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島核電站周邊地下水放射物超標
打開APP 福島核電站周邊地下水放射物超標 憲瑞 發表於 2020-11-18 09:33:24 2011年日本遭遇了一次大地震,不僅人員、物資損失慘重,關鍵的是福島地區的核電站遭遇了一系列危機,後續問題現在也還還沒處理完,核廢水排入大海一事還在懸著。
-
福島核電站周邊地下水放射物超標是怎麼回事 核汙染水入海有什麼危害
近期,又有爆料福島核電站周邊地下水放射物超標,在福島核電站周邊的10個地方觀測地下水,發現射性物質氚超過自然標準濃度。如果核汙染水入海,將汙染周邊國家。福島核電站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日本科研團隊稱,一項為期6年的研究檢測顯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地下水含有超過自然標準濃度的放射性物質氚
-
日本或明年關閉所有核電站 2/3核反應堆已停
日本討論明年關閉所有核電站 三分之二核反應堆已停,明年最後一個開始檢修,如民眾反對重啟或將全關 日本官員8日表示,核電站周邊社區民眾反對核電站運營,日本國內所有核反應堆可能明年4月前關閉。核電站運營進入低谷3月的地震、海嘯發生後,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物洩漏,出於安全考慮,日本多個核反應堆暫停運營,處於檢修狀態。目前,54座核反應堆中已經有35座停止運轉。核電站運營率降至10年來最低。在目前的政治背景下,它們何時重啟還沒有時間表。核反應堆檢修結束後,須獲得經濟產業省下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批准方能重啟。
-
事故已十年:日本福島核電站周邊地下水中檢出超量放射物
掐指算來,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已經發生十年時間。然而,在英國《科學報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日本東京大學的科研團隊發現,從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採集的地下水中,檢測出含有超過自然標準濃度的放射性物質氚。採集發現,福島周邊10個地方中的多處,均連續檢測出每昇平均20貝克勒爾的氚。
-
福島核電站周邊地下水中放射物超標,日本政府此前擬將核汙水排入大海
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科研團隊16日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發布一項研究成果,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採集的地下水中,檢測出含有超過自然標準濃度的放射性物質氚。據日本共同社、《每日新聞》16日報導,在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的6年間,由東京大學環境分析化學研究室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福島核電站周邊的10個地方觀測地下水,調查氚等放射性物質的濃度。
-
事故發生後十年 日本福島核電站周邊地下水中檢出超量放射物...
掐指算來,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已經發生十年時間。
-
核洩漏已過6年:福島核電站後續工作仍面臨困境
核洩漏事故已過去6年,但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報廢工作依然困難重重,相關部門預計後續工作可能要持續到2050年。近日,負責核電站清理工作的官方部門表示,仍有技術問題需克服。工作人員在清理福島核電站周圍的樹木。
-
日本板塊活躍震動,數天中已震數十次,核電站被關,專家稱需注意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全球有近1/4的地震都發生在日本,這是因為日本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日本列島就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亞歐板塊、菲律賓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勘察加板塊的交匯之處,板塊之間的碰撞和摩擦活動頻繁,地下巖漿起伏劇烈,當然也就容易發生地震和火山現象。
-
印度核電站遭網絡攻擊,人類面臨新核風險
該核電站主要由俄羅斯設計和提供反應堆機組,為印度南部電網提供電力。這座核電廠已成為印俄最大的合作項目之一。據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日前報導,雖然庫丹庫拉姆核電站反應堆運行沒有受到影響,但這一事件再次發出警告,人類社會兩個最大的安全風險,即網絡攻擊與核威懾,正在發生危險的「碰撞」,其嚴重後果,完全可能演變為無法控制的人禍。
-
日本福島核電站再爆炸 另一反應堆面臨熔毀危險
這座核電站的運營機構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說,反應堆壓力容器和直接保護反應堆的金屬防護罩未受損。金屬防護罩壁厚大約15釐米,外部有混凝土保護體。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說:「我們判斷,大量放射物質飛散的可能性不大。」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呼籲以核電站為中心方圓20公裡範圍內的民眾進入室內躲避。東京電力公司說,11名傷員入院治療。
