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礦整體併購中冶 7000億資產重組三步走(圖)

2020-12-02 搜狐網

導讀

  此次重組有兩大特點:一是一方整體併購另一方,而非對等重組;二是自主選擇。這或許將成為國企改革重組的主流模式。

  本報記者 高江虹 實習記者 賀泓源 北京報導

  12月8日下午四點多,中冶集團總經理張兆祥在北京正式對外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中冶集團將與

五礦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五礦集團總會計師沈翎透露,這兩家央企的戰略重組是兩大集團就業務和市場分析後所做的自主選擇,自今年8月開始著手準備,於近日獲得國務院的批准。按照重組方案,中冶集團將整體併入五礦集團內部成為下屬上市公司,重組分三步走,預計完成兩大央企的重組需要兩至三年。

  中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廖明兵認為,兩家央企的重組可帶來多項好處,不僅可進行資源與業務的互享共利,還能實現互補,共同做大做強雙方的優勢業務。按照廖明兵判斷,中冶的資源業務或將切割給五礦集團相關板塊,而五礦集團的基建地產業務或可能劃撥給中冶集團。

  這是繼中國南北車、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之後,近期央企整合重組的最大動作,也被外界視為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中央企業層面供給側改革增添發展動能、驅動轉型升級的首個發力之舉。

  在重組事項清晰後,

中國中冶

及其相關板塊的上市公司將於12月9日復牌。

  整體併購

  今年8月20日,中國中冶開始停牌,公告稱正在籌劃重大事項,當時市場就在推測中冶集團或將與五礦集團合併。據記者了解,五礦集團與中冶集團的重組傳了有好幾年了,甚至有消息稱五礦集團總經理上書中央,建議組建大型跨國礦業集團,由五礦集團牽頭,聯合中冶集團、中國有色集團及部分中信礦業資產,聯合組建跨國礦業投資建設集團。這一消息最終沒有落實,可五礦與中冶的聯手卻成為了事實。

  當天在戰略重組溝通會上,張兆祥向記者透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與國資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冶集團整體進入中國五礦集團,重組後,中國中冶成為新五礦集團的下屬上市公司,中國五礦成為中國中冶的實際控制人,而國資委則成為中國中冶的最終控制人。

  據公開資料顯示,五礦集團成立於1950年,主要從事金屬礦產品的勘探、開採、冶煉、加工、貿易,以及金融、房地產、礦冶科技等業務,主要海外機構遍布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7.7萬員工,控股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2014年,中國五礦實現營業收入3227.57億元,位列世界500強第198位,其中在金屬類企業中排名第4位。

  中冶集團則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設承包商和冶金企業運營服務商,是國家確定的重點資源類企業之一,是國內產能最大的鋼結構生產企業,在上海、香港兩地成功上市。2015年公司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位居第326位,在ENR(Engineering News-Record全球工程建設領域最權威學術雜誌)發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強」排名中位居第10位。

  按照張兆祥的解釋,此次中冶集團與中國五礦實施戰略重組,不是簡單的「連線」合併同類項、單純地追求體量上的「巨無霸」,而是雙方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協同發展、做強做優做大、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聯姻。

  據悉,兩家央企重組後的定位是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金屬與礦產企業集團,以做國家資源安全的保障者、產業升級的創新者、流通轉型的驅動者為戰略定位,形成集資源獲取、工程設計、項目建設、開發運營及產品流通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整合優勢和綜合服務能力,大力提升在國際金屬礦產資源領域的資本實力與競爭能力,為國家金屬礦產資源安全和緊缺金屬產品供應提供保障。

  在張兆祥看來,戰略重組構建起的具有先機優勢的國家戰略性行業發展平臺,必將給企業增添新的發展動能,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厚植更為紮實的發展優勢,驅動企業加速轉型升級。

  沈翎亦指出,作為同是世界五百強的兩家央企重組後,資產規模將超過七千億元,營業收入也將超過五千億元,利潤總額近百億元,或將晉身世界百強企業之列,在做大的同時,重組後的新五礦集團將提供從原材料供應、物流、貿易全產業鏈的一條龍服務,並利用好網際網路平臺做優做強國內外市場。

  據重組方案,目前雙方一致決定將重組三步走:在明年年內完成戰略和管理體系上的融合,第二階段企業業務的融合則在重組第二年進行,最後一個階段是進行雙方業務分類和細緻的管控等內容的深度融合。張兆祥預計整個重組方案完成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自主選擇

  五礦與中冶兩大央企的重組,有別於此前央企重組的兩大特點是,一是整體併購,二是自主選擇。

  在此之前,

中國南車

中國北車

實行的是對等合併的方式,重組後的公司更名為新的公司,相關業務板塊進行融合與人事調整的需求比較大,重組後對管理層的衝擊比較大,因而推行的動力更多來自國務院和國資委,但是對於五礦與中冶而言,雙方的業務互補性更大些,行政級別的差異性(一家是副部級一家為正廳級)也讓雙方能更好地著手於市場角度進行重組談判。

