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冠達《Science》用CRISPR- Cas9實現重大突破

2021-01-19 生物通

CRISPR被廣泛用於基因編輯,但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決定採用它來實現記憶儲存。在細菌中,這一系統記錄了過去的病毒感染,因此細胞可以記住並抵禦入侵的病毒。


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方法在人類細胞DNA中記錄複雜的歷史,使得他們能夠通過測序DNA檢索有關過去事件的「記憶」,例如炎症。


這一首個可以記錄人類細胞中事件持續時間和/或強度的模擬記憶存儲系統,還能夠幫助科學家們研究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為各種組織的機制,細胞如何經受環境條件,以及它們是如何經歷導致疾病的遺傳改變的。


這項研究發布在8月18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學研究實驗室合成生物學研究組負責人、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工程系的副教授盧冠達(Timothy Lu)博士是這篇論文的資深作者。這位年僅三十五歲的科研新星曾被麻省理工的百年期刊《技術評論》評為世界青年科技創新家。他不僅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碩果纍纍,近年也取得了多項CRISPR研究的重要成果。Samuel Perli博士與研究生Cheryl Cui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


當使用CRISPR來編輯基因時,研究人員會製造出與宿主生物基因組中靶序列匹配的RNA嚮導鏈。為了編碼記憶,研究小組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他們設計了一些嚮導鏈來識別編碼同樣的嚮導鏈的DNA,構建出他們所謂的「自我靶向嚮導RNA」。


在這一自我靶向嚮導RNA鏈的帶領下,Cas9切割了編碼這一嚮導鏈的DNA,生成了一種突變成為這一事件的永久記錄。在發生突變後,這一DNA序列會生成一個新的嚮導RNA鏈,引導Cas9去到新突變的DNA處,只要Cas9活化或自我靶向嚮導RNA表達就會累積進一步的突變。


