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料再利用 千億級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五年後開工

2021-01-13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核電在建規模世界第一的中國正在著力解決核燃料的後處理問題。

23日,中核集團宣布,由中核集團負責建設,法國阿海琺集團承擔總體技術責任的中國核循環項目將在2020年開工,佔地3平方公裡,由國家專項基金投資,總投資規模超過千億。據悉,中核集團已經開始進行項目廠址的初選工作。

阿海琺集團是法國核電巨頭,也是世界核燃料循環後端的龍頭企業

該項目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每年處理800噸的國內核電站乏燃料,通過核循環提高鈾資源利用率,為核電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二是建設乏燃料離堆貯存中心,一期貯存能力為3000噸,對核電站卸出的燃料進行大規模貯存與後期管理,讓核電更安全;三是將高放廢液玻璃固化,實現高放廢物長期管理的固有安全,讓核電更清潔。

阿海琺集團是法國核電巨頭,也是世界核燃料循環後端的龍頭企業。中國規模化發展核電的既定目標,將鈾資源供應與乏燃料處理兩大難題從幕後推向了前臺。為了解除掣肘,中國採取了核燃料閉式循環路線,將核反應堆發電使用後的燃料經過處理後重新投入反應堆使用。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壓水堆核電站乏燃料累計約23500噸,而離堆貯存的需求將達到15000噸。

但目前中國尚未建成商用大型乏燃料後處理廠,國內首座、同時也是唯一一座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中間試驗工廠建在位於甘肅的中核404廠,中試工程年處理能力遠遠不能滿足中國乏核燃料後處理的需求。而且從中試到商用,長路漫漫。

對於在後處理方面起步較晚的中國來說,核燃料再循環工業發達的法國是個理想的合作對象。中國核循環項目將以法國阿格核循環廠作為參照。阿格核循環廠是法國甚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工藝最成熟的商業輕水堆乏燃料後處理基地,不僅處理法國國內的乏燃料,還為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處理進口乏燃料。

中國核循環項目預計將於2030年左右建成,屆時中國將形成商用的大規模核循環能力,既可以有效緩解2030年左右核電站乏燃料在堆貯存的壓力,提高乏燃料安全管理水平,又可匹配中國快堆發展計劃,為商業快堆提供燃料,切實保障中國核能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核循環產業可以將從乏燃料中提取的核材料重新製成核燃料返回到壓水堆、快堆或重水堆中使用發電,從而大大提高鈾資源的利用率,節約鈾資源;可使用玻璃固化技術,將後處理工藝產生的高放廢液固化,大大降低乏燃料管理難度,提高固有安全。既能得到新的燃料,又能減少廢物,從技術角度講,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情。」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稱,從人類核能利用技術進步的角度出發,後處理還是第四代核能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是連接熱堆與快堆的必由之路。

多年來,核循環項目始終得到中法兩國政府和最高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在中法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兩國政府先後籤署了四份合作文件。2007年籤署了《中國核循環項目合作聯合工作組的實施協議》,確定了政府間討論合作的基本模式。2008年籤署了《中國核循環合作聯合工作組報告》,確定了核循環項目合作的技術路線和基本原則。2009年籤署了《中國核循環項目聯合聲明》,確定了合作的基本模式和主要原則。2015年6月籤署了《中國核循環項目意向性聲明》,重申了兩國政府對項目的支持。