  記者翻閱兩家央企的歷年經營數據發現,從經營狀況上來看,五礦集團的利潤狀況的下滑速度遠超過中冶集團。五礦集團2014年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分別達到3437億、42.55億,相比較之下,中冶集團營收雖只為2158億,利潤卻達60.3億元,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五礦集團的營業收入僅為1594億,利潤-29.97億元,而同期中冶集團的營收為1448.42億,利潤是34.31億元,要遠遠好於五礦集團。

  緣何這樣一個利潤狀況甚佳的央企願意委身於另一家利潤狀況不如自己的央企,成為其子公司?張兆祥表示,雙方的重組是看中了雙方的優勢與未來。

  從經營範圍上看,五礦集團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均強於中冶,且二者業務互補性較強。中冶在國內傳統冶金工程市場居領先地位且擁有先進的冶金設備製造技術,而五礦旗下則擁有有色金屬板塊

株冶集團

(600961.SH)、五礦資源 (01208.HK)、

中鎢高新

(000657.SZ)、

五礦稀土

(000831.SZ)、

金瑞科技

(600390.SH)與黑色金屬板塊五礦發展 (600058.SH),合併後雙方能夠資源共享,亦將降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重組後的新公司定位於「世界一流金屬與礦產企業集團」,中冶與五礦均在海外資源上有所斬獲,中冶項目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瑞木鎳鈷礦、巴基斯坦山達克銅金礦、阿根廷希拉格蘭德鐵礦等,五礦則除了擁有巴西、寮國等項目外五礦聯合體更完成了中國金屬礦業史上迄今最大的境外收購,獲得全球第一大在建銅礦項目Las Bambas,新增銅資源儲量超過1000萬噸,一舉將中國五礦推上亞洲最大銅生產商和世界前十大銅礦生產企業的寶座。

  不過從目前看資源業務反而成為拖累業績的板塊。加上近兩年全球經濟復甦艱難,供應過剩、需求增長乏力等諸多因素導致金屬價格總體很難擺脫疲軟局面,鐵礦石價格大幅下滑,港口鐵礦石庫存連續數月超過1億噸,銅價也震蕩走低,令兩家央企的資源礦產業務利潤大幅度下滑。

  目前,兩家央企都在踐行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展開全球礦業資源的部署,但在對海外資源的獲取與運營能力上,中冶相較五礦要薄弱,前兩年審計署調查中便發現中冶的海外資源項目事先調研不夠,未獲核准情況下倉促上馬,導致持續虧損。張兆祥透露中冶的國際化佔比不到8%,而沈翎介紹五礦集團的海外業務佔比高達42%,市場好的時候海外業務盈利佔比甚至高達70%。五礦在海外的業務、營銷網絡也是中冶可倚重的資源,因而雙方可望在合併後減少內耗,相對降低海外併購成本,同時可以提升彼此資源的運營成本。

  五礦與中冶均涉獵房地產開發業務,但中冶主要面向政府保障房安居房等,五礦則專注中高端商品房開發,二者並無明顯業務衝突。所以廖明兵認為,此次併購更像是一場兩家規模相當的企業為提高效益而主動合併的市場行為,兩者的合併有利於雙方業務的深化、拓展。

  新模板推動央企重組加快

  在安信證券有色金屬行業高級行業分析師齊丁看來,兩大央企集團重組的效果短期內難以看到,但是雙方在資本層面合併效果卻極有想像空間,將大大提升兩家集團的資本運行效率。

  目前五礦集團旗下有七家上市公司,但裝入的資產尚未過半,中冶集團97%的資產裝入了中國中冶這家上市平臺,還有部分資產放在

鋅業股份

,重組之後,新五礦集團相當於擁有了九個上市平臺,可以放置不同的業務板塊。

  對於中國中冶來說,可以剝離持續虧損的礦產資源業務給五礦發展等上市公司,而重新承接五礦旗下未上市的房地產業務,成為新的利潤來源。與此同時,五礦旗下有色金屬板塊株冶集團的資產可以剝離進入鋅業股份,從而騰出新殼來承接五礦集團旗下未上市的金融業務。齊丁認為如此將令兩家央企的資本運作能力大大提升,對雙方的業務也大有裨益。

