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高管層急釋改革路線 史密斯菲爾德將成棋子

2020-12-02 東方財富網

摘要

雙匯發展高管層急釋改革路線 史密斯菲爾德將成棋子

  在業內人士看來,雙匯發展在國內擁有市場、渠道和消費者基礎,若能加大發展史密斯菲爾德這個品牌的產品對於自身和母公司的業績都是有利的

  10月27日,對於「肉老大」雙匯發展來說是個「黑色」的日子,其股價當日跌停,而導致公司股價出現大幅震蕩的主因,則是一份第三季度營收、淨利均下降的成績單。

  作為肉製品加工行業的龍頭企業,雙匯發展在萬洲國際成功上市後,迎來業績的下滑,引發資本市場不小的「震動」。為此,雙匯發展及萬洲國際的相關負責人近日就雙匯發展當前面臨的困難集體發聲,並向投資者闡釋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

  第四季度或扭轉業績下滑

  雙匯發展第三季度業績「雙降」不僅拖累其股價下跌,在香港上市並且持有雙匯發展約73.26%股權的萬洲國際也未能倖免,其股價於10月27日大幅下挫19.87%,並跌破公司每股6.20港元的發行價,至今仍在發行價之下。

  數據顯示,雙匯發展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32億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32 億元,同比增長11.6%。但其第三季度經營低於市場預期:營收121億元,同比下降0.7%,淨利潤10億元,同比下降15.7%。

  對於公司第三季度業績下降的原因,萬洲國際副總裁、CFO郭麗軍表示,雙匯發展第三季度銷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主要三個原因:其一,國內經濟放緩,造成肉製品消費下降。其二,限制「三公消費」讓福利及禮品消費受影響。三季度期內有國慶及中秋節,本是傳統的銷售旺季,但2014年情況有變,特別是9月份的銷售明顯下滑。其三,雙匯產品結構正經歷調整,低端、老舊產品被淘汰,但新產品投入市場效果尚未顯現,影響了總體銷量。

  雖然第三季度業績出現了下滑,不過,在雙匯發展的高管們對國內肉製品的未來市場充滿信心雙匯發展總裁張太喜對記者表示,四季度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預計雙匯發展四季度業績不會有明顯反彈,但不會像三季度那樣下降。

  同樣,長江證券也認為,有把握確認三季報是雙匯發展基本面的底部,四季度大概率利潤恢復正增長,環比趨勢穩健向上可期。「消費品細分子行業龍頭深度轉型的代表,可期待的不僅僅是肉製品新品本身,更在於如何重塑細分需求-產品設計-品牌塑造-營銷方案-商業模式,從而給予市場對這個行業更大的想像空間。」

  加大產品結構調整謀深度轉型

  舊產品處於產品升級或被淘汰狀態,而新產品還沒未釋放出其價值,加上外部環境變化,讓雙匯發展在第三季度表現一般。為此,調整產品結構,擴大轉型,成為雙匯目前的主要課題。

  「2015年肉製品將通過調結構、擴網絡轉型,目標是做大規模。」張太喜表示,雙匯下一步可能從產品結構、銷售網絡、營銷推廣等方面進行大的改革,目標還是做大銷量產生規模效益。

  談到具體的改革內容,雙匯發展的改革路線圖已經明晰:未來要在西式低溫、中式餐桌、差異化以及次新品是肉製品變革的四大方向打開肉製品的增長空間。「我們預計美式熱狗腸、海威夷香腸、黃金熱狗、培根、火腿切片等五大西式產品群,預製產品、中式菜餚、涮鍋系列等『進廚房上餐桌』的產品群將在2015年分別貢獻2萬噸的增量,差異化休閒類產品、次新品以及老十大明星單品的升級版則分別貢獻3萬噸、8萬噸和5萬噸增量,從而完成20萬噸的合計增量,同比增長10%。」張太喜表示,今年10月份,公司已與國內頂尖營銷機構梅高公司籤署了5+1合作項目合同,對下步開發5大類西式產品和1種高溫新產品進行全方位的策劃和設計;同時和國內知名電商平臺積極商討合作方案,實現線下與線上的全覆蓋。

  另據雙匯發展高管介紹,其也在渠道上加緊布局,未來5年,肉製品業務計劃每年增加網點10萬個以上,到2020年底銷售網絡超過130萬個;生鮮業務計劃每年增加網點1萬家以上,到2020年底銷售網絡超過10萬家。

  史密斯菲爾德將成擴張重要棋子

  鞏固完善母品牌,引進開拓子品牌,豐富優化副品牌成為雙匯發展此次深化改革的主旋律,而作為雙匯發展去年最大一筆海外動作,萬洲國際收購的美國最大豬肉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在接下來將成為公司在中高端生鮮產品的一個發力點。

