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微波是如何被發現的,為什麼稱它是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2020-12-06 百家號

電磁微波是如何被發現的,為什麼稱它是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大家好我是小其,1931年,英國多佛與法國加萊之間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條微波通信線路,使無線電通信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此後,迅速發展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統遍及全球,它的應用和發展又促進了諸多領域的科技進步。收音機收到的聲音,電視屏幕上的圖像,都是由電臺、電視臺通過電磁波傳送的。但電磁波有長波、短波之分,而波長在1米至0.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稱為微波。

微波主要以直射波的形式傳播,通常採用接力、衛星和散射等通信方式,進行遠距離通信。而早在19世紀末,義大利人馬可尼和俄國人波波夫就成功地完成了用電磁波進行無線電通信的實驗,從而開創了人類通信的新紀元。由於微波的頻率極高,波長又很短,它在空中的傳播特性和光波相近,也就是直線前進,遇到阻擋就被反射或被阻斷,因此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視距通信,超過視距後便需要中繼轉發。

一般說來,由於地球曲面的影響以及空間傳輸的損耗,每隔50千米左右,就需要設置中繼站,將電波放大轉發而延伸。這種通信方式也稱微波中繼通信,或稱微波接力通信。因此長距離微波通信幹線可以經過幾十次中繼後,傳到數千千米仍保持很高的通信質量。1931年,隨著微波技術的形成和發展,微波通信使人類的無線電通信進入一個新時代——這一年,英國多佛與法國加萊之間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條微波通信線路。之後隨著磁控管、速調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器件的相繼發明以及電視和雷達的廣泛使用,二戰中有些國家的軍隊除使用微波作移動通信外,還使用長距離多路微波接力通信系統作為幹線通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微波接力通信得到了迅速發展:1955年,對流層散射通信在北美試驗成功;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衛星通信試驗;60年代中期,衛星通信投入使用。後來,由於微波波段頻率資源極為豐富,而微波波段以下的頻譜十分擁擠,移動通信等也向微波波段發展。此外,數位技術及電子技術的發展,也促分擁擠,移動通信等也向微波波段發展。此外,數位技術及電子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微波通信向數字微波通信過渡。

微波接力通信系統可用於傳輸電話、電報、數據、圖像以及新的電信業務,而模擬微波接力通信系統則多用於傳輸多路電話或電視節目。微波接力通信還可用於長途幹線通信,並可採用車載式微波站以供緊急通信使用。與短波、米波通信相比,微波接力通信具有通信頻段寬、通信容量大、傳輸質量好、外界幹擾小等優點;與地下電纜通信相比,微波接力通信建設投資和維護費用較少,施工周期短,因此適用於中距離或遠距離通信。

從建立世界上第一條微波通信線路至今,迅速發展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統已經遍及全球,它的應用與發展又促進了諸多領域的科技進步。如實施點對點、一點對多點或廣播等多種網絡形式的通信,可傳輸多路載波電話、載波電報、數字電話、高速數據、數位電視等,廣泛應用於戰略通信和地域通信網的幹線傳輸,也用於戰術移動通信。

那麼對於此事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下放留言,如果大家覺得小編說的對,可以點個讚支持一些,之後還會繼續更新一些科技文章,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點個關注不迷路!

