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電價低 燃氣發電應引入市場調節機制

2020-12-05 央廣網

成本高 電價低

燃氣發電應引入市場調節機制

□記者 朱程 南京報導

天然氣供給如何保障?輸氣管道如何發揮節點作用?氣電價格如何體現真實價值?日前在江蘇揚州舉辦的燃氣發電業務聯合發展論壇上,來自江蘇、山東、河南、安徽、浙江、上海五省一市近200位天然氣上下遊企業主管、業界專家、政府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謀行業發展未來。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環境制約因素加碼與能源結構優化,我國燃氣發電行業正迎來發展機遇期。但天然氣價格倒掛,電價政策封頂等因素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建議加強政策指導,引入市場機制,加快基礎建設,提升行業發展質態。

 燃氣發電迎來發展機遇

天然氣是一種優質高效、綠色清潔的低碳能源。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235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1%。發電是天然氣利用最主要用途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7.8億千瓦,燃氣發電裝機容量0.85億千瓦,佔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4.78%。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介紹,與燃煤發電相比,燃氣發電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半以上,粉塵排放幾乎為零。美、日、英等發達國家紛紛看中這一特性,大力發展。「氣電是目前全球電力產業主要來源,發電量佔比接近1/4,我國比值仍舊偏低,具有較大成長空間。」

已出臺的《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1億千瓦以上,與2016年相比新增裝機量增幅超過80%。2017年發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明確將天然氣培育成為現代清潔主體能源。全國多個省市已紛紛展開行動,江蘇、上海和浙江三省近期相繼出臺氣電上網電價定價政策。

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東部公司總經理侯創業認為,燃氣發電業務已迎來黃金機遇期。「燃氣電廠具有轉化效率高、環境汙染小、運行靈活、適合調峰等特點,佔地面積小、環境相容性好、耗水量少、廠用電率低等優勢,對於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滿足電力系統調峰要求、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江蘇是用氣大省,近年來加快發展燃氣發電。今年1月至3月,全省天然氣機組發電量佔全省發電量的9%。

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李強認為,江蘇規劃和推進燃機發電項目,是在適應能源轉型的新形勢下,提高自身電力供應能力、滿足用電需要的重要選擇。「江蘇缺乏一次能源,現階段既要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又要滿足電網需要,還要在經濟上具有可行性,發展燃氣機組就成為重要途徑。」

截至今年3月底,江蘇電網統調燃機電廠共24座,機組50臺,合計裝機容量1371.6萬千瓦,位列全國首位。

價格門檻掐住發展「氣門」

儘管燃氣發電業務迎來發展機遇,但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多煤少油缺氣」的能源結構導致天然氣嚴重依賴進口,在現有天然氣儲運設施尚不完善的情況下,燃氣發電企業氣源成本難以下降;天然氣屬於化石能源,不享受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補助,上網電價遭遇「天花板」,氣電企業發展面臨多重擠壓。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算了一筆帳:在我國燃氣電廠的運營成本中,燃料費佔70%,燃氣發電成本是燃煤發電的二至三倍。對於熱電廠來講,上網電價需達到0.55元才能保證盈利,調峰電廠則要達到0.6元。

「對於燃氣發電企業來講,經營成本雖然高,但是可控。關鍵是要把上網電價的成本疏導出去。目前來看,天然氣發電的調峰、環保價值未充分體現。這需要『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互配合。」

江蘇華電戚墅堰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志清也算了一筆帳。去年,該公司為配合電網調峰,一共啟停599次。啟停1次折算20運行小時,增加2萬元左右檢修費用。「機組頻繁啟停對安全性、經濟性造成較大影響。得益於政府對不足利用小時的補貼、氣價季節性優惠等,企業各年度盈利水平基本維持正常發展。」

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吳立波認為,要發揮燃氣發電的調峰作用,發電市場就應使燃氣發電機組享有優先發電權和發電權交易機制,且天然氣現貨市場也要做到燃氣調峰輔助交易等。「分布式天然氣發電的供需機制要儘快市場化,跨區配置、跨品種配置、大用戶直購、淨電量計量等手段多管齊下。」

在天然氣價格端,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董事長李健認為,規範天然氣期現貨市場交易有利於形成燃氣發電定價機制。「4月18日,交易中心已推出7月、11月中遠期船貨(LNG)競價預售交易,以加強天然氣價格風險的管理。」李健透露。

專注「內功」降本增效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燃氣發電業務起步較晚,發展尚未成熟,需要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努力,共同做大「蛋糕」。

「發展燃氣發電要因地制宜。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工業供熱負荷的,應當優先發展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熱電冷三聯供項目。對於棄風、棄光比較嚴重的地區,應優先發展調峰燃氣電廠。」張玉清說。

