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性 求是性 包容性 堅韌性

2020-12-05 黨史頻道

原標題:人民性 求是性 包容性 堅韌性

周恩來逝世後,郭沫若在《念奴嬌·懷念周總理》詞中寫道:「光明磊落,與導師,協力、同心、共命。」這是描繪毛澤東與周恩來之間關係的。周恩來為什麼能與毛澤東協力同心共命?這與他們有著共同的初心和使命密切相關。毛澤東之所以能成為新中國的開國領袖並在開國管理中取得奠基性成就,之所以能讓周恩來忠心耿耿地輔助他,是因為毛澤東具有人民性、求是性、包容性和堅韌性的品德。

人民性

毛澤東的書法作品中寫得最多的兩個字是「人民」。毛澤東最有影響力也最能反映他的品德的題詞是:「為人民服務」。周恩來心悅誠服地信服毛澤東這個領袖,是因為他是在人民中產生出來的人民的領袖,是為人民服務的領袖。周恩來說:「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無法學習的領袖。」「我們的領袖是從人民當中生長出來的,是跟中國人民血肉相聯的,是跟中國的大地、中國的社會密切相關的,是從中國近百年來和『五四』以來的革命運動、多少年革命歷史的經驗教訓中產生的人民領袖。」毛澤東的人民性包括價值觀、歷史觀、方法論三個部分。

為人民服務,最偉大、最光榮、最神聖,這是毛澤東人民性中的價值觀。毛澤東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毛澤東心目中人民是天,唯此為大;人民是地,唯此為本。在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中,毛澤東犧牲了五位親人:妻子楊開慧、大弟弟毛澤民、小弟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侄子毛楚雄。為捍衛民族獨立,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犧牲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毛澤東為人民之憂而憂、為人民之樂而樂。1976年7月,重病中的毛澤東得知唐山大地震造成大量人民群眾傷亡、損失慘重,放聲大哭。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毛澤東人民性中的歷史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毛澤東認為人民群眾是力量之所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指出:「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抗日戰爭時期,他指出:「抗日,抗日,是誰之力?離了工人、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你就不能走動一步。」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同時,毛澤東對鼓吹天才論、鼓吹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予以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貫徹實行群眾路線,這是毛澤東人民性的方法論。毛澤東的人民性包含著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還包含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方法、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與毛澤東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密不可分,也與毛澤東把唯物辯證法運用於實際工作中緊密相連。毛澤東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論述了「一般和個別相結合」「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兩個方法。

求是性

「實事求是」同「為人民服務」一樣,是毛澤東又一個特別優秀的品德。周恩來說:「毛主席不是空談真理,而是使真理和實踐相結合,使它具體化。」周恩來評價毛澤東:「他自己的口號是『實事求是』。他是最老實的,是則是,非則非。」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從實際出發、實踐第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思想同中華民族實事求是的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他極具魅力、影響深遠的實事求是的品德和性格。

要做到實事求是,在毛澤東心目中第一條就是「遇事虛懷觀一是」,即「虛懷觀是」。「遇事」就是對所有時候、所有場合的所有事,都要實事求是。一時的實事求是、個別事情上的實事求是是容易的,始終如一的實事求是、所有事情上的實事求是是不容易的。「虛懷」是一種自然狀態的胸懷,不是胸中只有本本,不是胸中只有領導意圖,不是胸中只有私心雜念的狀態。胸中只有本本,胸中只有領導意圖,胸中只有私心雜念,不可能觀到那個「是」。觀都觀不到,何談去做到!

要做到實事求是,在毛澤東心目中第二條就是「與人和氣察群言」,即「和氣察是」。和氣就是民主,就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如果不民主,對人不尊重,高高在上、盛氣凌人,人家就不能交真心、講真話,這種人就察不到那個「是」。所以,民主不僅是政治問題,也是認識論上的問題。和氣就是謙和,就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驕傲自滿、自高自大、喜歡翹尾巴的人,看不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採納不了眾人之見,集中不了眾人之智,這種人也就察不到那個「是」。所以,謙和既是品德問題,也是認識論上的問題。所以,毛澤東認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驕傲就會發生霸王別姬那樣的失敗。

