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酒53度度居多?聽聽國酒茅臺官微怎麼說!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茅臺酒廠工人把茅臺酒的最佳酒精度定為53至54度之間。經研究,這個度數的乙醇與水結合最為緊密,達到了水酒交融的最佳狀態,造就醇厚的酒體和柔綿的口感,比如53度飛天茅臺便是經典。
2015年,茅臺在其官方雜誌Moutai magazine - International Edition, Issue 7 Spring 2015 P22-23,詳細描述了53度的乙醇與水結合最為緊密的科學依據。
大致翻譯一下,科學家們經過實驗:53.94ml酒精加上49.83ml水,充分混合後,體積不是103.77ml,而是100ml。這說明酒在53%vol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得最緊密。因此茅臺酒的傳統酒精濃度非常科學、合理。
真是科學性不高,侮辱性極強。Xml的純酒精加Yml的水,混合物體積不是(X+Y)ml而是100ml,神奇地減少了(X+Y-100)ml。即:X + Y = 100,而≠(X+Y)。
總感覺要多少度,都能給你編出來。X可以是60、70、90.,別管倒多少乙醇,只要加水湊夠100ml就行了。
學過化學的都知道,水分子和乙醇分子之間具有氫鍵作用力,也就是茅臺所謂的締合,這也是乙醇與水互溶的原因。但任何兩種不同的溶質只要互溶,互相進入對方的間隙,就會導致單位體積內的總溶質的物質的量變大,而總質量不變,所以體積減小。簡單根據體積減小而推斷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得最緊密顯然缺乏科學依據。
另外,在這篇文章中還寫道:
喝茅臺不傷肝,貴州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程明亮教授研究發現,茅臺酒能誘導肝內的金屬硫蛋白增加22倍,抑制肝纖維化發生病理基礎的肝星狀細胞增殖及膠原蛋白的產生,同時茅臺酒富合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對人體有益的補充,可能還與金屬硫蛋白共同協調加強作用,防止肝纖維化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幹預和延緩肝纖維化作用。
據《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06年07期報導: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茅臺公司」)曾在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中表述「茅臺酒不僅能'護肝',而且還具有'抗肝纖維化、肝硬化'的作用。」該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一家中央級媒體的採訪時則稱,這個說法來源於「由包括一名院士、多名教授在內的一支國內一流肝病學者組成的課題組」的研究,該課題組是經過長達4年的調查和動物試驗後才得出上述結論的;「這個結論已獲得了國內9名著名肝病專家組成的鑑定委員會的肯定」。
酒精緻癌已成共識,僅在2018年,《自然》和《柳葉刀》就先後發文證明喝酒可以致癌。
世界衛生組織也公開表示「酒精為一類致癌物,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飲酒和健康風險之間)存在線性劑量響應關係」。
事實上,全世界5.5%的癌症發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也就是說每18個癌症裡,就有一個是喝酒喝出來的。
難道茅臺是不是酒精飲料?別的酒都致癌,就它不致癌,還有利身體健康?
有網友表示:好酒保肝的話,好煙還保肺嗎?我華子不服,我準備用幾包華子,幹預一下肺癌患者。
結語:作為一項學術研究進行茅臺酒對肝臟影響的研究無可厚非,但如果在商業宣傳和競爭中,刻意提出喝酒有益於保肝護肝、有益於健康,這就值得推敲和商榷。白酒行業炒作"健康概念",影響的是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輝瑞總結的400多種藥物合成路線匯總》
免費領取Chemdraw學習乾貨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