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加強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和亞硝酸鹽監管

2020-12-06 東方網

原標題:萊蕪:加強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和亞硝酸鹽監管

  針對目前部分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違禁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和亞硝酸鹽的違法行為,近期山東萊蕪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加強含鋁食品添加劑和亞硝酸鹽監管,對違法物就地銷毀,切實根除這一頑疾。

  記者了解到,此次含鋁食品添加劑和亞硝酸鹽違法行為監管實行許可告知。一旦發現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企業採購、貯存、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餐飲服務單位採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一律吊銷其許可證;對發現的亞硝酸鹽,以及來源不明、無標識、外觀類似亞硝酸鹽且不能證實是食鹽、味精、白糖的,監督其就地銷毀。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亞硝酸鹽是合法食品添加劑
    □記者 劉永生    受訪專家:艾志錄,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近幾年來,三聚氰胺、塑化劑等事件使食品添加劑成為過街老鼠,人們「談劑色變」。其實,很多人對食品添加劑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即把非法添加物等同於食品添加劑。
  • 食品添加劑使用常見問題的實證分析
    為了保證監管不偏不倚,既不放過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也不讓因本底受到不合理懲處,相關部門當務之急做好風險評估,明確哪類食品容易有本底因素的存在、本底是哪類的物質(與現有食品添加劑一樣成分)、以及本底水平(合理的正常參考值)等。為了方便理解,具體分析二類本底因素。第一類,鋁的本底因素。根據GB2760-2014,含鋁的食品添加劑(硫酸鋁鉀、硫酸鋁銨)作為膨鬆劑、穩定劑使用。
  • 從禁用明礬開始嚴管食品添加劑
    日前,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規定,饅頭、發糕等麵製品(除油炸麵製品、掛漿用的麵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再添加含鋁膨鬆劑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也就是俗稱的「明礬」,複合型膨鬆劑(即泡打粉)的主要成分也是上述兩種物質。膨化食品中,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相關報導見A12版)   食品添加劑的濫用,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中無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專家解讀食品添加劑「亞硝酸鹽」:人類離不開它
    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曾利明)「亞硝酸鹽」是一種公認的潛在致癌物,但作為食品添加劑,它又可防止肉毒梭狀芽胞桿菌的產生,提高食用肉製品的安全性。如何正確認識「亞硝酸鹽」?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沈群教授今天做出的回答是:由於它對肉類製品的獨特作用,到目前為止人類還離不開它。
  • 專家揭秘食品添加劑真相:不超量超範圍使用就安全
    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和人類文明史同樣悠久,不僅僅是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都是如此。  孫寶國介紹,滷水點豆腐是2000多年前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滷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而氯化鎂就是食品添加劑中的食品凝固劑;南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油條被發明出來,所使用的明礬是食品膨鬆劑;隋文帝時代(公元541年—604年)發明了黃柑塗蠟保鮮技術,所塗的蠟屬於食品被膜劑;始於唐盛於宋的火腿製造技術,所使用的亞硝酸鹽屬於防腐劑和護色劑;中國很多酒廠制曲的原理和幾百、上千年前都是一樣的
  • 濟南市萊蕪區市場監督管理局:56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完成的中國居民膳食鋁暴露風險評估結果,我國日常膳食中的含鋁食品對一般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可能性不大,但對於長期食用高鋁食品的消費者應予以關注。鋁的殘留量超標的主要原因可能為:1、企業為改善產品口感,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2、企業對相關標準的了解熟知度較低。3、對原料把控不嚴,可能使用了含鋁較高的食品添加劑。
  • 這幾類食品添加劑 別再給孩子吃了
    各種化學食品添加劑,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劑等等,娃總吃這些對健康可不利啊。但是很多媽咪都不懂看配料表,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食品添加劑這件事兒。  ▎食品添加劑,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的一項聲明提醒,一些食品添加劑會干擾兒童的荷爾蒙,影響生長和發育,有些還可能增加兒童肥胖的風險。
  • 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到底有多可怕?
    除了蔬菜本身存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還有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硝酸鹽、亞硝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食品加工中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主要是作為護色劑和防腐劑使用,護色劑,是能與肉及肉製品中的呈色物質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過程中不致分解、破壞,呈現良好色澤的物質。