要做到實事求是,在毛澤東心目中第三條就是「各去所偏」「歸於一是」,即「去偏歸是」。1941年8月5日,毛澤東致謝覺哉的信中說:「事情確需多交換意見,多談多吹,才能周通,否則極易偏於一面。」「各去所偏,就會歸於一是。」「偏」就是片面性,只看見局部,看不見全體,只看見樹木,看不見森林。「偏」就是走極端,就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就容易強調一個方面而否定另一個方面。毛澤東認為教條主義、經驗主義都是偏於一面,都歸不到那個「是」。

要做到實事求是,在毛澤東心目中第四條就是「去偽存真」,或者叫「去偽存是」。去偽存是,即去掉假的、空的、表面的東西,以求得真的、實的、內在的東西。假的、空的、表面的東西不去掉,存在的就不是「是」。毛澤東批評華而不實、脆而不堅的那種人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他在七大上號召,「要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不偷」,就是不要把別人的東西當作自己的東西,不要把馬克思的東西偷作自己的東西。這是批王明的。「不裝」,就是不要弄虛作假,不要「豬鼻子插蔥,裝象」。「不吹」,就是不要誇大其詞,不要把一說成十;而是一就是一,十就是十。

要做到實事求是,在毛澤東心目中第五條就是眼睛向下調查研究,即「調研得是」。眼睛向下,是要求對著廣大群眾。毛澤東認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你不接近群眾,你的智慧從那裡來?群眾中蘊藏著許多智慧,你把它搜集起來,集中起來,你就有能耐了,你就能把事情辦成功。他說:「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調查社會各階級的生動情況。」「要做好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

包容性

一個好的領導者或者說決策者,最重要的本領是出主意、用幹部,但若沒有包容性的品德,就出不好主意,用不好幹部。包容性就是心胸似海,納百川,而不棄任何一條小河之水,所以成其大。包容性就是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包容性就是既能通古今,又能通中外,善於從古今中外汲取智慧。毛澤東正是具有這樣包容性的人。

毛澤東重視出主意,他的許多好主意都是從運用古今中外法中產生的。所謂「古今」就是歷史的發展,所謂「中外」就是中國和外國,就是己方和彼方。古今中外法就是以歷史為鏡、以外國為鏡,解決當今中國的問題。古今中外法是好主意,也是智慧形成的一個重要源泉。

毛澤東重視並善於總結中國歷史經驗和智慧,根基深厚。如:毛澤東的實事求是與總結和吸取《論語》《漢書》等史書中的經驗和智慧密不可分;毛澤東的群眾路線與總結和吸取孟子等古人民本思想的智慧密不可分。

毛澤東重視將外國一切好的東西都學過來為中國所用,重視並善於汲取外國英傑的智慧,以開闊眼界。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向歐美三傑——拿破崙、克勞塞維茨、華盛頓吸取抗戰智慧。拿破崙、克勞塞維茨的集中優勢兵力的打法、華盛頓躲開與英軍直接對峙消耗英軍的打法,給了毛澤東《論持久戰》以積極影響。

毛澤東重視用幹部,他的旗下群英薈萃、各顯神通,與他善於運用五湖四海法密切相關。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說:「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說:「我們都是從五湖四海匯集攏來的,我們不僅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毛澤東用幹部是各個山頭都用,搞五湖四海,不搞團團夥夥的小圈子。毛澤東的五湖四海法是由他的胸懷人民、胸懷天下決定的。

堅韌性

美國記者海倫·斯諾曾寫道:「他有很好的教養,內部是鋼,有堅強的抵抗力。毛從來不是教條主義者。他是靈活的,願意變革和學習,而最重要的,是忍耐——一直到那個轉折點上。」這是對毛澤東堅韌性品德的精到的概括。

「堅」,就是堅定不移的定力,堅強不屈的意志,堅持不懈的努力。1939年5月30日,毛澤東談什麼是模範青年時說:「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個方向是不可動搖的,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來堅持這個方向。」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求堅定信仰、堅定信心為黨確立的目標而奮鬥。紅軍長徵剛到陝北,毛澤東就寫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強調「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紅軍力量那麼弱小的條件下能有這樣的氣概、決心,可見他的內心是多麼堅定、多麼強大。

堅定不移的定力,堅強不屈的意志,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僅表現在毛澤東的著述中,也表現在毛澤東的詩詞中。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在《西江月·井岡山》中詠道:「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敵軍圍困萬千重」,敵我力量懸殊何其之大,對我不利的形勢何其嚴峻。「我自巋然不動」,這是何等堅定、何等堅強。

