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募資70億元:完善產業鏈 進一步提升自動化水平

2021-01-19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

金融界網站網1月14日消息 近日,雙匯發展完成定增,募集到70億元資金將用於擴充肉雞、生豬產能建設以及生豬屠宰及調理製品、肉製品加工技術改造項目等。值得關注的是,通過此次募資,雙匯發展將對部分屠宰和肉製品產能進行技術改造,引進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及設備,優化工藝流程和產品結構,實現集約化生產,提升肉類加工業務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實現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提速增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雙匯發展既面臨新的挑戰,也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為此,他們制定了「調結構、擴網絡、促轉型、上規模」的發展戰略,通過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由工業化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轉變,持續激發主業活力,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整體實力。

推進工業改造升級 實現集約化生產

目前,中國肉類行業集中度較低,市場波動風險較大,不利於行業的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因此,提升產業集中度,提升技術水平已成為中國肉類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多年來,雙匯發展堅持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肉類加工效率不斷提升,產品結構持續調整,推動工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作為行業優勢企業,雙匯發展可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管控優勢、研發優勢、產品優勢、品牌優勢,大力發展主業促進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從而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據介紹,雙匯發展此次技術改造主要包括生豬屠宰及調理製品技術改造項目和肉製品加工技術改造項目。其中,生豬屠宰及調理製品技術改造項目是對其下屬漯河屠宰廠原有屠宰產能、調理製品產能等整體升級改造,漯河屠宰廠是2000年引進的中國第一條機械化冷鮮肉生產線,已運行20年,本次改造的目的是由機械化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

該項目達產後生豬屠宰產能約150萬頭/年;調理製品產能約45300噸/年。整體來看,項目建成後在提升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程度的同時,生產的安全性也進一步提升,環保安全大幅改善。改造後的生產線將引入自動化機器人,大幅度提升自動化水平,並引入信息化專業軟體,與現有信息系統無縫銜接,實現對生產加工過程的全程數位化管控。

另一項肉製品加工技術改造項目,實施地點為河南省漯河市。項目將對部分肉製品生產車間整體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肉製品生產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項目達產後年產肉製品約60000噸,可使產品結構得以優化,主要轉變為中高檔產品,銷售收入提升幅度較大,且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明顯提升。

有分析指出,「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的屠宰行業發展方向對屠宰現代化水平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是建立現代化屠宰加工企業的必要條件。雙匯發展通過持續的產業升級,引進先進的肉類屠宰技術和設備,是企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繼續領導行業發展趨勢的重要舉措。

肉類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

有資料顯示,我國肉類消費市場巨大,畜禽養殖具有穩定的增長需求。目前,雙匯發展的屠宰業務、肉製品業務均處於國內領軍地位。本次非公開發行將有利於雙匯發展完善產業鏈,實現產業協同,壯大企業規模,進一步增強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據了解,為了保持雙匯發展在行業內的設備和品控優勢,企業先後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引進5000多臺套技術設備,建設現代化加工基地,推動工藝技術和裝備不斷升級,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在裝備升級的同時,雙匯發展建立了科學完善的食品質量及安全管控體系,實施全程信息化的供應鏈管理和食品安全控制,有效追溯產品質量信息,確保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

雙匯發展在中國肉類行業率先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創新能力居行業前列。企業在產品創新研發領域持續投入,強大的綜合研發能力確保在生產加工技術和新產品開發方面領先對手,保持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在信息化方面,雙匯發展將信息化引入生豬屠宰和肉製品加工業,利用信息化實現了採購、生產、銷售的流程再造。自1998年上市以來,雙匯發展不斷優化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同時,雙匯發展依靠資本市場,累計進行了兩次股權融資(不含本次再融資),募集資金合計9.12億元,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股東帶來持續、穩定回報,累計向股東現金分紅364.72億元。

