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一顆名為「息吹」的衛星,經過長達11年的服役,目前已經超過了五年的使用年限,存在突發失靈的風險。
為了避免衛星「息吹」突發失控而成為太空垃圾,經日本環境省內部探究討論後決定,或將對衛星「息吹」進行「焚燒」,使其自動進入大氣層中並自動燒毀,或是在服役25年內使其進入自然掉落的軌道中。
什麼是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按照火箭學家的說法,也把它叫做「軌道碎片」。簡單的說,太空垃圾,就是像衛星一樣沿著地球軌道運行,卻沒有任何使用價值的人造的物體。
目前,宇宙中的太空垃圾,大都為人類發射的多級火箭的殘留物或是一些無法收回的人造衛星,太空垃圾有大有小,有的甚至只是一些燃燒殘渣,可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卻可以給運行中的衛星、太空艙,甚至是太空人造成致命的打擊。
如今,太空垃圾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發展
從1957年,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再到如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人造衛星掛在天空。
60多年間,人類發射的多級火箭、人造衛星可以稱得上不計其數。這些衛星和火箭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宇宙尤其是地球上空,造成了嚴重的汙染。
如今,地球上空甚至被形容成了太空垃圾場,大到幾噸重的「金屬利器」,小到火箭上的燃燒殘留,都圍繞著地球進行不規則的運動,一旦這些物體與人類發射的新衛星和宇宙飛船相碰撞,後果不堪設想。
衛星「息吹」或將會進入大氣層,自行焚燒
基於以上諸多原因,為避免日本衛星「息吹」在退役後淪落到太空垃圾的位置,最終決定使其進入大氣層自行焚燒。
據介紹,名為「息吹」的衛星於2009年成功發射,目前已經在太空中圍繞地球服役11年。衛星「息吹」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地球上溫室氣體的濃度進行觀測,測算地球上二氧化碳、甲烷等等溫室氣體的濃度。
如今,衛星「息吹」已經超額服役5年了,但是最終退役的時候還沒有敲定。由於是超期服役,也就隨時存在失靈或是失控的可能,一旦如風箏失線,就難免成了太空垃圾。
為此,經過日本環境省內部討論決定,在「息吹」的服役結束後,將第一時間使其進入大氣層自行焚燒,或是在服役25年內,讓它進入到自然掉落軌道,自行毀滅,總之就是必須粉身碎骨,不能在太空中留有一粒殘渣。
並非所有衛星的宿命都是焚燒滅亡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太空垃圾越來越重視,正在不遺餘力的避免太空垃圾的產生。那麼,服役多年的人造衛星,只能以粉身碎骨進入大氣層焚燒來結束它們的命運嗎?
其實並非如此,人造衛星都是耗資上億的高科技稀有珍品,它們銅頭鐵臂的外表下,隱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高科技和稀有礦石。如今,一些國家更傾向於將這些衛星進行回收,或是直接在太空中對其進行局部檢修,使其能夠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