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衣印佳服裝服飾成為中關村創新教育基地共建單位

2021-01-13 鳳凰網

科教融合破解創新教育迷局——中關村學院創新教育實踐基地正式啟動

2017年6月2日上午,中關村學院創新教育實踐基地啟動儀式在中關村隆重舉行。北京市教委職成處副處長吳纓、海澱區教委副主任趙建國、中關村管委會創業處孟然,全國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負責人,參與基地共建的50多家中關村科技企業代表和海澱區教育系統17個學區的負責人出席了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以「科教融合創新教育創業示範」為主題,開啟了全國首個「創新創業項目生產線」。

中關村學院程洪莉院長介紹中關村學院創新教育實踐基地的情況

中關村學院程洪莉院長以《科教融合打造創新教育新生態》為題,介紹了中關村學院創新教育實踐基地的情況。程院長的發言從國家創新驅動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和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戰略都將創新放在頭等位置的重要性,提到世界各國間競爭的焦點是創新。海澱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海澱區始終將機制體制創新和先行先試放在工作首位,以創新創業要素聚集和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抓手,致力於吸引和培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人才。

海澱是科技資源和教育資源大區,中關村學院始終堅持國際視野、世界標準和海澱特色,力求將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科教融合的創新教育新體系。

中關村學院創新教育實踐基地的定位是科教融合新模式、創新教育新業態和創業示範新地標。基地將實現六大功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小學生校外科技實踐、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訓練、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企業家創新創業復盤訓練和政府創新創業支持政策的試驗田。

中關村加一戰略新興產業人才發展中心張國慶理事長介紹基地設計理念

中關村學院創新教育實踐基地合作單位中關村加一戰略新興產業人才發展中心張國慶理事長介紹了基地的設計理念和「五創」教育新模式,中關村學院創新教育實踐基地以創新創業驅動力理論、創新創業要素理論、創新創業路徑理論和創新創業生態理論為指導,按照創新創業路徑的五個步驟:「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創富」,打造真實體驗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基地分為五個區:

創意激發及成果展示區:通過中關村企業的技術創新啟示、應用創新啟示、模式創新啟示和未來創新(黑科技)啟示,讓學員帶著問題走進基地,親歷各種產品是如何以創新方法滿足需求,進而激發學員內在創新動力,產生新創意,感受創意就在身邊,創新很容易。

創新思維與方案設計區:通過在創意區體驗中關村最新產品和未來創新(黑科技)產生了若干新奇的想法和靈感,讓學員帶著創意走進創新區,將支離破碎的閃光點串聯成創新解決方案。

產品創造與試點運行區:將學員的創新方案進行最小單元實現,在創造區利用各種製造工具,讓學員製造出產品模型或者完成最小單元的閉環運行。

商業模式與模擬創業區:學員帶著自己的產品模型走進創業區,在這裡完成商業邏輯規劃、商業模式設計、社會分工和利益分配,使自己的創新產品變成可市場化的商業模式,並通過沙盤演練進行推演,驗證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融資路演與模擬創富區:一切創業項目的終極目標都是賺錢,選出學員經過推演驗證有效的商業模式,在基地創富區進行模擬融資路演等,讓創業項目找到消費者或者投資機構買單,實現創業項目有出口。

海澱區教委趙建國副主任發表題為「科教融合新模式創新教育新起點」重要講話

海澱區教委趙建國副主任聽取了各方面的報告之後,發表了題為「科教融合新模式創新教育新起點」的重要講話。趙建國副主任認為中關村學院創新教育實踐基地將科技與教育充分融合,在全國率先打造「科教融合」新模式,不僅為企業的創新創業服務,也為中小學創新教育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基地實現了三項功能,一是通過技術創新啟示、應用創新啟示和模式創新啟示使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創新原理;二是將「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和創富」的理論作為基地設計的依據,提供科學的創新創業實踐環境,成為體驗式教育的樣板間;三是讓學生在實踐中親歷創意產生、創新方案製作、樣品創造和商業路演,為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投入今後的工作中提供了很大幫助。

同時趙主任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希望參與共建的企業要主動承擔創新創業的社會責任,為學生提供技術、導師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把做人的品格、工匠精神、技術技能及創新意識、創業精神逐步融入到學生身上。二是創新創業要實現共享共贏。創新是創造「新」的價值,希望高校創新創業工作負責人與海澱基礎教育系統負責人,加強溝通、相互學習、共同創新、共享成果。三是希望中關村學院加強交流與合作,以立足海澱、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為目標,推進創新教育實踐基地更好發展,真正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發揮積極作用。

