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曹傑/楊運桂等研究揭示MYC通過m6A負向調控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2021-01-21 BioArt生物藝術

癌基因c-Myc (又稱MYC) 在約30-50%的人類惡性腫瘤中異常表達,在影響細胞的生長、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細胞的代謝和惡性轉化中均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已知MYC可以調控約15%人類基因的表達,其中1/3受MYC負向調控。目前,相對於較為清晰的MYC正調控其靶基因表達的機制而言,人們對於MYC如何負向調控基因的機制及其負向調控基因在腫瘤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

2020年1月11日,華南理工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高平教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曹傑教授以及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楊運桂教授團隊合作在EMBO Reports雜誌上發表文章MYC Promotes Cancer Progression by Modulating m6A Modifications to Suppress Target Gene Translation,深入探討了MYC通過調節m6A修飾在轉錄後水平影響腫瘤發生與發展的機制及意義,發現癌基因MYC能夠通過去甲基轉移酶ALKBH5抑制特定的MYC負向調控基因(MRG,MYC-repressed genes)如SPI1, PHF12上的m6A修飾,進而影響m6A所介導的蛋白的翻譯,最終促進細胞增殖和腫瘤發展。

該研究首先利用高低MYC表達的細胞發現MYC能夠抑制細胞內總體的m6A修飾水平,進一步的高通量測序發現MYC 能夠特異性的抑制MYC負向調控基因MRG如SPI1、PHF12等上的m6A修飾水平和其蛋白表達水平。其次,通過檢測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轉移酶的表達,研究發現MYC是通過調控去甲基轉移酶ALKBH5的表達從而抑制了SPI1和PHF12基因上的m6A修飾水平。接著,通過RIP實驗發現m6A閱讀器YTHDF3能夠特異性的識別和結合MRG並進一步影響MRG蛋白的翻譯,調控SPI1和PHF12的蛋白表達。最後,通過體外細胞和體內小鼠移植瘤模型以及臨床樣本免疫組化分析均表明了MYC-m6A-SPI1/PHF12信號軸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明顯的臨床相關性。

綜上所述,該項工作從m6A修飾的角度闡釋了MYC如何在轉錄後水平調控基因表達,特別是MYC如何負向調控基因表達的機制,並揭示了MYC-m6A-SPI1/PHF12這條信號通路對腫瘤發生發展的影響,進一步為MYC驅動的臨床腫瘤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圖1)。

圖1 MYC通過m6A修飾負調SPI1, PHF12基因表達參與腫瘤發生發展的作用模型

該工作由高平團隊、曹傑團隊以及楊運桂團隊共同協作完成協作,吳功偉博士和索彩霞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www.embopress.org/doi/abs/10.15252/embr.202051519

