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3325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在「答題紙」上將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以下不屬於狹義範疇的勞動關係主體的是
A.僱員
B.政府
C.僱主
D.僱主協會
2.衝突的根本根源在於
A.勞動關係的組織因素的屬性所造成的衝突
B.勞動關係的產業因素的屬性所造成的衝突
C.勞動關係的本質屬性造成的衝突
D.勞動關係更加可變的因素的屬性所造成的衝突
3.在對勞動關係的看法中,新保守派的主要研究領域是
A.僱員的忠誠度
B.勞動力市場
C.僱員的社會問題
D.均衡效率與公平
4.提出在企業管理中要根據企業所處的內部和外部條件隨機應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最好」管理理論和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弗雷德裡克·泰勒
B.約翰·莫爾斯和傑伊·洛西
C.哈羅德·孔茨
D.埃爾頓·梅奧
5.早期工業化時代勞動關係的表現形式是
A.僱主與資方的激烈對抗
B.實行建設性幹預
C.從法律上承認集體談判制度
D.勞動關係實現了制度化、法制化
6.主要強調企業效率以及生產率在管理決策中的重要性的理論是
A.新古典經濟理論
B.權變管理理論
C.勞動過程理論
D.決策過程理論
7.按照管理理念對管理模式分類的是
A.獨裁型、寬容型、自主型
B.剝削型、權威型、合作型
C.獨裁型、權威型、自主型
D.剝削型、寬容型、合作型
8.起源於福利資本主義與家長制管理的管理模式是
A.獨裁/剝削管理模式
B.權威/寬容管理模式
C.自主/合作管理模式
D.權威/合作管理模式
9.下列屬於工會的民主職能的是
A.社會工會
B.工會代表僱員與僱主進行集體談判
C.工會積極參與政治活動
D.工會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10.我國《工會法》規定,基層工會的非專職委員佔用生產或者工作時間參加會議或從事工會工作,對其工資照發、待遇不受影響的時間長度是每個月不超過
A.1天
B.3天
C.7天
D.15天
11.下列有權修改勞動關係各項制度的是
A.政府
B.自治組織
C.企業
D.個人
12.某玩具製造企業接到某外國公司訂單並要求一月後交貨,於是公司要求員工每日加班4 小時,一月加班不得少於100小時,否則解除勞動合同。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該 玩具製造企業的勞動者每月加班不得超過
A.24小時
B.36小時
C.48小時
D.60小時
13.下列屬於勞動合同中約定條款的是
A.勞動合同期限
B.保守商業秘密
C.工作內容
D.社會保險
14.通過談判確認僱員有權通過工會參與工作場所規章制度的制定,體現了集體談判的
A.經濟功能
B.政府行業管理的作用
C.決策功能
D.行政管理功能
15.根據我國有關勞動立法的規定,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協商雙方有義務按照對方要求在協商開始前規定時間內提供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的真實情況和資料,其規定時間限度是
A.3日內
B.5日內
C.7日內
D.10日內
16.最早實行集體談判和集體協議制度的國家是
A.義大利
B.法國
C.德國
D.英國、美國
17.集體協議的訂立、變更等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法律行為,因此,不具書面方式的集體協議是
A.無效的
B.有效的
C.具有警戒作用
D.具有證據作用
18.由於市場狀況不好和企業經營不善,企業主有權決定關閉一些工廠,這種決定基於的規則是
A.隱含義務規則
B.權利分享規則
C.剩餘權利規則
D.工作權利規則
19.國際勞動組織議事規則中規定,如果會員國代表團的非政府代表只有僱主代表或只有工人代表時,該團的非政府代表
A.沒有發言權
B.有表決權
C.只有發言權
D.不能出席會議
20.轉型時期我國勞動爭議的突出特點是
A.不具有對抗性
B.集體爭議的數量增多
C.利益性矛盾不突出
D.發展趨勢呈現緩和態勢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在「答題紙」上將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少塗或未塗均無分。
21.影響衝突變化的非文化因素有
A.價值觀和信仰
B.「客觀」的工作環境
C.管理政策和實踐
D.客觀經濟環境和政府政策
E.工作態度和道德觀的變化
22.自由改革主義學派的最大特點是提出了「結構不公平」理論,該理論將經濟部門劃分為
A.生產部門
B.流通部門
C.核心部門
D.供應部門
E.周邊部門
23.管理時代勞動關係的特點是
A.政府出臺立法
B.僱主改進管理
C.工人形成了工會組織
D.三方原則等制度的建立
E.集體談判制度建立
24.拉克計劃與斯坎隆計劃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A.僱員是否提供合理化建議
B.僱員是否共同分享財務收益
C.僱員參與程度不同
D.獎金計發辦法不同
E.是否節約生產成本來提高生產率
25.按工作時間法規定,除標準工作日外,還包括以下哪些工作日的規定
A.縮短工作日
B.不定時工作日
C.綜合計算工作日
D.彈性工作時間
E.延長工作時間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26.合作
27.僱主
28.工會性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9.僱員參與管理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0.簡述勞動關係方面的法律所具有的主要功能。
31.我國關於集體協議的含義及集體協議的意義?
32.三方協商機制具有「權利平等」的特點,這裡的「權利平等」的含義是什麼?
33.簡述勞動爭議的特徵。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4.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試述在我國集體談判進程中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5.試述政府在三方協商中的作用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8分)
36.閱讀下面的材料,並回答問題。
張某原在一家國有公司工作並與公司籤訂了為期四年的勞動合同。在合同期內,張某覺得收入不高,於是口頭提出解除合同,公司領導沒有同意。一周之後,張某就被一家私營企業A招用,又與A訂立了勞動合同。由於張某是公司的骨幹技術人員,張某走後,原公司生產受到影響。於是公司領導與張某現在所在的A企業聯繫,希望讓張某回公司工作,但A企業以已籤訂勞動合同為由,堅決不放張某。於是,原公司向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訴,要求張某和A企業承擔違約賠償責任。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並說明理由:
(1)張某可否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本案中張某的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是否合法?(3分)
(2)本案中張某與A企業籤訂的勞動合同有無效力?為什麼?(3分)
(3)根據《勞動法》規定,勞動者除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外,在哪些情況下還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