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一個不斷膨脹、永無止境的怪胎!
1900年英語詞彙量僅有二十多萬,現在英語詞彙量早就超過了100萬。如果將所有英語詞彙收錄到一本詞典裡,這本詞典的厚度將超過1米!除了電腦,沒有人可以掌握所有英語詞彙量的五分之一!
龐大的詞彙量給英語帶來了哪些挑戰?
1、學習變得越來越困難
雖然掌握4-5萬個英語詞彙就能進行日常交流,但要想在專業學科上有所建樹,還需要掌握5-10萬不等的專業詞彙,否則連專業書籍都看不懂!
2、專業和非專業人士間的交流變得不可能
因為不掌握數量龐大的專業詞彙,非專業人士和專業人士進行交流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3、知識傳承變得困難
任何知識只有傳承下去才能發展,而英語龐大的詞彙量讓普通人越來越不想學習理工學科。英國人和美國人越來越喜歡文科專業,選擇物理、化學、醫學等理工專業的人越來越少!在美國大學裡,理工類本科班的美國人不到50%,而研究生更是連30%都不到!不是美國大公司喜歡招聘亞裔留學生,而是本土美國理工人才太稀缺!
語言學家憂慮的說:英語詞彙如果再這樣不加節制的增長下去,100年後將沒有人再願意學習科學!這並非危言聳聽,按照過去100年英語詞彙的增長速度,到2100年英語總詞彙量將超過200萬,人們學習英語可能要窮盡一生!
英語詞彙為什麼增長的這麼快?漢語是不是也面臨這種困境?
詞彙瘋狂增長的困境不是英語獨有,是所有表音文字共同的困境!表音文字,口語就是文字,文字就是口語,詞彙是表音語言的最基礎單位,出現新的事物就要創造新的詞彙,這就導致了兩個要命的結果:
1、新詞彙越來越多,牛津大詞典現在已經達到20冊之多!
2、新詞彙越來越複雜。早期的英語單詞普遍只有3-6個字母,而新詞彙一般有6-10個字母,超過10個字母的也不罕見,有時候詞彙無法表達清楚,就要創造詞組或短語,複雜度更是令人驚悚!專業詞彙不僅多而且難,真是要了歐美理工學子的老命了!
但是,這種困境對漢語來說根本就不存在!
漢語以漢字為基本單位,漢字總量約2萬個,但常用漢字只有3000-5000個,這三五千個漢字就能有無窮無盡個組合,所以出現再多的新事物都不怕!
比如「電」這個字,這個字中國自古就有,專指雷電,現代意義上的「電」出現後,它擁有和「雷電」相同的特性,所以中國沒有新造一個「電」,而是賦予古代的「電」以現代意義!而英語是怎麼做的呢,英文雷電是「thunder」,現代的「電」出現後,它們造了一個新詞「electric」!電的出現,中國沒出現新的漢字,而英國卻出現了新的單詞!
這還沒完,「電」出現後,又出現了許多使用「電」的新事物,中國以「電」為基礎,使用組合法就把這些新事物全部命名了,比如電燈、電車、電錶、電線、電視、電影、電報、電池、電網、電冰箱、發電機、電場、電波、電磁、電感……,中國沒有新造一個字,就把新出現的幾百個和電有關的新事物全部命名了!更神奇的是,這些新詞,中國人從字面就能大概猜出其意義,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學習!新出現的幾百個新詞彙並沒有給中國人的學習帶來多大的負擔!漢字之高明、智能、神奇可見一斑!
而英語是怎麼應對新出現的幾百個與「電」有關的詞彙呢?當然是造新詞啦!電燈electric light、電車tram、電錶watt-hour meter、電線wire、電視Television、電影film、電報telegraph、電池Battery、電網power grid、電冰箱Refrigerator、發電機alternator、電場electric field、電波air waves、電磁electromagnetism、電感inductance……!這些英語詞彙你能找到規律嗎?有共同的詞根、後綴嗎?貌似只有幾個有一定規律,大部分毫無規律可循。而且你很難從字面猜測出其實際意義!不學你就是文盲!但學習起來真累!
漢語是一個高度設計、高度智能、高度規律化的語言,一旦掌握訣竅,學習起來非常簡單,似難實易。大部分人覺得漢語難學是因為漢語的理論和西方表音文字完全不同,西方人往往淺嘗輒止,感覺前面太難了,後面一定更難,然後就放棄了。而英語,看似簡單,但要精通難如登天!我們考英語四級就被4500個詞彙折磨得不成人形,那些要學習十幾二十萬詞彙的研究生們要付出多少心血?可以說英語的學習要以10年為起點,20年以上才敢說精通!而漢語,很多外國人學習兩三年就能與中國人溝通了,對於越南、韓國人,甚至只要1-2年就能與中國人順暢交流!
英語的未來只有兩條路:1、向漢字靠攏,借鑑漢字的思想重新設計;2、走向滅亡,因為知識爆炸所導致的新詞彙暴增是英語根本無法應對的!
城市、經濟、科技、地理、人文,歡迎關注猴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