北京衣印佳服裝服飾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領先團隊服裝定製公司,運用C2M創新模式,Customer-to- Manufactory(顧客對工廠),而其中文簡稱為「客對廠」。C2M是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網際網路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是基於社區SNS平臺以及B2C平臺模式上的一種新的電子商務模式。衣印佳總經理李衛先生就目前勢不可擋的個性化服裝定製需求,表現極大的信心,特別是與中關村創新教育基地達成戰略合作單位,更好迎合市場需求,在各大高校的創意教育示範基地形成一股DIY創意服裝定製時尚潮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企業觀點,與鳳凰安徽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熱烈慶祝北京衣印佳服裝工廠購入兩臺康麗數碼直噴機
    11月30日,北京迎來了第一場瑞雪,北京服裝定製的百餘位業內同行大咖們,紛紛迎著雪後的和煦陽光,驅車來到了位於北京市房山青龍湖鎮的衣印佳工廠,聚集一堂,為衣印佳公司購買兩臺國際頂尖級的數碼直噴機獻上祝賀。
  • 2020浙江(三門)衝鋒衣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隆重啟幕
    三門縣委書記李昌明為本次論壇致歡迎詞,李書記指出衝鋒衣是三門的富民產業,是三門縣重點培育的健康時尚產業,目前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衝鋒衣產業集群和生產基地,總體呈現出產業基礎、轉型步伐快,社會效益好等三大特點。當前國內服裝產業正面臨全方位的戰略轉型,在經歷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長後,行業洗牌加速整個產業生態和格局面臨重構。
  • 靛——浙江農林大學2018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畢業設計&2018「蓮靈...
    學校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與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等聯合培養人才。校園被教育部、國家林業局等單位授予「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藝術設計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設計學為校級重點學科,2011年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 想學服裝設計文化課專業課都不突出,如何選擇院校
    為天津市「雙一流」建設高校,具有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教育體系,是國務院首批批准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第二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天津科技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創建於1985年,是全國首批開設服裝專業的院校之一,迄今為止,已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高級專門人才,遍布全國各地,許多優秀畢業生在業內擔當重要職務,是我國有影響力的服裝行業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 2020中關村論壇圓滿落幕 北京疊加態備受矚目
    2020中關村論壇圓滿落幕 北京疊加態備受矚目 2020年09月22日 15:10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當天下午,14個通過組委會遴選的項目,8項創新成果與政策、5項科創指數與研究報告、6個創新平臺與集聚區首次發布,全力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中關村論壇線下+線上的平臺上進行發布。
  • 國潮創新生活服飾設計大賽|優秀作品數字展
    日前,為促進服飾設計行業的傳承與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引領國貨復興潮流,拉動內需,提升國品現代內涵,由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 聯合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創新發展聯盟、石獅服飾產業設計孵化基地等多家單位共同發起的「國潮創新生活服飾設計大賽」
  • 翱翔在夏都 夢想正啟航丨中關村延慶園無人機創新基地開園
    延慶園無人機創新基地開園暨企業籤約儀式隆重舉行,無人機創新基地正式開園亮相,6家無人機企業當天籤約入駐。、中關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承辦。該無人機創新基地採用政府規劃、企業運營的模式,將中關村延慶園的空域優勢、優惠政策、完善的企業服務與中關村e谷產業平臺優勢相結合,在場地、招商、企業運營、技術創新、產品試驗、專利運營等多個領域加速推進無人機產業縱深發展。
  • 2004年中關村十大新聞
    「2004年中關村十大新聞」是從本年度發生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的37件有重大、深遠影響的新聞中評選產生的,內容涉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園區機制體制創新和創新人物等領域。此次評選活動的主辦單位是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光明日報社、科技日報社、北京日報社。協辦單位是 經濟日報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華社北京分社、中國新聞社北京分社、北京晚報社、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報社、新浪網站。
  • 重慶移動與紅巖聯線共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本報訊 日前,中國移動重慶公司與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紅巖聯線管理中心」)共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合作協議籤字暨揭牌儀式在紅巖革命紀念館舉行。中國移動重慶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尹顯智,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楊永,紅巖聯線管理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馬奇柯,黨委委員、副主任雷瑩出席儀式,籤署合作協議並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揭牌。
