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本強
中新網證券頻道從雙匯集團官網獲悉,雙匯集團就日前媒體廣泛報導的的「瘦肉精」豬肉事件做出回應,聲明稱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是雙匯集團下屬子公司,對此事給消費者帶來的困擾,雙匯集團深表歉意。(搜狐網3.16)
雙匯的姿態很明顯:含「瘦肉精」的問題產品是由其子公司濟源食品公司生產,此惡性案件集團公司並不知情,與集團總公司毫無關係,反正消費者已經吃了,沒有吃死人,我們已經道歉了,吃不吃以後您自個看著辦。當然,這僅是根據雙匯的回應作出的臆斷,但從其回應來看,其司馬昭之心已昭然若揭。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食品安全保障的缺失,必然導致消費者人身安全陷入泥沼。在全民憂「食」的現實語境下,食品安全已然風聲鶴唳,全民皆兵。回顧2010年,食品問題頻仍,三聚氰胺不時「露臉返場」,一滴香「起死回生」,增白麵粉、毒大米挑戰著公眾的忍耐度,將公眾推到了民生的「生」的邊緣。
雙匯「瘦肉精」重現,公眾並沒有瘋狂的指責批評,一方面從三聚氰胺開始,公眾對食品安全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頻現的食品安全事件錘鍊了公眾的神經免疫力;另一方面,公眾並不是不解風情,轟轟烈烈的三聚氰胺事件過後,公眾對知錯能改的民族企業給予了最高的包容。因而,雙匯完全可以坦誠些,再坦誠些,但從雙匯的回應來看,他們距離坦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僅僅是道歉就可以鳴金收兵了?一紙道歉將責任完全推給了下屬子公司,這紙道歉更像是推卸責任的聲明將總公司從事件中摘出來,撇乾淨。如果事態得不到有效制止,雙匯完全有可能將子公司永遠關停,這樣就可以完全丟卒保車了。這種「雙匯式」一廂情願,並不見得公眾能夠領情,更像是將消費者當傻子在哄著。設若能夠坦誠相見,及時整改,定會獲得消費者的諒解,但與消費者躲貓貓、打擦邊球,必將激起民意的反彈。與一紙道歉相比,雙匯更應及時回收問題食品、退換消費者手中的食品、嚴肅處理直接責任人,令人遺憾的是,諸多舉措,仍待自閨中,我們難以得瞻。
歸根結底,食品安全問題頻仍,離不開兩個現實:首先,制度肌無力。在食品安全問題處理上,對違法企業處理過於寬鬆,應適用嚴懲原則,惡性案件要處罰到心驚膽顫,傾家蕩產,追究刑事責任,使其不敢輕易犯險,用制度強化質量意識;其次,食品企業缺乏價值觀念和精神信仰,固然追求最大利潤是企業的唯一目的,但斷不能忘記做事先做人,一個名企不僅是企業實力過硬,更要有過硬的質量和人文關懷,只有關注消費者、注重消費者體驗的企業才能夠贏得市場。
雙匯是一個資產逾百億的食品公司,從其聲明來看,竟然對子公司的食品問題毫不知情,雖然將總公司摘得很乾淨,但難脫管理監督失察之責,更可見,其內部管理的混亂。雙匯的聲明貌似智慧,但卻忽視了這種雕蟲小技必定要淹沒在公眾的集體智慧中,看似大智若愚,實則大愚若智。
唯有過硬的質量才是企業長盛不衰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