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相關化學常識 復旦大學教授周鳴飛領銜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21-01-16 新民晚報

來源/視覺中國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站在前人偉大化學家的肩膀上,近100年來人們通過不斷挖掘並擴展對於化學元素的認識和應用,推動了化學、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眾多學科的飛速發展。有關於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基礎理論認知,每前進一小步,都彌足珍貴。今天上午揭曉的一項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來自復旦大學周鳴飛團隊的「瞬態新奇分子的光譜、成鍵和反應研究」,就是這般珍貴。

前進「一小步」

氧化態是化學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亦是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礎。它是元素的固有性質,能夠反映元素在化合物及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能力。100多年來,實驗已知所有化學元素最高氧化態為+Ⅷ價。這也體現在初學化學的初中生們,都要喃喃背誦的化合價口訣表中,「一二銅,二三鐵,亞銅亞鐵為低價……」。如今,四氧化銥正離子很可能將之改寫。

儘管具有9個價電子的過渡金屬元素銥(Ir)曾被推測最有可能存在高於+Ⅷ價的氧化態,一直以來,實驗已知含銥化合物中銥的最高價態卻僅為+Ⅶ價。確認銥元素亦可以如釕、鋨和氙一般形成穩定的+Ⅷ價態化合物,是周鳴飛等項目研究者的探索起點。

採用脈衝雷射濺射方法產生金屬銥原子並和氧氣分子反應,研究者們在實驗中獲得了中性四氧化銥分子,看到銥處於+Ⅷ氧化態。在此基礎上,項目組利用自主發展建立的高靈敏紅外光解離光譜實驗裝置,證實了氣相四氧化銥正離子具有正四面體構型,其中銥處於+Ⅸ價態。從+Ⅷ價態到+Ⅸ價態,化學元素最高氧化態被刷新,令該項研究在2014年10月順利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美國化學會《化學與工程新聞》雜誌亦將之評為2014年度十大化學研究。

「這一發現為許多工業化學反應開闢了新的可能性,更新了成鍵規則,改變了教科書的內容。」《科學新聞》雜誌曾如此評論該項目中發現銥元素+Ⅸ氧化態的研究工作。據周鳴飛介紹,穩定的高氧化態化合物時常被用作工業反應中的氧化劑和催化劑。若能夠找到+Ⅸ價銥化合物離子的宏觀合成方法,一些重要的氧化和催化反應應用或有望得到開發。

基礎研究不再「冷」

2014年的科研發現,今天才獲獎?其實,科學研究的每一項成果就是要經歷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淬鍊。而有關於化學元素價態突破的基礎研究,周鳴飛從2000年就已經開始。漫長的科研時光中,他發表的論文並不很多,申請的獎項也有限,主要精力都用在坐好基礎化學研究的「冷板凳」上,就連實驗儀器都是團隊自己動手搭建。

從大學開始學化學,到碩士、博士、博士後一路研究化學,後來成為大學教授至今,周鳴飛從沒離開過「基礎」二字,實驗室一直是他最喜歡的地方。別人眼中,寢室、食堂、實驗室枯是燥無聊的「三點一線」,在他心中卻成了快樂的源泉。

「國家近幾年對於基礎科研的持續投入,讓我們這些科研人員更可以心無旁騖搞研究,不用操心跑項目,拉經費。」周鳴飛坦言,國內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基礎科研投入越來越大且持續穩定,甚至優於美國或者西方發達國家,讓基礎研究的板凳不再「冷」。2017年,他的研究團隊加入了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中心項目,在未來十年範圍內,將會獲得穩定的科研支持。

