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上帝粒子
事實上,真正發現上帝粒子、做出具體實驗工作的還有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簡稱 CERN)。他們20多年來的努力並最後發現新粒子,為理論學家們獲獎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支持。
-
疑似"上帝粒子"被發現 霍金要輸了
4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起源。 而昨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尋找「上帝粒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該粒子符合上帝粒子的屬性——它可能真的就是科學家多年來翹首以盼的「上帝粒子」!
-
專家稱尚不能證實上帝粒子存在 數據結果誤差大
據英國媒體今晨報導,歐洲原子能中心(CERN)昨高調宣布,在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實驗中,觀察到一種新粒子,與科學界尋覓近半世紀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特性一致。若最終證實「上帝粒子」存在,這一粒子將有助解釋物質為何有質量。
-
「上帝粒子」 可能找到了
7月4日,在瑞士梅蘭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洲核子中心科學家當日宣布他們在尋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新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特徵有吻合之處。「上帝粒子」可能找到了。經過長期研究和探索,科學家們建立起被稱為「標準模型」的粒子物理學理論,它把基本粒子分成3大類:夸克、輕子與玻色子。「標準模型」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未被證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於它難以尋覓又極為重要,因此也被稱為「上帝粒子」。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
「上帝粒子」帶來眾生狂歡
其實,成功預言該粒子的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並不喜歡「上帝粒子」(GodParticle)這個流行的暱稱,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物理學家萊德曼的編輯,它可能被叫做「該死的粒子」(GoddamnParticle),但它的確讓「希格斯玻色子」這個對外行人高深莫測的名詞更加「親民」。
-
歐洲證明「上帝粒子」存在 或解釋宇宙初創之謎
歐洲核子中心(CERN)昨日公布來自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重要數據,顯示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強有力證據。 中國社科院專家上午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稱,這一數據就好似我們用收音機收到了「上帝粒子」的信號,未來一年之內,將很有可能發現這一粒子,解釋宇宙初創之謎。
-
「上帝粒子」預言者摘諾貝爾物理獎被指無懸念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讀了獲獎理由,稱這二人的理論「幫助我們理解亞原子粒子質量起源機制,而且歐洲核子研究所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的基本粒子,證實他們的理論」。 1964年,比利時物理學家羅伯特·布魯特和恩格勒首次提出粒子如何得到質量的理論,一個月後,希格斯也發表論文明確提出存在一個新粒子的概念,該粒子後被稱為「上帝粒子」,因被認為可對質量做出解釋,所以或可能解釋了宇宙形成。
-
【光明日報】科學家找到 「上帝粒子」了嗎
(圖片均為資料照片) 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找到了一種新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有可能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由此,萬物質量來源之謎或可解開,粒子物理學或將臻於完美。為了這個結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不惜耗費了10年時間,耗資132.5億美元建造了大型強子對撞機。
-
微觀世界的「上帝粒子」是怎麼一回事,它和「上帝」有沒有關係?
「上帝粒子」與上帝無關 希格斯玻色子常被媒體稱為「上帝粒子」。當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2012年7月4日宣布發現具有希格斯玻色子若干特徵的新粒子後,提出相關理論的英國愛丁堡大學退休教授彼得·希格斯成了關注焦點。
-
科學家稱確認上帝粒子至少需1年 霍金斷言找不到
綜合外媒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7月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而這很有可能就是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界長期以來試圖發現的一種粒子,它對科學家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非常關鍵。
-
[溫故2012]好奇號火星成功著陸 上帝粒子被發現
結果公布之後,社交媒體一片失落,科技迷們都在感嘆,獲獎的為什麼不是呼聲最高的「上帝粒子」?的確,這項半個多世紀來最偉大的物理學成就堪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霍伊爾:作為一個「外行」,我想我們發現了它。你們同意嗎? 2012年7月4號,伴隨著掌聲、寬慰、喜悅和淚水,歐洲核研究組織主任羅爾夫·霍伊爾謙虛地宣布,他們發現了高度疑似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
-
尋找「上帝粒子」 答案有望改變對宇宙的理解
原標題:尋找「上帝粒子」(新知) 圖為探測器中顯示的粒子對撞後形成新粒子的運動軌跡,歐洲核子研究中心2011年12月13日發布。這就好比在一大堆沙子中找出一顆金沙,且這粒「金沙」轉瞬即逝,十億分之一秒後就會衰變成光子和強子等其他粒子。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該中心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了一種新型粒子,其行為特徵的一致性,意味著這很可能就是尋找多年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
粒子加速器粉碎粒子,是如何製造新粒子的?
在物理學的發展中,從過去自然界中的觀測到今日使用強大的粒子對撞機來尋找尺度更小的粒子,一直是物理學家的目標。但粒子到底是如何被製造的呢?粒子對撞機製造新粒子的機制是什麼?新粒子的產生是質、能交互的過程人類為了發現比原子更小的新粒子,早期大多藉由觀察來自於宇宙射線與大氣層作用後的產物,例如μ介子、正電子等;而質量較大的粒子,由於它們容易衰變,生命周期短,因此不易觀測。
-
【光明日報】「上帝粒子」可能被發現
歐洲核子物理中心(CERN)北京時間7月4日下午3點舉行一場學術講座,宣布Atlas和CMS兩個實驗都觀測到一種質量介於125-126GeV之間的新粒子。「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這個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Higgs),但從其質量、衰變方式等方面看,這個新粒子極可能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參與Atlas實驗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教授婁辛丑說。
-
中國科學家主導發現新粒子 解答上帝書寫方程式差幾步?
以往發現的重子最多含有一個重夸克,這次是實驗上首次發現含兩個重夸克的重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底夸克探測器(LHCb)實驗組宣布發現雙粲重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專門進行了新聞發布。而中國研究團隊在新發現中作出關鍵性貢獻。什麼是雙粲重子,為什麼科學家要尋找這種粒子,它的發現有何重要意義?
-
發現「上帝粒子」 中科大也有功勞(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江淮晨報報導,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昨天花落「希格斯玻色子」 (Higgs)的發現者——比利時科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這種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也是解釋物質質量之謎的最重要粒子。
-
中日歐直接競爭!第三座「希格斯工廠」要來了,誰將率先揭開「上帝粒子」奧秘?
2012 年 7 月 4 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舉行專題討論會與新聞發布會宣布,LHC 緊湊 μ 子線圈發現了質量為 125.3±0.6GeV 的新玻色子,標準差為 4.9;超環面儀器發現質量為 126.5GeV 的新玻色子,標準差為 4.6。不少學者認為這兩個粒子可能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重啟 曾證實上帝粒子存在
新華網日內瓦4月5日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核中心)5日發表公報說,在經歷兩年停機維護、加固升級及數月重啟準備後,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當天正式開啟第二階段運行。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目前全球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它通過埋入地下100米深、總長27公裡的超導磁鐵加速並碰撞粒子,可在微觀尺度上還原宇宙大爆炸後的宇宙初期形態,幫助科學家研究宇宙起源並尋找新粒子。
-
「上帝粒子」找到了!
位於瑞士與法國邊界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宣布,根據最新的初步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但這種粒子的特性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沒有明確證實新發現的粒子就是物理學界長期尋找的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但是這一發現顯然對於粒子物理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上帝粒子」的現實意義
日前,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舉行的發布會上,來自歐洲強子對撞機的兩個實驗組分別公布他們觀測到了極有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的一種新粒子。如果不出意外,這意味著現代物理學所建立的粒子標準模型中最後一種粒子被找到,人類對於物質的構成、宇宙的規律等終極問題的認識也將有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