「目前引進國外燃機技術的合作中普遍存在核心技術不掌握、維修成本高等問題,建議加快燃氣輪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進度,爭取儘快取得突破。」單衛國說。

「國家應儘快出臺環境稅,對煤電的環境外部性予以稅收調整,並設計實施支付轉移機制、解決地方政府對於燃氣電廠上網補貼的可持續性問題。繼續深化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改革,謀求天然氣的國際市場定價權。」吳立波說。

作為中國境內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供應商,中石油近年來大力推動燃氣發電。侯創業說,「按照目前東部五省的『十三五』規劃看,到2020年前後,現有管網運力不足,將成為發展瓶頸。因此,我們將繼續加快推動管網建設,將支線推進到村鎮,為下一步產業轉移提供必要的支撐。」

相關焦點

  • 多省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將上調 成本壓力緩解
    但發電成本過高問題卻一直制約著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發展。「一般來說直接的發電成本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總投資的折舊成本、運行和維護成本、燃料成本。其中,最關鍵的是總投資的折舊成本和燃料成本。」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告訴記者,在現有上網電價水平下,若天然氣價格上漲至3.3元/立方米,將是電網公司和發電企業難以承擔的。
  • 火、水、風、光、核電的發電成本與上網電價
    正是因為燃煤機組的重要性,我國發電機組的上網電價政策一直以燃煤機組上網電價政策為主,歷經還本付息電價、經營期電價,現為標杆電價政策時期。2019年9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完善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從明年1月1日1日起,取消煤電聯動機制,將現行標杆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
  • 潘遙:天然氣發電行業難題
    但國家至今尚未出臺任何與燃氣電廠優勢相符的配套政策,燃氣發電產業處於政策法規缺失狀態。已投運的燃氣機組,由於氣源不同而導致氣價各異,上網電價也由各省自定,燃氣電廠帶來的社會效益,包括對電網調峰、管網調節、節能減排、工程節約土地、節水和環保的貢獻,還無法在市場中充分體現。隨著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的不斷攀升和國內天然氣價格的上調,天然氣發電的市場競爭力會進一步減弱。
  • 燃氣發電迎來黃金期
    中國的燃氣發電業務具有較大增長潛力,但相對高昂的成本和缺失的期貨市場,正在削弱其調峰和環保價值。4月16日,在揚州舉辦的燃氣發電業務聯合發展論壇上,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東部公司(下稱中石油東部銷售公司)總經理侯創業表示,中國的燃氣發電業務正迎來黃金機遇期,繼江蘇、上海和浙江三省出臺氣電上網電價定價政策後,其他省份也在逐步建立氣電上網電價定價機制,這使國內的燃氣發電業務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 天然氣發電這麼貴,發電量佔比仍很低,它的出路在哪裡?
    近年來,中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實現較大增長,但發電量佔比仍然很低,與國際市場差距較大。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2-2018年,中國發電裝機增加了8億千瓦,增幅為67.8%;天然氣發電裝機增加了0.38億千瓦,增幅100.13%。
  • 一文讀懂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前景
    與燃氣發電相比,燃煤發電成本優勢突顯。以國內超超臨界660MW燃煤機組為例,供電標準煤耗280g/(kW˙h),按煤價630元/t計算,則燃煤發電燃料成本為0.18元/(kW˙h),按2013年氣價改前氣價計算,燃氣發電燃料成本比燃煤成本高出100%~178%,而隨著2012年以來煤價大幅走低,而燃氣價格不斷上升,燃氣發電和運營經濟性走勢更加突出。
  • 「十四五」能源規劃應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觀點市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經測算,燃氣電廠在降低汙染物排放、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調節電網峰谷差等方面明顯優於燃煤電廠。同時,燃氣—蒸汽聯合循環在熱電聯產基礎上,更有利於能源的梯級利用。當然,在燃料成本偏高的當下,燃氣電廠也應積極尋找合適的生存之道。
  • 中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現狀及國際經驗借鑑
    天然氣價改後,發電用氣價格進一步上漲。據測算,價改以後,燃氣發電燃料成本是燃煤發電的2-2.5倍。目前,氣價和電價形成機制缺少必要的銜接。我國多數省份因此無法形成有效的氣價和電價的聯動機制,氣價無法通過上網電價進行分攤。
  • 生物質發電高成本難題有望緩解
    降低生物質固廢處理成本  生物質發電產業鏈前端原料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秸稈等廢棄物,受制於收運運距等因素,原料入廠的量和質均不穩定,造成發電企業運營穩定性、可持續性較弱,影響發電效率及穩定性,發電成本高企。
