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外膜c型細胞色素OmcA和MtrC在細菌-礦物界面過程中發揮著不同作用

2021-01-20 環境與地理交叉論壇



題目:Outer membrane c-type cytochromes OmcA and MtrC play distinct roles in enhancing the attachment of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cells to goethite

期刊: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20) 86:e01941-20

連結:https://doi.org/10.1128/AEM.01941-20



本研究以希瓦氏菌(S. oneidensis MR-1)的野生型菌株及外膜c型細胞色素OmcA、MtrC缺失的突變株(ΔomcA,ΔmtrC,ΔomcA-ΔmtrC)為研究對象,基於石英晶體微天平(QCM-D),衰減全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ATR-FTIR),原子力顯微鏡(AFM)等多種界面過程分析手段,探究四種菌株在針鐵礦表面的吸附動力學過程、吸附過程中細胞表面官能團變化、細菌與針鐵礦的相互作用力,區分OmcA、MtrC在細菌-礦物互作過程中的貢獻。QCM-D定量模型擬合表明,MtrC使單細胞與針鐵礦之間的接觸彈性和接觸面積均提高了2倍多;二維紅外分析結果進一步顯示,MtrC有利於細菌與針鐵礦相互作用過程中內圈絡合物的形成;AFM的測定結果表明,OmcA使細菌與針鐵礦之間的粘附力增加了60%。這些研究結果揭示了細胞外膜的OmcA蛋白在細菌初期定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而MtrC蛋白在細菌後期定殖過程中作用更顯著。


