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量化指數增強策略穿越牛熊的核心邏輯

2020-11-30 騰訊網

近幾年來,有一種投資策略表現異常突出,真正實現了穿越牛熊,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追捧。這是一種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IT優化為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投資策略模式,更是國內外乃至華爾街的海歸和數學、IT學科精英的舞臺。這就是量化投資!

一、究竟什麼是量化投資?

有人認為量化投資是程序化下單,是採用數量化方法研究,或是不看基本面的投資,都不全對。量化投資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並且採用一定的數學模型去實踐投資理念,實現投資策略的過程。量化投資區別於主觀投資最關鍵的點是投資決策過程是由人還是由機器作出。買什麼,買多少,什麼時候買?主觀的投資可能是由人來作出,而量化投資的決策過程是由機器來作出。量化是用大量數據求得一個最優解,對於量化投資並沒有一位嚴格意義上的基金經理,整個量化投資對單個個人的能力的依賴很小。

量化通常有三大特點:

特點一:理性。由於量化投資是由機器作出,因此量化投資具有高度紀律性,嚴格執行投資策略,不會隨著投資者情緒的變化而隨意更改。對於普通個人投資者而言,情緒受行情影響起起落落,在貪婪和恐懼之間進退失措,上漲時怕回調,下跌時捨不得及時止損。其實,即使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都無法做到真正理性,人難免都會受到無意識偏向或者自身情緒的幹擾。量化投資通過機器決策,這樣可以克服人性的弱點,如貪婪、恐懼、僥倖心理,也可以克服認知偏差。

特點二:效率。量化投資另一大特點就是高效率。由於量化交易是通過既定預設方法,由計算機作出投資決策,因此它可以極大的利用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成果,就是數據處理量大,計算效率高,從而做出各種嘗試和篩選。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能夠更好地在廣大的資本市場捕捉到更多的投資機會。同時機器還能快速把握住稍縱即逝的交易機會,積小勝為大勝。

特點三:系統性。量化投資的系統性特徵包括多層次的量化模型、多角度的觀察及海量數據的觀察等。多層次模型包括大類資產配置模型、行業選擇模型、精選個股模型等。多角度觀察主要包括對宏觀周期、市場結構、估值、成長、盈利質量、市場情緒等多個角度分析。

二、何謂指數增強策略?

指數增強策略是以對標股市基準指數(比如: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作為參考,在追蹤對標股市基準指數前提下,利用量化投資的方式進行主動管理,以獲得承擔市場風險帶來的回報收益(Beta)的同時獲取超越市場的超額收益(Alpha)的一種資產組合策略。

通俗來講,如果我們買入構成指數的這「一攬子股票」(成分股),也就相當於買入了指數本身。這時,如果我們通過適當的優化調整,包括在合適的時機降低或剔除一些我們認為「不好」的股票,加倉或加入一些我們認為「更好」的股票。如果我們的判斷正確,我們的組合就會在基本跟蹤住指數的情況下,獲得一部分增強收益。那指數增強是如何獲取收益的呢?

α和β收益:對於指數增強型組合,它把指數漲跌帶來的收益部分叫做β收益,它反映我們承擔市場風險帶來的回報;而它對指數作「優化」這部分收益叫做α收益,實際上也是反映它策略水平的超額收益。具體來講:

Beta收益的獲得:是通過量化選股的模型構造追蹤指數的股票組合,以追蹤市場指數獲得市場收益(結果便是保持與市場同漲同跌)。

Alpha收益的獲得:是通過利用多因子選股、打新、擇時、日內高頻交易等手段增強操作獲得超越市場收益的超額收益(結果是保持與市場同漲同跌的基礎上,漲的比市場多,跌的比市場少一些)。具體如下:

(1) 多因子選股策略:用量化方法,選出能跑贏對應指數的股票組合,通常含有數百支股票。運用量化模型,往往能在散戶運用股票分析理論發現買點前,就提前建倉。又或者在某個板塊或個股交易量忽然猛增時,就立馬關注分析原因並跟進等等。總之,這是一場人腦與電腦的戰爭,孰贏孰輸可想而知。

(2) 打新策略:通過打新(包括科創板)獲得一部分穩定收益。

(3) T0交易:日內T0操作,每天小倉位的高拋低吸,賺日差。

(4) IT執行優化:利用人工智慧優化、IT系統實力,獲得更好的交易效果,增厚收益。

……

簡而言之,通過以上手段,每日只需跑贏指數0.1%,在每年250個交易日裡,就可以創造25%的超額收益。保持數學模型不斷升級、優化,一直有效,就能提高每年賺取超額收益的確定性。

