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建築風格,始於佛羅倫斯的文藝復興,影響遍及整個歐洲。至此,全新的設計手法紛紛湧現,多種建築理論著作相繼問世。其中不乏如佛羅倫斯大教堂、坦比哀多神堂、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等經典而恢弘之作。
當深厚的底蘊與時代變革碰撞,古老的文化將再次迸發出驚人的能量。經典之所以被流傳,因為不落時代,與此同時每一代的傳承,都保留著創始之初的那獨特元素。
舊時榮光
1910年6月24日,一些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從法國母公司手中接管義大利Darracq汽車公司,這一天也成為Alfa Romeo的誕生日。新公司名為Anonima Lombarda Fabbrica Automobili(Alfa即為縮寫)。
作為義大利豪華汽車品牌的代表,Alfa Romeo已走過了108個年頭,在這漫長的歲月裡,Alfa Romeo共斬獲了576次賽道冠軍。憑藉極具意式美學的設計靈感和性能表現,使其不僅僅只是代步的工具。
Alfa Romeo是個不折不扣的小眾傳奇,畫風如此別具一格,現代與古典融合,有著詩一般的名字。一位義大利評論家曾說過:「如果其他國家創造了設計理論,那麼義大利就創造了設計的哲學,或者說是創造了一種觀念。」傑出的設計使汽車不再僅僅是代步工具,而成為夢想的象徵物,超越平凡世界的入口——Alfa Romeo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從創立開始便投入賽車,其間車隊在Targa Florio大賽、Mille Miglia 1000英裡耐力賽、勒芒24小時耐力賽、歐洲GP大獎賽、F1世界錦標賽、世界跑車錦標賽、世界房車錦標賽等各項大賽中均多次問鼎桂冠。
運動和設計的傳承便成了Alfa Romeo每一款產品揮之不去的烙印,Alfa Romeo被譽為「設計家之車」。
1966年汽車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設計的Spider第二代誕生,名為「Spider Duetto」,並成為世界敞篷跑車的經典之作,1970年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在電影《畢業生》中的座駕便是一輛Spider Duetto。這輛充滿前衛設計的動感小跑直至1994年才停產,現在已是世界各地收藏家的珍品。
幸運四葉草的復興
2017年,Alfa Romeo攜Giulia首次亮相國內。Giulia傳承了前輩衣缽,獨特的意式風情融合極致運動特性貫穿整車,圓潤飽滿的線條、富有攻擊力的前臉設計以及短促有力的車尾。就像所有Alfa Romeo歷史上的性能機器一樣,它的身上也有著那顆象徵著好運的四葉草標識。
在Alfa Romeo的賽車經歷中,這個千分之一的幸運成為了他們專屬的速度圖騰,每一臺攜帶四葉草的車型都會不負眾望贏得比賽,被車迷們敬仰和朝聖。如今Giulia VQ用7分32秒的紐北記錄再一次發出無懼挑戰,一次偉大的復興正悄然開始!
最初只是祈求好運的標誌,最終卻成為了傳奇的象徵,陪伴阿爾法·羅密歐賽車和車手徵戰賽道,斬獲勝利。隨著全新Giulia的問世,Quadrifoglio(四葉草)高性能車型重煥新生。
Giulia Quadrifoglio車型的外觀個性鮮明:19英寸鋁合金輪轂、碳陶瓷製動器(選配)、雙氙氣大燈、主動式前分流板、鍍鉻四出排氣尾管、引擎罩和擋泥板上的實用通風口、阿爾法·羅密歐經典格柵,以及碳纖維氣動貼花。
近乎完美的50:50前後重量分配,確保車身達到優異的平衡穩定。前置後驅的設計,搭載前置雙渦輪V6純鋁引擎,高強度鋼質車身、鋁質擋泥板和車門,以及採用碳纖維材質的引擎蓋、頂棚、傳動軸、可選配的前座框架和氣動附件,搭配專利設計的純鋁材懸架,確保車身完美平衡。
脫胎於法拉利的90度夾角2.9升V6雙渦輪增壓全鋁引擎,輸出功率高達510馬力,峰值扭矩高達600牛米,百公裡加速僅需3.9秒,最高車速達307公裡/小時。
只說動態
而我們的試駕車為280HP豪華運動版本,與四葉草的狂暴相去甚遠,不過它幾乎完美傳承了QV版本所有的經典設計。外觀不再贅述,只說動態和駕駛感受。
內飾?不提了吧,40萬元內性價比最低的內飾,幾乎沒有豪華或者高級感,四處可見的硬塑料材質,旋鈕、按鍵、觸感,被20萬元自主品牌碾壓無懸念。(喜歡Alfa Romeo的都是狂熱的信徒,要什麼內飾品質,不存在的)
這臺280HP豪華運動版最高功率280馬力,峰值扭矩400N·m(1750-4500rpm),毫無疑問,在40萬元以內最有力的2.0T機頭。當紅線轉速定格在5500rpm時,不免嫌棄,柴油機嗎?!然而,這似乎只是Giulia給你的假象,指針逼近紅區也不會有斷油的煩惱。
中控臺上的旋鈕標註了D、N、A三種模式,與德系略有不同,分別為運動、常規和節能。由此,D擋成了我的常用模式,油門到底時,動力得以輕快地釋放,直接而有力。與A4L和3系那種先抑後揚,初段總是死氣沉沉的感受截然不同。
Giulia上匹配的這臺8AT變速箱無論從平順度還是擋位切換的速度,幾乎無可挑剔。
反而是制動表現,讓我愛不起來,前段的空行程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控其制動力度,踩過1/3後,逐漸提升的剎車力,又會給整車帶來明顯地降速過程。相對而言,我更偏向於初段靈敏的調教,能讓駕駛者獲取更好的制動距離預判。
另外,粗壯的尾喉卻並沒有調校出低沉、性感的排氣聲浪,它開起來顯得太安靜了,隔壁的瑪莎一臉不屑,這臺羅密歐真是低調得過分。
前雙叉臂、後多連杆獨立懸架,濾震乾脆、清晰,彈簧的壓縮回彈動作都是一次性完成,而且在減振器、副車架以及橡膠墊的幫助下,能夠起到很好的緩衝效果。與此同時,它也能給到你較為清晰的路感。
最後想吐槽的,轉向手感的建立。
很多媒體對其轉向的精準性讚賞有加,我卻不敢苟同。義大利人融於血液中的隨性,實在讓人難以理解。以至於試駕了整整一周,還是無法適應其如此輕盈的轉向手感,三種模式下幾乎沒有差別,回正力矩也是小的令人費解。這種轉向手感用「松垮」這個詞可能有些過分,畢竟它還不像奧迪那種輕盈而模糊的轉向,Giulia的指向性還相對精準。
尾巴
Giulia是這個年邁的品牌引入國內後給出的第一份答卷,它特別像高考作文作答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詩歌。意式美學造詣在它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獨特的機械品質讓它在這個價位具備不錯的競爭力。然而,ABB對國內的消費市場輕車熟路,它們更懂中國人要什麼,Giulia的別具一格未必能獲得市場認可。另外,高考作文是不允許寫詩歌的。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