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獎得主馬約爾:外太空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

2020-12-06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編者按

在近日剛剛落幕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與央視新聞合作推出的太空論壇系列第一期《和諾獎科學家談深空探測》節目中,五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齊聚線上,貢獻了精彩絕倫的對宇宙探索的大討論和暢想。

WLA與央視新聞合作推出的太空論壇系列第一期的直播場景。 圖|CCTV NEWS

本篇為大家帶來的是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的個人演講。馬約爾(1942年出生於瑞士),天文學家,因與瑞士天文學家迪迪埃·奎羅茲發現了第一顆已知的環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太陽系外行星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生命是必然的宇宙法則嗎?

Is Life a cosmic imperative ?

首先,我想說的是,對於中國能夠實行這樣複雜的環繞、著陸並開展火星表面地理探測的火星任務深感欽佩。

因為,這是有技術上的難度的。如果人類可以完成這樣一個目標的話,我們就可以探索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在火星上可以找到生命的跡象?

其實也是一個哲學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已經縈繞在我們人類歷史中超過2000年了。也就是說,這個問題也可以轉化成「生命是不是我們宇宙演變的一環」?

我和我在日內瓦的天文觀察臺還有我們的物理研究院的同事們現在都在嘗試尋找系外行星,我們也希冀著可以在這些系外行星找到發現適應生命體發展居住的環境。

那麼話說回來,探索火星到底和我剛才說的有什麼關聯呢?在火星的土壤中探尋生命的痕跡或者將其作為太陽系中的一個地方進行探索之旅,這裡面都蘊含著那個相同的哲學問題:宇宙之中除了地球外是否存在著生命體?

我們並不知道生命的起源。圖|Bridges and Tangents

答案是:我們也不知道。因此我非常敬佩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他們可以參與這樣的搜尋。全世界的人類都應該對於科學有著不滅的好奇和探索。

至於你問到我「認不認為外太空存在著生命體」,我只能說我並不知道「你認不認為……」這個短語是不是科學性的術語。我們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在這個方面最合理的做法就是不斷探索外太空理論來查明到底宇宙中存不存在其他像人類這樣的生命體。所以這並不是你「相不相信」的問題,而是一個我們要不要去探索的問題。

