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除了吃!還有這麼多講究……
四九城 今天
兩碗炒肝兒,四個火燒!真能招呼……
視頻號
這不,
2020年12月7日,04:39:38
大雪節氣到!
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冬季第三個節氣大雪,
雪花紛飛,落在地上漸成積雪,
因此稱之為大雪。
這預示著北京將正式進入了冬季最寒冷的階段,
降雪的可能性,
也比小雪時增大了不少。
白晝也將更短。
大雪節氣的習俗
大雪,是相對於小雪節氣而言的,意味著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更大,氣溫比小雪更低,地面上可能會有積雪出現,但並非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俗語有「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之說,大雪時節有醃肉,觀賞封河和吃肉進補等等習俗。
傲雪凌霜,天地間茫茫一片,「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掛在朝陽的屋簷下晾曬,以迎接新年~
「瑞雪兆豐年」。嚴冬寒雪覆蓋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太低,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
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五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也有「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說法。
大雪三候
大雪時節分為三候:「一候鶡鴠(音:hé dàn)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鶡鴠不鳴: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
虎始交: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荔挺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在北京,冬天也是說來就來,可能是一夜的大風降溫,可能是一次冷空氣入侵,再或者是第一場讓人雀躍的冬雪,當然,還有屬於北京人的冬天回憶。
大雪吃什麼?
北京的冬天,越冷越讓人饞。甭管外面如何天寒地凍,一定得有種好吃的,也許它很簡單、很普通,但能溫暖我們的心,一口下去,從裡到外透著舒坦!
炙子烤肉
在北京,冬天講究吃羊肉,除了最出名的銅鍋涮羊肉,另外一種傳統的吃法就是炙子烤肉。一塊燒熱的鐵板,羊肉在鐵板上滋滋作響,一邊吃一邊烤,再冷的天氣也被扔在了腦後。
點擊播放 GIF 0.0M
文吃,顧客在座位上等著由大廚烤好端上來;武吃,是顧客自烤自吃,邊烤邊飲,大多是一腳站立,一腳踩著長條凳,俗稱「老京味」~
銅鍋涮肉
外面冰天雪地,屋內一家人圍著火鍋大口吃、大碗喝酒,暖胃又暖心,實在是人生一大幸福!老北京有著名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這每一個九的第一天,和最後一次九九的最後一天,便是老北京人吃火鍋的日子,所以這火鍋也稱九九鍋或者九九酒火鍋,這最後一個酒指的就是白酒,二鍋頭。也就是說老北京人一冬天至少要吃十次火鍋。
燒羊肉
老北京玩笑話,羊肉飄香,買不起,聞著味就能吃倆燒餅。大冬天,挺冷的。老北京人喜歡泡完澡。裡面泡暖和了,這個也餓了,就到這來要碟燒羊肉,來上二兩白酒。最後要點滷湯下碗面,吃完了,暖暖和和回家也就不冷了。
這月盛齋的燒羊肉秘制配方,現在已經是第七代傳人,可這位傳人還不會配這個配方。足見這個功夫,據說這秘方是宮裡面的太醫和他們的老祖宗一起調製的。
豆汁兒
冬天喝豆汁兒,別有一番滋味。
窗外北風呼嘯,在屋裡,就著一小碟兒鹹菜絲兒,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豆汁,心和胃都熱熱乎乎的。
蓮藕
藕渾身都是寶,是滋補的佳品。過去,一到大雪時節,北京各家各戶的老人都愛吃以「蓮藕」為主角兒的食品。
炸藕合可是北京人從小到大吃不膩的吃食,藕盒裡夾了一層肉,吃起來藕脆肉香,太好吃啦!
蘿蔔
在北京有句老話兒叫「冬吃蘿蔔夏吃薑」,可見白蘿蔔的滋補功能是流傳已久人人皆知的。冬天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蘿蔔湯,在合適不過了。
北京人吃蘿蔔一般離不了羊肉,羅卜燉羊肉、蘿蔔汆羊肉、蘿蔔絲羊肉丸子等等……
糖炒慄子
早年間,進入冬季時,京城的主要街道上大多有賣炒慄子的。特別是東四、西單、鼓樓、前門、花市、東安市場等處,每逢初冬至春節期間無不飄滿糖炒慄子特有的味道。而前門大街賣糖炒慄子的多是流動商販,他們用長方笸籮,裝上炒熟的慄子,論斤出售。小販們頭頂笸籮,順著前門大街沿街叫賣吆喝。
那時候乾果店門前壘個爐灶,架起大鐵鍋,然後將挑選好的生慄子與鐵砂放入鍋內用鐵鍬翻炒,並撒上些飴糖汁,待炒熟後倒入木箱並以棉被蓋嚴,隨後高聲吆喝:「哎!良鄉的慄子咧!糖炒慄子喲!」
烤白薯
過去天兒一冷,在胡同口、大街上,一準能瞅見推車賣烤白薯的大爺。吃烤白薯,這應該是北京人都有的甜蜜回憶了。趁熱撕開有些焦糊的外皮,滿眼橘紅色的白薯瓤兒,熱乎乎的咬上一口,別提多甜了,小手也被捂暖了。
凍柿子、凍酸梨
凍柿子和凍酸梨是老北京人的冬季水果,大雪時節氣溫驟降,天氣寒冷,正是冷凍柿子、酸梨的好時候。凍柿子不僅可敗火氣,還能潤喉止咳。
