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鵬原創】簡析微觀選址中的尾流與湍流影響

2021-01-20 計鵬新能源

  目前,適用於低風速地區的長葉片、高輪轂、大容量的風力發電機組技術發展迅速,這不但使對風力發電機組尾流效應和風電場湍流特性的理解變得愈發重要,也對風電場的微觀選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找到風電場的最佳排布,有效的控制風險,獲得最優的發電效益,是目前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風力發電機組的湍流


  湍流是流體的一種流動狀態。對於風電場來說,湍流表示瞬時風速偏離均值的程度,是評價氣流穩定程度的指標。風電場內的障礙物不僅會降低風速,還會在障礙物附近形成大量湍流。如下圖所示,障礙物附近產生了湍流區,而且下風向的湍流更劇烈,因此,在微觀選址時,要特別注意避開障礙物,尤其是障礙物在主導風向的上風向時。


  在山地風電場微觀選址時,風力發電機組附近的小山包都可以當做障礙物來分析。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認為山地風電場的山脊要平緩,連綿性好,不能有太大的起伏波動。因為某個突起部分會增加周邊風力發電機組的湍流強度,形成我們通常所說的「窩風」現象,不但會影響風力發電機組的安全性,也會對風速造成影響,從而降低發電效益。所以山地風電場微觀選址,要特別注意待選點位周邊的地形因素,尤其主導風向上是否存在地形突起。

  讓我們以下圖來舉例說明:


  某風電場的主導風向為南風,場內地勢起伏較大,山脊的連綿性較好,圖中紅框圈示的位置均位於較高處,從地形上看適合布置風力發電機組,通過CFD軟體的測算,發電效益也不差。但是我們來看第二張圖:


  從圖上明顯可以看出,在這條山脊的南側跟北側,各有一個較高的突起,均在遮擋範圍內,距離均在1km左右,雖然距離相對較遠,作為障礙物的遮蔽效應較小,但仍不建議選擇圖中紅框的位置布置風力發電機組。這種地形情況下,各種軟體模型往往無能為力,需要在微觀選址時格外注意。對於這樣的點位,建議可以在此位置安裝雷達或雷射測風儀器,進行短期測風,確保湍流強度在風力發電機組的設計範圍內,風速的損失在可控的風險範圍內。

  障礙物的問題在軟體模型中往往較難體現,但卻是微觀選址時的重要參考,對於類似的因素,需要在現場作業時多加注意,綜合考量。


二、風力發電機組的尾流


  風力發電機組從風中吸收能量進行發電,風吹過風力發電機組後,會在後面形成類似船舶駛過水麵的尾流,風速降低了,湍流卻會增加。由於尾流的存在,風力發電機組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既是出於提高發電量的考慮,也是為了使風力發電機組能夠安全運行。因此,研究風電場尾流是優化布置風力發電機組,提高收益的關鍵。

  風力發電機組的尾流結構包括多個區域,分為近區、中間區和遠區,如下圖所示:


  每個區的長度取決於風輪直徑的大小,同時還與氣壓、風速和大氣穩定度有關,每個區的大致長度為:

  1、近區:長度約為風輪直徑的2~4倍;

  2、中間區:長度約為風輪直徑的2~3倍;

  3、遠區:長度超過5倍風輪直徑。

  由於尾流效應對風向的敏感性,主導風向對風力發電機組的排布方案起到決定性作用,在主導風向上,由於近區存在氣壓差,湍流強度非常大,而且風速損失嚴重,必須避開此區域。因此,風力發電機組之間的距離至少應該達到中間區的末端,也就是說,在陸地中性大氣穩定度情況下,沿著主導風向至少為5倍風輪直徑,非主導風向上至少為3倍風輪直徑。可以理解為:5倍風輪直徑為保證風電場效率的最低要求,3倍風輪直徑為風力發電機組間的最小安全距離。


(作者:王帥)

===================================

新能源,新千年。

===================================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計鵬新能源」一鍵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文內容

===================================

  北京計鵬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是一家國有控股企業。從1997年開始,從事了18年的新能源領域(重點在風電、光伏項目)工程諮詢業務,具有國家核准的新能源甲級工程諮詢資質(工諮甲10120070040)和工程項目管理(全過程策劃)資質、國家統計局頒發的涉外調查許可證。


微信帳號:jipengxinnengyuan/計鵬新能源

聯繫電話:010-83111585

電子郵件:service@ndrc-jp.cn

公司官網:http://www.ndrc-jp.cn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大街311號祥龍商務大廈1號樓二層