星際探索。圖|ILTWMT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獎得主馬約爾:外太空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
    圖|CCTV NEWS本篇為大家帶來的是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的個人演講。馬約爾(1942年出生於瑞士),天文學家,因與瑞士天文學家迪迪埃·奎羅茲發現了第一顆已知的環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太陽系外行星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四位2019年諾獎得主首度同框:親自解讀獲獎研究工作
    來源:新浪科技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威廉·凱林、格雷戈·塞門薩,2019年物理學獎獲得者米歇爾·馬約爾、迪迪埃·奎洛茲(從左到右)新浪科技訊 10月30日下午消息,今天,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新聞發布會上,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威廉·凱林、格雷戈
  • 金星發現外星生命?三位諾獎物理學家獨家回應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及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三世(George Smoot III )如何看待今天的金星大發現?外星生命到底是否存在?
  • 諾獎新得主馬約爾:外星生命應該存在,讓下一代去發現
    問及外星生命,瑞士天文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罕見地給出了較為肯定的答案。「我相信外星生命應該會存在。不一定是像你我這樣的生命,可能是簡單的形式。細菌就算生命了。」這或許是因為,在24年前,當許多人仍相信太陽是宇宙中唯一擁有行星的恆星,馬約爾和他的博士生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一起找到了「飛馬座51b」。
  • 諾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探索外星生命是天文學家的浪漫
    10月27日,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瑞士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在上海接受記者專訪時談起野外觀測趣事,稱探索外星生命是天文學家傳承千年的浪漫情懷,現代科技使之變為可能。米歇爾·馬約爾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級生命體嗎?還是說其他星球還存在著其他形態的生命。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他指出,關於天文總是會有些浪漫情懷的,我也做過非常多的天文觀測,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地方,南非、智利等等。做這些觀測的時候,我不喜歡使用手電筒,哪怕是在野外的時候也是如此。
  • 有內幕?去年諾獎得主準確預測女性、黑洞科學家拿諾獎
    有內幕?去年諾獎得主準確預測女性、黑洞科學家拿諾獎 2020-10-08 0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他的探究使我們對宇宙的結構和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有助於我們理解宇宙在大爆炸後是如何演化的。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他們首次發現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在尋找未知行星的過程中探索了我們的宇宙鄰居,開啟了人類對系外行星的探索——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命的存在。他們的發現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
  • 移居到其它星球有多難?2019諾獎得主:人類永遠不會遷到太陽系外
    那麼,人類想要移居到其它星球到底有多難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在今年,也就是201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的主米歇爾·馬約爾的話語中,我們便能知道移居其它星球的「難」。2019年物理諾獎得主——馬約爾此前,馬約爾在接受法新社的採訪時就被問及到人類移居到其它星球的可能性,但馬約爾當即做出了
  • 諾獎得主有話說
    2020年9月,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迪迪埃·奎洛茲為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預錄視頻時曾說道:「當然有足夠多的女科學家值得拿諾獎,問題是,他們得到足夠多的關注了嗎?如果能多留意女科學家的話,這將是諾獎的一大進步,更多的女性進入科學領域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新晉諾獎得主馬約爾:宇宙是否存在多個世界,這...
    圖說:米歇爾·馬約爾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首先登臺的是2019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他很榮幸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舞臺上介紹一個「古老」話題並談談自己的看法。他告訴大家,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就開始探索這樣一個問題:宇宙中是否存在多個世界。有不少人提出了星球形成的假說,這在當時也都是先進的看法。「銀河系有超過20億星體,在太陽系外還有沒有行星體系,我們能不能通過現代方法,驗證其他運行的行星呢?」馬約爾說,「當然,與恆星相比,行星的光芒要微小得多。」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02最年長諾獎得主古迪納夫:我的年齡剛剛好WLF曾向大家推送過現年98歲高齡的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詳見推送)。古迪納夫。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WLF曾向大家推送過現年98歲高齡的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詳見推送97歲拿諾獎,98歲連發論文,他做的「足夠好」,才有今天的特斯拉)。
  • 5位諾獎得主齊聚解密,宇宙的終局在何方?
    2、很難找到和人一模一樣的外星生物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發現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的師徒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羅茲。這理所當然地引出了一個問題:這樣的行星上會有生命,甚至類人的智慧生物嗎?圖|Niklas Elmehed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來表彰他們對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理解所做出的貢獻
  • 金星發現外星生命?三位諾獎物理學家獨家回應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及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三世(George Smoot III外星生命到底是否存在?人類能否找到宇宙小夥伴?
  • 金星發現外星生命?三位諾獎物理學家回應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正值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緊鑼密鼓地籌備間隙,我們得以有幸網絡連線,向三位在宇宙天文學領域有深度造詣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發問。
  • 金星發現外星生命?三位諾獎物理學家回應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正值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緊鑼密鼓地籌備間隙,我們得以有幸網絡連線,向三位在宇宙天文學領域有深度造詣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發問。
  • 諾獎新晉得主馬約爾給出了答案
    新民晚報訊 (駐臨港記者 楊歡)對於太空,我們充滿了無限的遐想,總是好奇地球以外的行星是否存在生命?未來人類能不能去其他星球上生活?對於這些問題,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米歇爾·馬約爾給出了他的答案。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接著,整理收集完所有的提名後,諾獎委員會會從中選出300個提名候選人。 這300個候選人不會被通知,他們的名字將會被保存50年。
  •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2020-10-15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在大家不太關注的領域,當你有認真考慮,或許你就能獲得成功。」「另外兩位諾獎得主利用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直接觀測銀河中心黑洞,在技術上獲得了巨大的創新與突破。」施韡說,「兩人跨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之後人們花費20多年利用各種望遠鏡去觀測、發現銀心附近恆星運動軌跡,確認了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