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PB】萜類物質合成途徑(MEP和MVA)在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中研究進展

2021-02-23 茶與生信

異戊二烯是自然界中最大,化學性質最多樣化的有機化合物之一,參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長,發育和植物對脅迫的反應過程。異戊二烯合成的基本結構單元-異戊烯基二磷酸(IPP)及其異構體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DMAPP)-是通過甲羥戊酸(MVA)和磷酸甲基赤蘚醇(MEP)途徑生成的。在這裡,我們總結了MEP和MVA途徑在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中的作用的最新進展,並嘗試定義協調MEP和MVA途徑響應發育或環境線索的潛在基因網絡。通過系統生物學分析,我們還為植物類異戊二烯途徑的演變提供了新的視角。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植物中MVA途徑的存在可能與從水生環境向陸上和陸地環境的過渡有關,因為綠藻中缺少其核心成分的譜系。MVA途徑的出現已成為植物的關鍵進化事件,其促進了土地定殖和隨後的胚胎發育以及對新的和變化的環境的適應。

多謝讚賞

相關焦點

  • 【綜述 】MEP和MVA途徑在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中研究進展
    與動物的IPP和DMAPP完全是由甲羥戊酸途徑(簡稱MVA途徑)提供不同,植物利用甲基赤蘚醇磷酸途徑(簡稱MEP途徑)和MVA途徑提供IPP和DMAPP,且MEP和MVA途徑的蛋白被分隔不同的細胞區室,包括葉綠體、胞質、內質網和過氧化物酶體。由於許多重要的植物激素(包括ABA、GA和BR等)合成的前體物質都是由MEP和MVA途徑提供的,因此,MEP和MVA途徑參與了植物生長發育的各個方面。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2020年度,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朱健康院士以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共發表了 6 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內容。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萜類化學防禦與形成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萜類化合物是天然產物中最大的類群,結構多樣、活性廣泛,具有重要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植物合成萜類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認為是調節其自身生長發育(如植物激素赤黴素、脫落酸和獨腳金內酯)以及抵禦各種生物脅迫(如昆蟲拒食劑印楝素和除蟲菊酯)。倍半萜為萜類化合物中的一個重要家族,具有豐富的化學結構和生物功能雙重多樣性。
  • 萜類化合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萜類化合物的傳統生產方式為植物種植提取,對野生植物資源、土壤和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生產萜類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生產模式,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   類胡蘿蔔素是一類代表性的萜類化合物,包括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蝦青素等。
  • SnRK2激酶調控植物生長和脅迫響應的機制
    Nature Plants | SnRK2激酶調控植物生長和脅迫響應的機制撰文 | Qu GP責編 | 逸雲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植物響應乾旱、鹽脅迫等逆境產生的一種內源激素。ABA與受體蛋白PYR/PYL結合後,解除磷酸酶PP2C對激酶SnRK2活性的抑制,激活SnRK2,誘導植物脅迫響應,抑制生長。
  • Metabolic Engineering: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萜類化合物的傳統生產方式為植物種植提取,對野生植物資源、土壤和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生產萜類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生產模式,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類胡蘿蔔素是一類代表性的萜類化合物,包括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蝦青素等。
  • JIPB文章被F1000推薦
    該論文通過對內質網(ER)質膜上Sec蛋白轉運複合體組分Sec62突變體和亞細胞定位的研究,揭示了Sec蛋白轉運複合體對植物發育和ER脅迫應激反應的重要調控作用。ER作為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摺疊的主要場所,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大量必需的蛋白質。
  • 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團隊的研究有了新發現,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植物細胞》。紫外光UV—B是太陽光的一部分,其中窄波段UV-B調控植物發育,如:抑制下胚軸伸長,促進子葉張開,促進類黃酮和花青素的積累等。全波段UV—B會引起脅迫,對植物造成損傷。引起脅迫反應的UV—B會破壞DNA,引發活性氧積累,並損害光合作用。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了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的研究論文,本文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劉宏濤研究組的研究發現油菜素甾醇(BR)信號通過控制植物「防曬霜」--黃酮醇的合成抑制擬南芥和多種作物的UV-B脅迫反應。BES1介導植物生長和UV-B防禦反應之間的平衡。BR激活的BES1抑制黃酮醇生物合成關鍵轉錄因子MYB11、MYB12和MYB111表達,從而減少黃酮醇的積累。引起脅迫的UV-B會抑制BES1的表達,從而促進黃酮醇的積累。
  • 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發表「泛素化修飾調控植物低磷脅迫響應」的...
