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吉利德要被阿斯利康併購,醫藥史上最大併購案要來了?

2020-11-30 藍鯨傳媒

投稿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

昨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稱,跨國製藥巨頭阿斯利康 (NYSE:AZN)上個月就潛在的併購交易與吉利德科學 (NASDAQ:GILD)進行了初步的接觸。

截至上周五收盤,吉利德的市值為960億美元,阿斯利康市值為1400億美元。如果兩者決定合併,這將是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超過去年百時美施貴寶 (NYSE:BMY)和新基製藥740億美元的合併案。

然而,消息一出,立馬引發了外界的質疑。阿斯利康併購吉利德,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併購傳聞背後,吉利德的壓力

阿斯利康和吉利德眼下都致力於新冠防治方案的研發。吉利德的新冠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諧音「人民的希望」)在整個疫情期間關注度都很高,而阿斯利康正與牛津大學聯合研發新冠疫苗。

相關的報導提到,就算新冠治療藥物或者疫苗研發成功,盈利能力也不那麼樂觀,這意味著製藥商還是得回到疫情之前的「套路」:要麼通過收購促進自身的創新能力,要麼成為被收購的目標。

對于吉利德來說尤其是這樣。英為財情此前在《為什麼對衝基金在做空吉利德?》一文中指出,分析師預計瑞德西韋短期內可能會為吉利德帶來50億美元的銷售增長,但不太可能產生重大的長期現金流。

一方面,這是因為吉利德已經承諾免費向醫院捐贈150萬個療程的瑞德西韋,且在疫情結束或研發出其他可用治療方案或疫苗之前將該藥物許可給非專利藥生產商。另一方面,瑞德西韋的定價還是未知之數。

吉利德專攻抗病毒類藥物,譬如HIV、A肝、B肝和流感,但近年來業績表現疲軟。2018年營收同比下滑16%至217億美元,2019年同比增長1.5%至224.49億美元。去年,除了愛滋病藥物Biktarvy增長300%之外,其餘藥物營收全線下滑。

摩根大通直指,除了瑞德西韋,吉利德的其他增長機會並不多。公司不少暢銷藥物的專利保護已經過期,面臨著激增的競爭。而且,去年,吉利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藥物NASH研究失敗。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他製藥巨頭合併似乎是個可行的B計劃。

站在阿斯利康的角度,去年這家製藥巨頭的營收為244億美元,如果加上吉利德的逾220億美元,將能躋身全球營收前十大的藥企。

阿斯利康與吉利德(紫線)股價走勢對比,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併購傳聞為什麼遭到華爾街的質疑?

然而,從迄今發聲的華爾街分析師來看,這個併購案不太可能落地。

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兩家公司在藥物產品線上並沒有重疊,無法產生協同效應。和專注於抗病毒藥物的吉利德不同,阿斯利康的增長來自於腫瘤領域。

腫瘤治療是眼下製藥行業最有盈利前景的一個領域。阿斯利康執行長索裡奧(Pascal Soriot)在前些年一直推動公司在腫瘤學以及其他盈利領域的發展,被認為是醫藥行業扭轉研發生產力方面最成功的轉型案例。阿斯利康股價也在持續走高。

正如伊頓萬斯全球健康科學基金(ETHSX)聯合經理薩曼莎·潘多爾菲(Samantha Pandolfi)所說,阿斯利康並不是一家面臨著產品專利過期壓力的製藥公司,相反,它的腫瘤藥物產品線還在不斷增長,長期專利至少到2020年底及之後。資本市場公司SVB Leerink預計,到2022年,腫瘤治療藥物將貢獻阿斯利康逾50%的收入。

如此樂觀的增長潛力,如果與沒有產品線重疊的吉利德合併,阿斯利康的增長速度豈不是要被拖累?

而且,吉利德自2015年以來股價持續下降,雖然新冠疫情期間有所反彈,仍與巔峰時期相距甚遠,意味著公司不能賣個好價錢。

傑弗瑞分析師麥可·耶(Michael Yee)就指出,吉利德認為自身的愛滋病治療業務被低估了,更傾向於逐漸恢復公司的價值,並且去收購其他公司。

據悉,上任僅15個月的吉利德執行長丹尼爾·奧戴(Daniel O』Day)認為,公司的市盈率過低,希望能夠最大化瑞德西韋的價值,並且愛滋病治療業務的價值能夠得以完全體現在股價上。

所以,雖然「醫藥行業史上最大的併購交易」這種字眼很可能會讓投資者興奮,但從上述推測來看,還是持謹慎態度為妙。

 

