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山公。欽州黃氏宗祠。千年前中原到福建,再到廣西的家族遷徙

2020-12-07 想就不用猶豫

周日,我們閒的沒事兒,就去了附近的欽州那霧山,據說那裡有個玻璃棧道,可以觀山望海,想來蠻有景致,這便驅車前行。

人說看景不如聽景,此言的確真理。不過此行途中碰見了個黃氏宗祠,倒是讓人興趣盎然,讓人感慨天地之悠悠,生命之頑強。

那是一個小小的三岔路口,由黃氏宗祠的大牌子,沿小河溝往裡走百十來米,便是祠堂。正是稻穀成熟季節,水泥路面上有半幅都曬的是稻穀,我小心駕駛,害怕壓了人家的糧食惹出是非。河谷裡,金黃色的稻田起起伏伏,由於成熟時間的不同,一塊一塊稻田顏色有所差異,煞是好看。

河谷水稻收割季節

祠堂門是鎖著的,一位老者見我們興致勃勃,便去屋裡拿了鑰匙給我們開了門。我們是從偏門進去的,進去之後有1994年重修祠堂時候的序言,以及捐款人的名字。石刻名字滿院的牆上都是,有港澳臺的人,有廣東廣西湖南的人,錢款數額有大有小,上萬的有,幾百的也有,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黃氏族人萬世旺。

重修宗祠碑記

從小門步入,見祠堂的院子不小,裡面也同樣曬的稻穀。拾階而上,進了祠堂的前殿,從牆上的圖文介紹裡面我們知道,這支黃氏族人的始祖叫峭山公。

圖中峭山公傳略全文如下:

黃峭山,諱嶽,字仁靜,號青崗,又名黃,後裔尊稱為峭公或峭山公,錫公的長子,遠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二年(871)四月十五日戍時。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吳氏、鄭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峭山公八十壽誕時,大會姻親,召命諸子家事,三妻位下各留長子,以奉晨昏,其餘八十子俱領家譜一卷,駿馬一匹,令其遷徙他鄉,開創家業,並賦詩一首贈別: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早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漫雲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後周太祖廣順三年(953)十一月初七日巳時

,峭山公無疾而終,葬於福建昭武市和平鎮坎頭村黃家林山舊瑩。

以上為圖中峭山公傳略原文。

嗮著稻穀的院子
正殿分三間供奉著世代先祖牌位
左側壁畫:黃香公行孝圖
右側壁畫。峭山公江夏堂前送18子遠行

遙想1000多年前的中華大地,在大唐滅亡之後短短的六七十年時間,軍閥割據,大小勢力自立為王,形成了中國歷史上大分裂的五代十國時期。那時,峭山公所在的中原大地,社會動蕩,戰亂不止,在朝廷做過高官的他,為了家族的命運,為了子孫後代的前途,就給他們指了一條充滿風險,但也隱含著無限生機的前程:向南發展。

峭山公:沉宏,智略,官至工部侍郎

峭山公很偉大。

遍觀中國歷史,南方的經濟真正發展起來始於南宋。從那時開始,中國的經濟中心,從北方的渭河流域黃河下遊,慢慢向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遷移。到了近幾十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長江流域的上海,珠江流域的廣州,成為大家羨慕的地方。現在反過頭來,國家要以沿海帶動內地,那些遙遠的年代曾經無限風光的長安洛陽開封,反倒要藉助於當年被稱為的南蠻之地的支持了。

