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小陳
責編 | 雪月
人類是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 VARA)的唯一已知宿主,僅在20世紀,它就使數億人失去生命。1980年,人類宣布天花已被完全消滅。但天花在人類中出現的時間表尚不清楚。已知最早確診的天花病例,是在17世紀立陶宛兒童的木乃伊遺骸中發現的。但最近,研究人員又將該日期向前推進了1000年,即歐洲的維京時期。該發現已在Science發表,題為Diverse variola virus (smallpox) strains were widespread in northern Europe in the Viking Age。研究人員也表示已經回收了此時期的天花病毒。
維京時期的天花病毒現已滅絕,它也不是現代天花病毒的祖先,而是天花病毒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分支。該變種和現代天花病毒均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但它們至少在1700年前就出現了進化。且它與現代病毒相比,具有更多的基因。
馬德裡自治大學的天花病毒專家Antonio Alcami在同期的Science上發表題為Was smallpox a widespread mild disease? 的評論,他提出了一種假設,即天花在其發展過程中演變得更加致命。他認為,天花病毒可能隨著時間在人類中進化。在現代天花病毒和其他致命天花病毒中,失活的基因可以幫助減弱或逃避被感染宿主的免疫反應。丟失這些基因,評論因為它們可以幫助病毒。由於具有較少的活性基因,該病毒可能複製得更快,其傳播給另一個人的機會也隨之提高,並激起了失控的免疫反應,最終導致宿主死亡。此外,Antonio Alcami也強調到,他提出的假設只是為了促進討論和進一步調查。
原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2/376
文章的第一作者,來自劍橋大學的Barbara Mühlemann表示,現代天花病毒的基因會隨時間的流逝而丟失,而維京時期病毒的活性基因比現代病毒要多。但同時,她和她的同事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維京版病毒的致命性更低。
在沒有任何可以預防天花的方法之前,人們已經發現患過天花並且已經康復的人不會再次生病。而且,在奶牛場工作的婦女,被牛痘感染恢復後也對天花免疫。1796年5月,Edward Jenner向8歲的兒童接種了牛痘病毒,發現男孩發低燒,胳膊下淋巴結腫脹,食欲不振,然後恢復了。同年7月,Jenner又向他接種了天花,但男孩沒有染病。此後,這種方法在歐洲和美國都有廣泛傳播。
牛痘病毒可引發體內免疫反應,且無需暴露於真正的危險中,這也就是疫苗的作用。現如今,新冠疫苗的開發和Jenner使用的未經改造的活病毒不同,而是依靠於滅活或弱化的病毒或病毒基因片段等多種方法,新冠疫苗的研發同時也涉及到多個學科的交叉。
參考原文: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2/eaaw8977
https://nyti.ms/32NBcmX
https://nyti.ms/2Zzob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