  • 首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這些獲獎成果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支撐北京高質量發展,為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積蓄了新動能。一、標杆人才閃耀京華,匯聚科技創新磅礴力量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或者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個人。
  • 形象管理課程-雲衣時代商學院-服裝形象管理師速成班
    3月15日下午,在國家紡織人才交流培訓中心、教育部校企合作服裝委員會、北京服裝學院商學院和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大力支持下,由雲衣時代商學院主辦的《服裝形象美學》公益課在北京服裝學院中關村時尚產業創新園報告廳開講。
  • 北京:涅槃重生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在廣東,出現了東莞電子城;在北京,興起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而位於酒仙橋的電子城,作為計劃經濟的老領地,對市場變幻缺乏應有的反應,已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老基地的眾多國有大中型企業陷入嚴重困境。(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報》1版,《絕地之戰——北京中關村電子城老工業基地改造紀實》 1986年,47歲的張紅飆調到國營774廠當廠長時,廠子已是風雨飄搖。
  • 首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發。此次北京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並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
  • 睿帆科技獲批成為中國信通院資料庫應用創新實驗室共建單位
    近日,睿帆科技獲中國信通院批准成功加入中國信通院資料庫應用創新實驗室,成為資料庫應用創新實驗室共建單位。2019 年 10 月 31 日,資料庫應用創新實驗室在2019(第二屆)金融科技產業峰會正式揭牌,目前已在各領域開展資料庫產品的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第三方驗證測試,助推資料庫產業應用創新。睿帆科技作為實驗室共建單位的成員,將在履行共建單位義務的同時,聯合政、產、學、研、用等多方力量,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協同推進資料庫領域應用創新的相關工作。
  • 2020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年度創新論壇構築創新能量場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成為科技創新的新引擎和新樞紐,這裡將吹響更大力度、更快速度發展的號角。」海澱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林劍華用昂揚向上的致辭為論壇定下基調。(時代集團總裁、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小蘭做《不斷創新的中關村精神》演講)為什麼中國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會誕生在中關村,為什麼代表創新的電子一條街會出現在中關村?
  • 廣東服裝服飾行業復甦三色圖「上新」了:線上閱貨一起雲時尚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希望用數據說話,呈現行業企業疫情前的「紅火」,疫情帶來短暫「暗黃」時刻,以及面對疫情的創新發展,開創屬於自己的「藍海」,不讓疫情成為企業、行業的危!歡迎跟隨「廣東百業復甦三色圖」,一起「察顏觀色」,共創新的生機,託舉2020。
  • 坐擁10068株生防菌株庫,金禾佳農如何成為農業微生物領域領頭羊
    而在生物農業領域,金禾佳農(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金禾佳農)是突出代表,其圍繞微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做了精妙絕倫的專題報導。金禾佳農新品發布會現場 圖源:金禾佳農在產品推廣層面,微衣產品具有2年微生物種衣劑成功商品化落地的基礎,它並非只針對玉米種子,而是針對包括胡蘿蔔、小麥、葵花等在內的11種作物種子,實現專種專用。
  • 納米能源所年底入駐懷柔科學城 北京「三城一區」建設曬出成績單
    提升納米能源與系統領域原始創新能力今年年底,納米能源所將搬遷入駐懷柔科學城,由此成為中科院與北京市在懷柔科學城共建的第一個整建制入駐的科研機構。納米能源所是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政府為落實中央組織部引進「千人計劃」頂尖人才王中林及其創新團隊項目合作共建的科研機構。
  • 展示「北京創新」,中關村生命園成果將定期亮相《自然》雜誌
    今後,來自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科研成果將定期亮相在這本頂級學術雜誌推廣展示,向世界傳遞中國創新實力。近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籤署合作意向書。記者獲悉,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已在北京設立辦公室,還將繼續與中關村、北京市科委等展開合作。早在這次合作前,中關村生命園內誕生的科研成果就曾多次發表在《自然》雜誌。
  • 總面積26000平方米,年產值4.5億,北京這個園區超硬核
    2010年,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批覆,掛牌成立北京印刷學院科技園。此外,園內還有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圍繞學校人才培養和學科特色建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新素質培養體系和創業服務平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