30多年彈指一揮間,雙匯發展一直堅持以屠宰和肉類加工為核心,抓住機遇、克服困難、創新發展,從漯河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世界,在引領行業變革中持續發展,形成了核心競爭優勢,雙匯「開創中國肉類品牌」,已成為我國肉類行業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之一。

相關焦點

  • 99%股票+1%資產=約402億元 雙匯發展吸並雙匯集團是樁好買賣嗎?
    雙匯發展近日發布重組預案,擬對控股股東雙匯集團作價約402億元實施吸收合併。  一時間,外界驚呼雙匯發展的市值將從800億邁向1200億,其實,這是一個誤讀。
  • 專注工業自動化領域 偉創電氣成功上市募資4.8億元
    對於偉創電氣的成功上市,財富書坊創始人周錫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近年來業績穩健,成功上市後有利於公司緩解流動性資金,充裕的資金能提升其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研發創新能力;同時有利於公司戰略擴張,進一步整體提升公司的競爭能力、經營實力和盈利水平,未來其發展之路或將進入加速期。」
  • 海目星成功登陸科創板 擬募資8億元擴增產能
    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產業鏈眾多環節優質企業的騰飛。自2019年科創板開市以來,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也成了這裡的常客,眾多產業鏈優秀企業陸續登陸科創板。
  • 中國是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自動化水平日益提升
    這種快速發展在機器人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在筆者看來,隨著全球工業機器人部署規模日益擴大,人機協作以及機器換人趨勢不可逆轉,特別在工廠、物流等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通過機器人部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幫助下,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
  • 募資1.7億元用於年產60萬套電機軸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件和高端農機...
    鐵流股份(603926)11月23日晚間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1.7億元,用於年產60萬套電機軸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件項目和高端農機傳動系統製造中心項目。本次非公開發行價格為10.89元/股,發行的對象為公司控股股東德薩實業、實際控制人之一國寧,共2名特定對象。
  •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20-12-16 10:29:26 來源:新華網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 雙匯發展高管層急釋改革路線 史密斯菲爾德將成棋子
    為此,雙匯發展及萬洲國際的相關負責人近日就雙匯發展當前面臨的困難集體發聲,並向投資者闡釋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  數據顯示,雙匯發展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32億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32 億元,同比增長11.6%。但其第三季度經營低於市場預期:營收121億元,同比下降0.7%,淨利潤10億元,同比下降15.7%。
  • 擬定增募資不超9億元布局合成氣制乙醇產業 興化股份將形成「一頭...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原標題:擬定增募資不超9億元布局合成氣制乙醇產業 興化股份將形成「一頭多尾」生產格局本報記者 殷高峰由於主營化工產品較為單一,一直面臨產品價格下降壓力的興化股份將投入資金新增乙醇產品。
  • 亞瑪頓募資10億元擴張 光伏組件毛利率持續下滑
    財報顯示,2017~2019年亞瑪頓營業收入分別為16.12億元、15.30億元、11.8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0.23億元、0.79億元和-0.9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別為-0.35億元、-0.88億元、-1.1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亞瑪頓2018年扭虧為盈主要因為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1.70億元,其中含出售光伏電站資產。
  • 藍思科技定增募資約150億元 打開千億市場增量空間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藍思科技定增募資約150億元 打開千億市場增量空間隨著5G技術的進一步普及,消費電子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藍思科技(300433.SZ)正不斷圍繞產業鏈橫向、縱向整合布局,實現差異化突圍,夯實其全球消費電子玻璃結構件領先地位。
  • ...諾德招股書透露產品結構單一問題 募資8億元用於擴充人工晶狀體...
