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院士喬瑟琳·貝爾和卡爾·門坦訪問新疆天文臺
9月13日上午,英國高級女勳爵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院士喬瑟琳·貝爾女士,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所長、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院士卡爾·門坦,在新疆天文臺學術報告廳,為科技人員和研究生分別作了題為《發現脈衝星的一些反思》、《APEX望遠鏡及其科學成果》的專題報告。
-
一位24歲女學生發現了閃爍的深空天體,而她卻與諾獎失之交臂
這是來自遙遠宇宙還未被發現的天體,所發出規律性的射電信號,後經系統觀測定為第一顆脈衝星(CP1919)。中子星的發現為解釋恆星演化過程、宇宙重元素豐度以及後來引力波的探測提供了巨大的幫助。當時考慮了人類活動的幹擾和一些「智能信使」(小綠人),還有什麼可以解釋能量的周期性脈衝?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被「小綠人之謎」困擾了幾個星期,直到喬瑟琳·貝爾從天空的不同角度探測到第二個、第三個和第四個脈衝信號。考慮到在銀河系探測到來自遙遠、智慧文明的概率基本為零,科學家們需要尋求一個符合物理定律和宇宙演化的解決方案。
-
新疆天文臺「2015年脈衝星和引力波暑期學校」舉行
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主辦的「2015年新疆脈衝星和引力波暑期學校」於10月23日至27日在烏魯木齊舉行。來自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近100名學生和學者參加了此次培訓。 脈衝星和引力波是當今天天文學和物理學的研究前沿,直接探測引力波將打開觀測宇宙新窗口,這將對天文學和物理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喬瑟琳·貝爾:被諾獎遺忘的天文玫瑰
此後,這類天體被正式命名為脈衝星(Pulsar)。脈衝星的發現,被列為20世紀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為人類探索自然開闢了新的領域,並且對驗證愛因斯坦引力波等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回憶四十多年前那個夜晚所經歷的一切,第二顆脈衝星的發現讓貝爾感受到一生中「最為甜蜜的時刻」:「那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對我來說,是真正的尤裡卡時刻。」
-
當今國際著名天文學家,「脈衝星之母」喬瑟琳•貝爾(Jocelyn Bell)女士將造訪平塘天文小鎮
中子星小編從有關部門了解,近日, 當今國際著名天文學家,「脈衝星之母」喬瑟琳•貝爾(Jocelyn Bell)女士將造訪平塘天文小鎮!脈衝星之母」,現任蘇格蘭皇家愛丁堡學會會長。2013年11月,貝爾在新疆科技館做專題報告 名言:我認為把諾貝爾獎授予研究生本身就是對諾貝爾獎的不尊重,當然一些非常特殊的情況除外,但我不在此列。
-
中國天眼 的新發現——6顆脈衝星
脈衝星,就是一種能夠高速自轉的中子星,但不是所有中子星都叫脈衝星。著名的「上帝之手」,其實就是一顆典型的脈衝星做事嚴謹的她偶然發現:一些脈衝信號非常有規律地發送,每1.337秒一個周期,就跟人體脈搏跳動一樣。於是,她馬上報告給休伊什教授。這位天文學家亢奮得心臟都要跳出來了——難道傳說中的「外星小綠人」真的被我發現了?!
-
人類首次發現脈衝星:脈衝星七大可怕之處?