    磷是植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中低磷脅迫會影響植物的生長並影響作物的產量。我國是世界上磷肥使用量最大的國家,施用磷肥在提高作物產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汙染問題。因此,解析植物對低磷脅迫的響應機制並培育磷高效利用的作物是作物育種上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 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昆明12月23日電(記者趙漢斌)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是人、動物和植物中兩個高度保守的分子,它們在調控一系列生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3日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消息,該園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生理反應和轉錄組學分析,在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研究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由共同的前體——L-色氨酸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此前,許多研究揭示它們參與調控植物特定生長發育或逆境響應過程,但其生理與分子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植物平衡生長發育與逆境應答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由於固著生長的特性,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有效躲避外界的不利因素。因此,其生長發育會受到各種逆境脅迫的影響。而對這些逆境脅迫及時、有效地響應,是植物存活的前提。植物激素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被稱為「逆境激素」,參與植物的乾旱、冷和鹽等逆境脅迫的應答過程。
  • 植物如何在紫外光線的脅迫下協調生長
    Plant Cell |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劉宏濤研究組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責編 | 奕梵紫外光UV-B是太陽光的一部分,其中窄波段UV-B調控植物發育,如抑制下胚軸伸長,促進子葉張開,促進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揭示小麥種子萌發期應對逆境脅迫的響應機制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環境脅迫或自然災害的影響。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但是其在生長過程中常受到乾旱、高鹽和洪澇等逆境的影響;其中,小麥種子的萌發易被各種脅迫延緩乃至打斷,進而影響幼苗生長和最終的產量及品質。對於小麥響應逆境脅迫的相關研究大多集中在幼苗和後期生長階段,對於小麥種子在萌發期應對逆境脅迫的響應機制卻鮮有報導。
  • 在植物抗逆、表觀遺傳和基因編輯領域新進展
    隨後,文章分別從乾旱、鹽、溫度、重金屬和養分利用五個方面展開論述,系統總結了植物響應上述逆境脅迫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以及下遊調控的分子機制,具體包括:逆境響應基因激活的分子機制、細胞內離子平衡的分子機制、逆境下植物生長發育調節的分子機制等(詳見下圖模型)。
  • 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關鍵酶改造和調控研究等系列學術報告
    2003年和2006年分別獲華中農業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9年獲江南大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微生物代謝工程和合成生物學強化微生物合成植物天然產物相關研究。但是目前大多數化學品的生物合成過程仍然存在著合成效率低、細胞代謝壓力大等問題,極大地阻礙了微生物製造在更大範圍上的應用。如何獲得暢通高效的生物合成途徑併兼顧細胞生長和產物合成是生物合成領域的共性難題。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13日,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紫外光UV-B是太陽光的一部分,其中窄波段UV-B調控植物發育,如抑制下胚軸伸長、促進子葉張開、促進類黃酮和花青素的積累等。全波段UV-B會引起脅迫,對植物造成損傷。引起脅迫反應的UV-B會破壞DNA,引發活性氧積累,並損害光合作用。
  • BR調控側根發育提高植物鹽脅迫耐受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油菜素甾醇激素信號調控細胞壁重構參與側根原基的起始來響應鹽脅迫的新機理。油菜素甾醇在植物生長發育中有重要作用,參與調控植物發育的多個方面,包括莖葉和根的生長、維管組織的分化、育性、種子萌發、頂端優勢、光形態建成等。此外,在介導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中有關鍵作用。
  • Plant Physiology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揭示玉米乾旱冷害聯合脅迫的生理和分子機制
    據周文彬研究員介紹,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 多重聯合脅迫對作物生長發育及作物產量形成的不利影響日益顯著。因此,需要通過培育耐受聯合脅迫的新品種或採用栽培調控技術來提高作物對多重聯合脅迫的耐受性。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單一脅迫對作物造成的生長發育、生理及分子的調控機制,而有關作物對多種脅迫組成的聯合脅迫響應和適應的生理及分子機制知之甚少。
  • 植物所參與主辦第13屆萜類化合物的代謝、功能及合成生物學國際會議
    會議由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聯合主辦,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Molecular Plant編輯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設施園藝技術重點實驗室共同承辦,大連工業大學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協辦。來自全球高校和研究機構的350多名專家學者和代表參加了此次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