由於α收益的存在,指數上漲時,我們漲的比指數多一點;在指數下跌時,我們跌的比指數少一點,長期下來就能累積不菲的超額收益。長期來看,由於A股市場尚未達到弱有效,各種專業機構很容易相對指數跑出超額收益,而這些超額收益長期累積,就能發揮巨大的複利效應。如下圖所示,以中證1000指數為例,3年左右的時間裡,中證1000指數本身錄得-5.6%的負收益,倘若指數增強每年能跑贏指數5%,20%和30%,則累積的投資回報分別為9.2%,63.1%和107.3%。(數據來源:幻方量化)

圖1:以中證1000指數為例的超額複利推演

(指數歷史收益不代表未來,超額收益僅作為示例展示,不代表任何承諾或者保證)

為什麼是跟指數?指數的選擇差異如何?

這是因為指數本身就是個值得投資的標的。指數本身就是代表了優秀公司的集合,比如滬深300、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有著嚴格的挑選機制,每半年會剔除部分不合格的公司,所以,留下的都是相對優秀的公司而組成的集合。

指數增強策略中幾個指數選擇的差異如何呢?

滬深300指數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3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通俗地理解,滬深300指數就是我國A股3000多支股票中,綜合排名前300支股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藍籌、大票。在滬深300指數成分中,成分佔比排在前列的行業板塊為金融,資產較重的交通運輸、化工、有色金屬和房地產行業也有布局。

中證500指數就是我國3000多支股票中,除去上面滬深300那300支股票,綜合排名在第301~800名的500支股票。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在中證500指數裡的股票大多是次藍籌,也就是所謂的行業老二,或某些新興產業、化工、醫藥的龍頭。特點是成長性強,更有上升空間,更有活力。所以股價波動也會較滬深300更大一些。截至2020年11月25日,中證500十大權重股主要分布在工業、醫療衛生、原材料行業和信息技術領域。

中證1000指數就是我國3000多支股票中,除去上面滬深300 中證500那800支票,綜合排名在第801~1800名的1000支股票。在中證1000指數裡的股票大多是極具成長性的潛力股,成長性強,空間大,股價波動也較大。截至2020年11月25日,中證1000十大權重股主要分布在在信息技術、主要消費、原材料、醫藥衛生和工業領域。(數據來源: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圖2:中證1000行業權重分布

相比而言,中證1000指數增強的潛在超額收益率可能更高。

可以分別從量化指數增強α收益和β收益這兩部分的收益來源來理解:

β收益部分長期更高:下圖對比了三大指數(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的指數收益回報,可以看出中證1000的長期年化複合收益率最高,從指數基日(2004.12.31)至今年化收益為13.76%,高於滬深300指數的10.70%和中證500指數的13.17%;同時中證1000指數近三年年化收益率為-1.59%,低於另外兩大指數。(數據來源:幻方量化)說明中證1000指數長期收益比較高,長期配置能獲得更好的β收益,此外近3年漲幅最小也具有一定的向上彈性潛力。

圖3:指數收益回報對比

α收益部分更有利:對於量化投資來說,如果股票的換手率越高,波動性越強,量化策略就容易獲得更高的超額收益。股票換手率越高,流動性就越好,交易過程衝擊損耗就越小。股票波動性越大,量化投資就越容易在波動中賺取超額收益,倘若個股完全沒有波動性,量化指數增強的超額收益也就無從做起。

從下圖可以看出,小盤指數無論是換手率,還是波動性,都要明顯高於中盤指數和大盤指數。而中證1000作為小盤指數,擁有著比滬深300和中證500更容易創造超額α收益的土壤。

圖4:大中小盤指數近三年對比

量化指數增強基金的優勢和風險點在哪?