  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史密斯菲爾德為萬洲國際的肉製品營業額貢獻36億美元,經營利潤貢獻2.22億美元;生鮮豬肉部分營業額貢獻33億美元,經營利潤貢獻0.82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來自美國的冷鮮肉在國內仍處於推廣期,雙匯發展上半年與其僅發生1.5 億元關聯交易;產品在國內也還只限於冷鮮肉,受限於政策因素,沒有肉製品進口。

  雙匯發展董事會秘書祈勇耀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史密斯菲爾德在國內市場的肉類產品的運營全部交由雙匯發展負責,將會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量。

  而據記者了解,史密斯菲爾德品牌肉製品加工車間正在鄭州建設中,將在2015年下半年投產。而史密斯菲爾德的生鮮肉已經成為雙匯發展擴張的一個重要棋子。

  「自今年三月份第一家店開業後,目前」史蜜斯「品牌冷鮮肉已在河南市場銷售,網點已鋪設30家,本月底將在北京、杭州等地開店,未來史密斯菲爾德冷鮮肉門店將在全國範圍內擴張。將網點拓展到主要一線城市,增至200-300家。」史密斯菲爾德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璐如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雙匯發展與史密斯菲爾德結盟後,外界對雙方合作給予期待,因為美國豬價與中國相比有不小的成本優勢,適宜進口原料豬肉、豬下水等。不過在收購後受美國疫情影響,雙方協同效用的發揮一度受限。但這一局面正在扭轉。

  今年9月份,雙匯發展曾發布公告稱,公司凍豬肉產品首批獲得俄羅斯農業監管部門批准進入俄羅斯市場,預計年內發生交易金額3.2億元人民幣。

  萬洲國際副總裁、CFO郭麗軍對此次出口俄羅斯豬肉一事表示,「本次雙匯對俄羅斯出口豬肉正是同史密斯菲爾德協同效應的一個表現。」俄羅斯客戶曾是史密斯菲爾德的客戶,由於俄對美封關,所以轉向雙匯購買。

  一方面在國內大力擴充「史密斯」品牌冷鮮肉銷售門店,做雙匯冷鮮肉高端品牌;一方面利用進口豬肉價格優勢做原材料。不過,從目前來看,史密斯菲爾德這個「洋品牌」短期內給雙匯帶來的貢獻有限。

  萬洲國際相關負責人表示,「萬洲國際的也希望利用史密斯菲爾德和全球連鎖餐飲企業的合作關係,提升兩個品牌在餐飲渠道的銷售額。而來自西班牙康博菲爾(萬洲國際通過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從而獲得康博菲爾37%股權)的肉製品也正在籌划進入中國市場。」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雙匯發展在國內擁有市場、渠道和消費者基礎,若能加大發展史密斯菲爾德這個品牌的產品對於自身和母公司的業績都是有利的。「於自身的利好體現在促進產品升級、研發和生產更多口味新產品以參與市場競爭。更為重要的是國內當下有消費升級基礎,消費者的需求也更為多樣化,為企業的創新、產品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

(責任編輯:DF120)