通過利用特異生物事件的傳感器來控制Cas9或自我靶向嚮導RNA的活性,這一系統促成了根據這些生物輸入信號而累積的漸進突變,由此提供了基因組編碼記憶。



相關焦點

  • Molecular Cell:青年華裔科學家盧冠達另闢蹊徑,利用CRISPR進行基因組篩選
    來自MIT醫學院的盧冠達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成功靶標了那些讓細菌耐抗生素的基因,這讓他看到了新的興趣點。
  • Science:重大進展!經過改進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
    通過幾乎完全放鬆Cas9對識別PAM的要求,如今許多基因組編輯應用是可以實現的。鑑於幾乎整個基因組都是可靶向的,因此最令人興奮的意義之一是從DNA編輯的角度來看,整個基因組都是『藥物可靶向的(druggable)』。」這些研究人員接下來計劃更好地了解這些蛋白如何發揮作用的機制,同時探究它們在多種不同應用中的獨特功能。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在這三項獨立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分別修復了對胎兒發育有重大影響的突變、已知的致盲突變和已知會導致心臟問題的突變,結果發現,第一個案例的靶位點附近出現了大量不希望發生的變化,第二個案例中出現了染色體的大片段缺失,而第三個案例的靶位點附近也出現了多個意外的突變位點。
  • Gene KO Mediated by CRISPR-Cas9 System (Cas9-2hitKO)
    更為重要的是,Ryan願意無償分享cas9系統的全套載體,還可以抽空指導大家實驗。小白們快加入實驗小白微信群和Ryan學習技術吧!What is the CRISPR-Cas9 system?To achieve higher knockout efficiency, vector carrying one cas9 protein and two guide RNA expressing cassettes is generated.
  • Science子刊:重大突破!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在體內...
    沒有任何副作用,用這種方法治療的癌細胞將永遠不會再活躍起來。Cas9的分子剪刀剪斷了癌細胞的DNA,從而永久地阻止了它們的複製。」為了研究利用這種技術治療癌症的可行性,Peer教授和他的團隊選擇了兩種最致命的癌症:膠質母細胞瘤和轉移性卵巢癌。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具侵略性的腦癌類型,確診後的預期壽命為15個月,5年生存率僅為3%。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這一發現是偶然的,這是因為作為免疫學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他們當時正在研究基因S100A8編碼的一種鈣結合蛋白。
  • 意想不到的突變,CRISPR-Cas9的應用仍然是任重道遠
    科學界原著編:花花稿件審查:西莫責任編輯:程建蘭日誌來源:bioRxiv日記本編號:-連結到原文:https://phys.org/news/2020-06-unwanted-human-embryo-genome-crispr-cas9
  • 2019國自然熱門寵兒——CRISPR/Cas9技術
    單基因敲除研究路線圖文庫篩選路線圖巴菲爾crispr/cas9文庫篩選服務可以完成精準sgRNA序列的設計並精確人工合成,在基因敲除成功後,對測序結果進行基因表達譜分析、染色體DNA拷貝數統計等,最終實現從sgRNA設計、合成到功能分析的一體化服務。
  • 【重磅消息】MIT和哈佛共建CRISPR-Cas9全球專利技術共享平臺丨醫...
    在裁決書中,美國專利局審查與上訴委員會總結寫道:「證據顯示,將CRISPR-cas9用於包括原核細胞或體外的所有環境,這並不能顯而易見地推導出這項技術也能用於真核細胞。因為一項普通的技術無法有根據地預期到CRISPR-cas9可以成功應用於真核細胞。」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設計成對 sgRNA 序列打開網站 http://crispr.mit.edu,將基因名稱,郵箱,第二外顯子序列輸入到對話框,點擊 Agree關於 cas9 的幾個注意事項CRISPR-cas9 最主要的要求:PAM 序列為 NGG。
  • ...今年九月登陸納斯達克,麻省理工學院80後科學家盧冠達的新創業...
    實際上,這家美國初創公司的做法代表了生物技術公司的一種趨勢:利用人工智慧來增強、甚至取代人類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即實現「AI驅動的生物技術」。圖丨由AI控制的機械臂正在對微生物菌群進行液移那麼,何為合成生物學?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我們對最近應用 Crispr/cas9 技術用於基因治療研究做一歸納。首先介紹一下,體內條件下,Crispr/cas9 直接針對受精卵和成體動物(如圖 2A 所示)。再綜述一下,通過體外培養細胞,用 Crispr/Cas9 體外敲除基因,這這些修飾過的細胞回輸入病人體內,成功控制病人疾病的案例(如圖 2B 所示)。
  • 華人學者盧冠達團隊用全基因組CRISPR敲除和CRISPRi篩選揭示宿主-病原體相互作用
    近期,麻省理工大學(MIT)盧冠達教授(TimothyK. Lu)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研究宿主對分枝桿菌感染的免疫反應,來尋找宿主定向治療(HDTs)的潛在靶點。 盧冠達博士在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及計算機科學專業取得了本科及碩士學位,後進入哈佛醫學院攻讀博士,師承於合成生物學先驅、麻省理工學院醫學工程學JamesCollins教授。
  • Science:重大突破!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超快速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
    DOI:10.1126/science.aay8204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這種新的核酸酶對在未來使用AAV在體內遞送基因組編輯組分進行的基因療法特別有用。」還需針對更多的基因組位點和細胞類型開展研究以便確定SaCas9-HF在不同的細胞類型中具有同樣高的基因編輯精確度。當然,這些研究人員對它在許多其他細胞類型中的應用持樂觀態度。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MIT最新Science:超導領域重大突破
    Checkelsky通訊單位: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OI:10.1126/science.aaz6643背景介紹在間隙函數中具有實空間或動量空間節點的超導狀態對無序狀態非常敏感。
  • 融資超過1.4億美元,今年九月登陸納斯達克,麻省理工學院80後科學家盧冠達的新創業歷程丨獨家專訪
    實際上,這家美國初創公司的做法代表了生物技術公司的一種趨勢:利用人工智慧來增強、甚至取代人類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即實現「AI驅動的生物技術」。circuit)概念來突破治療罕見疾病遭遇的難題。當初 simple6 成立,盧冠達想要用噬菌體治療人的病,但 2009 年那時產業對於新的抗菌(antimicrobial)技術缺乏興趣,因為抗生素已經很便宜,前景不是很看好,風險投資者自然不願掏錢,讓盧冠達碰了許多釘子,一直到他們找到食物安全的應用,才吸引了資金的青睞。
  • 科學家以光為媒介用CRISPR手術刀精準切割DNA 觀察到超高速DNA修復
    在新的實驗中,科學家們通過設計一種光敏RNA分子來修改CRISPR- cas9複合體,這種RNA分子使CRISPR複合體只有在暴露在特定波長的光下才能切斷活細胞中的基因組DN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博士說:「我們技術的優勢在於,研究人員可以讓CRISPR機制找到它的目標,而不必過早地切斷基因,直到暴露在光線下才會停止它的活動。」
  • 復旦大學《Science》重大突破!製備納米「人造分子」
    近日,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聶志鴻團隊在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9/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