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和愛因斯坦有什麼關係?他如何知道原子核裡有著巨大能量?

2020-11-26 騰訊網

毫無疑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他的質能方程(E = mc^2)被印在無數T恤和海報上,早已家喻戶曉,你可以不知道方程怎麼來的,但你肯定見過它。

愛因斯坦於1905年在提交給《物理學年鑑》的一篇題為《一個物體的慣量是否取決於它所含的能量?》[1]的論文中提出了這個方程,讓物質的質量和能量相關聯。

這無疑刷新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但是現在提到這個方程,很多人會聯想到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引爆的那兩顆也已經讓我們見識到原子彈的威力。

但是,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在愛因斯坦之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並推算出一個類似的方程。

這張圖片是ps的

湯普森的「質能方程」

早在19世紀,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英國物理學獎約瑟夫·約翰·湯姆森(J.J.Thomson)也對質量和能量關係感興趣。

湯姆森認為電磁力比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更基本,牛頓認為質量產生引力,但湯普森想解釋的是電磁力是如何產生質量的。

1881年,年輕的湯普森證明了移動的電荷會產生磁場,這對它的運動造成了某種阻力,這很可能是電荷的有效質量。

經過一些複雜、繁瑣的推導,湯普森得到電子的電磁質量可以用一個方程來表示,就是這個方程:m = (4/3) E/c^2[2],你沒有看錯,它的方程和現代經典的質能方程基本一樣,而它比愛因斯坦早了20幾年。

圖為:約瑟夫·約翰·湯姆森

如果說我們現在的質能方程是正確的,那麼湯普森的模型肯定是存在問題的,這讓後來者亨利·龐加萊(Jules Henri Poincaré)有機會優化方程。

首先,湯普森的方程只適用於運動的、帶電荷的物體;另外,湯普森方程是以均勻電荷為前提。

但是,如果一個電子是一個擴展的帶電球,某種力或壓力一定會阻止電子飛離,這個壓力顯然有一些能量。

亨利·龐加萊計算了這些應力的能量,發現這個能量相當於電子總質量的四分之一,所以他得到了一個和愛因斯坦一模一樣的方程m = E/c^2。

據說,亨利·龐加萊得到這個方程還比愛因斯坦早了幾個月,當然,從網上資料來看,有很多說法不一的,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讓能量和質量關聯起來的不止愛因斯坦一個人。

質能方程和原子彈的關係

如果就只看這個方程表面,它真的非常簡單,一個物體的能量(E)等於它的總質量(m)乘以光速(c)的平方。

但往深處去講,這樣一個匯集人類智慧結晶的方程,讓我們了解了關於自然的奧秘:能量和質量不僅在數學上相關,它們更是衡量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

我們可以從這個方程中看到光明的一面,但也可以看到黑暗的一面。

因為在愛因斯坦帶來的新世界裡,質量成為了衡量一個物體總能量的一種方式,即使它沒有被加熱、移動或輻射或其他任何處理,質量就是能量的一種超濃縮形式。

而且,這些東西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到另一種形式,然後再轉換回來。

核電站在核反應堆中利用了這一點,同時原子彈也利用了這一點。

它們的原理都是核裂變,即中子的亞原子粒子向鈾原子的原子核發射,從而使鈾分裂成更小的原子,並釋放能量。

裂變過程釋放出能量的同時也釋放出更多的中子,這些中子可以繼續撞擊更多的鈾原子,引起一系列鏈式反應。

如果你對這一過程前後的所有粒子進行非常精確的測量,你會發現後者的總質量比前者略小,而丟失的質量已經轉化為能量,這種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可以用質能方程計算。