去年,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周鳴飛課題組又傳出好消息,實驗發現主族的鹼土金屬元素鈣、鍶和鋇可以形成穩定的18電子八羰基化合物,表現出了典型的過渡金屬成鍵特性。該發現表明鹼土金屬元素或具有與一般認知相比更為豐富的化學性質,而主族元素與過渡金屬元素之間的界限,亦較元素周期表的簡晰劃分更為曖昧。這一發現很可能再次突破人們對化學周期表的傳統認知。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教授周鳴飛領銜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站在前人偉大化學家的肩膀上,近100年來人們通過不斷挖掘並擴展對於化學元素的認識和應用,推動了化學、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眾多學科的飛速發展。有關於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基礎理論認知,每前進一小步,都彌足珍貴。今天上午揭曉的一項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來自復旦大學周鳴飛團隊的「瞬態新奇分子的光譜、成鍵和反應研究」,就是這般珍貴。
  • 刷新關化學「常識」!磐安籍相教授周鳴飛領銜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
    2019-01-08 13:0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楊振華 傅穎傑今天(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磐安博士聯誼會會長周鳴飛領銜項目「瞬態新奇分子的光譜、成鍵和反應研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陳永勝教授(左三)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完成的「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陳永勝、萬相見、黃毅、田建國、王成揚)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復旦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
    近日,復旦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復旦大學化學系官網顯示,該項目資助周期5年,直接經費6000萬元,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復旦、北京、廈門大學這些項目通過
    8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均為化學組項目。分別是中國科學研究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納米限域催化項目和復旦大學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製和應用項目。
  • 復旦大學陳芬兒院士團隊招聘博士後,化學相關方向
    崗位待遇 按照復旦大學規定的相應的職稱待遇執行,團隊也會鼓勵並幫助青年教師作為負責人申請國家、地方以及企業等項目。 聯繫方式 中心團隊負責人陳芬兒院士簡介 陳芬兒,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先後在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和四川大學化學學院獲藥物化學碩士學位和有機化學博士學位。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
    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領導、上海市科委相關領導、復旦大學校領導及各級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和主要研究人員、項目特邀專家等共60餘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本次會議。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啟動
    央廣網上海1月9日消息(記者傅聞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今天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復旦大學召開。不久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獲批立項。該項目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鳴元共同為科學中心揭牌,張人禾為科學中心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何鳴元及委員頒發聘書。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院士匯報了項目的基本情況及具體實施方案。
  • 各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情況!清華、復旦、南開獲一等獎
    各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各獲1項一等獎】 眾所周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代表著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那麼在十三五期間,國內各個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方面的表現情況怎麼樣?
  • 上海首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在復旦大學啟動
    1月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啟動。這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揭牌之時,線上線下20多位院士共同見證。
  • 多個項目由院士牽頭,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立項情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廖宏教授牽頭申報的「大氣環境與氣候相互作用」喜獲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1000萬元,這是該校首個獲批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 上海市首個獲批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
    上海首個獲批的科學基金基礎項目終於落地。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揭牌儀式同時透露,未來國家基金委將重點加強兩大計劃。據悉,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於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該項目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上海市首個獲批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
    上海首個獲批的科學基金基礎項目終於落地。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揭牌儀式同時透露,未來國家基金委將重點加強兩大計劃。
  • 南開大學真的沒落了嗎?來看看這些年獲得的自然科學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的獎項,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之一,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在1956年設立之初,有3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他們就是華羅庚、吳文俊和錢學森。
  • 金力--復旦大學教授
    E-mail地址:ljin007@gmail.com    簡歷    1985年復旦大學生物系遺傳學本科畢業;    1987年復旦大學遺傳所遺傳學碩士畢業;    1994年獲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生物醫學科學/遺傳學博士學位;    1994年至1996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專業從事博士後研究
  • 王英偉教授團隊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期間的評審結果,我院麻醉科主任王英偉教授領銜的《全麻藥誘導新生動物神經細胞選擇性凋亡的機制及對嬰幼兒認知功能影響的臨床多中心研究》課題申請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王英偉教授的團隊長期致力於全麻和鎮痛機制以及全麻藥神經毒性的研究。
  • 上海獲批的首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落戶復旦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正式落戶復旦大學,這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在科學中心啟動儀式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負責人同時透露,未來將不斷完善重大項目的立項機制,並重點加強兩大計劃,一是原創探索計劃,另一個是人才資助體系的升級計劃。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規模會擴大,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的強度會增加,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的定位會有所調整。
  • 南工郭凱教授主持完成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相較傳統化工技術,我們開發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可以將超過百噸的反應裝置縮小至幾十升,實現裝置體積千倍的縮小,以『桌面工廠』的模式實現傳統大型化工生產過程,大幅提升過程安全性;同時,可以數千倍地提升反應速度,將化工反應由十幾小時縮短到數十秒鐘,降低能耗40%以上」談及 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項目「基於微流場反應技術的生物基無毒增塑劑及其衍生物連續綠色製造」時,項目負責人、南京工業大學生物與製藥工程學院院長郭凱授介紹道
  • 江蘇金湖籍科學家賈金鋒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原標題:金湖籍科學家賈金鋒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金湖籍量子材料科學家賈金鋒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王滬寧為其頒獎。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 賀福初——復旦大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
    姓名: 賀福初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62-01 所在院校: 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