相關焦點

  • 智庫 | 大型海上風電場尾流模型及大氣穩定度影響研究
    尾流模型簡介一、PARK模型該模型由丹麥Riso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Katic等人提出,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風能行業的風能資源評估及發電量測算軟體中。該模型假定尾流影響區是圓錐形,且沿截面均勻分布;尾流影響區域隨距離增加而線性擴張,尾流風速衰減為線性恢復。
  • 【技術】風電場尾流最大影響範圍可達40公裡
    然而,風電機組的尺寸只是成功風電場的一個重要特徵,風場的選址和風電機組排布方案也很關鍵。根據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研究人員的說法,風電機組很少能夠「與其他機配合的很好」。一段時間以來,開發人員已經意識到風電機組間距和風電場整體布局的優化可以降低尾流效應對項目效率和發電量的影響效果。這意味著前排風電機組對風速的影響將會影響並減少來流風速對後排機組的影響,進而降低後排機組的發電量。本質上,當風速經過第一颱風電機組後,收到阻力影響,使得下遊風速降低。結果是由於流經後排風機的風力較弱,使得現場的很多風機只能在減少的容量下工作。
  • 風電場的尾流效應研究有哪些新變化
    ,風力渦輪機相對於彼此的選址方式也很重要。二、尾流效應1、風速對渦輪機的影響將影響並減少風對其後的渦輪機的影響;3、最大的尾流效應發生在風向特定方向時和夜間溫度降低時;三、有效利用尾流效應2、應該考慮整個風場,而不僅僅是其各個部分的總和;4、只要可操作性,會大大提升風力發電的資源利用率。在優化風力渦輪機生產時,尺寸很重要。
  • 【計鵬原創】淺談空氣密度幾種計算方法
    空氣密度的變化與風能大小的變化息息相關。實際項目中空氣密度的計算方法大概有三種。1當輪轂高度具有氣溫、氣壓及溼度觀測時,按如下公式一直接計算輪轂高度的空氣密度:  式中:T、P、E分別為輪轂高度處的氣溫、氣壓及水汽壓。
  • 通過幾個故事深入理解「尾流效應」
    原因就是直升機起飛時形成的尾流效應還在,它形成的紊流導致了這架飛機的墜毀。一架直升機形成的尾流就有如此影響。一架 A380 這樣的大型客機所產生的尾流更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下面的圖片可以讓我們對大型機飛過後形成的尾流有個直觀的認識。
  • 上海交大周岱研究組在《Physics of Fluids》撰文揭示尾跡湍流幹擾...
    自然界和工程實際中廣泛存在鈍體繞流現象。流體流動經過鈍體,因流動分離和旋渦脫落而使鈍體承受周期性流體動力作用。這種動力作用可能誘發鈍體大幅度振動而減損其性能和壽命。與此相反,對海流能或潮流能的利用,通過激發流體流動引起的鈍體結構振動可獲取其周圍海流能或潮流能。圓柱做為典型鈍體,其繞流是研究上述互逆問題的流體力學經典物理模型。
  • 湍流研究中的困難與誤區
    ,微觀方面可以產生衍射、幹涉等現象。「貨櫃」方式輸運的效率極高,以渦粘性、熱擴散、質量擴散係數表徵的輸運能力可以是層流狀態的千萬倍,尤其是湍流大尺度擬序結構的參與,可以極大地影響輸運過程。利用雷諾數可區分流體的流動是層流或湍流,也可用來確定物體在流體中流動所受到的阻力。湍流是在大雷諾數下發生的,雷諾數較小時,黏滯力對流場的影響大於慣性力,流場中流速的擾動會因黏滯力而衰減,流體流動穩定,為層流;反之,若雷諾數較大時,慣性力對流場的影響大於黏滯力,流體流動較不穩定,流速的微小變化容易發展、增強,形成紊亂、不規則的湍流流場。流態轉變時的雷諾數值稱為臨界雷諾數。
  • 《跑跑卡丁車》手遊尾流是什麼 尾流怎麼觸發
    導 讀 在跑跑手遊中各種漂移噴氣的技巧小夥伴們都應該比較熟練了,那麼跑跑卡丁車手遊尾流怎麼觸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跑跑卡丁車手遊尾流觸發方法吧。
  • 見微知著:從經典的尾流效應模型說開去
    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就是提出了兩颱風電機組之間,位於上風向的機組對下風向機組的尾流效應影響的計算方法。這個方法後來被廣泛地稱為 Jensen 模型。後來,Park 發展成今天廣泛應用的 WAsP,其中尾流計算部分完全復用了 Park 中的方法。其實,這個計算模型並不複雜,它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一個公式:
  • 太陽望遠鏡選址為何要用4年