文/蔡鵬,編輯/王瑩瑩





相關焦點

  • 脫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S12還原不同電子受體的...
    微生物學通報 FEB 20,2010,37(2):179~185脫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S12還原不同電子受體的厭氧發酵罐培養方法王博1,2,3,4,5  許玫英2,3,4  孫國萍2,3,4*
  • 【視點】生物炭和希瓦氏菌共運移研究
    ,特邀柳老師團隊為本公眾號撰寫了該研究的亮點部分,一方面,豐富天然有機質的研究領域,尤其是生物炭和細菌細胞共運移行為的研究領域;另一方面,希望該團隊的研究成果能給關注者啟發,從中獲得靈感,促進天然有機質研究工作的開展。
  • ACS Catal:Cu2O-希瓦氏菌-還原石墨烯光催化HER系統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
  • 我所發現希瓦氏菌釋放具有電子穿梭功能的溶解性細胞色素
    異化金屬還原微生物可以通過胞外電子傳遞的方式將胞內氧化有機物產生的電子,傳遞至胞外的末端電子受體,此過程對環境中有機汙染物的降解以及重金屬的遷移轉化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已知的胞外電子傳遞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外膜與電子受體之間的直接接觸,電子穿梭和納米線介導的電子傳遞,而希瓦氏種屬的微生物主要通過穿梭體介導胞外電子傳遞,是否存在其它電子傳遞方式仍不清晰。
  • 『銳幫讀』全基因組測序探究希瓦氏菌中與海綿共生相關的基因
    希瓦氏菌(Shewanella)在淡水和海水環境中都廣泛存在,有的浮遊生長,有的在其他生物體表寄生,人們對與海綿共生的希瓦氏菌的了解還很有限。本文對從潮間帶海洋海綿Ophlitaspongia papilla分離出的Shewanella sp.
  • 科學家通過改造極端環境生存的細菌實現發電
    科學家通過改造極端環境生存的細菌實現發電2017-02-10 12:12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PConline 資訊】據一份新研究報告稱,通過改造細菌利用其細胞膜中某些特殊的蛋白質發電,不過發電條件必須在極端環境下進行,但為了突破該限制,科學家通過對改造細菌注入一種經過改造過的分子來達到該極端環境,並且該項研究刊登在《Chem》期刊。。。
  • 這種細菌僅靠「吃電」存活:無需氧氣食物
    最後他發現,罪魁禍首是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這種細菌在富氧環境中會呼吸氧氣,但在泥濘的湖岸上,氧氣十分稀少,因此它們會直接將電子轉移到氧化錳中,通過這種方法產生電流。遇到鐵等其它金屬時,它們也會利用這種方法。這些細菌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長時間以來一直是未解之謎,答案直到不久前才被揭開。
  • ...decolorationis) S12還原不同電子受體的厭氧發酵罐培養方法
    微生物學通報 FEB 20,2010,37(2):179~185脫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S12還原不同電子受體的厭氧發酵罐培養方法王博1,2,3,4,5  許玫英2,3,4  孫國萍2,3,4*
  • Cell:解析細胞凋亡過程相關的細胞色素C
    研究者解析了細胞凋亡相關的細胞色素c釋放,這將為進一步揭示細胞凋亡的秘密提供了重要信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雜誌上,同期雜誌還配發的相關點評文章。Green教授,其中Green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免疫學家,其方向主要是細胞凋亡或主動細胞死亡的相關研究,並探討這一過程在調控免疫系統中的作用。Green教授發表過多篇重要的論文,曾以113篇論文高達15,000次的引用率位居全球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五名科學家之列,其中有兩篇論文的引用次數位列全球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前25位。
  • 殖民火星先用細菌打前站:從火星土壤中開採鐵資源
    來源:新浪科技金屬還原菌希瓦氏菌能從火星土壤中「開採」磁鐵礦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細菌會成為人類在火星上未來生活的基礎嗎?一些科學家認為,在人類登上火星之前,我們最好先把地球細菌送到火星上。
  • 一種細菌傳感器可用於腸道疾病無創檢測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美國萊斯大學和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運用合成生物學研究設計構建出了一種特定化學物質的細菌傳感器,它能夠幫助發現某些腸道疾病的微小信號。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分子系統生物學》期刊上。
  • 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基本原理和應用
    Nat Rev Microbiol,14, 692-706 (2016)3)  Kouzuma A, Kasai T, Hirose A, Watanabe K • Catabolic and regulatory systems in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involved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 AFM:細菌/電容器生物-非生物協同能源製備-儲存系統
    Bazan等報導了將生物、非生物系統進行協同,通過將自摻雜共軛聚合電解質CPE-K、發電細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在計時電流法模式中發電(≈150 mA m-2),通過高達80 F g-1的電容器儲存電能。
  • 「皮卡丘細菌」:無需食物只吃電
    人們已經了解到很多種依靠不同能量來源存活的細菌,但是還沒有一個如此奇特的。你可以想一下被電流賦予生命的弗蘭肯斯坦的怪物,只不過這些「食電細菌」是千真萬確的存在,而且遍布四方。和地球上任何其他生物不同,食電細菌利用的是能量最純粹的形態——從巖石和金屬中攫取的純電子流。我們已經了解到了兩個類型:希瓦氏菌(Shewanella)和地桿菌(Geobacter)。
  • 合成細菌「躺」在礦物表面就可產生電流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6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華盛頓州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合成細菌僅僅通過接觸一種礦物表面,不需任何其他介質就可以直接產生電流。新研究使得從細菌產生清潔電力,創建高效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或「生物電池」更進一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人類能靠「細菌」殖民火星,沒人也能全自動生產螺絲釘、扳手?
    Lehner說,人類可以通過把一種叫奧奈達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的微生物裝在火箭中發射至火星,讓他在火星製造人類殖民需要的材料,降低火星殖民的門檻。讓細菌幫忙製造人類殖民需要的「鐵」「我們無法直接使用火星土壤中的鐵質……但奧奈達希瓦氏菌卻能將火星土壤降解成磁鐵礦,也就是一個具有磁性的氧化鐵」Lehner解釋,之後再利用3D列印技術就能把磁鐵礦中的磁鐵製作成人類殖民會用到的螺絲起子、螺絲釘等鐵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