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戊烯基焦磷酸的與具反式雙鍵的類胡蘿蔔素合成時的脫氫方式一樣

2020-12-06 康明電影時刻

對這種結果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多數試驗材料中1』-脫氧ABA尚未進入特定的合成部位前,就被有關的酶系統所代謝;二是認為只有蠶豆才有使1』-脫氧ABA轉化為ABA的酶。但至今在高等植物中尚未發現1』-脫氧ABA的存在。此外,飼餵標記的順-1』-4』-二羥ABA和反-1』-4』-二羥ABA的研究證明,它們在蠶豆莖、小麥葉片和梨果實中轉化為ABA的速度很快,可能是高等植物體內合成ABA的前體(Okamoto等,1987)。

另一條是間接途徑(C40途徑),是指由甲瓦龍酸經類胡蘿蔔素(含40C),再由類胡蘿蔔素轉化成ABA的途徑。根據ABA的碳架及氧原子的位置與某些類胡蘿蔔素分子的末端很相似,Taylor等(1967)推想,ABA是紫黃質(viola xanthin)的裂解產物。他們發現,蕁麻葉片提取液(含紫黃質)曝光後形成一種對種子萌發胚芽鞘伸長有促進作用的物質,這種物質叫黃質醛(Xanthoxin,XAN)。

當外施[14C]-(+)-XAN給番茄和矮豌豆,分別以10.8%和7.0%轉變為ABA。豌豆在紅光下生長較慢,植株內XAN和ABA有增加。在黑暗下紫黃質在大豆脂氧化酶作用下裂解成XAN,表明光氧化和酶氧化的效率近似,分別為2%和8%。有人在具順式雙鍵的ABA合成中發現,異戊烯基焦磷酸的脫氫方式與具反式雙鍵的類胡蘿蔔素合成時的脫氫方式一樣,證明兩者合成途徑相似。

有人用類胡蘿蔔素缺陷型的玉米突變體研究ABA的生物合成途徑(Smith等,1978;Fong等,1983),指出這種玉米突變體的ABA的含量很低,可能是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受阻或是間接效應所致。Neill等(1986)的試驗指出,胎萌型玉米突變體缺少ABA,是由於質體發育不正常,而不是缺乏類胡蘿蔔素所致;一種萎蔫型番茄突變體內ABA含量低,但紫黃質含量略高於野生型,是由於突變體的紫黃質大部分裂解為2,7-二甲基-2,4-辛二烯二醇酸,因此導致ABA合成的下降。