本篇文章是小編自己的原創文章,目前只在百家號平臺獨家發布,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微波EDA 電磁仿真軟體大觀
    使用微波EDA 軟體工具進行微波元器件與微波系統的設計已經成為微波電路設計的必然趨勢。隨著單片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發展GaAs 矽為基礎的微波毫米波單片集成電路MIMIC 和超高速單片集成電路VHSIC 都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電路的設計與工藝研製日益複雜化,如何進一步提高電路性能降低成本縮短電路的研製周期已經成為電路設計的一個焦點,而EDA 技術是設計的關鍵EDA 技術的範疇包括電子工程設計師進行產品開發的全過程以及電子產品生產過程中期望由計算機提供的各種輔助功能
  • 微波技術設計原理——推動國內微波科技應用環保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微波應用技術在我國發展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雖然它還屬新興的應用領域,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近幾年微波設備的可靠性、實用性不斷提高。微波乾燥具有乾燥均勻、質量好、速度快、效率高、與其它乾燥法相容性好。微波技術也趨於成熟,製造成本下降。
  • 微波及微波的應用
    >米之間,我們首先從電磁波的發展史談起,再討論電磁波的學理和主要頻段,然後談談微波的各種應用,並挑幾個與臺灣有關的應用來做說明,最後介紹微波爐及微波加熱的原理。馬克士威爾說光波就是電磁波,由電場和磁場構成的,可是因為太創新,以至於抱憾而終。法拉第和馬克士威爾偉大的地方就是,分別發現一個嶄新的方法產生電場和磁場。  在這裡我們用質塊和彈簧來比擬電磁波的振蕩現象。
  • 殲20電磁脈衝武器首次曝光:可瞬間命中航母的第二原子彈
    在某國防重點裝備研發中,他創新性地提出了設計新算法,突破了技術空白,實現了產品戰術技術性能的全面提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使該新概念武器從實驗室樣機向工程化產品轉化邁出了關鍵一步,在關鍵技術指標上全面超越了歐美同類裝備,獲得了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獎以及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微波武器前景黯淡:能量消耗巨大無法上戰場-微波,武器,前景黯淡...
    結果,當一些記者自願置身於這束被衰減了的微波裡時,他們發現,在這樣一個陰冷的天氣裡,那種由微波造成的暖暖的感覺還真是蠻舒服的。雖然,在今年3月份那個晴天裡的演示要成功得多,但它仍未能改變一項基本事實,那就是似乎沒有人對五角大樓唯一承認且已經發展成熟的「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武器感興趣。
  • 【兆億微波商城】射頻波段、頻率與波長對照表
    射頻(RF)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範圍從300KHz~300GHz之間。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
  • 微波和光纖通信技術如何讓你的通訊更通暢
    實際上,它也是我們一生中見得最多的東西,它在人們的心目中,永遠代表著生命、活力和希望。LiKednc然而,這備受人們崇敬的「光」,居然只是「電磁波」王座下,一位普通的王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下面有請赫茲先生為我們解答。LiKednc電磁波存在?赫茲做出了證明什麼是電磁波?
  • 美媒稱中國專家造出"微波發動機" 無需推進劑
    報導稱,英國高級工程師羅傑·肖耶可能很快就會引起很多關注。當他剛剛製造出現在稱為EmDrive的發動機時,還沒人把它當回事。但在2012年,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一群中國科學家也建造了這種發動機,而且成功了。肖耶的EmDrive結構簡單,而且很輕。它的推力是由「在密閉容器裡回彈的微波」產生的。
  • 遠距離摧毀敵方電子裝備 電磁脈衝化身無形空間作戰利器
    圖片來源:俄羅斯「軍事檢閱」網站  外媒報導稱,俄羅斯日前公布了其正在研製的電磁脈衝武器的一些技術細節,指出該武器可打擊6英裡(約9.66公裡)以外的目標。該武器可以用電磁脈衝擊落空中的有人機或無人機。據稱,俄羅斯從2015年開始測試電磁脈衝武器,目前其對空中目標的平均射程是7—8公裡,最遠可達10公裡。
  • 淺析世界各國微波武器系統及我國發展概況
    微波武器與雷射武器、粒子束武器統稱為定向能武器;但是,它不需要像雷射武器、粒子束武器那樣,需要預先精確跟蹤、瞄準後再發射;而是跟蹤到目標後,瞄準目標大概位置即可發射,並達到摧毀目標、幹擾目標及殺傷人員的目的。微波武器發射的電磁波比較寬泛,打擊的是目標面,不是點。美國高能微波武器微波武器是由微波發生器、定向發射天線及伺服控制系統組成。
