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張有意思的圖,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之前很多大V轉發過張圖,並說了說自己在這張圖中的位置。
當然,你也可以對比看看你在這張圖中處在什麼位置。
第一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處在這個位置,也就是巨嬰的這個階段。這也是網上有很多鍵盤俠的原因。
武志紅老師曾在書中寫道,人生下來餓了哭就會有奶喝,想拿東西用手指一指家長就會幫著拿過來,有時候生氣什麼都不說用眼睛看一看,家長就知道趕緊上前去哄孩子,更甚至小孩子不小心被石頭絆倒了,家長在哄孩子的時候會說不是他的錯,是石頭的錯,還假裝打石頭。
基於種種原因在孩子內心中有一種自我暗示,我就是萬能的,世界要聽我的。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尤其是受到挫折之後,這種心理就會慢慢退去,成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
但在武老師的書中提到很多成年人心理就只有七八歲,也就是巨嬰的這個階段。
處在這個階段的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一副所謂天生驕傲的樣子。在生活中我們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外能接觸到的其他行業很少,更別提去深入了解了。
所以對普通人而言,在本職工作之外的知識是極其匱乏的。
第二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通常到這一階段是受到了挫折的教育,對生活或者工作有了重新的認識,直到達到了人生的最低點,重塑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夢想的時候就要虛心學習。這時候的自己就該踏踏實實的學習,在自己的職業道路繼續學習也好,或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反正就是充實自己。
當你跨過這一關就進入了第三階段,如果跨不過這一關搞不好人生就此沉淪了。
第三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到了這一階段基本上對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構就有了一定的基礎。當然還要繼續學習,邊學習邊總結經驗。知道自己學到什麼,知道自己學到的該怎麼用非常重要。
第四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到了最後的這個階段,通過學習,自己所學專業的基本盤算是穩了。並持續不斷的輸出,也想了解新的知識。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輸出讓自己的知識體系更豐富。
總體上看,之所以很多人停留在第一階段是因為對自己對世界認識得不夠多,認識不到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可能會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
而第二階段是最難跨越的,基於每個人自身的不同,有的人跨越過去了,有的人又退回到了第一階段,還有的人就此沉陷在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