雖然鈾原子流失的質量很小,釋放的能量卻是巨大的,原因很明顯,因為質能方程中光速的平方基數太大了。

根據質能方程,如果把1kg物質全部轉換成能量,那將是9 x 10^16焦耳,這相當於40多兆噸TNT[3]。

用更通俗的話,如果把它轉變成電能,它將足夠讓1000萬戶家庭至少用上三年。所以,你的體重可能夠讓這些家庭使用幾個世紀。

愛因斯坦和原子彈

1945年,物理學家亨利·德沃爾夫·史密斯(Henry DeWolf Smyth)為美國政府準備了一份關於盟軍在「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中製造原子彈的報告,其中就包含智能方程。

圖為:曼哈頓計劃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

曼哈頓計劃直接受害者自然就是日本了,因為世界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真正被原子彈轟炸過。

但是,除了在這項計劃中提到這個方程外(可能當時是為了更具說服力),愛因斯坦和原子彈沒有任何關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愛因斯坦本人曾鼓勵美國政府資助原子能研究,但由於他是德國人,缺乏安全許可,所以他對曼哈頓計劃的參與受到了限制。

除了讓科學家和軍方領導人意識到核彈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之外,愛因斯坦的方程式不太可能在核彈設計上有太大用處,只是這種聯繫一直存在而已。

最後

有人認為是愛因斯坦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這個真是天大的誤解,因為質量和能量的關係同樣有人提出,而原子彈的可行性和他也沒啥關係。

毫無疑問,愛因斯坦是極具創新和預見性的科學家,現在收集到的科學證據已經進一步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的正確性。

但是,科學上激進的想法很少來自於一個人,E = mc^2也一樣,就像牛頓所說的這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參考資料:

[1] Mass–energy equivalence-wikipedia

[2] Brian Koberlein.The History Of Einstein's Most Famous Equation[N].forbes.2017-9-11

[3] Alok Jha.E=mc^2: Einstein's equation that gave birth to the atom bomb[N] .theguardian.2014-11-6