  • 透露宇宙秘密的微波背景輻射
    於是他們在《天體物理學報》上以《在4080兆赫上額外天線溫度的測量》為題發表論文正式宣布了這個發現。不久狄克、皮伯斯、勞爾和威爾金森在同一雜誌上以《宇宙黑體輻射》為標題發表了一篇論文,對這個發現給出了正確的解釋,即這個額外的輻射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英媒稱中國在天宮二號測試電磁引擎 可70天抵火星
    據《科技日報》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完成了全新的EM引擎的試驗,並且發表了論文論證。但是中國卻在此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相比傳統引擎,EM引擎有著脫胎換骨的進步。此次中國在這項研究上的突破性進展引起了外媒極大的關注。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12月20日報導,中國已經開發出了低軌道太空測試設備,目前安裝在了天宮二號上進行測試。《每日郵報》預計,如果EM引擎能夠成功投入實際運用,人類可以在10個星期內抵達火星。
  • 殲20電磁脈衝武器曝光,可瞬間癱瘓航母中樞,雲箭中心獲二等獎
    有趣的是,盧總工參與的這一項目,被列入國家高新二期工程,而參與該項目研究的,不僅有湖南雲箭集團研發中心,還有高功率微波技術專題專家組,高功率微波技術重點實驗室,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國防科技大學高功率微波技術研究所等。究竟是什麼類型的武器計劃?
  • 工業微波設備烘乾工作原理
    微波烘乾是利用頻率為2450MHZ的微波發射源(通常為真空電子管,簡稱磁控管)發射電磁波,然後把電磁波封閉在金屬腔內以防電磁波洩漏,放置在微波腔內的物料吸收電磁波能量,從而達到加熱的目的。那麼物料是如何被加熱達到烘乾目的的呢?
  • 為什麼現在還能看到微波輻射?它以後會消失嗎?
    ——〔冰島〕拉克斯內斯:《獨立之子》宇宙誕生後已經138億年,在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中,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大爆炸留下的微波輻射,而且十分均勻,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宇宙的其他區域也會看到同樣的微波背景嗎?隨著宇宙的膨脹,在未來微波背景會不會消失?今天就說下這幾個問題!
  • 5G高頻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張朝陽:沒做深入研究
    日前,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朝陽,在搜狐科技5G峰會上談到了自己對5G時代的理解和對人體的危害,此觀點一出後引發網友熱議。17日晚間,張朝陽在微博回應稱,目前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做深入的研究,大家不要把這個觀點太看重。
  • 五分鐘看懂微波通信-虎嗅網
    微波,是頻率範圍300MHz~3THz的電磁波,也就是說,波長範圍是1米~0.1毫米。為什麼要採用點對點方式?這主要是由微波的特性決定的。微波的特性,就是頻率高,波長短。這種類型的電磁波,繞射能力很差,穿透力很差,在地表傳輸時,衰減很大,傳輸距離短。我們知道,電磁波除了在地面沿空氣傳播之外,還可以利用天空中電離層反射的方式進行遠距離傳播。
  • 介紹是德科技新近推出的三款重磅產品:VXG微波信號發生器、入門型...
    近日,在EDICON電子創新大會上,是德科技的幾位高層人士向我們介紹了該公司最新動態,包括業務發展和新產品發布,這裡做一下簡要介紹。據是德科技全球營銷副總裁Donna Majcen女士和是德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市場總經理鄭紀峰先生介紹,今天的技術創新日新月異,而測試測量是創新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德科技處於創新的核心地帶,它與客戶一起並肩戰鬥,推動技術創新的發展。。
  • 微波通信入門,新人必讀!
    它主要使用3GHz-40Ghz這個範圍。 工程師們將部分微波波段進行了定義,並且單獨命名,例如我們經常聽說的Ka波段、Ku波段、C波段等。我們的微波通信,屬於後者。 為什麼要採用點對點方式?這主要是由微波的特性決定的。
  • 生物微波技術,是否有「波瀾壯闊」的前景?
    生物微波究竟為何物?宇宙中物質分為生物和非生物。非生物會產生電磁輻射,但沒有生化代謝功能。生物包括植物、動物、真菌等,都是有生命的,會產生新陳代謝,並產生生物電磁場。生物微波是怎麼被發現呢?關於生物波的發現源起於前蘇聯生物學家古樂維奇教授的洋蔥實驗,他在一個已經生根發芽的洋蔥頭近處放置另一個沒有生根發芽的洋蔥頭,這個洋蔥頭則很快發芽,首次觀察到生物光子或超微弱的生物光子的發射,並在紫外線範圍內檢測到微弱的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