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提「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啥意思?

2021-01-19 瀟湘晨報

來源 |《半月談》2021 年第 1 期,原標題《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

作者 |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楊舸

我國在新近發布的 " 十四五 " 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 " 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這是對未來 5 年人口變動趨勢的回應,體現了人口政策的重心變化。

人口的變化趨勢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必須做出前瞻性的安排,才能及時應對和調整。那麼," 十四五 " 時期人口狀況如何?應如何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包容性?

我國人口態勢正發生重要轉變,未來十年是我國人口發展的關鍵轉折期。人口總量仍然保持增長,增速卻在不斷下降,2019 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降至 3.4 ‰,預計到 2027 年,我國人口將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負增長;隨著 " 全面二孩 " 政策帶來的出生高峰過去,我國出生人口已經連續 2 年下降,若沒有後續政策刺激,將繼續回落,總和生育率將下降到 1.5 以下,加入世界低生育率國家的行列。

受人口周期變動的影響,我國老齡化進程將進入加速周期,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規模從 2020 年的年增長 800 萬,到 2029 年的年增長 1300 萬;勞動年齡人口的規模和比重早於總人口開始了負增長,育齡期婦女的規模也將下降,推動出生人口的規模繼續下降。

▲家長帶著孩子參加 " 爬爬賽 " 李欣 / 攝

儘管如此,我國依舊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規模龐大的具有基礎教育水平的勞動力群體為我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貢獻了豐富的人口紅利,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是我國經濟發展保持韌性的秘訣,人口總撫養比依然較低,處於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黃金期。

不僅如此,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受教育結構將顯著改善,到 " 十四五 " 末,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比例將上升至 27%,我國未來將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勞動力,成為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撐性力量。

" 十四五 " 規劃《建議》為未來生育政策定調——包容性。公眾對於包容性的認知首先來自發展經濟學領域,包容性發展區別於單純追求經濟的增長,強調共享發展的成果,維護社會的平等和公平,保護弱勢群體,維持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從而最終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可以解讀為均衡性、全面性、長期性和可持續性。

人口發展的 " 均衡性 " 不僅要求人口自身要素的相互協調,也要求人口與社會、人口與經濟、人口與環境、人口與資源之間的相互匹配,這是我國多年人口計劃生育施政經驗的總結。人口政策應是 " 全面性 " 的政策,應在經濟、社會、文化、產業、資源、環境等國家運轉的綜合戰略中充分考慮與人口相互作用,才能實現人口與外部要素的協同發展。人口變化的 " 長期性 " 需要人口政策具有前瞻性的視野,提前預警人口安全問題,及時調整人口政策方向。人口政策的調整需得到充分論證,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國情,適應社會主流價值觀念,才具有 " 可持續性 " 的能動力。

如何增強包容性?

具體來說,我國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人口政策,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規避人口風險。

首先,清理不利於維護生育權利的政策條款。當前生育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生育意願的低迷,人們理性生育意願下的子女數已經低於政策允許的子女數,即便完全放開生育限制,生育率也未必回升。應系統性建立生育友好的制度環境和文化環境,清除在過去控制生育環境中形成的固有思維,修正不合時宜的政策條款,增強公共政策、文化輿論、社會環境對生育更廣泛的包容性。

▲一名助產士在為剛出生的嬰兒穿衣服 鄧華 / 攝

其次,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支持家庭發展,拓寬人口政策的覆蓋範圍。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福利不僅關係到生育決策,也關係人民的幸福生活。家庭具有生育、撫育、教育、養老等功能,人口再生產是家庭決策的重要方面,家庭運轉的狀況決定了人們的生育選擇。我國正在建立起更全面的家庭支持體系,從婚戀、生育、就業、照料、教育等多層次、全方位地支持家庭生育和兒童成長。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各級公共財政的支付能力有限,需要的是匹配中國國情的、可持續性的政策體系。

第三,繼續做好優生優育,增強人口素質。近年來,我國實施了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保障工程,醫療機構和基礎衛生服務機構在孕前優生教育、孕期保健、出生缺陷篩查、嬰幼兒計劃免疫和餵養指導等方面開展了細緻的工作,顯著降低了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發生率。除此之外,增強人口素質工作正在向健康和教育領域延伸,促進人力資本優化。