    毛利率方面,由於報告期內愛博諾德的產量擴增形成一定規模效應,從而使得人工晶狀體產品的單位成本下降,毛利率水平顯著提升,並在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的扭虧為盈。研發投入佔比業內領先 募資8億元擴充產能研發方面,愛博諾德作為研發主導型的公司,擁有高分子醫用材料合成、生物材料測試、眼科透鏡光學設計、眼科植入物的功能性結構設計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及配套工藝、表面改性技術,以及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與研究方法、產品無菌及質量安全控制等平臺技術,形成了專利體系壁壘。
  • 睿江雲公司募資1850萬元 用於購置設備與償還銀行貸款
    7月4日睿江雲發公告稱,該公司以每股人民幣17.42元的價格成功發行106.20萬股,共募資185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本次發行對象為5人,包括2名機構投資者和3名自然人投資者。
  • 2020年度LED產業鏈TOP50:設備的國產化力量
    【原創】2020年度LED產業鏈TOP50:設備的國產化力量 摘要斬獲「2020年度LED產業鏈TOP50”獎項的企業覆蓋產業鏈上中下遊晶片、封裝、照明、顯示屏、驅動控制與電源、設備等領域。
  • 全產業鏈優勢發力,龍蟒佰利聯發展步入快車道
    特別是公司30萬噸/年氯化法項目及配套工程的成功實施,使公司形成了「鈦精礦—還原鈦—高鈦渣—鈦白粉」的完整產業鏈,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全產業鏈氯化法生產基地,不僅持續提升了集團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大大增強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潛力。
  • 華大基因定增募資20億元 用於基因檢測服務項目
    7月1日晚,華大基因公告稱,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001萬股份,募資總額不超過20.1億元。華大基因此次發行通過競價方式確定發行價格,定價基準日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期首日。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
  • 突破產能瓶頸 創新驅動發展——光弘科技第三工業園8日成功奠基
    光弘科技在近年營業規模呈穩健增長趨勢下,進一步擴大生產製造規模、提高綜合製造服務能力,無疑能有效解決公司現有的產能瓶頸,適應電子製造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需求,從而在實現公司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推動行業健康升級。
  • 卓勝微8億投建半導體生產基地 完善全產業鏈布局加速國產替代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汪靜國內射頻龍頭卓勝微(300782.SZ)加快完善全產業鏈布局。資料顯示,江蘇省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地處無錫城市中心地帶,轄區內共集聚企業4000餘家,近年來一直聚焦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鏈,依託中科芯、清華大學應用研究院、十一科技等龍頭央企,匯集技術項目、金融資本、高端人才等產業要素,著力打造無錫濱湖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生態圈。園區現有集成電路設計及相關類企業近百家,2019年銷售收入總額突破36億元,同比增長20%。
  • 通威股份擬定增募資60億元,加碼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項目
    4月20日晚間,通威股份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60億元,將加碼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等項目建設,以提升並鞏固其在全球太陽能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等。目前,通威股份已形成20GW的太陽能電池產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廠商。按照規劃,通威股份預計到2023年將形成80-100GW的產能。
  • 步長製藥:大健康產業鏈逐漸完善,10派16再現壕分紅
    主業盈利顯著提升 大健康產業鏈逐漸完善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步長製藥在心腦血管用藥領域的四大拳頭產品: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和谷紅注射液,合計銷售收入達到87.14億元。在行業環境面臨極大挑戰的環境下,步長製藥仍在2017年保持了23.08%的研發費用增長,並在此後將研發費用規模維持在了業績1/4以上的水平。2019年,其研發費用投入超過了5億元。研發的持續投入也帶來了良好的回報,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新增專利申請32件,成功獲得專利授權28件,其中發明專利8件。目前,其已擁有314件中國國家專利,在研產品219個。
  • 萬隆:遠離雙匯「太子」之爭
    它擁有令雙匯豔羨的集約化養殖模式、食品安全管理及環保措施;擁有行業領先的食品安全系統,全部主要設備均通過全球食品安全倡議認證;擁有供應鏈控制能力和世界級的生物安全系統與科學記錄;擁有完善的產品追蹤能力,產品源信息可回溯至養豬場。它生產的豬肉在美國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萬隆希望雙匯的管理水平亦能如此。他在內部常說的一句話是「這個行業是個微利行業,要在刀尖上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