-
日本311地震海嘯遺毒:美國迎物種入侵新威脅,專家頭疼不已
2011年3月11日,一場巨大的地震襲擊了日本本州東部。它摧毀了成千上萬的房屋,破壞了福島第一核電站,還引起了海嘯——海嘯浪高達40米,在摧毀了日本東部沿海後,海嘯橫掃太平洋,海嘯波跨越半個地球抵達了美洲沿海。除了這些災難性的後果,也有一些微妙的後果,比如一場意想不到的物種入侵。
-
在日本泛濫成災後,太陽魚「遊」進我國四川迅速繁殖,專家:莫慌
引言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很多國家的交流和溝通都非常密切,這在國際交往頻繁互利互助的同時,也增加了物種入侵的風險。小時候在課本中就學到,外來入侵物種如果沒有天敵的存在,在短時間內就會快速繁殖擴散,甚至造成生物災難。
-
日本「鈽安全」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 2011.03.30 星期三 日本「鈽安全」 菅直人:日本面臨史上最大危機福島第一核電站很可能報廢
-
中國加速建核電站 有何風險
人類歷史上慘烈的核災難並不止這一起,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2011年3月15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使約59萬民眾背井離鄉。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不同國家「棄核」、「挺核」態度不一,但主要核能利用國家仍致力於進一步深化核能的研究與利用,表示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核電,中國更是加速上馬核電項目,在建規模世界第一。
-
在日本泛濫成災後,太陽魚「遊」進我國並迅速繁殖,專家:莫慌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很多國家的交流和溝通都非常密切,這在國際交往頻繁互利互助的同時,也增加了物種入侵的風險。小時候在課本中就學到,外來入侵物種如果沒有天敵的存在,在短時間內就會快速繁殖擴散,甚至造成生物災難。
-
福島核電站洩露300噸強輻射汙水 海底鯰魚已變異
資料圖:因地震損壞的福島核電站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近日宣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儲水罐洩漏了大約300噸強輻射汙水,他們已考慮把事件程度從表示「異常」的1級上調至表示「嚴重」的3級。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長田中俊一說,福島核電站如同「鬼屋」,問題不斷。兩年前,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發生後,為了給2號核反應堆洩漏的高放射性汙水騰出存儲空間,東京電力公司先後向太平洋排放了大約11500噸的低放射性汙水,汙水中碘131的濃度約為安全值的100倍,銫134和銫-137的濃度則為安全值的50倍~70倍。
-
日本海嘯影響深遠,比如太平洋海洋生物的大規模入侵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東京電 —— 6 年前險些給日本帶來滅頂之災的海嘯其實還給遙遠的北美沿海埋下了隱患:太平洋大規模海洋生物遷徙。依附在日本船隻殘骸上的海蛞蝓從日本巖手縣抵達美國俄勒岡。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現在對涉足北美水域的海洋生物總量進行評估還為時過早,雖然入侵者可能對本地物種構成威脅甚至造成取代。儘管此類動物跨洋遷徙曾經發生過,但研究人員認為日本海嘯的程度前所未有,僅憑因其穿越世界第一大洋的生物數量就可想而知。
-
專家稱湘鄂贛核電站安全風險大:若出事打擊將致命
湘鄂贛核電站均地處敏感的長江流域,其安全風險不容低估! 一、湘鄂贛核電站的廠址條件 與歐美內陸核電差距甚大 與沿海核電相比,內陸核電選址要求更為複雜,除了地理位置、地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等自然因素外,電站選址的安全要求還涉及人口增長限制、應急撤離、放射性廢液和廢氣排放等重要的社會穩定及生態環境因素。
-
日本核洩漏目前對中國影響不大 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東方網記者魯琳3月14日報導:日本9級強震引發海嘯,進而造成的日本核電站核洩漏,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那麼核洩漏是否會對我國造成影響?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建新教授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風向及現有信息分析,核洩漏對中國的影響不大,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
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洩漏,俄羅斯專家提出方案:日本人懵了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發生了一件大事,日本政府向外界宣布,坐落在福島的核電站發生了洩漏。日本人的這個消息一下子讓全世界都沸騰了,因為隨著空氣的流動,洋流可能將日本這場核汙染帶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