作為一項敏感技術,乏燃料後處理的自主技術對於中國來說也必不可少。除與法國合作之外,中核集團亦在不斷加快其自主技術的乏燃料後處理項目布局。在中核集團2012年底發布的「龍騰2020」科技創新計劃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200噸大型商用乏燃料後處理示範工程被納入首批8個科技創新示範工程之中。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連雲港市政府決定暫停核循環項目選址前期工作
    8月10日凌晨1時36分,連雲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發布消息,連雲港市人民政府決定:暫停核循環項目選址前期工作。 2012年,法國阿海琺( Areva )核燃料集團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CNNC )達成合作協議,在中國共建核廢料處理設施。但是沒有說明具體位置。 連雲港的市民表示,由於中國核工業集團正在江蘇省的這個港口城市附近新建一個大型核電站,因此該市成為核廢料處理廠的首選。 連雲港市政府8月7日表示,目前該項目正處於前期調研和廠址比選階段。
  • 可怕的不是核廢料而是無處不在的科盲
    基本上都是反對聲一片,大多數人是擔心「核廢料洩漏汙染環境」,還有人斷定這是「高官準備進口核廢料處理」。作為一個參加過三次國家級和省級田灣核電站場外應急事故演習的電視人,覺得有必要說點什麼。先來看看這則消息的官方來源《中國核報》的報導吧:2015年,中核集團宣布由中法兩國合作建設的核循環項目將於2020年開工,2030年左右建成,但並未透露具體項目廠址。
  • 關於核廢料處理的十二大疑問解析
    據了解,該廠名為「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由中核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負責建設,總投資將超千億元人民幣。由於強大的民間壓力,目前連雲港市政府已宣布暫停該項目選址前期工作。  目前,中國核能發展規模空前,核廢料處理問題是其中一個難以迴避的尖銳話題。那麼,面對質疑和恐慌,核廢料處理安全嗎?到底有沒有必要建設這種項目呢?本文將對相關概念做出解釋,並簡單介紹國際上核廢料的處理情況。
  • 科普|從核電站裡卸出的放射性核廢料,是如何進行核循環的?
    &nbsp&nbsp&nbsp&nbsp別小看了這類被回收再利用的核燃料,它為全球第二大核電國家法國貢獻了17%的電力。58臺運行中的核電機組,分布在法國55萬平方公裡國土之上,為其提供了高達75%的電力。中國目前的在運核電機組數約為法國的六成,但在調整能源結構和應對氣候變化面前,中國擁有更龐大的核電發展計劃。
  • 中法在民用核能中 從「師徒關係」走向對等合作
    正是由於兩國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才使得這個項目合作進展順利。他希望繼續推動兩國在核電領域的合作。  埃羅上任後首次訪華就到訪臺山核電站,既因為這一項目是繼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之後,中法合作建設的又一重大清潔能源項目,更因為這是中法建交50年以來兩國在能源領域的最大合作項目。
  • 30多萬立方米核廢料存放於廢棄礦井,細緻的德國人必須勇敢一回
    核能的研究和利用不僅扭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局面,讓和平之光返照地球,也改變了幾十年後的世界能源結構,為人類社會提供清潔能源。高放射性核廢料因具有較強放射性而有別於其他廢物,其安全處理與處置是核循環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決定核能能否安全利用的關鍵。
  • 日本核廢料工廠折騰27年通過安全審查,核循環利用爭議又起
    紅星新聞 圖由於資源貧瘠,日本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推行「核燃料循環利用」政策,也就是從核反應堆使用過的乏燃料中提取鈽,然後重複利用。對此,安全風險、核擴散威脅、環境汙染、經濟成本等諸多質疑始終縈繞在日本國民心頭。作為政策的核心設施,核燃料再處理工廠一直是輿論焦點。
  • 千億產業集群再添生力軍 董家口聚烯烴成核劑項目力爭當年投產
    聚烯烴成核劑項目的其中一個生產車間實現主體封頂青島董家口化工園區獲批後,圍繞乙烯、丙烯及丁烯三條主產業鏈推行「靶向補鏈、定向強鏈、高端延鏈、完善配套」的招商原則,打造高端化工千億級產業集群。今年3月份籤約的聚烯烴成核劑項目就是以產業鏈為導向開展定向招商的生動實踐。
  • 國內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項目在青開工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吳婧2020年12月30日,由青島水務集團投資建設的百發海水淡化廠擴建工程開工。該項目總投資約7.07億元,設計日產淡化海水10萬立方米,建設周期約1年,採用國際領先的雙膜法工藝。
  • 中國核廢料去哪了
    然而,相對於百分之一(或許更低)概率的核洩漏,百分百存在、放射性汙染可達十萬甚至百萬年的致命核廢料,才是核電站安全的「阿喀琉斯之踵」。 作為中國唯一的動力堆乏燃料元件後處理中間試驗廠,中核404公司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近來才逐漸為人所知。這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乏燃料處置場,僅僅是中國核廢料處置的其中一環。
  • 【探秘】核廢料是留給後代「永遠的噩夢」嗎