1967年10月,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安東尼·休伊什教授的學生24歲的喬絲琳·貝爾在檢測射電望遠鏡收到的信號時無意中發現了一些有規律的脈衝信號
-
間歇脈衝星輻射特性研究獲進展
目前只發現五個間歇脈衝星,兩個狀態自轉減慢率明顯不同是間歇脈衝星的重要特徵,這為脈衝星制動機制研究提供了難得機會。PSRs J1832+0029 和 J1841-0500是轉換時標最長的兩顆間歇脈衝星,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博士生王雙強等科研人員通過分析澳大利亞Parkes望遠鏡的數年觀測數據,發現PSRs J1832+0029在「開」狀態持續大約1714天,之前被其他望遠鏡判定為「關」狀態。此次研究發現輻射並沒有完全消失,該現象首次在這顆脈衝星裡發現,對間歇脈衝星理論研究提供了更嚴格的限制。
-
脈衝星的觀測與研究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站的2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原是作為甚長基線射電幹涉網(very kong basekine interferometer,縮寫為VLBI)的一個觀測單元建設的,但在進行VLBI觀測之餘,還有許多可利用的時間。
-
間歇脈衝星輻射特性研究獲進展
間歇脈衝星是一類特殊的脈衝星,與普通脈衝星不同,間歇脈衝星會突然進入輻射消失狀態,並在輻射「開」和「關」兩個狀態之間轉換,其轉換時標較長,從幾十天到幾年不等。目前只發現五個間歇脈衝星,兩個狀態自轉減慢率明顯不同是間歇脈衝星的重要特徵,這為脈衝星制動機制研究提供了難得機會。
-
新疆天文臺在雙中子星系統脈衝星PSR B1534+12輻射狀態研究中獲進展
利用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對處於雙中子星系統中的脈衝星PSR B1534+12的觀測研究數據,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脈衝星團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該脈衝星存在弱態和爆發態這兩種輻射狀態(圖1),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20,902,1)。
-
間歇脈衝星自轉減慢率變化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脈衝星團組副研究員Rai Yuen關於間歇脈衝星在不同自轉減慢率下磁層電荷密度與磁傾角關係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
脈衝星為什麼能產生脈衝?
脈衝星是一種中子星:有時,巨大的恆 星會在激變爆炸中結束生命,而中子星就是這種爆炸的產物。一個中等大小的恆星(如太陽)有上百 萬個地球那麼大。而一個巨星或超巨星的直徑是太陽的101000倍,中子星就是一個 如此巨大的恆星塌陷為一個城市的大小之後形成的。
-
【中國新聞網】中國望遠鏡發現脈衝星實現「零的突破」之三大關鍵詞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0月10日在北京宣布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取得首批成果:找到6顆新的脈衝星,實現中國科學家用中國望遠鏡發現脈衝星「零的突破」。記者截取三個關鍵詞進行解讀。經橫向比較,FAST發現第一顆新脈衝星僅用了52.4秒觀測,得到的信號噪聲比值是澳大利亞64米口徑望遠鏡Parkes驗證時所用2100秒觀測的3倍。 人類已尋找到2500多顆脈衝星,有一半源於擁有先進技術和優越地理位置的Parkes。有分析稱,FAST未來有望找到4000餘顆脈衝星。
-
科學家在脈衝星發現短時脈衝波幹擾,導致自旋速率出現永久變化
12月18日,在arXiv預印本伺服器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這個發現可能有助於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這種脈衝星的特性和性質。脈衝星是一種具有周期性的地外輻射源,它通常以無線電脈衝的形式被探測到。射電脈衝星通常被描述為快速旋轉的高磁化中子星,它可以產生具有周期性的脈衝信號。而短時脈衝波幹擾則是脈衝星自轉速率的突然變化。
-
「中國天眼」搜索脈衝星有多難?
隨著昔日「射電之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坍塌,全世界只剩下一隻射向宇宙的「大眼睛」——「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1月8日,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大學生超算賽事——2020-2021 ASC世界大學生超算競賽初賽結束,來自全球各大高校的參賽隊伍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內,所做的就是利用超級計算機向FAST的海量數據發起「進攻」,完成了一項尖端科學的挑戰——脈衝星搜索。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牛佳瑞說,脈衝星是近現代天文學、物理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
-
「中國天眼」搜索脈衝星有多難?
2021年1月8日,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大學生超算賽事——2020-2021 ASC世界大學生超算競賽初賽結束,來自全球各大高校的參賽隊伍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內,所做的就是利用超級計算機向FAST的海量數據發起「進攻」,完成了一項尖端科學的挑戰——脈衝星搜索。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牛佳瑞說,脈衝星是近現代天文學、物理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
-
脈衝星與引力波,宇宙的盡頭還有什麼?
這裡我們需要提到一個概念——脈衝星。脈衝星是近現代天文學、物理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曾兩度授予脈衝星相關發現,而近兩年關於引力波發現、黑洞證實等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重大突破,也與脈衝星研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
《宇宙沙盤2》脈衝星怎麼製作 脈衝星製作方法教程
導 讀 《宇宙沙盤2》是一個宇宙模擬的遊戲,在遊戲中玩家們想要有什麼樣的星,都是可以自己製作的,今天九遊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脈衝星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