相關焦點

  • 史密斯菲爾德創始人曾孫辭職 雙匯稱系個人行為
    距離9月26日雙匯國際控股公司以71億美元成功完成對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商及生豬養殖商史密斯菲爾德的收購不到一個月,有報導稱,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宣布,公司創始人曾孫約瑟夫·劉特四世(JosephW.LuterIV)辭去公司董事會執行副總裁職位,辭職於10月11日生效。
  • 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獲美政府批准
    新華網華盛頓9月6日電(記者高攀 王宗凱)美國食品公司史密斯菲爾德6日宣布,中國雙匯國際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交易已獲得美國聯邦政府批准。
  • 史密斯菲爾德股東Starboard改變立場 支持雙匯收購
    持有史密斯菲爾德股權的對衝基金Starboard Value LP 此前曾表示,或投票反對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21日報導, Starboard Value LP改變了之前一直反對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態度。該基金稱,由於沒有替代性收購交易,現在將投票贊成雙匯這筆規模為47億美元的收購交易。
  • 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遭股東狙擊 美參院提食品安全
    現在,雙匯的收購則遭到了對衝基金的金融「狙擊」,或將成為又一個典型案例。美國參議院農業委員會主席也稱「必須考慮中國和雙匯在食品安全上的不良記錄」,卻不提中國的豬肉標準比美國更為嚴格。:抬股價是核心 哄拆分是手段5月29日,世界最大豬肉加工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與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表聯合公告,宣布雙匯將全資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包括其債務在內,此項交易價值約71億美元(約437億人民幣)。
  • 萬隆:遠離雙匯「太子」之爭
    交易  正當外界以驚人篇幅討論史密斯菲爾德與雙匯這場閃婚之時,萬隆並未如外界猜測的那樣呆在美國維吉尼亞或紐約的某個豪華酒店套間,而是呆在漯河一棟18層地標式的橢圓體建築內。這棟名為雙匯大廈的大樓看上去頗為陳舊,最醒目的當屬裙樓上方一排三米多高的紅色大字:「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
  • 美豬肉企業史密斯菲爾德暴發新冠疫情 為萬洲國際子公司
    同時,雙匯發展回應新京報記者稱,與史密斯菲爾德只是兄弟公司,並非隸屬關係,暫不清楚其詳情。史密斯菲爾德工廠成美國最大疫情暴發點據外媒報導,暴發疫情的是史密斯菲爾德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蘇福爾斯豬肉加工廠,目前已有640餘例新冠肺炎病例與該工廠有關,其中,已有一名工人死亡。
  • 美國原料中國生產 史密斯菲爾德啟動「中國計劃」
    自2013年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之一的史密斯菲爾德之後,萬洲國際對於該公司的部署也停留在向中國出口原料上,然而就在2015年末,萬洲國際宣布將投資建廠,在中國生產史密斯菲爾德品牌的豬肉製品。與國內其他肉製品企業向國內直接進口國外產品的做法不同,萬洲國際此次將生產也轉移到了中國市場,一系列行為被業內解讀為史密斯菲爾德的「中國計劃」已經啟動。
  • 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遇阻 業務分拆壓力增大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19日消息稱,雙匯國際雖試圖以31%的溢價收購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Foods),但目前仍面臨一系列問題,投資方擔心對史密斯菲爾德市值估價過低,另外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及該公司垂直一體化的運營模式的擔憂仍困擾。
  • 萬洲國際子公司史密斯菲爾德斥資約10億元收購美國豬肉企業
    萬洲國際子公司史密斯菲爾德斥資約10億元收購美國豬肉企業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6-11-22 12:08 來源:
  • 史密斯菲爾德一季淨利飆升近5倍 創歷史同期最佳
    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Foods Inc.)第一季度業績創歷史同期最佳,淨利潤飆升近5倍。新鮮豬肉需求強勁推動其業績大幅攀升。
  • 美國貝爾蒙特大學學生團赴雙匯總部參觀遊學
    參觀過程中,當學生團聽到講解員介紹「在雙匯,一頭豬可以分割成260多種產品在認真聆聽雙匯的簡要發展歷程後,更是豎起大拇指,為雙匯點讚。  學生團團員對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收購美國知名豬肉食品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公司表示關注
  • 倫敦博物館將遷往史密斯菲爾德
    英國規劃局已給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亮綠燈,即將遷往其在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3.37億英鎊的新家現倫敦博物館英國規劃局已經審批倫敦博物館遷往至西史密斯菲爾德一歷史建築內,其建造價值高達3.37億英鎊。
  • 99%股票+1%資產=約402億元 雙匯發展吸並雙匯集團是樁好買賣嗎?
    雙匯發展近日發布重組預案,擬對控股股東雙匯集團作價約402億元實施吸收合併。  一時間,外界驚呼雙匯發展的市值將從800億邁向1200億,其實,這是一個誤讀。
  • 昨夜今晨大事:今日頭條CEO深夜致歉 蔡英文急否認說「川普是棋子」
    外交部:fake news;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深夜致歉:產品走錯了路;蔡英文急否認說「川普是棋子」。要聞:習近平和特雷莎·梅分別向中英政黨對話十周年致賀信第十屆中英政黨對話10日在北京舉行。自由貿易帳戶是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一大創新。當得知依託該貿易帳戶從境外融資平均利率不到4%時,李克強滿意地說,這件事做好了可以倒逼國內銀行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更大激勵創業創新。
  • 雙匯發展募資70億元:完善產業鏈 進一步提升自動化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通過此次募資,雙匯發展將對部分屠宰和肉製品產能進行技術改造,引進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及設備,優化工藝流程和產品結構,實現集約化生產,提升肉類加工業務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實現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提速增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雙匯發展既面臨新的挑戰,也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
  • 雙匯的道歉是「大愚若智」
    作者:張本強中新網證券頻道從雙匯集團官網獲悉,雙匯集團就日前媒體廣泛報導的的「瘦肉精」豬肉事件做出回應,聲明稱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是雙匯集團下屬子公司,對此事給消費者帶來的困擾,雙匯集團深表歉意。回顧2010年,食品問題頻仍,三聚氰胺不時「露臉返場」,一滴香「起死回生」,增白麵粉、毒大米挑戰著公眾的忍耐度,將公眾推到了民生的「生」的邊緣。
  • 雙匯發展回應火腿檢出非洲豬瘟傳言:加工過程可殺死病毒
    同日,幾輛載滿雙匯集團旗下生豬的卡車從黑龍江開往河南,生豬開始在車上死亡。8月16日凌晨,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檢測確認,在卡車中死亡的30頭生豬患上的正是致死率100%的非洲豬瘟。隨後不久,雙匯發展位於鄭州的子公司緊急成立專門機構處理此事,這批生豬及圈內待宰的其它生豬共計1362頭被全部撲殺並進行無害化處理,鄭州雙匯屠宰廠暫停生產,同時對廠區內出入人員、車輛、圈舍及有關物品進行徹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