    日報導,我國科學家正為設計中的巨型太陽望遠鏡選址。中國巨型太陽望遠鏡計劃推動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懷柔觀測基地主任、總工程師鄧元勇說,目前國內太陽研究界已經啟動了「西部太陽選址」計劃,期望利用4年左右的時間,在中國境內天文氣象條件最好的西部為巨型太陽望遠鏡和其他下一代太陽觀測設備選出最佳觀測臺址。    那麼,這是一臺什麼樣的望遠鏡?選址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因素,為何會用4年時間?
  • 揭秘湍流:流體如何從有序變為無序的新見解
    湍流無處不在——它讓我們的飛機發出刺耳的聲音,在我們的浴缸裡形成微小的漩渦——但它是經典物理學中最難以描述(解釋)的現象之一。當有序的流體流動分裂成小漩渦,這些小漩渦相互作用,甚至分裂成更小的漩渦,這些小漩渦再相互作用,如此不斷分裂下去,就形成了混亂無序的混亂大漩渦,讓湍流漂流變得有趣起來。但是,這種陷入混亂的機制困擾科學家們幾個世紀了。
  • 看的見的美麗,看不見的危險—飛機尾流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紊流,除了翼尖,像發動機,機身等也會產生紊流,我們統稱這些為尾流。尾流的強度取決於飛機的重量、速度、翼展大小和翼型。隨著飛機越造越大,飛機翼展也越大,飛機尾流就越強。有記載的尾流內最大切向速度可達91米/秒。所以小飛機誤入這麼強的氣流中,產生嚴重顛簸甚至翻滾墜毀都是有可能的。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翼尖渦流。
  • 大基地時代 你的風電場尾流算準了嗎?
    在制定排布方案之前,準確、科學地評估尾流對風場的影響尤為重要。↑海上風電場起霧時,風機尾流「萬馬奔騰」的景象尾流的千萬收益落差以新疆某項目為例,風電場共有264臺1.5MW風力發電機組,主風向為西風,風向相對集中,排布方案為主風向上14排風機。
  • 艦船尾流實時探測系統設計
    艦船、潛艇以及其他水下航行器在運動中,都會由於螺旋槳的旋轉產生空化或者海面的波浪破碎以及從吃水線部分大量空氣的捲入,在艦船尾部的海水中形成一條含有大量氣泡的氣泡幕帶,即艦船尾流。
  • 「觀天」也需「地利」,望遠鏡如何選址?
    在這篇小文中,我們聊一聊夜天文(夜天文指在晚上觀測的天文研究)中光學—紅外望遠鏡的選址。咱們這裡單講臺址對探測深度的影響。既然是探測,無外乎就是要從信號和噪聲兩方面進行考慮。我們先從信號講起。從選址角度考慮,對信號有所影響的便是天體與望遠鏡之間的大氣。由於大氣中存在的灰塵、氣溶膠對光線有散射和吸收作用,可見光波段的電磁信號在穿過大氣的時候會發生衰減,這種現象被稱作「大氣消光」[2]。
  • 天文望遠鏡選址學問:最重要指標視寧度
    所謂視寧度,是用於描述天文觀測的目標受大氣湍流的影響而看起來變得模糊和閃爍程度的物理量。在晴朗的夜晚,當我們在遠離城市的郊外或鄉村抬頭仰望天空,看到滿天的繁星。有的星比較亮,有的比較暗。長時間仔細盯著看的話,會發現它們都在閃爍,似乎在向你眨眼。而在觀測條件很差的城市環境中,星星的閃爍乃至模糊不清更是最常見的情況。這就是地球大氣湍動對星星成像的影響,天文學家稱之為視寧度。
  • No.11 太陽風湍流的本質和挑戰的問題
    (1965), Dobrowolny et al. (1980);Goldreich and Sridhar,(1995)等理論;介紹太陽風湍流能量串級的證認,說明Tu et al. (1984), Tu (1988) 的「類-WKB湍流理論」模型首次表明,由於低頻拐點頻率降低,導致-1斜率頻譜提供串級能量,從而解釋觀測到的加熱和功率譜衰減現象,指出太陽風湍流與流體湍流的不同之處。
  • 用超級計算機,解決了「湍流」難題中的一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先進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已經解決了湍流流體流動中的一個難題,這個問題可能會促使更高效的渦輪和發動機誕生。當流體(如水或空氣)流動足夠快時,流體(將經歷湍流——流體內部的速度和壓力似乎是隨機變化的。
  • 科技獎勵 | 水平軸風力機尾流結構影響及渦聲關係的研究 提升了風力機研究水平
    複雜、交變甚至是隨機的風作用在風輪、塔架等各個部件,影響著風力機自身及風場布局。內蒙古工業大學汪建文教授研究團隊進行了水平軸風力機尾流結構影響及渦聲關係研究,項目從氣動力著手,研究它與結構、噪聲、能效等的交互關係。該項目獲得2019年度自治區自然科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