相關焦點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研究發現黃瓜卷鬚發育的身份基因TCP家族的轉錄因子—TEN調控黃瓜卷鬚發育和運動的分子機制,揭示了基因內部結合的轉錄因子如何調控基因表達,為深入認識株型發育的基因調控網絡提供了重要的突破。該團隊前期研究克隆了控制卷鬚發育的身份基因TEN,並揭示了黃瓜卷鬚同源器官是側枝。  TEN屬於TCP家族中CYC/TB1類的轉錄因子,通過對TEN調控卷鬚的形態發育和運動能力的分子機制的研究,作者們發現了TEN通過直接調控乙烯的合成來控制卷鬚的形態和攀援。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植物沒法靠遷徙躲避不利的自然困境,它們又是如何適應環境開花結果的呢?8月6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何躍輝研究組,和杜嘉木研究組合作,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學》上背靠背發表研究論文。
  • MYC-MYB轉錄因子調控擬南芥維管束鞘特異性基因表達
    在該過程中,碳最初被固定在葉肉細胞,然後釋放到維管束鞘細胞再固定,這種組織區分特徵是C4植物光合效率顯著提高的原因,因此對葉肉細胞或維管束鞘細胞特異表達的機制研究至關重要【1】。C4植物是從C3植物進化而來, C3模式植物擬南芥是揭示這種細胞功能特異性機制的優異材料。之前研究表明,擬南芥的維管束鞘細胞除了與水力傳導、代謝產物運輸以及物質存儲中發揮作用,還與硫代謝和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合成有關【2】。
  • 動物所等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學術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
    【學術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2020-10-10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
    【科技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2020-10-1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ell Res:陳玲玲等揭示一條lncRNA調控MYC轉錄的新機制
    研究發現並揭示了一條結腸癌特異表達的長非編碼RNA(CCAT1-L)通過參與染色質高級結構維持實現對MYC基因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該研究通過對結腸癌病人臨床樣品的全基因組測序,在「基因沙漠」區域(gene desert)——8q24區域、MYC基因上遊約500 Kb處發現了一條豐度很高,且在結腸癌中特異表達的lncRNA,命名為CCAT1-L。
  •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發現,E3泛素連接酶分子Nrdp1在T細胞抗感染、抗腫瘤功能的活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為研究如何增強機體抗感染、抗腫瘤特異性免疫功能同時抑制自身免疫病發生發展提出了新的分子機制與幹預方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9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學》雜誌。
  • 研究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Nat communication:NF-KB負向調控新機制
    在眾多的修飾類型中,磷酸化是我們研究最多的類型。許多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磷酸化對於其傳遞胞內信號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一些研究也揭示了乙醯化對於蛋白功能的影響,然而,在非組蛋白的範圍內乙醯化修飾的相關發現卻十分有限。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揭示腫瘤代謝新機制
    據悉,該項研究是由中科大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課題組以及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唐慧儒課題組等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上。  臨床研究表明,實體腫瘤多處於營養匱乏的惡劣微環境中,但是其適應這種環境進而發生發展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 Nat Metab | 張華鳳/高平/段小濤合作團隊報導cMyc驅動腫瘤發生的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
    然而,目前人們尚不清楚,cMyc是否通過轉錄以外的機制,來廣泛地調控基因的表達以及腫瘤的發生發展。 該研究發現,cMyc能夠促使琥珀酸脫氫複合酶(SDH complex)中的重要亞基SDHA乙醯化以及SDH複合酶失活,導致底物琥珀酸(succinate)的積累,進而上調組蛋白H3K4的三甲基化(H3K4Me3)水平並調控基因的表達。
  • 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原標題: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課題組以及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唐慧儒課題組等合作發現,在營養匱乏條件下,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
  • 研究發現DNA去甲基化酶ROS1負調控基因印記和種子休眠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了擬南芥DNA去甲基化酶ROS1負調控DOGL4基因的印記和種子休眠的新機制。基因印記是指父母本來源等位基因之間發生顯著表達差異的一種表觀遺傳現象。在植物中,基因的印記表達主要出現在胚乳中。擬南芥中含有4個DNA去甲基化酶,其中DME特異在雌配子的中心細胞中表達,它通過去甲基化作用調控了胚乳的基因組印記。然而,其它更廣泛表達的去甲基化酶是否參與了基因組印記的調控仍未知。
  • 新加坡國立大學俞皓教授團隊揭示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
    ,揭示了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全新機制。TOP1α和UPF1通過影響TTG2位點處的染色質構象、R-loop水平和DNA甲基化水平,進而抑制TTG2的表達。在top1α-10和upf1-1突變體中,TTG2在父本花粉中表達上升,在母本反足細胞中異位表達。
  • 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進展
    1月15日,國際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景乃禾研究組及程樂平研究組在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一項新發現。
  •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2018-12-07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該研究首次報導了細胞壁LRX蛋白通過與RALF多肽以及細胞膜受體類激酶FER形成一個元件來調控植物生長和耐鹽性。  細胞壁不僅為細胞提供結構支持和保護,也是細胞感受外界環境脅迫的一個重要場所。細胞壁的完整性對於植物維持生長和抵抗非生物脅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
    The Plant Journal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奕梵通過對番茄果實成熟突變體的研究,現已鑑定出了多個調控果實成熟的基因。乙烯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呼吸躍變型果實(番茄、蘋果、香蕉等)的成熟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目前報導較多的果實成熟調控基因多為正調控因子,且很多基因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研究揭示TAD結構在調控基因表達中的作用
    研究揭示TAD結構在調控基因表達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16:05:22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Daniel M.
  • Sox2/Ddx5與R-loop協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Sox2/Ddx5與R-loop協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機制獲揭示相關研究6月1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 「基因表達調控是決定細胞命運的重要因素,通過改變基因的表達模式即可實現對細胞命運的精準調控。」姚紅傑表示,在基因轉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由單鏈DNA和DNA:RNA雜合鏈組成的三鏈核酸結構,稱為R-loop。已有研究報導R-loop相關蛋白很多都是RBP,然而RBP如何協同R-loop在細胞命運決定中發揮作用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