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紅平:試論科學冬眠期的特徵

2020-08-13 新華日報金融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可見,科學的道路並非一路平坦,她的起源充滿艱辛,雖然有過輝煌,但她的境遇又步履艱難。

「對於那些生長在科學世界的人們來說,要理解古代精神所處的困境是相當困難的,因為那種精神被禁錮於一個永恆而武斷的世界裡。」「科學的興起需要全體民眾——即整個文化——對一個具體的教義體系形成廣泛而持久的接納。」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種接納過頭以後,科學本身也會產生一種禁錮,而所有的禁錮與科學都是背道而馳的。這種禁錮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持續了大約100年,科學變成了「睡美人」。

人們總有一種疑惑,有些科學家為什麼常把科學當兒戲。例如英國郵報報導:「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僅僅禁食2天以上就可以重啟人體免疫系統,這對那些因年老或癌症而導致免疫系統受損的人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這是真的嗎?但願這次科學家是認真的。

近日,美國《華盛頓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碳水化合物正在殺死我們,全世界的人可能都被坑了。文章指出,今年將有超過61萬的美國人死於心臟病,這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一直以來,肉類和乳製品中的飽和脂肪被認為會堵塞動脈,而穀物類被認為有助於一切源自高膽固醇東西的消化。而幾十年來,醫生和營養學家們也建議病人們使用低脂飲食,以試圖降低患心臟病風險。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導致心臟病的真正罪魁禍首不是脂肪,而是碳水化合物。

很早就有人注意到,媒體上經常有重大發現被公布,卻很少有後續。雖然大家看到這個事實,但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現在人們開始懷疑有些專家的定論。有網友調侃,有些專家講的頭頭是道,實際離真理很遠,戲稱專家是「磚家」。其中經濟學家最受詬病。

為什麼一些科學家不追求科學的嚴謹性,把缺乏深入研究的猜想當成結論公布於眾。

起因是100年前科學界的一場變革。科學界把科學的「觀察——歸納——證實」的「實證機制」改成了「問題——猜想——反駁」的「試錯機制」。

皇家科學院院士,卡爾•波普爾在其著作《猜想與反駁》提出科學和非科學劃分的證偽原則。科學和非科學的劃分在波普爾這裡得到了明確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識的。他將這種觀點稱作理性批判主義,即證偽主義。證偽主義基本的方法是:「理性的方法不外乎是試探和錯誤—猜想和反駁,大膽提出理論,盡我們的一切可能表明它們都錯了,如果我們的批判未獲成功,就暫時接受它們。」

這個:「如果我們的批判未獲成功,就暫時接受它們」的概念,是把科學成分轉換成了人為因素。什麼時點算批判成功,什麼時點算未獲成功,什麼時點算接受它們,由什麼人來界定,這一切多帶上了人為因素。而人為因素就必然帶有影響力大小的成分。至此,科學就變成了是一場影響力的博弈。

看看人們對波普爾的評價,對這次的變革的作用就可見一斑了:「而波普爾正是這樣一類卓越的思想家。一個世紀前,對絕對真理與決定論的批判在公共思想界還是一個異端,而波普爾以他獨特的風格(以及近乎偏執狂一般的雄辯熱情),推動了思想史上的一次轉折,使這種異端學說在今天甚至成為了常識。但這絕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常識,而是改寫了人們的科學觀、歷史觀與社會演進觀的意義重大的常識。在這個意義上,波普爾可以當之無愧地躋身於一流思想家的行列。」

人們並不知道,這一新常識的確立,將成為了科學界的一場浩劫,就此斷送了科學的前程。「使證偽主義者陷於窘境的一個歷史事實是,如果他們的方法論得到科學家的嚴格遵守,那麼,被公認是科學理論中最佳範例地那些理論,就根本不可能發展起來,因為早在萌芽狀態就會遭到擯棄。」這也就是有網友驚嘆的「為什麼科學理論和定律都是以前提出的,最近幾十年都沒有新理論定律了?」

證偽主義從理性上講得通,科學不就是要有研究、要有實證、要有數據,然後別人也可以用實證去驗證,最後一起證明這個成果的真偽。而實際上其他人是無法對權威的定論進行證偽。例如在愛迪生的直流電與特斯拉的交流電之爭,即便這是個很客觀的事實。然而威望高的愛迪生輕而易舉地壓制了特斯拉。1888年,當時眾多報章皆大肆報導: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宣稱特斯拉是科學界一大「異端」,是偽科學。後來交流電雖然被商界利用,造福了人類至今。但特斯拉徒有700多項發明,卻還是窮困潦倒,最後在紐約旅館孤獨的死去。他的多項發明是美國最高法院承認的,而不是科學界。如今人們好像剛剛才想起特斯拉,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的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汽車,以紀念物理學家特斯拉。