這個世界非常神奇,這個永遠生生不息,生機盎然的世界太值得我們無限熱愛了。

周日的自駕遊很有意思,那霧山的玻璃橋愉悅了我們的眼睛,而黃家祠堂滋養了我們的心靈。

相關焦點

  • 臺灣花蓮縣花蓮市經貿參訪團到廣西欽州參訪交流
    臺灣花蓮縣花蓮市經貿參訪團到廣西欽州參訪交流 2019年03月01日 16: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花蓮縣花蓮市經貿參訪團到廣西欽州參訪交流。
  • 海南周刊| 福建與海南的移民之緣:「先祖遷自福建莆田」
    比如唐代閩籍官宦,福建福清太平鄉平原裡人林裕,唐昭宗光化二年,奉詔由閩入瓊,任瓊山縣丞,妻子陳氏與子林堂隨行,落籍瓊州西關;到了宋代,《莆田黃氏宗譜》和《海南黃氏篪祖損公族譜》記載,有福建莆田人黃良佐,宋理宗間任瓊州縣宰,落籍瓊山調塘圖,後裔聚居地主要在海口、文昌市。  同樣的佐證也有來自海南。
  • 繁花似錦的廣西欽州
    說起欽州的吃,不僅有為人熟知的豬腳粉,還有其他同樣能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酸嘢 欽州的酸野搭配點椒鹽那叫一個酸爽,雖說酸野廣西各地方都有,但吃過欽州酸野的人都懂,欽州的酸野是採用當地產的木瓜、蘿蔔、黃瓜、蓮藕、及各種水果等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醃製而成,吃起來味道獨特爽口,是很多女孩子的最愛。
  • 鄧姓遷徙概述
    宋時,鄧姓在南方已播及江西、湖北、福建、廣西等地。明末,福建人鄧顯祖移居臺灣,此後,閩粵鄧氏又有一些人向臺灣遷徙,進而又有徙居海外者。鄧姓在魏晉隋唐時期的遷徙情況       東漢鄧禹一族經過鄧太后亡故後的打擊,儘管鄧禹曾孫女鄧猛女為漢桓帝的皇后,家族曾再次得以榮耀,但只是一時,繁盛程度也遠不及鄧禹、鄧訓、鄧騭時代了。 特別是安帝親政時,宦官江京等人巧設罪名,誣陷鄧氏對安帝親政有阻,安帝將鄧弘等鄧姓子弟廢為庶人,為了保全鄧氏家族,族人紛紛遷出京都和故裡,分散到全國各地。
  • 洞口宗祠群:鄉土「聖殿」何去何從
    鐘鼓樓分立兩邊,再往裡走,是祖先堂,擺放著祖先的牌位和去世族人的照片。「你看,這四根柱子是不一樣大的,右邊的這根最大,左邊這根其次。」祠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蕭和平指著祠堂內的柱子說。柱子也有長幼尊卑,這是傳統倫理的含蓄表達。關於戲樓規制,洞口縣區域流傳的說法是:出過皇帝的姓氏,其宗祠中方可建戲樓。比如王氏、蕭氏、楊氏、廖氏等在歷史上均出過皇帝,因此宗祠建築中普遍建有戲樓。
  • 「孝範忠軌,仁聲義烈,公侯保輔之尊,令僕卿尹之貴……」對於陸姓...
    陸終氏族隨夏氏族東遷進入山西平陸, 其中的一支再東遷到大陸(吳澤), 即今河南獲嘉, 這已經靠近了先祖顓頊之墟。大約公元前 1600年商滅夏, 親夏的陸終氏族受商之壓迫, 東遷山東汶上北的平陸, 漢朝因此地置東平陸縣, 與山西的西平陸縣相對。東平陸的一支陸終氏族又向北遷到陸鄉, 在今山東陵縣。
  • 最美宗祠,南康伍氏!
    宗祠內充盈著伍氏文化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魅力伍氏宗祠(伍氏宗祠)(伍氏宗祠內景)伍氏宗祠是省市內外伍氏宗親共同努力建成扁鵲的弟子東皋公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中認出了伍子胥,決定幫助他。(影視劇中伍子胥一夜白頭)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
  • 江西寧都孫氏家廟,孫中山先生祖祠,曾公勘擇主發貴
    著名歷史學家羅香林教授著《國父家史源流考》中記載:「其遠世源流,則唐以前俱住陳留,為中原世族,自唐僖宗時黃巢變亂,其遠祖誗公,始以領兵堵御之故,遷居江西寧都,歷五代至宋,子孫寢多,散布於贛南閩南等地,元明之際,始多自閩贛遷粵。國父之人粵始祖友松公,即自福建長汀河田遷粵之一支也。」
  • 可以發現茶和陶都早已與廣西結下了古老共生之緣