相關焦點

  • 原子彈和愛因斯坦有什麼關係?他如何知道原子核裡有著巨大能量?
    他的質能方程(E = mc^2)被印在無數T恤和海報上,早已家喻戶曉,你可以不知道方程怎麼來的,但你肯定見過它。愛因斯坦於1905年在提交給《物理學年鑑》的一篇題為《一個物體的慣量是否取決於它所含的能量?》[1]的論文中提出了這個方程,讓物質的質量和能量相關聯。
  • 原子彈誕生之前,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原子核裡藏著巨大能量的?
    引言:現在人們基本都談核色變,因為無論是核電站還是核武器都曾經給人類造成巨大的傷害,這種傷害一旦被歷史記錄了就會對後世造成影響。那麼在核武器被研發出來之前,科學家是怎麼知道原子核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呢?黑洞的首先出現也讓不少人聯想到了曾在大約一百年前就預測黑洞存在的愛因斯坦,他的另外一個語言——引力波的存在也在2016年被證實了,因此人們期待他關於蟲洞的下一個預言會在什麼時候被證實。如果蟲洞在未來也被證實的話,那對人類來說就是新紀元的開啟。
  • 在原子彈發明之前,愛因斯坦是怎樣知道,原子核內含巨大能量的?
    在原子彈發明之前,愛因斯坦是怎樣知道,原子核內含巨大能量的?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的各種理論和成就,一直是學者學習的對象,其中尤其是原子核的偉大能量理論。而很多人就有一個疑問,在原子彈發明之前,愛因斯坦是如何知道的?
  • 原子彈發明前,愛因斯坦怎麼知道原子核中含有巨大能量?
    上圖是由兩張圖片合成的,愛因斯坦本人從未出現在原子彈的爆炸地點,並且他和原子彈之間沒有直接關係,愛因斯坦知道原子核中含有巨大能量,也僅僅是從質能方程間接了解的。質能方程的發現1905年,愛因斯坦首次提出狹義相對論的概念,並從洛倫茲變換中推導出了質能方程。揭示了質量和能量之間的轉換關係,非常小的質量虧損在光速平方的作用下,都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
  • 原子彈沒發明出來之前,愛因斯坦怎麼知道原子核裡有著巨大力量?
    隨後愛因斯坦在洛倫茲變換的以及兩個基本假設的前提下推導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公式,而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公式,愛因斯坦進一步推導出來了質能方程式。所以可見的是,質能方程式完全是純理論推導出來的結果,在原子彈被發明之前,愛因斯坦也不知道他的這個公式竟然蘊藏著這麼大的秘密,並且這個公式日後還成為了製造原子彈的理論依據。
  • 在原子彈發明之前,愛因斯坦是怎麼知道原子核蘊含著強大能量的?
    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有很多人認為是愛因斯坦幫助美國研製出了原子彈,從而幫助美國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事實上,愛因斯坦本人與原子彈的發明並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愛因斯坦確實通過質能方程推導出了在原子核內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才促使人們開始對原子能進行研究。
  • 在原子彈發明之前,愛因斯坦是怎麼知道原子核蘊含著強大能量的?
    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有很多人認為是愛因斯坦幫助美國研製出了原子彈,從而幫助美國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事實上,愛因斯坦本人與原子彈的發明並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愛因斯坦確實通過質能方程推導出了在原子核內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才促使人們開始對原子能進行研究。
  • 原子彈發明之前,愛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含有巨大能量的?
    而我們都知道,原子是指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一顆原子由質子和中子以及原子核構成。原子是一種常見而又平凡的物質,可是,為什麼在原子變成原子彈之後卻具有驚人的威力呢?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因為愛因斯坦對於原子的研究間接性地導致了原子彈這種可怕武器的催生,但其實,愛因斯坦和核武器並沒有多大關係。
  • 原子彈沒發明之前,愛因斯坦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神秘的巨大能量?
    1905年是愛因斯坦的奇蹟成就年,其中狹義相對論中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質能方程,E=mc^2。他根據普遍成立的能量守恆定律,建立起了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隨後,人們通過核反應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完美驗證了愛因斯坦理論的正確性。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蘊藏著巨大能量的?
    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來的,那時候人類還不不知道核聚變與核裂變,也不知道原子核中蘊藏著巨大能量。後來人類發現了原子的聚變與裂變現象,並伴隨著質量虧損,如果以相對論質能方程來看,將釋放巨大能量;以氕核聚變為氦-4來看,如果太陽最初全是氕核,那麼太陽質量的氕核,足夠太陽燃燒300億年的時間。
  • 原子彈發明前,愛因斯坦是如何得知原子核中蘊藏著巨大能量的?
    原子彈的出現,使武器的破壞力又上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曾經有一個合成的圖片,裡面既有愛因斯坦,又有原子彈爆炸的現場,這使得許多人都認為這和愛因斯坦有關,其實這是誤傳的,因為在他的一生中,根本就沒有在原子彈爆炸的現場出現過。