相關焦點

  • 進化論是科學,而科學的特徵就是可以「證偽」!
    「達爾文進化論」 「現代遺傳學進化論」 「大眾認知的普世進化論」 。以上三種完全不是一個東西!達爾文進化論是目前反進化論的主攻面,漏洞一大堆,畢竟達爾文進化論在最早提出時期是試圖解釋整個地球全部有機物種的起源,分化現象……這也是最初達爾文進化論直接和教會幹上的原因,也是後來達爾文晚年又對進化論各種奇妙顛覆的原因。
  • 冬天不想努力,想冬眠?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為你科普冬眠小知識
    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首先就需要了解到底什麼是「冬眠」。冬眠從外表來看就是簡單的陷入沉睡狀態、減少進食、活動以度過嚴寒的季節。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冬眠」是指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由於惡劣的外界環境條件(如天氣寒冷、缺乏食物)所進入的一種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
  • 進化論的漏洞?人身體這3個特徵,無法用科學現象解釋!
    進化論的漏洞?人身體這3個特徵,無法用科學現象解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是指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逐漸演變的一種學說,隨著進化論的逐步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了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也成為了研究生物進化和演變的最主要的理論基礎。
  • 20002期排列三 試機號:169
    彩吧309期排列三試機號:659--開獎號:272-試機號無下號 彩吧308期排列三試機號:437--開獎號:574-試機號下74 彩吧307期排列三試機號:208--開獎號:695-試機號無下號 彩吧306期排列三試機號:165--開獎號:438-試機號無下號 彩吧305期排列三試機號:389--開獎號:373-試機號下3 彩吧304期排列三試機號:075--開獎號:627-試機號下7 彩吧303
  • 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
    流言: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都說大熊貓跟熊是親戚,熊到了冬天都去冬眠了,所以大熊貓也需要冬眠。真相解讀:國寶大熊貓憨態可掬,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不管是在熊貓研究基地還是各地的動物園,只要有它們在的地方,都不缺粉絲朝拜圍觀。
  • 研究發現:幾十萬年前,原始人類已學會冬眠,為何現在不行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一到冬天,很多動物都會進入到冬眠期。當然,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原始人類可能會冬眠。通過對比,研究者們發現他們的身上有著很多冬眠動物才有的特徵,這意味著,當漫長的冬季來臨,原始人類在面臨寒冷和食物短缺的時候,為了活下去,曾經和冬眠動物們一樣,躲在洞穴裡睡上幾個月。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基因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那麼,為何原始人類的「冬眠基因」在現代人類的身上卻消失了呢?或者說:為何現代人類不再冬眠了?
  • 進化論的漏洞?人身體這3個特徵,無法用科學現象解釋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是指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逐漸演變的一種學說,隨著進化論的逐步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了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也成為了研究生物進化和演變的最主要的理論基礎。可是自從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後,一直備受外界質疑。
  • 科幻or科學?只要進入某種模式,人類也可以冬眠
    《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刊載題為《人類能實現冬眠嗎?》的報導,文章分析了「人工冬眠」的可能性及其對現實的意義。文章編譯如下:2006年10月,一名男子在日本神戶市六甲山被困。24天後被救援人員發現時,他的體溫僅有22度。
  • 【不冬眠的熊】
    冬眠是指某些哺乳動物、部分鳥類在寒冷的季節, 通過降低體溫的方式進入類似昏睡的生理狀態。而動物冬眠的目的是為了度過寒冷的食物匱乏期而做出降低能量消耗的自我保護狀態。 野生冬眠的熊                                                                    雖然熊是雜食動物
  •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 它們是怎樣冬眠的呢
    冬天到了,很多動物都會有選擇冬眠。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它們都是怎樣生存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不管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1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到底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具有冬眠習性的動物有很多,但集中分布在溫帶和寒帶。在動物中,兩棲類動物大多需要冬眠,類似於蛇、蜥蜴、烏龜等,一旦到了冬天就會自己找窩爬進去冬眠。
