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知乎上有篇文章被很多人關注及點讚,還有很多人留言說湖北省狀元點讚,高考725分,語文146分的大神級別人物點讚後的引流。
我起初也沒在意,後來留言的多了我就主動關注這位知乎好友,搜了下她的資料。
這是她的成績,但成績的背後是她的自律。
父母
這就是唐楚玥在高中的每一天,確實很自律。然而,自律是基本素質,並不是致勝秘籍。因為,這並不是唐楚玥的專屬時間表。在唐楚玥的母校華師一附中,在武漢,在湖北,甚至全國,幾乎每一位高中學子的時間表都是如此。即便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地區之間會有些許出入,但也大同小異,不至於存在明顯的懸殊。
綜合每年高考狀元的相關報導就會發現除了狀元本身的自律、刻苦、努力,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比如下面這張圖片,我們看到的是唐楚玥與班主任範莉或朋友的合照,出現在記者的採訪報導裡。很多人直接把注意力放在了學霸身上,往往忽略了學霸照片裡的背景,這是在哪裡?
來,我們把原圖找出來,沒錯,一個壯觀的地標性建築,這是聖瑪麗大教堂,牛津最大的教堂,被牛津大學的建築環繞,很多人到此一遊都會在這裡合影留念。
這張照片讓我想起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父母都是外交官,打小就跟父母世界各國行走遊歷,眼界見識非凡,這讓出身農家的寒門學子情何以堪?所以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他很實在,說出了自己取得好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於家庭因素,這是很多偏遠地區孩子沒法比的。
唐楚玥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某個酒店的財務總監,妥妥的城市中產階級。孩子參加國際夏令營或者出國參加各種遊學活動,買飛機票訂酒店收走就走。這是大部分普通家庭無法支付的「見世面」的價碼。
一個從小就見識豐富的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少種精彩活法,知道這個世界優秀的人高手如雲,不需要家長耳提面命告誡,自然就會生出見賢思齊的心,不需要父母天天說學習,也會激勵自己要努力上進,想要走得更遠需要自己行動。
數據表格一
數據表格二
筆者業餘時間從事心理諮詢方面工作,期間也收集了一些原始數據,今天單看學歷對比,數據表格一裡面涉及的人大部分有一個共性,缺乏意志力,隨波逐流遇到事情不會想著通過自己智慧和努力解決問題,而是喜歡抱怨和傾訴,喜歡痛斥問題本身,喜歡找帶給他痛苦的那些人「算帳」,但從來不會自己身上找原因,這裡面有很多種因素,但學歷因素絕對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環。
相反數據表格二裡面涉及的人清一色沒有低於中專的,(實際上很多人的數據我沒有統計,本科是佔絕大多數的)可能他們人生也會遇到挫折遇到問題,但在經歷了初期的迷惑不解,鬱悶難受等等錯誤情緒侵蝕後他們逐漸在從自己內心深處尋找解脫之道,當無法得到解答之時求助外力目的性非常明確,而非純粹找個人進行所謂的「傾訴」。
有時候我們抱怨大學學不到東西,學到的東西和社會脫節,其實那是非常幼稚的想法,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只有兩個。
第一自己主觀的原因,根本沒有心思學習,覺得學習沒用,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也是逐漸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本質原因。
第二是因為大學本身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能力的問題。
縱觀國內人力資源發展,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事業單位幾乎所有的核心崗位都被高學歷人才牢牢把持,這就是先發優勢。
看了唐楚玥的經歷以及她的情況結合我的數據報表,筆者更深刻的明白家庭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家庭不僅僅是決定孩子一輩子的成就同時也決定了一個孩子關鍵時刻的人生選擇。
人生沒有誰不會犯錯的,這很正常但人不可以三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如果你進入心理諮詢這一行,你就會發現很多人不僅是三次可能十幾次都在同一件事情上面犯錯,如果你有機會進行深度溝通以及進行數據統計,你會發現一個現象,所有的矛頭都指向她的家庭結構以及父母從小撫養的方式。
這裡面我舉兩個極端例子,首先就是溺愛其次就是嚴苛,極其的嚴苛,這種教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有其人格缺陷,一般情況下是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的,外在表現不合群、或者高傲、孤僻、不願意多說話等等,這些其實並不會對其人生有重大的影響。可是這樣的孩子一旦接觸了黃、賭、毒等就會很快沉迷其中,完全無法解脫,其中帶給自己以及家庭的傷害不是語言可以說明的。其實他們內心深處也很痛苦,但從小的經歷讓他的思維方式總是有著他自己的邏輯誤區,這和社會主流價值觀完全不同的,但他們意識不到,而且必須依靠一些反社會的行為讓他內心「舒服」一些,其實究其根本,還是父母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出了大問題,解鈴還須繫鈴人。
唐楚玥的案例終究是個案,這樣的家庭結構其實國內真的不多,很多人因為生活圈子的原因真的不明白一些人的痛苦和無奈!就像李克強總理說的「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
有時候一個人格局和境界不是說他不想達到,人往高處走誰不想好呢,但是他的環境和圈層阻礙了他的思考,根本無法理解上層思維的境界。比如幾年前筆者在一家企業工作,時任老總當時買房還花了十萬元「茶水費」,筆者就非常不能理解,有這十萬幹什麼不好呢?傻乎乎給人送錢,其實我老闆不傻,傻的人是。。。
後來當我換個工作,換了環境人生又經歷很多事情後才會明白,買房地段決定一切,核心區域決定未來價值,但當時我的心境以及格局、閱歷無法理解這件事,這背後是思考力的問題也是從小經歷、教育等等深層次的問題。
再舉個例子,炒股誰都知道中國股王是茅臺,但有幾個散戶買了茅臺呢?有次和一個金融大咖溝通,他說的很明白,不說大道理沒幾個散戶夠膽大批量買茅臺,因此茅臺價格不受散戶制約。(就算最近受了人民日報評論影響,但茅臺股價只是受到短暫衝擊,依舊居高不下。)
很多人辛苦一輩子也沒錢,很多人看似不「辛苦」卻把錢賺了,這背後是他的勤奮努力,同時也是其上述幾代整個家族各種資源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