  • 一度電裡知多少:幾種典型發電機組的電價及成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幾種典型發電機組的電價及成本,燃煤發電機組、水電機組、風電機組、光伏發電機組和核電機組。正是因為燃煤機組的重要性,我國發電機組的上網電價政策一直以燃煤機組上網電價政策為主,歷經還本付息電價、經營期電價,現為標杆電價政策時期。據網絡相關報導,2019年9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完善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從明年1月1日1日起,取消煤電聯動機制,將現行標杆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
  • 天然氣價格上漲致成本大增 華能國際等將上調燃機電價
    華能國際昨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從1月20日開始上調燃機電價。  由於2013年非居民天然氣門站價格進行了上調,燃氣電廠的發電成本大升。鑑於此,京、津、滬三地發改委近日上調了燃氣電廠與電網的結算價格。
  • 2019年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市場分析:發展空間巨大,發電成本難題...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2017年全球天然氣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比例為23.2%,中國天然氣發電僅佔總發電量的3%,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中國天然氣發電市場存在較大發展空間。但由於天然氣發電成本居高不下,成為制約行業發展難題。
  • 燃煤電廠燃氣電廠 上網電價每度提高4分錢
    ●非居民照明、商業用電與非普工業用電合併為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類別,執行同一電價標準  ●我省居民用電階梯電價將逐步與全國接軌方案,待省政府同意並履行價格聽證程序後再行調整□本報記者董世梅陳君劉川  12月1日起,我省燃煤電廠和燃氣電廠將執行新的上網電價。
  • 國際電力市場觀察|國外新能源參與市場的機制及啟示
    德國(2012年以後)、西班牙、丹麥、荷蘭等國採用溢價機制,其中西班牙新能源發電商可自由選擇固定上網電價或參與市場的溢價機制。三是差價合約機制。引入負電價政策以後,包括風力發電企業在內的所有發電商都會對市場供需及時做出反應,自主調節發電量,從而大大降低了電力調度機構的系統平衡成本。三是調節性機組投資保障機制。國外通過容量市場、稀缺電價機制、補貼機制等為常規機組建立合理的投資保障機制。
  • 碳中和目標下燃機企業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經營與發展之道
    目前9F型機組投資成本已降至2500元/千瓦左右,低於百萬千瓦級燃煤機組的3500元/千瓦、光伏發電5827元/千瓦和陸上風電的7862元/千瓦。隨著重型燃機國產化率越來越高,燃機機組單位投資還會越來越低。另外,燃機電站人力成本較低。目前國內新建的燃機電廠,裝機為兩臺9F級燃機,定員不足100人,大幅低於目前同等規模燃煤電站的350人。
  • 中電觀察:關於發展分布式發電的幾點思考
    而融合了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分布式發電,以其能源利用效率高,直接面向終端用戶的優點,將電力工業的綜合效益尋優由單變量函數變為了綜合考慮分布式發電和傳統大電網相協調的多變量函數的最優解,從而獲得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的進一步優化。
  • 音頻 | 燃煤發電標杆電價7月上漲;新能源將實現比火電廠更低的運營成本;環渤海動力煤價報收574元
    日五港口庫存為1395.71萬噸,較前一日增加20.81萬噸沿海六大電廠日耗為58.05萬噸,庫存1255萬噸,可用天數為21.62天秦港首列貨櫃煤炭海鐵班列正式開通發改委出臺方案指出: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74元,環比上漲10元可再生能源將在2030年前實現比大多數化石能源電廠更低的運營成本
  • 新時期我國天然氣發電存在的問題及運營建議
    電價機制從我國燃機不同電價機制看,浙江、江蘇、上海(重型燃機)、廣西、河北執行兩部制電價,北京、廣東、天津、湖北、上海(分布式)執行單一制電價。近年來,由於天然氣價格不斷走低和燃機規模快速增長,各地區紛紛下調燃機價格水平(見表)。
  • 深度丨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挑戰
    在加速推進天然氣價改所形成的成本調降壓力下,廣東、浙江等省份已相繼發文,進一步降低省內管網管輸費及城市燃氣企業配氣價格,福建省正在開展天然氣門站價格市場化改革試點,其他省份也在研究完善省級天然氣管輸價格形成機制,降低城市燃氣企業配氣價格等。  公司初步具備加快氣電發展的基礎條件  一是積極涉足氣電上遊產業,打通完善產業鏈。
  • 京燃氣發電廠生存狀況調查 成本氣源困擾發展
    「天然氣的燃料成本遠遠高於煤炭,而且燃氣輪機發電後的餘熱供熱能力低於燃煤機組,因此煤改氣需要很大的決心。」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能源處副處長王   玉明對燃煤和燃氣進行了經濟性比較。  為了降低火電廠燃氣發電的成本,北京在新建設的燃氣熱電廠中推廣餘熱餘壓利用和背壓供熱等多種利用方式。  那麼燃氣發電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