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近日剛剛落幕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與央視新聞合作推出的太空論壇系列第一期《和諾獎科學家談深空探測》節目中,五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齊聚線上,貢獻了精彩絕倫的對宇宙探索的大討論和暢想。
WLA與央視新聞合作推出的太空論壇系列第一期的直播場景。 圖|CCTV NEWS
本篇為大家帶來的是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的個人演講。馬約爾(1942年出生於瑞士),天文學家,因與瑞士天文學家迪迪埃·奎羅茲發現了第一顆已知的環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太陽系外行星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生命是必然的宇宙法則嗎?
Is Life a cosmic imperative ?
首先,我想說的是,對於中國能夠實行這樣複雜的環繞、著陸並開展火星表面地理探測的火星任務深感欽佩。
因為,這是有技術上的難度的。如果人類可以完成這樣一個目標的話,我們就可以探索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在火星上可以找到生命的跡象?
其實也是一個哲學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已經縈繞在我們人類歷史中超過2000年了。也就是說,這個問題也可以轉化成「生命是不是我們宇宙演變的一環」?
我和我在日內瓦的天文觀察臺還有我們的物理研究院的同事們現在都在嘗試尋找系外行星,我們也希冀著可以在這些系外行星找到發現適應生命體發展居住的環境。
那麼話說回來,探索火星到底和我剛才說的有什麼關聯呢?在火星的土壤中探尋生命的痕跡或者將其作為太陽系中的一個地方進行探索之旅,這裡面都蘊含著那個相同的哲學問題:宇宙之中除了地球外是否存在著生命體?
我們並不知道生命的起源。圖|Bridges and Tangents
答案是:我們也不知道。因此我非常敬佩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他們可以參與這樣的搜尋。全世界的人類都應該對於科學有著不滅的好奇和探索。
至於你問到我「認不認為外太空存在著生命體」,我只能說我並不知道「你認不認為……」這個短語是不是科學性的術語。我們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在這個方面最合理的做法就是不斷探索外太空理論來查明到底宇宙中存不存在其他像人類這樣的生命體。所以這並不是你「相不相信」的問題,而是一個我們要不要去探索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