總結上述內容,可以清晰的看到量化指數增強基金的優勢,如下:

1、在A股非常好用,目前可獲取20-30%超額年化收益。

2、防禦性強,下跌時候,比指數跌得少;上漲的時候,比指數漲得多。

3、平均投資幾百到上千隻股票,不怕單一股票踩雷。

當然,量化指數增強策略也是有一些風險點需要關注的:

1、指數增強基金是追求相對收益,也就是以跑贏對應指數為目標,例如2018年中證500下跌33%,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下跌9.5%,跑贏指數23.5%,但其本身卻依然是負收益的。(數據來源:Wind)

2、量化策略有容量限制,與管理人的策略迭代息息相關,需理性看待策略的有效性。

相關焦點

  • 天算量化:「武器」匯聚交戰市場,揭秘量化之謎!
    天算量化目前主要的核心策略是指數增強策略和量化對衝策略,兩者都是基於人工智慧ALPHA+高頻T0模型下完成。指數增強策略由100%多頭倉位的動態股票組合,不僅能每年跑贏大盤,還能在頻繁震蕩的市場下將alpha最大回撤常期控制在1.5%以內。量化對衝策略由80%多頭股票+等市值空頭期貨構成,策略目標是實現與大盤漲跌無關的穩定收益。
  • 私募量化大咖展望2021:300指數增強依舊是藍海 500指數優勢下降...
    現在很多知名量化私募的核心人物既是核心投研又是創業者,已經財富自由,但是他們仍然在奮鬥,仍然在升級。這就是企業家精神,擁抱競爭,持續的優化,不斷的創新,所以對量化這個行業的發展,應該是樂觀的。龍旗科技副總裁王小傲(主持人):在龍旗,我們對風險暴露一直是視為風險收益,希望儘可能的去約束風格收益,獲取到純粹超額收益。
  • 隨機漫步的市場,文諦資產的量化多策略如何多維度獲取收益?
    於是,這個世界出現了一群嘗試通過「量化」的方式去減弱主觀預測的創新玩家。他們認同市場的不確定性,力求通過不同的方式適應這樣的不確定性,從而追求具備一定概率的確定性。身處其中,文諦資產表達了他們與此相同的投資理想,他們追求的是與市場漲跌無關的超額收益。文諦資產團隊組建於2012年,最開始研發的是經典的趨勢跟蹤策略,在2016年,公司正式成立,開始開發高夏普的指數期貨策略。
  • 如何從航空業核心指標建立量化模型:一個重要的方法
    首先,我們預測航空指數相對滬深300超額收益的TTM環比增速方向,準確率達71.74%;其次,我們用這三大指標在航空業做指數擇時模型,以航空指數為標的,單向做多,擇時淨值相對航空指數年化超額收益5.48%;最後,利用三大指標在航空業選股,核心思想是不同個股對指標的敏感度不同,從而選出未來表現好的股票,做指數增強模型,策略淨值相對等權基準年化超額收益8.41%,相對航空指數年化超額收益13.64%。
  • 穿越牛熊 未來清晰可見!難的是克服「心魔」!
    來源:葉檀財經資本市場,牛熊更替,周期輪迴。風口來了,概念有了,情緒來了,一些公司短短數月就能翻幾倍,然後泡沫破裂,埋葬無數股民。大牛股曇花一現,連續下跌的K線就是斷頭鍘,持續放大的成交量就是累累白骨。有沒有一類股票,能夠穿越周期,穿越牛熊?有,大消費類股票。
  • 國泰君安:追尋穿越牛熊的高回報
    本系列第一項任務:從公司質量的角度構建價值投資策略。力求實現定義準確、方法明確、回測精確,打破當前策略研判與組合構建之間尷尬的藩籬。本篇作為質優策略的核心篇,回答七個關鍵問題:   1。如何定義與計量公司質量?
  • 重磅乾貨:全球商品期貨量化交易策略
    這篇報告介紹了海外部分主要投資於商品期貨的量化對衝基金,同時對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上的量化基金做了概述。  常見商品期貨交易策略除套期保值之外,以博取收益為目的的常見商品期貨交易策略包括套利策略、短線投機策略和中長線趨勢策略。套利策略我們主要介紹跨期套利、跨市場套利和跨品種套利。在這一部分,我們對可供套利的期貨市場和期貨品種均做了介紹。
  • TokenInsight第二屆線上量化大賽邀您來戰
    數字資產量化交易策略:找到戰勝市場的至優法寶隨著IT技術和大數據應用的發展,量化交易在全球金融交易市場地位愈加重要。量化交易具備業績穩健、分散化投資、資產管理規模大、不帶有主觀投資情緒等優勢,從而保證了投資者的資金「不畏牛熊」。
  • 申萬宏源李雪峰:從「九言真經」到「邏輯量本...
    李雪峰領銜申萬宏源資管後,重組了量化投資部。在業內首次提出了兩個標籤——「九言真經」與「邏輯量本」:「九言真經」,就是指「性價比」、「護城河」、「成長性」;「邏輯量本」:就是指重視投資邏輯的基本面量化投資策略。