「韌」,就是能屈能伸的能力,善於迂迴的智慧,善於等待的耐力。周恩來認為毛澤東是「最能堅持原則又能靈活運用的領袖」,是指出真理、堅持真理、發揮真理的人。在堅持原則中是堅持方向,實現目標的人。在靈活運用中是善於等待、善於迂迴的人。領導者或者說管理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變成大家的智慧,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需要等待、需要迂迴。毛澤東是善於等待的領導者。1944年7月,毛澤東同英國記者斯坦因談話時曾說:「我自己曾經有過處於少數地位的情況。在這種時候,我所能做的只有等待。」毛澤東也是善於迂迴的領導者。他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為了進攻而防禦,為了前進而後退,為了向正面而向側面,為了走直路而走彎路,是許多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現象,何況軍事運動。」周恩來說:「正確的意見常常是要經過許多等待、迂迴才能取得勝利,為大家所接受。」「毛主席當著他的意見沒有被大家接受時,他就等待,有機會他就又講,又教育,又說服。」

井岡山和贛南閩西鬥爭中,毛澤東的遊擊戰法和運動戰法已蘊含了迂迴、等待的智慧。毛澤東上井岡山不久,很快總結出從前井岡山的一個叫朱聾子的「山大王」採取「不要會打仗,只要會打圈兒」的方法與官兵周旋了幾十年的經驗。提出:既要會打圈,又要會打仗。打圈是為了避實擊虛,強敵來了,先領他轉幾個圈子,等他暈頭轉向暴露出弱點以後,就抓準狠打,打得乾淨利落,打得要有收穫,既消滅敵人,又繳獲武器。