    《 廣西通志 》 亦有這樣的記述:「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廣西地區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這一時期的瓷器製造業相當發達。欽州、桂平、灌陽出產的陶瓷器都相當有名」。十七年武因總纂縣誌,遍搜金石,始發現為陶刻,既而匯集塊片,合讀首尾,始知為唐刻,且知為寧越郡(即現欽州市)第五世刺史寧道務墓誌 … … 吾國數千年志著錄,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刻,此志乃達千六百餘言 … … 而道務乃中國第一陶刻也,今國人漸知欽縣陶產,遠邁宜興 … … 」該陶碑現有六分之一存放於廣西博物館,雖然歷經千年,這塊陶碑上的刻字依然清晰可見。這個重要的發現,可以說是欽州古陶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 南國蓬萊,海豚之鄉,廣西欽州必遊的旅遊景點
    欽州府古稱安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地處南海濱,北部灣經濟區的中心,欽州境內山高水秀,山清水秀,瀑布縱橫,巖溶巖溶,風景秀麗,素有「南國蓬萊」、「海豚之鄉」的美譽,下一次來廣西欽州,有六大景點不可錯過。
  • 廣西欽州三娘灣海域成為中華白海豚的樂園
    2020年4月14日,廣西欽州中華白海豚研究與保護中心的科研人員在欽州三娘灣考察時拍攝到的一隻新生中華白海豚,它正緊緊依偎著媽媽練習遊泳。  2020年4月14日,在廣西三娘灣海域拍攝到的兩隻成年中華白海豚在嬉戲。
  • 兩岸黃氏宗親廈門中秋謁祖
    海峽導報·新福建客戶端9月27日訊(記者 陳成沛 文/圖)「我今天特別帶了父親的照片,就放在主祭臺鮮花下面,就是要告訴天上的他,我今天很高興能夠來到廈門參加黃氏宗親的祭祖活動,讓他也感受到兩岸有這麼多黃氏宗親在一起祭祖,我們沒有忘本!」臺胞黃毓勉2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性地說。
  • 洛陽發現大墓,牽出先秦戎人神秘面目,他們為何到中原歸宿
    戎人和中原諸國之間的關係與消亡活躍在燕山北部的山戎,曾經與燕國打過仗。齊桓公稱霸之後,就借著山戎不義的名頭,對山戎進行強大打擊,結果戰敗的山戎被迫遠走。活躍在太原附近的無忠戎,也是與晉國「相愛相殺」,還曾派遣使者遊說晉襄公,最後雙方達成了短暫的結盟。
  • 梅城「馬石下」與宋代「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家族
    按語:梅城客家古氏宗祠懸掛著一副對聯:「一母三進士,四世兩鄉賢。」如此顯赫的家世其間有什麼典故呢?借著青燈黃卷折射的光輝,你會驚喜地發現,這個典故與老梅城的兩個地名——「五馬坊」「馬石下」所指故事的主人實為一家。這就是距今約1030年前的北宋時期,發生在老梅城「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古革家族的真實故事。
  • 家族昌盛!江西南康廖氏宗祠,區內廖姓5萬多 廖氏頂起!
    廖氏宗族 南康廖氏淵源 廖氏宗祠莊嚴肅穆,飽含豐富的廖姓文化 跟隨小廖一起來看看吧 魅力廖氏宗祠
  • 瀏陽第一位女院士陳文新與父親陳章甫烈士及其家族瀏陽澗口陳氏
    1952年陳文新在武漢大學農學院土化系畢業後,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留蘇預備班學習,1954年暑假前夕,即將結業的陳文新被邀請到毛主席家做客,並和毛主席合影留念。世孫)元正統間遷居安福黃家坊(七都大茅坪),如初公六世孫陳斌淑,原居江西豐城縣灠樹灣,明洪武八年乙卯(1375年)與兄斌伯、斌仲遷湘,落籍瀏陽西鄉甘棠,之後斌伯、斌仲遷善化,斌淑公復遷瀏陽澗口,為澗口陳氏始遷祖。
  •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欽州黃瓜皮,寧舍魚翅燕窩,不舍欽州瓜皮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欽州黃瓜皮,寧舍魚翅燕窩,不舍欽州瓜皮!欽州是廣西三大海濱城市之一,欽州的特色除了海產品、靈山荔枝之外,還有一種當地特色的鹹菜——欽州黃瓜皮,欽州黃瓜皮、荔枝以及龍眼並稱為「嶺南三寶」,深受人們的喜愛,甚至有人評價「寧舍魚翅燕窩,不舍欽州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