冰糖葫蘆
當然真正過了大雪節氣的冬季,糖葫蘆是一定有的老北京元素。「糖葫蘆好看,竹籤穿,酸裡面它透著甜。」冬季的時候最適合吃冰糖葫蘆,去前門大街買一串最正宗的老北京冰糖葫蘆,吃起來又酸又甜,而且還透著冰涼,具有開胃、養顏、清熱等作用。
北京人怎樣貓冬
老北京把過冬叫「貓冬兒」,也叫「貓一冬」。意思是天寒地凍,不宜大動,要像貓睡覺那樣,蜷著忍一冬。貓冬要先備冬。備冬就是準備好過冬的用品,不外乎「吃」和「暖」,備好這兩樣,接著就準備好迎接冬天啦。
老北京的冬春與夏秋相比,一是青菜少,二是用煤多,故而備冬之首要在於儲菜和買煤。
冬儲大白菜
以前北方的冬天反季節蔬菜又貴又少,易存儲的大白菜成了過冬的必備之物,臨近冬天,搶購大白菜便成了北京大街小巷的一景。
冬儲大白菜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新買的大白菜一般要先放在朝陽的地方晾幾天,然後再整齊地碼放在房簷下,苫好草帘子、塑料布,儲存好了。小時候最願意幫大人搬白菜,哪怕只能搬動幾顆,也覺得自己為家裡出了份力,甭提多自豪了。
每戶人家一般都要儲藏幾百斤大白菜過冬,而且變著花樣做,燉、炒、醃、拌等等,以免一樣口味吃多了膩味。
大白菜,是北京人冬天的看家菜,就算今天不用再冬儲了,但是它的地位在北京人心裡變不了,在飯桌上永遠有它的一席之地。
囤蜂窩煤
以前用暖氣比較奢侈,還不像現在這樣普及。一到冬天,各家各戶就開始成百上千地買了,蜂窩煤囤起來除了用於做飯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取暖。
燒蜂窩煤用的爐子也比較講究,一般都要有一根通風管,連接到房子外邊當煙囪,如果通風不好,很容易造成室內窒息的危險。爐子上有火圈,下有爐門,使用方便。
誰家的爐子不小心火滅了,就拿一個新煤球去和鄰居換一個燒著的。鄰居們有來有往,而去借東西的任務,往往落在小孩兒們的身上~
觀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
舊日北京在大雪前後還有一個特定習俗:取冰。古代夏天沒有冰箱,到了天氣炎熱的時候需要用冰塊降溫、為食品保鮮,人們往往會在這一天,在凍結的河裡鑿冰備用。
到了大雪節氣,河裡的冰都被凍住了,老北京都喜歡盡情地滑冰嬉戲,後海、北海,還有什剎海,這些都是記載老北京無數記憶的滑冰聖地!
滑水冰,玩冰車兒,這可是冬天最有意思的了。
人常說,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上周五,北京迎來了今年冬季的首場降雪,沒有雪花的冬天是不完整的,而雪後的北京簡直美得不像話。
點擊播放 GIF 0.0M
無論是宏偉壯麗的故宮、天壇,還是市井生活的胡同、街巷,還是靈動自然的北海、後海,都是北京冬季賞雪的好去處。
大雪養生
中醫認為,大雪是「進補」的大好時節,但不要一味地補充有營養的食物,要根據地域、天氣吃不同的食物,否則會影響健康。
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適合溫補;北方氣候寒冷,可以適當熱補身體元氣,增加禦寒能力;如果天氣持續乾燥,應在滋補時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潤的食物,以起到「滅火器」的作用,防止身體上火。
食補
1. 當歸羊肉湯
散寒養血,適合怕冷,體質偏弱,貧血或者痛經的朋友。做法比較簡單,準備羊肉500g,當歸30g,蔥姜等食材。先將羊肉煮去血水,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慢燉3小時即可。
2. 黃芪燉烏雞
作用是補脾腎,益氣血,適合平時容易乏力、疲勞,冬季經常容易感冒的朋友。準備一隻烏雞,黃芪50克,蔥、姜等輔料。做法是將黃芪洗淨,放入烏雞腹中,放入沙鍋,注入清水,放入蔥、姜、料酒、鹽等輔料,用小火燉至烏雞肉爛入味即成。
3. 食補藥補相結合
藥補大致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適當服用補氣養血的補藥,比如人參、黃芪、阿膠、當歸、枸杞子等。一種是服用膏方,由中醫師開出適合自身體質的膏方。
防寒護陽
冬天是陰氣最盛的時候,而陽氣卻是偏虛的,人們的身體是很容易受到寒氣侵襲的。
因此,要做好保暖,尤其是對於頭部和腳部來講,寒氣是從腳開始的,腳如果沒有做好保暖的話,會引起全身冰冰冷冷的,頭部的保暖也一樣重視,另外,保持室內的通風。
適量的運動
並且在運動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避免肌肉受傷,同時在運動的時候,不要過度的消耗陽氣,所以在運動方式上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避免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傷害,在運動的時候也要做好保暖工作。
情緒平和
許多疾病,是由於情志引起的。例如,因為情緒不穩和起居無規律易引發青光眼--一種致盲眼病,此病多在冬季寒冷的月份發作,其症狀有:眼痛、眼脹、視力減退,並伴有頭痛、噁心等症狀。
天越冷越要多喝水
多喝水則有利於氧氣的供給,呼吸順暢,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因此,冬天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體力消耗大的人尤其要多喝。另外,冬季以飲溫熱水為宜,堅持在起床後和臨睡前喝杯白開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