相關焦點

  • 兩家全球排名前20的藥企要合併?業若成真將誕生史上最大醫藥併購案!
    若這兩家醫藥企業成功合併,交易額將超過去年初百時美施貴寶(BMS)以740億美元收購新基製藥(Celgene)的規模,成為史上最大的一宗醫藥業併購案。《國際金融報》記者分別向阿斯利康中國以及吉利德中國求證,雙方均表示未聽說上述消息,且暫時無法給出明確回復。
  • 390億美元併購後,阿斯利康(AZN.US)在罕見藥領域藥企中實力幾何?
    12月12日,阿斯利康(AZN.US)與Alexion Pharmaceuticals(ALXN.US)宣布已就阿斯利康收購Alexion達成最終協議。從交易規模上看,此次併購金額達390億美元,是2020年以來最大的生物製藥交易。從併購的領域看,這是繼武田(TAK.US)以624億美元收購罕見病藥物公司夏爾(SHPG.US)之後,跨國藥企又一次重金押注罕見病領域。
  • 390億美元大筆收購 阿斯利康進軍罕見病領域
    阿斯利康目前主要包括腫瘤藥,心血管、代謝以及腎臟疾病,呼吸三大業務板塊。此次收購為阿斯利康增加了一個新技術平臺。根據計劃,阿斯利康將與亞力兄製藥的研發團隊一起,在亞力兄製藥的11種分子產品線基礎上,跨各種適應症、罕見病及其他疾病開展20多個臨床開發項目。
  • 從基因泰克、賽諾根到艾爾建,盤點醫藥巨頭十大併購案
    從羅氏(Roche)斥資近500億美元先後收購基因泰克(Genentech)和賽諾根製藥(Seragon Pharmaceuticals),到近日艾伯維(AbbVie)630億美元收購艾爾建(Allergan)塵埃落定,公眾的注意力再次轉向了國際醫藥巨頭間的洗牌。商業史上,醫藥巨頭歷來是併購案的王者。據統計,在短短20年中,近60家公司通過併購成為全球10大製藥公司。
  • 盤點:歷史上醫藥巨頭十大併購案,輝瑞獨佔三單
    隨著630億美元的艾伯維(AbbVie)-艾爾建(Allergan)收購案塵埃落定,公眾的注意力再次轉向了國際醫藥巨頭間的洗牌。商業史上,醫藥巨頭歷來是併購案的王者。據統計,在短短20年中,近60家公司通過併購成為全球10大製藥公司。
  • 科技史上最大併購案,戴爾600億完成收購EMC
    去年10月,戴爾醞釀了一起科技史上最大併購案戴爾已經宣布,公司完成了600億美元收購EMC的併購協議,合併後的公司名變更為戴爾科技( Dell Technologies),不過,總部將設在EMC所在的麻薩諸塞州霍普金頓,而業務重心也將變更為雲服務和存儲領域。戴爾公司董事會主席麥可·戴爾表示,隨著企業計算市場轉向新技術和雲服務,傳統伺服器和存儲硬體市場將會進行重組。
  • 連名字都要改!戴爾拿下科技界最大併購案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戴爾最新資訊 > 正文 連名字都要改!戴爾拿下科技界最大併購案 戴爾公司CEO Michael Dell在EMC World大會上表示,戴爾公司將與EMC合併,之後並將更名為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而這比交易也將是近期科技行業最大規模的併購案。
  • 吉利德市盈率僅16倍,A股...
    國家衛健委的新冠肺炎第五版診療方案裡特別提到,「近期網傳雙黃連、克力芝、瑞德西韋等藥物均未在臨床中完成試驗研究,其有效性仍待確認。請民眾千萬不要擅自囤藥或服藥」。對於「特效藥」,鍾南山院士也表示,臨床試驗可以加快綠色通道,但必須走程序。「很多實驗室找到一個苗頭,就希望馬上完全進入臨床,這個要小心,倫理審查一定要通過。」所以,科學一定不能有投機心理。
  • 年終盤點:半導體史詩級併購的背後,產業在經歷什麼?
    02 2015年& 2020年:兩大併購高峰期 事實上,半導體行業的併購之風從未曾停過,但目前看來,2015年與2020年,成為了半導體行業史上的兩大併購高峰期。
  • 年終盤點:2016年國外生物醫藥產業重磅新聞
    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中,總有一些事件影響著醫藥產業的發展和格局,特此小編總結了「2016年國外生物醫藥產業重磅新聞top15」,在此寒冬之日,小憩一下,喝一杯咖啡,讓我們共同回顧下這即將過去的2016,都發生了什麼!1. 美國啟動抗癌「登月」計劃?
  • 輝瑞之後 禮來、阿斯利康又裁員!跨國藥企怎麼了?
    2019年跨國藥企的壞日子來了嗎?在中國的表現又將如何?既輝瑞在2019年年初宣布將關閉兩家位於印度的生產工廠以及裁撤約1700名員工之後,禮來、阿斯利康緊接著便各自宣布了自己的裁員計劃。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是因為全球戰略調整,還是大型併購交易,在接下來的2019年,「裁員」仍然會是整個醫藥產業的一個關鍵詞。12018年裁撤超兩萬人,醫藥代表最危險從全球範圍來看,跨國藥企的裁員幾乎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 「跟跑二十年」的國產創新藥,何時擁有自己的「吉利德」?