    所謂「核廢料」一般有三方面來源:一是核電廠正常運行過程中每天產生的極少量低水平放射性廢物,這部分廢物比較容易處理;二是核電廠退役後拆除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三是核電廠每次更換燃料(通常一年或一年半更換一次)所產生的乏燃料,這部分廢物的處理複雜一些。
  • 2020年我國鈣產業開工項目盤點
    值得注意的是,江油本次開工的項目中,新材料產業類項目佔到了6個,總投資13億元,約佔總投資額的57%。其中,蜀玉二期生產線技改項目建成後將年產60萬噸輕質碳酸鈣、活性鈣、納米鈣等高端材料。屆時,西南地區最大的碳酸鈣科技型企業有望在江油誕生。據了解,待項目建成後,該企業預計年需原礦將達到400萬噸,年產值將達到8億元,總利稅近2億元。
  • 地下空間利用——核廢料的地下儲存
    核廢料,是指帶有放射性的廢料,它不僅產生於核電站中,也產生於核燃料生產加工、醫院、同位素生產等領域。核廢料問題是核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已經毋庸置喙,一座百萬kW的壓水堆(PWR)核電站,每年卸出乏燃料約25 t;其中含有可循環利用的鈾約23.75t, 鈽約200 kg, 中短壽命的裂變產物(FPs)約1000 kg;還有次錒系核素(MAs)約20 kg,長壽命裂變產物( LLFPs)約30 kg。二、核廢料的危害有多大?
  • 第四代核電技術預計兩年後在中國投建 鈾-238核廢料都能再利用
    第四代核電技術預計兩年後在中國投建 鈾-238核廢料都能再利用 目前的主要商業核電站,大多使用的是輕水堆,以鈾-235為燃料,以水作慢化劑和冷卻劑
  • 【投資】總投資50億元,京東方重慶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項目開工;默克...
    1.總投資50億元,京東方重慶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項目開工集微網消息,10月30日,京東方重慶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項目投產後,項目公司後續規劃新增投資約 15億元,將產能擴充至8 萬片/月第8.5代 TFT-LCD面板、250 萬塊/月TFT-LCM模組。此外,公告還顯示,項目公司註冊資本65 億元,東湖管委會投資主體和萊寶高科各出資 32.5 億元,各持項目公司50%股權。
  • 怡安翰威特張宏:人才競爭將顯性化 要做千億級環保企業需提前布局
    環保企業如何實現千億級,在人才培養方面如何提早布局?「2017(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現場,怡安翰威特諮詢(以下簡稱「怡安翰威特」)大中華區執行長張宏講述了企業人才布局之道。過去20年,怡安翰威特一直在和一些千億級企業合作做項目,比如與蘇寧張近東合作做企業大學、02年與阿里做企業敬業度項目、與美的及華為做全球化布局,當然,與怡安翰威特合作的不僅僅是千億級的企業,還有十億級、五億級等,關鍵是看這些企業家是不是真正有夢想,合作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共同破譯其如何走向千億級企業。他們取得成功,走向偉大,歸根到底是因為能夠未雨綢繆、提前布局,做的是可持續的生態化資本。
  • 如何處置核廢料這顆不定時「炸彈」
    據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預測,30年後,這些核廢料將擴散至整個太平洋,雖說濃度會被稀釋,但仍有可能對日本和其他國家地區的漁業、食品等經濟產業造成損害。  目前難以攻克的難題  其實,核廢料安全問題也一直困擾著美、英、法等核能大國。上世紀冷戰期間,原蘇聯將高放射性核廢料直接排入了車里雅賓斯克附近的河流湖泊當中,造成了嚴重生態災難。
  • 鹽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動能強勁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呂正龍 )突出以商引商,邀請上下遊配套企業走進鹽城,推動產業鏈式發展,構建完整產業發展體系,全力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昨天,鹽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會開幕。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出席大會致辭並表示,隨著國家加快推進新基建布局和5G時代的到來,電子信息產業必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將是鹽城變中尋機、轉型致勝的戰略選擇。「我們將聚力高端引領、著力補鏈強鏈、發力創新創造、全力做強載體,不斷催生更多新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 核廢料的「10萬年封印」
    這種銅罐共有將近3000個,每個銅罐長達5.2米,包含大約兩噸來自芬蘭核電行業的反應堆乏燃料,乏燃料棒將先被裝在鑄鐵中,再裝入銅罐密封,然後運到地下儲存起來。黃晉一  在芬蘭西海岸的奧爾基盧奧託島,一條迷宮般的地下隧道正在建造中——這是一個用來儲存核廢料的倉庫。  核廢料處理屬於世界級難題。
  • 環球融創未來城 打造「千億級樂園主題城市」
    樂園、教育、公園、居住、文創、旅遊……放眼天府之南,在成都城市中軸天府大道上,有一個匯集這些關鍵詞於一體的項目——環球融創未來城。入川5年,融創持續深耕四川,作為「美好城市共建者」,與城市發展一直保持著高度貼合,環球融創未來城則是其又一力作,致力於打造成為「千億級樂園主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