賽開賽
日前,旨在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激發公眾科技興趣和創新熱情,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2016上海公民科學素養知識競賽正式開賽。 該項競賽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科協主辦。6月23日《解放日報》和6月24日《上海科技報》將率先開啟報紙答題環節,隨後還將有網絡答題、電臺答題、科普日挑戰賽等環節。報紙答題環節將從6月24日持續到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