  在重組各個業務板塊之後,五礦集團在相關業務板塊的市場份額或因此得以加強。雖然目前尚無法形成絕對的市場控制力,但新五礦集團的方向似乎正是如此。

  張兆祥向記者透露,重組後該集團或還將持續進行相應的併購重組。而沈翎則更向記者透露,未來央企的發展方向是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或者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集團層面投資控股或者參股相應的業務板塊,做強做優相應業務,視業務需要併購重組相關業務或者公司。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資委相關專家向記者透露,國企的兼併重組將是大方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持續進行,尤其是在鋼鐵有色礦產資源等領域,這些領域的市場局面比較散亂,存在較大的重組空間。因而五礦與中冶的合併是在滿足了國家大方針的情況下,考慮到各自利益所做的選擇,是極為明智的。該專家認為,併購的目的是進行資源整合,實現最優最強,在兩大央企重組之後,其運營效率提升後會對行業內同類國企與央企形成一定的業績壓力,逼迫更多國企與央企主動參與重組合併,比如中鋼、中國有色等。

  記者了解到,中冶集團整體併入五礦集團成為其子公司,在規模體量相等的狀況下,算是史無前例的央企合併方式,而這一方式據說也將複製在招商局整體併購中外運長航集團的重組案例上來。如此一來,中冶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其人事任命和管理均交由五礦集團負責,這一身段的下放著實令人驚嘆,畢竟作為央企集團管理層,都有一定的行政級別,或正廳級幹部,或副部級幹部。不過,張兆祥向記者表示,中冶集團管理層並沒有行政級別之說,因此成為五礦子公司也不存在行政級別的障礙。

  但有中冶集團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領導們其實是樂於成為子公司的高管,因為央企集團層面受制太大,反而在二三級子公司層面,業務操作空間更大,薪酬水平更高。

  這裡不得不提及《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影響了。該方案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後,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推進速度持續加快,央企集團層面的負責人薪水大幅度下降,加上國資委對不同業績考核的央企領導人薪水有所打折,因而不少央企負責人的薪水已經遠遠低於其下屬子公司高管的收入。據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一把手透露,其薪水原本為70萬元,由於去年業績不佳,最終國資委核定給他發放的薪水僅為40多萬元,這還是稅前的收入,甚至比集團下屬公司高級工程師的薪水還要低。如此一來,集團高管對行政級別等虛名不再看重,更希望獲得業務自主權和相關報酬上的好處。

