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在植物體內生物合成的前體物質是甲瓦龍酸(MVA)

2021-01-07 康明電影時刻

-順-4-反式S—ABA普遍存在於植物體中。此外,在植物體內中還發現與天然S-ABA有關的化合物,如2-反式ABA、菜豆酸、2-反式菜豆酸和脫落酸基-β-D一吡喃葡萄糖苷等,但這些化合物的活性都較低,如菜豆酸的活性只有ABA的1/10。

ABA廣泛存在於維管植物中,在一些苔蘚、藻類和真菌中也存在,但在細菌中尚未發現。高等植物的葉、芽、果實、種子和塊莖等器官中都含有ABA,但在成熟和衰老的組織以及將要脫落或進入休眠的器官中含量較多。在逆境條件植物組織的ABA含量會明顯增多。

ABA在植物體內運輸沒有極性,可在木質部、韌皮部以及維管束外面的薄壁組織中進行。

、脫落酸的生物合成

現已明確,根冠和葉片是合成ABA的主要部位;ABA在植物體內生物合成的前體物質是甲瓦龍酸(MVA)。

關於脫落酸的生物合成途徑,還不是很明確。目前認為存在有兩條可能的途徑。

一條是直接途徑(C15途徑),此途徑前一部分與赤黴素的生物合成途徑相同。甲瓦龍酸(MVA)→異戊烯基焦磷酸(iPP)→牻牛兒基焦磷酸(GPP)一法尼基售磷酸(FPP,含15C)→脫落酸。有人證明,1』-脫氧ABA是薔薇生尾孢菌(Cercospo-rarosicola)合成ABA的直接前體(Neill等,1982),以後又證實此菌能將a-芷香叉乙酸與4』-羥-a-芷香叉乙酸轉化為1』-脫氧ABA和ABA。說明這種菌的ABA生物合成主要為C15途徑。

有人用[2H]或[3H]標記的α-芷香叉乙酸(INAA)或1』-脫氧ABA飼餵幾種植物,證實INAA都能轉化為1』-脫氧ABA。但只發現蠶豆葉片以5%的效率將1』-脫氧ABA轉化為ABA,其它試驗材料(菜豆葉片、未成熟的菜豆種子、梨果實、番茄、大豆、燕麥、水稻和大麥等)都無此能力。