  •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布2015年第一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_部門新聞...
    從抽檢產品看,肉及肉製品、蛋及蛋製品、酒類等18類產品的抽檢合格率超過95%,其中糧食和糧食製品、乳製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產品等7類食品的抽檢合格率超過98%,食品添加劑抽檢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抽檢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微生物汙染問題。涉及產品主要是糧食及其製品、肉及肉製品、飲料等,不合格問題主要是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指示性指標超標。二是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
  • 九部門要求嚴打食品非法添加 規範食品添加劑使用
    九部門要求,食品(含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必須誠信經營,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禁使用各類非法添加物,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及時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隱患,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 國家食藥監總局:餐飲服務提供者禁用亞硝酸鹽、加強醇基燃料
    央廣網北京2月11日消息 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了解到,為防止誤食亞硝酸鹽導致食物中毒、誤飲甲醇導致人身傷亡,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期就餐飲服務提供者禁用亞硝酸鹽、加強醇基燃料管理髮布公告。
  • 食藥監總局關於食品中鋁殘留的風險解讀
    近期,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組織的餐飲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顯示,所抽檢的樣品中有11批次澱粉製品鋁的殘留量檢出值,超過「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告2015年第1號文」中規定的粉絲粉條中鋁的最大殘留量200 mg/kg;有14批次發酵麵製品 「鋁的殘留量」不符合發酵麵製品中鋁不得檢出的國家標準規定。
  • "髒亂差臘肉"檢驗合格 省質檢院:檢測未涉多種添加劑
    對於記者問及現場三聚磷酸鈉、卡拉膠、901保水膠等添加劑是否進行檢測的問題,他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醃臘肉製品衛生標準》(GB2730-2005)中並沒有要求檢測這些項目,而且三聚磷酸鈉也是允許使用的食品級添加劑。
  • 人民日報社會觀察:有機食品須加強認證監管
    「有機大米」「有機蔬菜」「有機豬肉」……近年來,有機食品以安全、健康、營養的形象贏得廣大消費者的心,越來越多的「有機食品」出現在各大超市和電商平臺,且價格不菲。對此現象,有業內人士指出,普通消費者很難從外觀上辨認出產品是否真為有機食品。
  • 衛生部擬批准18種食品添加劑擴大使用範圍
    中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記者季蘇平)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18時46分報導,衛生部今天(12日)發布通知,擬批准薑黃素等18種食品添加劑擴大使用範圍及使用量,並從即日起徵求公眾意見。下面我們連線中央臺記者楊超。  主持人:18種食品添加劑包括哪些?
  • 澳監管機構承認食品中含可能對人體有害添加劑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 澳大利亞食品監管機構近日承認,澳大利亞多種食品內含有兩種可能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而此前該機構表示對此不知情。據澳大利亞《時代報》近日報導,澳新食品標準局上周稱,大量受消費者喜愛的沙拉醬、調味汁中含有二氧化鈦和二氧化矽的納米微粒,這兩種納米添加劑可能對人體有害。
  • 部分大學食堂:紅燒雞檢出亞硝酸鹽 油條鋁含量超標三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合格食品中多為高校食堂產品。其中,江蘇某大學食堂紅燒雞檢出亞硝酸鹽,另一家高校食堂油條鋁含量超標三倍多。   【紅燒雞檢出亞硝酸鹽 油條鋁含量超標三倍】   根據不合格名單顯示,共有兩家學校食堂食品檢出亞硝酸鹽項目不合格,分別是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第三食堂銷售的紅燒雞,淮陰工學院三食堂銷售的雪菜。
  • 平陽質量檢測研究院快檢中心抽檢食品3314批次,不合格215批次
    檢測市場涵蓋昆陽、鰲江、萬全、肖江、水頭等10個轄區菜市場,檢測項目擁有農藥殘留、二氧化硫、亞硝酸鹽、吊白塊、硼砂、鹽酸克倫特羅、揮發性鹽基氮等12種類別。分析不合格樣品數據發現:不合格項目主要有二氧化硫、硫酸鋁鉀和亞硝酸鹽,其中二氧化硫不合格數量佔總不合格總量佔比最大,高達72%。不合格樣品主要發現在幹製品中,如幹百合、幹山藥、黨參等。
  • 食品添加劑標準「帶入原則」3.4.2和本底應用解讀
    本條是 2014 版GB2760新增條款,針對的是為食品終產品「量身定製」的食品配料中添加在終產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做法。  另外,食品中因原輔料本身含有或加工工藝如發酵產生某代謝物等,即行業通常所說的「本底」。本底與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並無直接關聯,但人們常因不了解本底概念而僅僅依據測定結果來簡單地進行判定,混淆了「不得使用」和「不得檢出」,尤其在檢出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可能考慮不周。
  •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應用介紹
    為規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國際上先後組織成立了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和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集中研究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問題,制定食品添加劑相關標準和檢測方法,對食品添加劑進行安全性比較,從而促使食品添加劑逐步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總體原則遵循肯定列表制,只有列入目錄中的物質才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