  或許這是推動此輪央企重組「市場化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關焦點

  • 抓住「互補式」重組機遇
    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超3100億元,同比逆勢增長10%;資產負債率較2019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同比提升;經營性現金淨流入同比大幅增加……在2020年金屬礦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形勢下,中國五礦交出這樣的成績單實屬不易。
  • 金融界2017資本市場併購重組盤點與績效評價報告
    製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巨靈財經由上圖可見,相比2015年,2016年交易規模在1億以上的併購重組事件數量佔比提升近5個百分點,相應地,1億以下規模的併購重組事件數下降近3個百分點。而到了2017年,1億以上規模併購重組事件佔比略有提升,但增長幅度顯著小於2016年,1億以下規模重組事件數量佔比進一步下降,兩者數量佔比趨於平衡。 從交易金額來看,2015~2017年,儘管1億以下併購重組事件數量逐年下降,相應交易金額卻呈現先明顯下降,後有所增加的趨勢。
  • 513起併購重組實證:協議收購提振業績 高溢價致重組失敗
    但中長期來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類上市公司在購買資產後的業績不如購買前;協議收購類上市公司在重組當年、後一年內總體業績存在上下波動,重組後二年業績增長明顯,業績變化呈典型的「N」型路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時對目標資產的評估溢價率較高是其重組總體較為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  併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永恆不變的主題,在牛市中尤為火爆。
  • 中鎢高新將獲注逾30億元鎢和硬質合金資產
    在本次交易實施後,中鎢高新不僅將獲得世界級的鎢資源儲備,同時還將成為具有上遊礦山、中遊冶煉加工以及下遊硬質合金的全產業鏈鎢業平臺,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中國五礦也將通過中鎢高新的此次重組實現集團核心鎢資產的證券化。
  • [公告]中國中冶:2017年公開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書...
    十八、經國務院國資委2015年12月8日出具的《關於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重組的通知》(國資委改革[2015]164號)批准,中冶集團與中國五礦實施戰略重組,國資委以無償劃轉方式將中冶集團整體劃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冶集團作為中國中冶的控股股東、國務院國資委作為中國中冶的最終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 國文清任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總經理(圖/簡歷)
    受中共中央組織部領導委託,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幹部局負責同志宣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國文清同志任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2008年10月至2012年8月任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任中冶集團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任中冶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法定代表人)、黨委副書記,2012年8月起任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2013年9月起任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任中冶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2015
  • 保利牽手中絲,央企重組接二連三,下一個是誰?
    資本市場對於央企併購重組特別是戰略性重組的預期再度升溫。7月8日午間,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保利集團」)與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絲集團」)實施重組的消息,在國資委微信公眾號「國資小新」發布。午後開盤,保利集團旗下久聯發展瞬間封板,保利地產等大幅拉升。
  • 證監會發布重大資產重組新規,這些重點值得關注……
    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管理辦法》修訂稿,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此次修訂是為了持續推進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促進供給側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修訂後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管理辦法》有哪些重點內容?
  • 一天內兩家公司因疫情按下重組暫停鍵!疫情影響成併購審核要點?業...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關注到,在近期併購重組案例中,疫情影響也成為監管部門關注的要點之一。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對併購重組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需分行業看待,但總體影響有限。數據顯示,鉑睿智恆2018年度營業收入為8228.45萬元,淨利潤為3985.19萬元;2019年至2021年的業績承諾分別為淨利潤不低於7000萬元、9100萬元、1.18億元。受疫情影響,鉑睿智恆預計2020年、2021年業績承諾恐難實現,紅宇新材決定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 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冶金低熱值燃氣高效清潔智能發電技術及產業化...
    2019年12月20日,由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冶金低熱值燃氣高效清潔智能發電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由中國金屬學會組織,經中國工程院幹勇院士等11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評審,一致認為該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建議把此項技術納入鋼鐵聯合企業整體能源體系
  • 184億重組母公司化工業務背後,兗州煤業股東或靠併購美化業績!
    作為國內煤炭龍頭股之一,兗州煤業於9月30日宣布,將斥資184億,把控股股東兗礦集團的煤化工業務一舉收入囊中。目前國內煤價上漲超出預期,而國外已低至歷史大底,價格在成本線徘徊。此次收購完成之後,新增標的公司與其資產將納入兗州煤業合併報表範圍,公司經營業績及盈利能力或將取得較大提升。
  • 53股漲停揭秘:滬指險守4500 併購重組概念活躍
    併購重組概念股仍較為活躍,7隻股票漲停。此外,央企改革等概念個股也表現不俗。   滬深兩市今日雙雙高開,隨後滬指圍繞4700點展開震蕩,午後滬指下行,臨近尾盤,兩市再現恐慌性暴跌。截至收盤時,滬指報4527.78點跌3.46%,成交8653.80億元;深成指報15692.44點跌3.80%,成交6845.57億元。
  • 最近兩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案例值得借鑑
    併購重組委2016年第64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2016年第64次會議於2016年9月1日召開。當前,儘管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在現金收購方面已有所放鬆,但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上,監管部門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仍要從嚴審核。在2015年以來併購重組被否的6家公司中,其持續盈利能力問題莫不是其中的一大「硬傷」。3月5日,萬好萬家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關於不予核准浙江萬好萬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向拉薩兆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決定》。
  • 奧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媒體說明會_中證網
    背景介紹  本次交易中,上市公司擬向杭州睿嶽、合肥信摯、北京嘉廣、北京瑞弘、北京嘉坤發行股份購買合肥瑞成100%股權;同時,上市公司擬向China Wealth支付現金購買香港瑞控16%股權。對於新增的支付現金方式收購 China Wealth 所持香港瑞控16%的股份,左洪波表示,此項支付的資金來源為募投資金,如果募投失敗,會影響整體交易。
  • ...併購重組「富島電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開展針對蘇門答臘..
    [公告]世紀星源:關於通過「碳材料前沿技術(離岸)併購基金」併購重組「富島電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開展針對蘇門答臘..根據上述境外投資許可,本司委託矽谷天堂資產管理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下稱「矽谷天堂」)作為併購基金顧問協助該項離岸併購基金的設立【詳見本司2015年11月5日披露的2015-099號公告】。
  • 2019併購市場年度盤點,全年交易額下滑20%
    但同時,產業鏈橫向合併、縱向延伸,國企改革以及上市主體資產重組仍成為推動中國併購市場發展的強勁動力。440筆,退出企業仍以網際網路、IT領域為主資本市場改革力度加大,上市重組條件放寬,鼓勵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自2018年底開始證監會等監管機構已陸續發布政策鼓勵上市公司併購重組,2019年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放寬重組上市認定標準和計算期間,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同時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 國城礦業:董事會關於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履行法定程序完備性、合規性...
    國城礦業:董事會關於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履行法定程序完備性、合規性及提交法律文件有效性的說明 時間:2020年12月10日 20:41:17&nbsp中財網 原標題:國城礦業:董事會關於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履行法定程序完備性、合規性及提交法律文件有效性的說明
  • 併購寒流中的危與機:投行「年終獎不會高」 估值回歸明年有機會
    每經記者 肖達明    每經編輯 胥帥      併購重組市場的變化是衡量資本市場發展進程的重要指標,2018年,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國併購重組市場出現周期性「寒流」。  12月16日,由添信資本主辦的2018添信中國新資本論壇暨添信併購汪年度論壇在京舉行,眾多金融機構針對今年併購重組形勢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