(作者為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馬恩沒用過「黨性」和「人民性」概念嗎
    原標題:馬恩沒用過「黨性」和「人民性」概念嗎   尹韻公研究員在《北京日報》發表的《一個經典觀念的邏輯起點和歷史起點——關於「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以下簡稱「尹文」)一文,拜讀之後,頗受啟發;但尹文對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黨性」和「人民性」概念的考察似有疏漏
  • 「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
    我國在新近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是對未來5年人口變動趨勢的回應,體現了人口政策的重心變化。 人口的變化趨勢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必須做出前瞻性的安排,才能及時應對和調整。那麼,「十四五」時期人口狀況如何?應如何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包容性?
  • 衡量一個城市人民性建設水平,有哪些指標?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性是城市的根本屬性。人民是城市發展的根本主體、根本動力,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是城市發展的目的。全面把握人民城市的理論內涵、哲學本質,全面、系統、協調地推進人民城市建設,對於建設更高治理水平的城市、市域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當代中國城市實踐,是研究人民城市的現實根基。我國城鎮化進程雖一波三折,但總體在不斷推進。
  • Science:如何使你的研究團隊更有包容性?
    事實上,「無障礙性(Accessibility)」應該成為實驗室或團隊核心價值觀和行動的一部分。「無障礙性不應該是心血來潮的一種東西,它應該貫穿你的整個研究計劃。」「100%的無障礙性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完全清楚別人有什麼需求。因此,要實現儘可能多的包容性,就應該儘可能多地與實驗室成員分享信息。」天文學家、數據科學家和自由職業顧問Jesse Shanahan說,她的客戶範圍非常廣泛。例如,你應該告知團隊成員們入口和洗手間的位置信息,並在食物上貼過敏源的標籤。
  • 和家園·求是小學簡介
    傳承浙大百年風採 參照英國伊頓貴族公學原型設計  和家園·求是小學 盡顯高雅人文格調  即將進駐和家園的求是小學位於和家園位於雍園組團以西,沿楊梅山路,總建築面積達到14000餘方。  全部採用國際化、小班化辦學模式  硬體達全國領先水平 打造求是標杆新校區  求是教育集團,在杭州乃至浙江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百年學府浙江大學的附屬小學,她擁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背景。
  • 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獲2017「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因其在單分子生物學和精準醫療領域的卓越成就,榮獲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中央首提「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啥意思?
    來源 |《半月談》2021 年第 1 期,原標題《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作者 |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楊舸我國在新近發布的 " 十四五 " 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 " 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這是對未來 5 年人口變動趨勢的回應,體現了人口政策的重心變化。
  • 中央首提「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啥意思?
    應如何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包容性?   我國人口態勢正發生重要轉變,未來十年是我國人口發展的關鍵轉折期。   不僅如此,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受教育結構將顯著改善,到「十四五」末,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比例將上升至27%,我國未來將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勞動力,成為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撐性力量。   「十四五」規劃《建議》為未來生育政策定調——包容性。
  • 報告:包容性和多樣性如何「激活」旅遊業
    首先,當我們提到多樣性和包容性(D&I)時,並不總是很清楚我們指的是什麼。儘管這些概念對世界各地的企業都很重要,但不同公司、不同行業對多元化和包容性工作場所的定義可能大相逕庭。雖然多樣性和包容性常常被混為一談,但它們並不是一回事。
  • UNDP《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 探究社會創新推動包容性人類發展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3日訊 (記者 李文媛) 以「 通過社會創新促進包容性的人類發展」為主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日前在京發布《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旨在支持中國通過社會政策和公共治理領域的創新來應對新時期的挑戰。
  • 求是小學落戶坤和·和家園
    昨日,杭州黃龍百萬平方米城市大盤坤和·和家園與杭州最優秀的老牌名校——杭州求是教育集團籤訂合作辦學協議書,合辦國際級精品小學。據悉,新的和家園·求是小學坐落於和家園雍園組團西側,將全部採用國際化、小班化辦學模式。學校規劃承襲百年浙大人文風採,參照世界著名貴族學校英國伊頓中學的設計理念,規劃建造現代化、高標準的教學樓、綜合樓、多功能教室、文體樓、風雨操場等。
  • 城市性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要做好市域社會治理,一是抑負揚正,以人民性統領城市性,使人民性貫穿「以空間管理為起點、以經濟管理為基礎、以社會治理為重點、以組織管理為保障」的全過程;二是化整為零,以結構化破解碎片化,整合市域社會治理領導機構,建構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三是賦權增能,增強市域和基層行動主體權能,城市政府要做社會建構的使動者、促動者,培育現代公民和社會,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 2019年度求是獎揭曉,浙大青年女科學家獲獎!
    9月21日晚,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的「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舉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獲頒「求是終身成就獎」,邵峰、顏寧兩位學者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機制防控團隊和12名青年科學家分獲「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和「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 陳十一、謝曉亮獲2017年度「求是獎傑出科學家」
    「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復旦大學承辦。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先生以及顧問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施一公,復旦大學校領導、求是獎評委、往屆求是獎獲得者以及復旦大學師生代表等約400人參加了典禮。
  • 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 陳十一、謝曉亮獲傑出科學家獎
    原標題: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  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左)和「衛星之父」孫家棟(右)為陳十一(中)頒獎。澎湃新聞記者周航圖  據《勞動報》報導,昨天,「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復旦大學舉行。
  • 將整合感知功能作為解決自閉症、神經多樣性與包容性的方法
    一個人到場的便利性被淹沒在「無障礙」的通用術語中,這讓建築對不同能力人群具有包容性成為易於實現的目標。更值得關注的是,建築對社會和空間因素的一貫誤判將加劇普通人群和神經多樣性特殊個體i之間的分化。包容性,作為一種社會行為,通常被視作一種歡迎態度。然而,正如薩拉·艾哈邁德在多樣性和種族主義研究中所闡明的那樣,「歡迎」即指一方並非主人翁[2]。
  • 【求是網】十九大·理論新視野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的指導下,由求是網策劃設計搭建「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專題,牽頭協調黨建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紫光閣網、人民論壇網、中國共產黨歷史網、理論網、國史網、中國理論網、馬克思主義研究網、理論中國網、宣講家網等12家重點理論網站參與,以凸顯權威專業特色優勢,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創新打造「
  • 浙江大學與貴州遵義攜手發展紀實——求是之光 照耀西部
    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竺可楨校長和浙大師生力行「求是」作風,不屈不撓、奮發圖強,何家巷內刻苦攻讀,湄江湖畔弦歌不輟。當時,整個中國物價飛漲,人民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浙大學生大多家在淪陷區,經濟來源斷絕,靠公費、借貸艱難度日。教授和職工雖有薪給,但多半拖老帶小,積蓄少、開支大,生活拮据。儘管困難重重,但浙大師生並沒有被嚇倒,仍致力於教學科研。
  • 包容性發展更具開放性普遍性可持續性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海南博鰲4月15日電 記者何偉報導:今天下午,博鰲亞洲論壇舉行「包容性發展——健康、有序的增長」分會,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出席,就如何理解和實踐包容性發展的理念發表講話。 曾培炎說,包容性發展是不同國家、民族與公民共同發展、平等參與、成果共享的發展模式。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