第四,創新人口長期戰略,規避人口遠期風險。人口發展具有規律性和可預判性的特點,低生育率水平下必須對人口發展的遠期風險進行提前預警,才能儘可能減少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除了堅持人口長期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口統計和人口監測的跨越式發展,為長期人口風險評估體系的建設提供了保障。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央首提「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啥意思?
    我國在新近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是對未來5年人口變動趨勢的回應,體現了人口政策的重心變化。   人口的變化趨勢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必須做出前瞻性的安排,才能及時應對和調整。
  • 「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
    我國在新近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是對未來5年人口變動趨勢的回應,體現了人口政策的重心變化。 人口的變化趨勢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必須做出前瞻性的安排,才能及時應對和調整。那麼,「十四五」時期人口狀況如何?應如何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包容性?
  • 民政部部長: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 生育政策需增強包容性
    來源:第一財經民政部部長: 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 生育政策需增強包容性作者: 劉展超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表示,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方面,《建議》提出,要「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因此,「十四五」應穩妥推進生育政策改革,儘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與此同時,也要推進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降低養育孩子的家庭成本,形成育兒友好型的社會環境,提高家庭生育意願和養育子女的能力。「內卷」的育兒路丁逸對第一財經稱,雖然覺得孩子可愛,但並不覺得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馬光遠:最終壓垮房地產泡沫的是低生育陷阱
    這意味著,中國事實上已經陷入了「低生育陷阱」,這個數字不僅僅在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也是比較低的數字。二孩政策並沒有改變人口出生率下滑的態勢,二孩政策的效應在遞減。同時,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69,也低於公認的替代率2.1。另外,中國的育齡婦女人數在過去10年減少了超過4000萬。
  • 任澤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生育政策面臨重大調整。 人口問題事關國家興衰和民眾福祉,是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的命運和前景取決於人口,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把少子化視為國難。
  • 生育行為何時需要政策介入?
    近年來,生育水平與生育政策往往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不論是公知大V,還是普羅大眾,都樂於就這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無論是從個人經歷還是從數據分析上都能爭論一番。
  • 日月星辰中的「辰」到底啥意思?
    「日」即太陽,「月」即月亮,「星」則是星星,那「辰」是什麼意思?在《山海經》中就講到了日月星辰,是日月星辰的由來的最早記載:「首生盤古,垂死化身。……左眼為日,右眼為月。……發髭為星辰。」可見「辰」又有點跟「日、月、星」不同,日月星辰中的「辰」到底啥意思?
  • 新方位是什麼意思?人民日報首提中國經濟「新方位」
    「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徵,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新狀態,要有定力。  「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新狀態,還要會作為。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方位,「怎麼幹」?腳下要有新實踐。
  • 番茄紅素:保護前列腺,增強生育能力,讓男人更健康!
    然而,番茄紅素具有優越的生理功能,它不僅具有抗癌抑癌的功效,而且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等各種成人病、增強人體免疫系統以及延緩衰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2003年,美國《時代》雜誌把番茄紅素列在「對人類健康貢獻最大的食品」之首,番茄紅素也因此被稱為「植物中的黃金」,番茄紅素已在歐美、日本和中國港臺地區被廣泛接受。對防治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癌、肺癌、胃癌、乳癌有奇效,有效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和複製,被西方國家稱為「植物黃金」。
  • 包容性發展更具開放性普遍性可持續性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海南博鰲4月15日電 記者何偉報導:今天下午,博鰲亞洲論壇舉行「包容性發展——健康、有序的增長」分會,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出席,就如何理解和實踐包容性發展的理念發表講話。 曾培炎說,包容性發展是不同國家、民族與公民共同發展、平等參與、成果共享的發展模式。
  • 二孩政策普遍放開:男女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少歲?
    二孩政策普遍放開: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少?  上周四,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消息公布。具體政策尚未落地,但一些「大齡」備孕者已經到醫院諮詢了。  生育黃金年齡男性也適用  今年40歲的季先生有一個8歲的兒子,他總是羨慕地看別人有兩個孩子。「全面二孩」政策曙光出現後,他既激動又焦慮。激動的是,今後至少可以有兩個孩子了;焦慮的是,最近一年他一直在忍受性功能障礙的困擾。他覺得這種事情說出去很丟面子,之前一直沒到醫院就診,但現在不得不去醫院了。
  • 1980—1984年中國生育政策:提倡只生一孩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實習生金慧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人口和社會發展報告2014——人口變動與公共服務》,梳理了1980—1984年中國生育政策。1970—1980年的「晚、稀、少」的政策推行後非常有成效,但是,由於人口增長慣性的存在,根據有關方面的預測,要實現在20世紀末人口總數不超過12億人的目標,必須實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獨生子女政策。
  • 詩中常說「夜未央」,西漢皇宮也叫未央宮,未央到底是啥意思?
    古文中經常看到「未央」一詞,未央到底是啥意思呢?先查出處。《詩經》這個詞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庭燎》,有句云:「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未央,夜很好理解,夜晚之意;未很好理解,沒有的意思;難點在於央。
  • 常說: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面藏,啥意思?說出了人的欲望
    文/尋瀾 常說: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面藏,啥意思?說出了人的欲望在整個世界範圍中,中華漢字的表現力可以堪稱是一流的。說起俗語,那可有的聊了,因為俗語雖然字面意思上比較通俗,但是背後的深刻含義卻是難以估量的,一個人無論是否有文化,都可以很輕鬆的讀懂俗語。而俗語背後所體現出來的道理以及經驗也是難能可貴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介紹一句:「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這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日月星辰中的「辰」到底啥意思?能和太陽月亮並列,它可大有來頭
    「日」即太陽,「月」即月亮,「星」則是星星,那「辰」是什麼意思? 在《山海經》中就講到了日月星辰,是日月星辰的由來的最早記載:「首生盤古,垂死化身。
  • UNDP《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 探究社會創新推動包容性人類發展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3日訊 (記者 李文媛) 以「 通過社會創新促進包容性的人類發展」為主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日前在京發布《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旨在支持中國通過社會政策和公共治理領域的創新來應對新時期的挑戰。
  • 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大事二:  首提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都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