  • 烏龜什麼時間開始冬眠?溫度15度以下冬眠,各地龜冬眠時間一覽
    (2)冬眠過渡期。當溫度低於20℃時,烏龜新陳代謝、消化能力和運動能力都在降低。大部分龜會逐漸停食,為冬眠做準備。15-20℃這個溫度範圍,就是烏龜冬眠前的過渡時期,溫度再低就要開始冬眠了。(3)烏龜冬眠期。當溫度<15℃時,烏龜即開始逐漸進入冬眠期。
  • 太陽開啟「冬眠」模式?地球進入極小期?那全球氣溫變暖是什麼?
    文/仗劍走天涯 太陽開啟「冬眠」模式?地球進入極小期?那全球氣溫變暖是什麼? 全球氣溫變暖是目前人類所面臨最大的災難,由於人類難以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不斷的去排放溫室氣體所導致的溫度都在逐年增高,但有一些科學家卻說,太陽即將要開啟冬眠模式,而地球也即將要迎來小冰期。這就意味著全球氣溫正在不斷的變得寒冷,而不是大家所以為的不斷變暖。這究竟為什麼?這不是和常理相悖了嗎?
  • 「冬眠」可以使「復活冷凍人」成為現實嗎?
    在6月11日《自然》上發表的兩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兩組研究人員用不同方法獨立發現了下丘腦中一群誘導冬眠(hibernation)和蟄眠*(torpor)樣特徵的神經元。這些特徵包括低體溫、低代謝和不活動。譯者注* 文中蟄眠指日蟄眠(daily torpor),即發生在各個季節中的,持續時間短於24 小時淺蟄眠。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5期: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徵
    而且在許多實際問題中,並不需要知道隨機變量完整的統計特性,只需知道它的某些特徵就夠了。而且數字特徵在實際應用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詳細的說明,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回顧我們的第一期推送哦!2.1數學期望數學期望就是隨機變量的 取值 與 取值概率 乘積的(積分)和。
  • 烏龜什麼時候結束冬眠?
    【常見問題】烏龜冬眠什麼時候結束?烏龜冬眠結束怎麼辦?  【專家解答】  ●烏龜冬眠什麼時候結束?  一般來說烏龜冬眠在2~3月份左右結束,有的偏北一點的地方可以延遲到4月份,偏南一點的地方會在1月份開始就有烏龜結束冬眠。
  • 冬眠姿勢手冊 今年你的龜怎麼過冬?
    每到冬眠期,養龜人和新龜友們最關心的就是人工飼養時龜的冬眠場所和越冬的方式。無論什麼方式,抓住溼度適當, 溫度穩定最重要。今天就介紹一下龜友們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項。高手們如果你們有更好更實用的方法咱也來聊聊, 讓每一個龜寶都能找到一個舒服適合的過冬方式。
  • 論真理的範圍性——範圍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由此產生兩種不同的真理觀:傳統思維模式認為,真理就是我們的觀念與客觀事物相符合的科學理論,也就是說科學理論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規律性;範圍論則認為,科學理論,僅僅只是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某一部分的性質、特徵以及規律性,因此,科學理論的真理性僅僅只是就一定的範圍而言的。量子力學的出現,不僅僅是一場科學革命,更為重要的是一場思維模式的革命。
  • 冬眠的動物都有哪些?這文章必看
    蛇的活動與季節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從春末到冬初這一段時間為蛇類的活動期,是蛇攝食和繁殖的時期。冬季氣溫較低,蛇一般就在乾燥向陽的洞穴、樹洞或巖石縫隙中冬眠。冬眠是蛇類對低溫條件的一種適應,也是蛇類在漫長歲月中所形成的一種遺傳特性。蛇類的冬眠並非是一段睡眠時期,而是直接由低溫導致的蟄伏狀態。
  • 科學家嘗試複製動物冬眠 人類冬眠將不再是幻想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3日發表題為《人類冬眠恐怕不再是幻想》的文章稱,科學家從冬眠動物那裡得到啟發,正在把它們的經驗用在人類醫療事業上,有朝一日甚至可能用於太空旅行。歐洲航天局高級概念小組負責人利奧波德·薩默勒說:「我們看到科學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足以將部分科幻情節複製到科學現實的領域。倒不是說我們很快就能培訓出能冬眠的太空人,而是說我們正在向大自然學習動物在冬眠時所經歷的一些情況,比如怎樣避免骨質流失和肌肉萎縮。僅這些知識就將極大地幫助我們開展遠距離太空飛行。」
  • 2020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太陽進入「冬眠期」,會引發糧食危機?
    不過,一位英國科學家卻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飽和點,地球即將進入歷時30年的「小冰河期」。美國NOAA科學家Doug Biesecker認為太陽極小值是太陽自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預計2020年的第25個周期與第24周期(2009-2020)相似,目前沒有任何數據顯示太陽活動進入「冬眠」,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如此。我們更不能對第26個太陽周期進行預測,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可靠的方法預測如此遙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