  • 你真的讀懂量化交易了?這才是它的底層邏輯,讓你不再迷茫
    對於個人交易者,在缺乏海量數據支持、計算機算力不足、網絡帶寬限制等因素的局限下,這一系列量化交易文章僅針對個人交易者目前容易接觸、方便學習並實際運用的EA(Expert Advisor)交易為討論核心。作為該系列的開篇文章,我首先想更正很多人在學習量化交易時最容易出現的偏差。
  • 萬家基金: 指數狂奔,「增強」一下?
    指數增強型基金,就是在跟蹤被動指數的基礎上,通過主動管理進行收益增強。指數增強型基金可以說是主動型和指數型基金的有機結合。一、指數增強型基金,是否真的能「增強」?也許你會問,這樣的有機結合聽上去很美,但是否真的能對指數進行「增強」?照例我們用數字說話。目前市場上一共126隻指數增強型基金,主要跟蹤滬深300、中證500指數等。
  • 專業投資者眼裡的量化基金|財富葉話
    11月A股收官,雖然寬基指數漲幅可觀,但是對於量化私募來說,在11月份的行情中,獲取超額收益並不明顯,多隻指數增強基金跑輸指數,中性產品也出現回撤。大盤漲了,量化卻跑輸指數,為什麼會跑輸?今天,我們就與大家一起探討近期量化超額的回落。
  • 「指數增強基金調研」招商基金王巖
    來源:EBQuant作者:光大金工 基金經理調研紀要王巖:招商基金指數增強產品的邏輯與差異招商基金指數增強產品基礎邏輯對於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如果我們保證它的beta和滬深300一樣,同時疊加額外收益,就變成一個比較有利的產品。
  • 什麼樣的指數增強基金更可信?——指數基金研究報告!
    一、指數增強基金現狀 指數增強基金是在緊密跟蹤指數的基礎上,通過主觀選股或者量化選股等手段力圖在指數收益的基礎上獲得超額收益的基金。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一共有94隻指數增強的產品(不同份額的僅保留A類),追蹤指數27隻,其中絕大多數指數對應的增強產品僅1隻。
  • 盈科資本葛新元:量化策略產品領跑市場的密決
    一季度,全市場量化產品收益數據出臺,盈科資本管理的量化產品取得了全行業前5%的優異成績,年化收益率達25.9%,而同期滬深300指數收益率-8.42%,相對收益顯著。
  • 海龜華爾街背景量化私募金戈量銳有多強?
    作為量化產品中最受關注的品類,私募排排網統計發現,今年備案的指數增強類產品的數量持續刷新紀錄,業績也可圈可點。 近期,私募排排網對指增產品規模逾40億的海龜華爾街背景量化私募——金戈量銳進行了調研。他們的指數增強產品怎麼增?有多強?這是本篇嘗試回答的問題。
  • 海通策略:A股有望打破「牛不過三」 春季行情已開始
    A股有望打破「牛不過三」轉眼間,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過去。在過去的兩年中,上證綜指、萬得全A、滬深300、創業板指等股票市場主要指數均大幅上漲,因此在展望21年時,許多投資者擔憂「牛不過三」,即歷史上牛市很少能連續漲三年,21年市場大概率不好過。本周的報告我們重點討論我們對「牛不過三」的看法。
  • 吳廣奇:主成分分析法在黃金期貨量化策略中的應用
    原標題:主成分分析法在黃金期貨量化策略中的應用 摘要 【吳廣奇:主成分分析法在黃金期貨量化策略中的應用】我們在研究某些問題時,需要處理帶有很多變量的數據。
  • 宋紅雨:主題指數策略指數將成指數發展方向
    ⊙記者 王璐 ○編輯 李小兵   在15日舉行的「第四屆指數與指數化投資論壇」上,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研究開發部總監宋紅雨表示,策略指數和主題指數的出現使得指數功能日益豐富,指數差異化特徵更加突出,並逐漸成為指數發展的重要方向。  宋紅雨介紹,主題投資與國民經濟長期發展趨勢及社會長期發展密切相關,著眼於市場長期驅動因素的跟蹤。
  • 活動總結:第二屆全球數字資產量化大賽閉幕式|TokenInsight
    / 量化團隊圓桌討論 /量化策略如何在牛熊中賺錢鏈聞-Ruby:大家好我是鏈聞&Winkrypto的市場負責人Ruby Wang,我第一個想要提問的嘉賓是來自Hashingbot基金經理Channel,也是本次大賽裡趨勢/複合策略BTC組第一名,我這裡有3個問題,想問一下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