  • 原子彈的發明與愛因斯坦有關係嗎?
    這是誤解,一些人以為一個質能方程就能發明原子彈?質能方程只是闡述了質量和能量的關係,表明的質量和能量是統一的,能夠用來解釋為什麼核反應會釋放出這麼多的能量,但是不能解釋為什麼會發生核反應。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質能方程的時候,湯姆遜已經發現了原子中存在電子,雖然原子內部結構模型滿天飛,但是物理學家盧瑟福在1912年才發現了原子核的存在,愛因斯坦當時根本不可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核反應。因此,原子彈的原理和設計都與愛因斯坦無關。愛因斯坦只是一名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並不是工程師。
  • 愛因斯坦製造了原子彈?跟他關係不大,只是提供了理論支持
    實際上質能方程和原子核中的巨大能量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種關係,而是愛因斯坦在洛倫茲變換和兩個基本假設:光速不變和慣性參考系中的物理定律都是在相同的前提下,推導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公式,闡述了質量與能量的關係。
  • 從宇宙本源到原子彈,看愛因斯坦的生死方程如何掌控人類命運
    1到2個中子,新生成的中子又可能會在能量的驅動下去撞擊新的原子核,進而無限制的引發連鎖反應,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用鈾-235作為原子彈的爆炸材料在當時看來是最最合適不過了,儘管後來發現鈽-239比鈾-235能夠釋放更多的能量,原子彈威力也更大。德國人的研究成果在西拉德看來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他們已經找到了科學的方法和適當的材料,剩下的就是儲備和提煉武器級純度的鈾以及如何在適當的條件觸發核子鏈式反應。果不其然,在此後的數月裡,納粹黨便開始四處開採並儲備鈾礦。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原子彈的發明究竟有著什麼樣的聯繫?
    單從理論上而言,相對論對原子彈的設計的確有著指導的作用,但在製造方面上則關係不大。,我估計美國政府不會在戰爭最要緊的時候,居然冒險花費這麼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原子彈。而相對論理論體系中的質能方程(E=mC)很清晰的指明了為何原子分裂或者聚變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為原子彈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從而確保原子彈是具備極大的成功的可能的。
  • 愛因斯坦發明了原子彈?不,他只是和平的捍衛者
    這是誤解,一些人以為一個質能方程就能發明原子彈?質能方程只是闡述了質量和能量的關係,表明的質量和能量是統一的,能夠用來解釋為什麼核反應會釋放出這麼多的能量,但是不能解釋為什麼會發生核反應。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質能方程的時候,湯姆遜已經發現了原子中存在電子,雖然原子內部結構模型滿天飛,但是物理學家盧瑟福在1912年才發現了原子核的存在,愛因斯坦當時根本不可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核反應。因此,原子彈的原理和設計都與愛因斯坦無關。愛因斯坦只是一名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並不是工程師。
  • 在核裂變未發現之前,愛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巨大能量的?
    有很多人對質能方程都有所誤解,認為一個物體擁有質量,按照質能方程,就能轉化為相應的質量,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質能方程所表達的是物體的質量和能量之間的對應關係,而不是轉化關係,這一點很重要。不過,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時,當時的科學界還並未發現原子核內部的準確結構,確切的說都還沒有發現中子的存在,直到狹義相對論提出後10多年,才由查德威克通過α粒子轟擊方法首次探測到原子核中的中子。到1938年的時候,德國化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應用中子轟擊鈾原子,從而首次發現了重元素的核裂變反應,並在此過程中發現有大量能量的釋放。
  • 沒有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就沒有原子彈的出現?事實並非如此
    提到「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以及「原子彈」這三個詞,很多人就會聯想到一句話,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為原子彈的提出和製造提供了理論基礎。也就是說,如果當年愛因斯坦沒有提出狹義相對論,沒有發現質能方程,那麼人類就不能製造出原子彈。
  • 原子彈是如何被發明的?為什麼愛因斯坦後悔同意研發原子彈?
    對於原子彈這個詞是怎麼來的?1913年,赫伯特 喬治 威爾斯出版的小說《世界解放》中描述了一個關於未來世界的噩夢,原子被武器化,於是他發明了「原子彈」這個詞,原子彈又是如何被發明的呢?1933年,威爾斯的小說引發了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希拉德的關注,他開始思考是否能夠找到一種足夠多的元素,讓它吸收一個中子就會釋放兩個中子,二生四四生八,由此遞進,直到原子核自身的大量能量被釋放為止,那就能夠維持一個核鏈式反應,這並不是一個化學反應,而是核反應。
  • 原子彈威力那麼大,愛因斯坦後悔發現E=mc質能方程了嗎?
    氫彈的威力有目共睹,比如全世界威力最大的氫彈是當量5800萬噸,它的總質量達到了27噸,不過真正轉換為能量的質量不過2.9千克而已,當然氫彈爆炸的能量完美遵循了質能方程,愛因斯坦將這個不應該被人類掌握的能量從魔鬼的手中釋放了出來,他會有一絲後悔的想法嗎?質能方程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