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0月18日電(陳雨)乳腺癌是發生於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被稱為「粉紅殺手」。根據重慶市近期新發腫瘤登記數據顯示,乳腺癌發病率為34.57/10萬,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哪些人群易患乳腺癌,乳腺癌的高發病因是什麼,有哪些認識誤區,如何預防?在世界乳腺癌防治日來臨之際,一起來聽聽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中心主任曾曉華怎麼說。
乳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男性也可能中招
曾曉華介紹,早期乳腺癌的症狀多不明顯,常以乳房腫塊、乳房皮膚異常、乳頭溢液、乳頭或乳暈異常等局部症狀為主,容易被忽視。
男性會患乳腺癌嗎?對此,曾曉華解釋,乳腺癌的發生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男性也有乳腺組織,所以儘管患乳腺癌的概率非常小,但100個乳腺癌患者中,大約也有1個是男性。
此外,還有人疑惑胸大的女性是不是更容易患乳腺癌?曾曉華表示,造成乳房體積不同的主要是脂肪,而絕大部分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導管系統,脂肪組織是不會產生癌變的。因此,無論大胸小胸並沒有患癌率的差異;而如果具備了其他高危因素,不論大胸小胸都有可能得乳腺癌。
長期過量補充雌激素誘髮乳腺癌
雌激素又稱「女性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細胞等分泌。曾曉華說,雌激素可以促進女性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徵的出現,女性皮膚光潤、細膩、柔滑,除種族、遺傳、水土、氣候、營養等因素外,體內雌激素的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
曾曉華表示,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為了讓自己的胸部更加豐滿,身體曲線更加完美,皮膚更加細膩,常常會選擇一些含有雌激素的美容養顏的保健品,但雌激素也是一把雙刃劍,長期過量補充雌激素增加誘髮乳腺癌的機率。
「雌激素水平升高,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衡,會延長雌激素對乳腺導管上皮的刺激,改變體內內分泌環境,導致細胞惡變,誘髮乳腺癌。」曾曉華表示,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補充外源性雌激素或內源性雌激素水平持續增高均可使乳腺癌發病率明顯增加。「大多數研究認為,短期的單純雌激素製劑的藥物應用不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而長期的雌孕激素聯合用藥等情況將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健康生活+定期篩查可有效預防
曾曉華認為,月經初潮早(年齡<12歲),絕經晚(年齡>50-55歲),大齡未婚、35歲以後生育,長期過量服用激素;有乳腺癌家族史,過於肥胖,生活方式不健康等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對此,曾曉華建議,普通人群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堅持體育鍛鍊,規律作息,不熬夜;避免過多接受電離輻射;對於一些良性乳腺疾病及癌前病變疾病,不輕視、不迴避,積極治療。
「積極做好相關篩查,特別是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群,40歲以下的女性可每半年做乳腺彩超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可每半年做乳腺彩超檢查+每2年左右做1次乳腺鉬鈀檢查。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因患乳腺癌機率較高一點,條件好的可做基因檢測、遺傳諮詢,勤於檢查、儘早幹預。」曾曉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