    比如,我們跟紅杉合作的一個項目,就是要把一種病毒直接變成疫苗。沒有感染流感病毒時,它就是預防性的疫苗;如果已經感染,就是一種治療的藥。昨天在基金委介紹這個工作的後續時,也讓基金委眼前一亮。薛辰:之前聽說過,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希望孵化出中國的Genentech、吉利德,也想請您分享一下具體的故事。
  • 美國媒體:湯姆森巨資併購路透集團意欲何為?
    加拿大湯姆森集團日前宣布以172億美元併購英國路透集團。巨資併購路透集團意欲何為?美國媒體認為,湯姆森此舉的目的是要將金融數據做大做強。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5月15日文章:對湯姆森來說,併購路透社是拓展賺錢的服務性業務的新舉措。  理察·哈林頓也許不會分擔你的痛苦。但是,作為加拿大新聞和數據公司湯姆森的總經理,哈林頓無疑想要拿你的痛苦賺錢。
  • 安踏組團收始祖鳥 中國體育用品規模最大海外併購
    原標題:中資最大規模體育併購:安踏組團46億歐元購始祖鳥母公司中國體育用品最大海外併購案正在接近達成。彭博社數據顯示,若該筆海外併購順利完成,這將是2018年中資規模最大的一筆對外併購案。「今天早上,我籤發了一份重要的文件,心情很激動,這是我創業到今天所做的份量最重的一次決定。」安踏體育主席兼執行長丁世忠在公司內部信中表示。丁世忠提及了2009年收購虧損的斐樂(FILA)品牌,稱其「即將成為又一個超百億的品牌」。
  • 2500億天價收購:靠中國市場逆天改命,百年藥企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
    39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535億元)的收購,刷新了醫藥行業全年度收購紀錄。當地時間12月12日,阿斯利康宣布,以「現金+股票」形式,收購美國製藥商Alexion Pharmaceuticals(以下簡稱「亞力兄製藥」),總交易價值約為390億美元,交易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這筆交易不僅是2020年度全球醫藥界最大手筆併購案,亦是阿斯利康有史以來最大一筆交易。
  • 安森美並仙童 2015半導體業併購金額創新高
    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宣布以24億美元併購仙童半導體(Fairchild),成為半導體業併購派對最新來賓,但這股併購潮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德儀、高通、紫光等據悉仍可能等著出手。  根據研究公司Dealogic統計,2015年迄今半導體業併購交易金額已突破1,200億美元,遠高於歷年來的紀錄。
  • 美國晶片巨頭2700億收購要黃?英國宣布介入調查,中國院士也發聲阻止
    如果該交易成功,這將會是史上晶片行業上最大的收購案。 ARM作為全球性的晶片架構設計公司,本身不生產晶片,主要是靠晶片架構授權來獲取高額利潤。不過,由於這筆交易涉及的金額和影響巨大,涉及了反壟斷的調查,若要達成還需要通過中國、英國、歐盟、美國等國家的批准。 之前傳出英偉達收購ARM的消息後,唯一可能投否決票的似乎只有中國,不過近期由於這筆併購案的影響範圍較廣,又有國家加入反對的行列,看來英偉達和ARM這筆交易要黃了!
  • UTC收購柯林斯 航空史最大併購
    包含債務,此次收購交易總額達300億美元,是航空史上最大的收購案。收購完成後,羅克韋爾柯林斯與UTC的航空系統業務合併,組成柯林斯航空系統,提供航空產業的電氣、機械和零部件解決方案。完成收購的同時,UTC宣布將拆分為三家獨立公司——聯合技術公司(UTC)、奧的斯(Otis)和開利(Carrier)。
  • 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馮佶:要向全球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
    原標題: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馮佶:要向全球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 2017年10月9日,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在浦東新區辦公中心會見了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馮佶一行。 馮佶表示,阿斯利康是在華第二大跨國製藥企業,紮根張江並得到了迅速發展,同時也感受到了張江的快速發展,未來希望繼續加強研發,向全球市場提供更好產品。 馮佶就浦東新區各級機構為阿斯利康在張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健康良好的環境表示感謝。 2017年11月22日,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溫國輝在廣州會見了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馮佶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