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丨一種石油井下流量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項國家發明授權專利——一種石油井下流量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該專利由西安威盛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並於2017年8月1日獲得授權公告。內容說明本發明屬於石油行業計量技術類,它具體涉及一種石油井下流量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本發明所涉及一種石油井下流量測量方法及裝置特別適用於豎井和大斜度井。
-
吐哈油田破解準噶爾盆地鑽井提速難題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張斌 通訊員賀天雲 郭楊棟)9月14日,經過400多天鏖戰,吐哈油田成功破解準噶爾盆地準東地區鑽井提速技術難題,鑽井周期由最初的126天縮短至33.4天,鑽速翻了一番,單井投資降低900萬元。
-
大港採油三廠破解特殊類油藏開採難題-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
中國石油網消息(特約記者王學立)大港油田採油三廠強化特殊類油藏新技術治理挖潛,實現特殊儲層、特殊流體高效益開發。12月11日,官51-9-1井補開沙一儲層酸化後,含水率47.8%,日增油15.7噸,增產效果顯著。
-
地質導向鑽井技術破解了薄油層勘探開發難題
地質導向鑽井技術破解了薄油層勘探開發難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1日 14:38 來源: 中油網2007年1月31日報導 不為眾多石油人所知的地質導向,是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前沿鑽井技術。
-
西南石油工程氮氣鑽井技術解鎖儲層傷害難題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鑽井工程研究院堅持以技術立企興企強企,精準對接勘探開發和市場需求,搭建產學研用平臺,大力發展「產層氮氣鑽井技術」,在川西現場施工新8-2井、大邑105井,連續兩口大斜度深井氮氣鑽井取得重大油氣成果,為「零傷害」解放難動用儲量探索實踐了一條新路徑。 自主創新,高端引領。
-
河南油田低密度水泥漿技術解決全井段封固難題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河南油田工程院研製應用低密度水泥漿技術,有效解決了地層承壓能力低,水泥漿返高不足,上部未封固裸露套管段易腐蝕損壞的固井技術難題,自2019年5 月份至今,該技術現場累計應用106口井,節約固井成本413萬元。
-
核能民用新方向,我國科學家這一招解決了石油開採中一大難題
本文圖片均來自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4月11日報導,在石油、天然氣開採中,水平井作為油田的重要開採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大多數類型的油氣藏、特別是海上油田的開發中。相比於直井,水平井的優勢在於其水平段長,單井產量一般是直井的2倍至3倍。
-
新型丙烷/丁烷脫氫(ADHO)技術破解催化劑難題
原標題:新型丙烷/丁烷脫氫(ADHO)技術破解催化劑難題 [導讀] 6月22日,記者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由該實驗室自主研發、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華東設計分公司設計的新型丙烷/丁烷脫氫(ADHO)技術,日前在山東恆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化試驗取得成功
-
科技「質勝」鑄鑽完井技術品牌
據張立強介紹,德州大陸架是一家集石油井下工具、油田化學助劑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各大油田及海外項目的勘探開發提供了專業化解決方案及產品,攻克了深井超深井、高溫高壓井、腐蝕性油氣井、非常規油氣井中的一大批鑽完井技術難題。
-
怎樣延長地熱井的使用壽命?
而高溫地熱井的新概念將加速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地熱資源開發,因此,歐盟資助研究了GeoWell項目,該項目主要開發和測試用於高溫地熱井(HTGW)的設計,完井和可靠,經濟和環保的新技術,包括地熱井完井過程中的所有相關步驟,包括密封技術,材料選擇和套管連接,以延長高溫熱電聯產井的使用壽命。
-
中國石油國際石油2017年十大科技進展
特低滲-緻密砂巖氣藏開發動態物理模擬系統研發取得重大進展 針對特低滲-緻密砂巖氣氣藏地層條件下微納米孔喉氣水滲流等世界級難題,中國石油自主設計研製了提高氣藏儲量動用程度及採收率的大型物理模擬實驗系統。
-
舟山螺旋鋸齒狀翅片管生產工藝
舟山螺旋鋸齒狀翅片管生產工藝石油套管是用於支撐油、氣井井壁的鋼管,以保證鑽井過程進行和完井後整個油井的正常運行。每一口井根據不同的鑽井深度和地質情況,要使用幾層套管。套管下井後要採用水泥固井,它與油管、鑽杆不同,不可以重複使用,屬於一次性消耗材料。所以,套管的消耗量佔全部油井管的70%以上。套管按使用情況可分為:導管、表層套管、技術套管和油層套管。國標螺旋管。
-
事關16家油田的生產!中國石油再次「上新」了
如何高效解決發展的難題,國內外眾多專家一致將目光放在了轉型上,運用數位化、智能化技術,解決勘探開發領域的面臨的一系列技術和途徑,給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那麼,數位化與油氣行業連接的熱點在哪裡?它又將如何消除行業痛點,將地下蘊藏的更多油氣資源開採出來?
-
液體膠塞技術在儲氣庫低壓裂縫井首次成功應用
4月8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研製的液體膠塞在銅12井實施壓井作業獲得成功,這是液體膠塞技術在儲氣庫低壓裂縫井的首次成功應用,標誌著低壓裂縫井壓井技術取得突破。
-
河南油田套管補貼加固技術實施效果顯著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11月份,入冬以來,工程院自主研發的低成本大修技術——套管補貼加固技術在春光油田5口井上實施6井次,工藝成功率100%。 11月,新疆進入寒冬。為了更加高效地解決熱採水平井套管破損大修難題,確保補貼加固按時成功實施,工程院項目組細緻分析存在的問題,改進配套工具,細化工藝技術。
-
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著力攻克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2020年12月28日,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程院)承擔的技術示範井瀘203H57-2井順利完鑽,創四川頁巖氣公司瀘203區塊四開鑽井周期最短紀錄。工程院堅決扛起科技「支撐當前、引領未來」重任,砥礪奮進,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雙提升」。
-
油氣井杆管柱力學研究進展
油氣井杆管柱是石油鑽採作業的脊梁和中樞神經,沒有油氣井杆管柱就沒有石油與天然氣工業。油氣井杆管柱力學是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下重要的三級學科,其主要研究鑽柱力學、井眼軌道控制、套管柱設計、有杆泵抽油系統等內容。本文介紹了油氣井杆管柱力學的相關重要專著、研究油氣井杆管柱力學的著名學者、研究油氣井杆管柱力學用到的數學和力學方法、具體分支方向的研究進展。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提出破解可燃冰開採難題的中國方案
該研究所最新獲得的2項可燃冰開採技術的發明專利,正是萌發自李彥龍的想法。開採技術有待優化據介紹,在一定溫度和壓力環境條件下,可燃冰是以固態形式存在於地層之中,並在沒有外界幹擾條件下保持相對穩定。那麼,可燃冰開採是否可像挖煤那樣進行直接挖掘呢?「直接挖掘是行不通的。」
-
科學網—創新油氣井杆管柱力學理論體系研究
燕山大學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子豐等在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石油水平井鑽井成套技術」、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側鑽水平井鑽井採油配套技術」、「863」計劃項目「旋轉導向鑽井系統整體方案設計及關鍵技術研究」和「海底大位移井鑽井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防止熱採井套管熱破壞的固井新技術」等支持下,在建立油氣井杆管柱力學理論體系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重要創新性科學發現
-
德州大陸架石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打造國內一流石油固井裝備
生產車間全景 「前不久,我們的7-5/8吋尾管封隔式懸掛器在川深1井應用成功,創造了國內該型號產品下深和固井工具附件下深雙記錄。」8月29日,德州大陸架石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強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