相關焦點

  • 異戊烯基焦磷酸的與具反式雙鍵的類胡蘿蔔素合成時的脫氫方式一樣
    對這種結果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多數試驗材料中1』-脫氧ABA尚未進入特定的合成部位前,就被有關的酶系統所代謝;二是認為只有蠶豆才有使1』-脫氧ABA轉化為ABA的酶。但至今在高等植物中尚未發現1』-脫氧ABA的存在。
  • 日本科學家發現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前體
    名古屋大學的科學家進一步了解了植物如何製造一種可能具有藥用價值的普通色素。他們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研究了黑大豆,發現了植物中最常見的花青素的一種新的生物合成前體,"名古屋大學的Kumi Yoshida說,他領導了這項研究,專門研究天然化學產品。花青素是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植物色素。
  • Plant Cell | 雲南大學餘迪求團隊闡明植物激素茉莉酸協同脫落酸...
    責編 | 奕梵  種子萌發是開花植物生活史中的一個關鍵階段,受到植物體內多種信號物質和外界環境因子的精細調控。例如,各種不利環境因子可誘導植物合成脫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 ABA)從而抑制種子萌發和萌發後生長發育。然而,植物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才有可能發育成正常的植株。
  • 胺基酸、黃腐酸、腐植酸:三大生物刺激劑的作用與區別
    在農化產品分支中,有一個古老而新穎的品類——生物刺激劑。根據歐洲生物刺激劑行業委員會(EBIC)的定義:內含某些成分和(或)微生物的物質,當施用於作物或其根際周圍時,能夠促進作物的自然生理代謝,增強營養物質的吸收及利用,提升非生物脅迫抗性,提高品質和產量。
  • 介體昆蟲,傳播植物病毒的幫兇
    多樣化的植物病毒傳播方式 介體昆蟲傳播植物病毒的過程一般包括獲毒、帶毒、傳毒三個步驟。傳播方式有口針攜帶式、前腸保留式和體內循環式三種。>,是指介體昆蟲吸食含有植物病毒的汁液後並不立即傳毒,病毒先進入昆蟲的前腸,在其中待上一段時間才具備感染的能力。
  • 華盛頓大學證實NAMPT酶可促進合成逆轉衰老關鍵物質NAD+前體NMN,使...
    早在2013年,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大衛·辛克萊爾實驗室就通過研究得出數據,證明 DNA修復系統的重要原料NAD+在人體內的含量會隨年齡增大而下降,細胞中NAD+含量的降低會削弱DNA的修復能力,加速DNA損傷的積累,從而引發從單細胞酵母到高級哺乳動物中的各種與年齡相關的病理生理學變化,該現象提供了使用NAD+前體物質NMN開發有效抗衰老乾預的強力理論基礎,這也是瑞維拓等衰老抑制劑的核心機制。
  • 三年連考生物知識點:植物激素的作用
    對於高中生物成績不好的同學來說,熟悉複習資料的積累要隨時整理。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生物必備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應用:  植物激素應用面廣泛,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五大植物激素主要指:赤黴素、脫落酸、乙烯、細胞分裂素、生長素。
  • 綜述 | 植物中脫落酸(ABA)動態調節、信號及功能
    最早Hemberg研究發現了一種水和醚溶性的生長抑制物質對維持馬鈴薯和白蠟屬植物的芽休眠至關重要。隨後在1963年,PhilipWareing等從槭屬植物的休眠芽中分離得到該物質,並命名為Dormin。同一時期,FrederickAddicott等發現一種控制棉花果實脫落的物質,並命名為Abscisin II。
  • 世界公認六大植物激素,作物體內含量都很少,個個作用卻很強大!
    1938年日本藪田貞治郎和住木諭介從赤黴菌培養基的濾液中分離出這種活性物質,並鑑定了它的化學結構。命名為赤黴酸。到1983年已分離和鑑定出60多種類似赤黴酸的物質。一般分為自由態及結合態兩類,統稱赤黴素,分別被命名為GA1、GA2。不同的赤黴素生物活性不同,赤黴酸(GA3)的活性最高。
  • 茉莉酸協同脫落酸信號延遲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被雲南大學揭示
    ,受到植物體內多種信號物質和外界環境因子的精細調控。例如,各種不利環境因子可誘導植物合成脫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 ABA)從而抑制種子萌發和萌發後生長發育。然而,植物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才有可能發育成正常的植株。
  • 天然植物生長物質油菜素內酯類
    目前,已經在各種植物中發現40餘種油菜素內酯的類似物,這類物質統稱為油菜素甾類物質,它們於動物、昆蟲的甾類物質結構相似。從動植物激素結構的類似這個側面,可以反映出動植物的同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存在油菜素甾體類,藻類也有。在高等植物的枝、葉、花各器官中都有,尤其花粉中最多。
  • 植物激素—脫落酸
    (1)促進衰老、脫落植物器官脫落時會形成離層,例如葉片脫落時會在葉柄和莖之間形成離層。離層的形成是器官脫落的直接原因,而脫落酸能促進離層的形成,進而促進脫落。(2)抑制生長脫落酸可以抑制整株植物和離體器官的生長。還可以抑制種子萌芽。*脫落酸對生長的抑制是可逆的,去除脫落酸後,植物器官會正常生長。
  • 植物激素與植物生長調劑的正確認識_化肥綜合_中國化肥網
    我們先一起了解一個概念,什麼是植物激素,什麼是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激素:指植物體內各器官分泌的一些數量微少而效應很大的有機物質,也稱內源激素,它從特定的器官形成後,就地或運輸到別的部位發揮生理作用,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
  • 研發助力| 反式對羥基肉桂酸(生物酶法),與您約見!
    在食物中可以發現的植物化學物質,有——alpha-氰基-4-羥基肉桂酸、咖啡酸(等著它,就要來了)、菊苣酸、肉桂酸、綠原酸、脫氫二酸、香豆酸、香豆素、芥子酸、阿魏酸(也請耐心,就要來了),等。二、你能拿它來做什麼1、合成香料物質  對香豆酸是一種羥基肉桂酸,肉桂酸的羥基衍生物。羥基位置不同,分為三種異構體——鄰香豆酸、間香豆酸、對香豆酸。
  • ABA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合成
    摘要植物次生細胞壁沉積和木質化受季節性因子和非生物脅迫的影響,這些響應涉及
  •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新聞...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揭示了植物ABA信號轉導和滲透脅迫的關鍵蛋白激酶SnRK2參與了miRNA生物合成的調控。
  • 綜述 | 植物次生細胞壁生物合成的轉錄調控網絡
    植物不同組織的細胞具有不同類型的細胞壁, 根據其成分及其在生長過程中是否延伸可分為兩種類型:初生細胞壁(Primary cell wall, PCW)和次生細胞壁(Secondary cell wall, SCW)。PCW是指細胞分裂後期細胞板形成後, 由原生質體分泌物質在中層的表面最初階段所沉積的壁, 具有較大的彈性。PCW普遍存在於所有的植物細胞中。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發現葉片是脫落酸合成的主要器官—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張石寶研究組與塔斯馬尼亞大學Timothy J. Brodribb研究組合作,提出脫落酸合成部位的新觀點。
  • 【JIPB】萜類物質合成途徑(MEP和MVA)在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中研究進展
    異戊二烯是自然界中最大,化學性質最多樣化的有機化合物之一,參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長,發育和植物對脅迫的反應過程。
  • 植物的抗逆性
    在凍害、熱害、鹽害、澇漬時植物呼吸速率明顯下降;冷害、旱害時植物的呼吸速率先上升後下降;植物發生病害時植物呼吸速率明顯增強。另外逆境也會影響各呼吸代謝途徑的活性; (4)逆境對物質代謝的影響。在各種逆境下植物體內的物質分解大於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