Koornneef(1986)從遺傳學方面討論了現有多種ABA的生物化學,認為ABA生物合成的C40途徑確實存在。

ABA生物合成的可能途徑見圖7—16。

相關焦點

  • ABA在植物體內生物合成的前體物質是甲瓦龍酸(MVA)
    -順-4-反式S—ABA普遍存在於植物體中。此外,在植物體內中還發現與天然S-ABA有關的化合物,如2-反式ABA、菜豆酸、2-反式菜豆酸和脫落酸基-β-D一吡喃葡萄糖苷等,但這些化合物的活性都較低,如菜豆酸的活性只有ABA的1/10。
  • 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調控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發表於《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飼草作物苜蓿的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分子調控機制。類胡蘿蔔素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天然脂溶性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激素合成、顏色決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和保護視覺等多種生物學功能,但目前關於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楚。論文通訊作者、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浩介紹,該研究利用一個類胡蘿蔔素合成缺陷的蒺藜苜蓿突變體,成功克隆了控制蒺藜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關鍵調控基因WP1。
  • 不同來源反式脂肪酸的組成與結構特點
    人工反式脂肪酸即工業反式脂肪酸,是指在油脂加工過程中形成的那部分反式脂肪酸 ,主要來源於氫化、精煉和共軛亞油酸的合成過程。不過狹義上僅指來源於氫化過程的那些反式脂肪酸,精煉過程中形成的反式脂肪酸可不被視為人工反式脂肪酸(例如在加拿大)。
  • 每日摘要:猴面花PCR2基因調控類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Plant Cell)
    目前,我們對於花中調控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機制了解不多。本文中,作者從兩個猴面花物種(一個是由熊蜂授粉的Mimulus lewisii,另一個是由蜂鳥授粉的Mimulus verbenaceus)中鑑定到了一個作用於類胡蘿蔔素色素減少的位點RCP2。作者發現RCP2的功能缺失突變體會導致整個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通路的劇烈下調。
  • 中農孫傳清和譚祿賓團隊揭示類胡蘿蔔素合成影響光合與株型機制
    【J.Exp.Bot】中國農大孫傳清和譚祿賓團隊揭示了類胡蘿蔔素合成基因影響植物光合作用與株型的分子機制類胡蘿蔔素是一類重要的天然色素的總稱,普遍存在於動物、高等植物、真菌和藻類的黃色到紅色的色素之中。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
  • 我們一起來學營養-類胡蘿蔔素
    咱們眼裡面也一樣。只是我沒有晃滑動的這種膠片而已,就是一張膠片反覆用。聽明白嗎? 然後呢那我說我一看見光,刷,我馬上就曝光了。我這個表面這層膜上的這些物質,馬上分解了,我就看見了一片光。 那麼你如果有足夠的維生素A呢,那麼你很快就會又形成相應的感光物質。你就又可以看別的了。
  • 類胡蘿蔔素之葉黃素
    ,某些類型的細菌和真菌含有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屬於四萜烯有機分子色素。動物不能製造類胡蘿蔔素(雖然已知一種蚜蟲獲得了合成胡蘿蔔素之一的紅酵母烯(英語:Torulene)(torulene)的能力,因為該蚜蟲體內具有產生「紅酵母烯去飽和酶」的基因,源自真菌的基因水平轉移)。動物從其攝食中獲得類胡蘿蔔素,在動物新陳代謝時有不同途徑。
  • 反式脂肪酸:非「定時炸彈」
    反式脂肪酸(TFA)是碳鏈上含有一個或以上非共軛反式雙鍵不飽和脂肪酸及所有異構體的總稱,是人體非必需脂肪酸。我們常說的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動物油、植物油均是如此。反式脂肪酸也只是脂肪酸的一種,因其化學結構上有一個或多個「非共軛反式雙鍵」而得名,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
  • 老反應的新Science——光碟機動的烯烴順反異構化
    在這些生物化學過程中,烯烴的順反構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順式和反式烯烴代表了不同的信息,進而能調控不同的生化過程。其中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視黃醛與視覺的關係——通過視黃醛這種烯烴分子順反構型的改變,生物能夠對外界光線做出反應,這也成為生物具有視力的生物學基礎。儘管多烯分子在藥物分子和材料領域中非常重要,但是要想高立體選擇性地合成這些分子仍頗具挑戰。
  • 南科大李闖創JACS:高張力天然產物的首次全合成
    在天然產物中,總體上有四類高張力的結構單元,分別為anti-Bredt雙鍵,彎曲的苯環,具有多個不飽和鍵的中環和反式的[55]並環。根據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順式和反式[55]並環之間存在約13 kcal/mol(計算)和6.4 kcal/mol (實驗)的能壘差別(圖1A),這使得反式[55]並環結構的合成極具挑戰性。迄今為止,只有五個具有反式[55]並環的天然產物分子(1-5,圖1B)得到了全合成。
  • Psy1基因突變改變類胡蘿蔔素生產
    Psy1基因突變改變類胡蘿蔔素生產   研究表明番茄具有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失明症的作用,這主要得益於番茄中的類黃酮、苯丙素、維生素以及類胡蘿蔔素等物質
  • 巴西延長徵收我酸式焦磷酸鈉反傾銷稅5年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6月18日在官網刊發預警提示,巴西對我酸式焦磷酸鈉反傾銷日落覆審案做出終裁。近日,巴西外貿委員會在《聯邦政府公報》上發布對原產於中國的酸式焦磷酸鈉反傾銷日落覆審案終裁公告,決定對我涉案產品延長徵收反傾銷稅,稅率為684.27-1248.71美元/噸,為期5年。涉案產品南共市稅號為28353920。
  • 三萜類化合物stelletin E的全合成
    伊利諾伊大學的David Sarlah課題組由化合物1經還原環化反應得到化合物2,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條合成化合物stelletin E(3)的全合成路線 (J. Am. Chem.化合物1的製備是以商品化的香葉基丙酮(4)為起始原料,與甲苯磺醯基異氰(TosMIC)反應引入氰基,再通過溴代醇選擇性地對雙鍵進行環氧化,生成中間體(1)。
  • 焦磷酸銅的物理化學性質
    從初七開始,小編就已經回到工作中,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更多的為大家服務,從這幾天來看,小編收到了很多關於焦磷酸銅的諮詢,所以今天就焦磷酸銅的物理化學性質給大家分享一下。 焦磷酸銅是焦磷酸根離子與銅離子結合成的一種化合物,通常分子式為Cu2P2O7,分子量為301.03.
  • 新發現藻株可高量積累類胡蘿蔔素
    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消息稱,該所野生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黃俊潮研究組在食用小球藻合成和積累類胡蘿蔔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發現了一個可高量積累三種類胡蘿蔔素的藻株。相關系列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國際權威期刊上。
  • 怎樣讓學生秒懂有機化學中的順反異構
    同樣的知識,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人,講解的效果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能講清楚一件事特別重要。就拿順反異構來說,百度裡是這樣定義的:雖然全面,但是深奧難懂。所以我總結了一種可以秒懂順反異構的介紹方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教學或者學習的時候都可以很順利的講解或理解。
  • 焦磷酸測序(Pyrosequencing)
    焦磷酸測序技術(Pyrosequencing)是一種新型的酶聯級聯測序技術,適於對已知的短序列進行測序分析,其可重複性和精確性能與SangerDNA測序法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