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曹達鵬課題組--Co,N-共摻雜碳納米管/石墨烯1D/2D異質結構用於高效氧還原和析氫反應

2021-01-14 石墨烯雜誌

在氧還原反應(ORR)和析氫反應(HER)過程中,非貴金屬和氮共摻雜碳催化劑是取代貴金屬鉑(Pt)基催化劑的有前景的候選者。在本文中,使用一種1D/2D雜化策略來合成Co,N-共摻雜碳納米管(CNT)/石墨烯異質結構,將其用作一種雙功能催化劑(Co/NCNT/NG)。製備的Co/NCNT/NG異質結構催化劑不僅表現出了0.85 V(相對於RHE)的正半波電位,也對ORR顯示出長期穩定性。並且,對於在0.5 M H2SO4電解液中的HER,電流密度為10 mA cm-2時,僅需123 mV的過電位和超強的穩定性。該催化劑如此優異的性能可歸因於獨特的1D/2D CNT/石墨烯異質結構,1D和2D結構可提供不同的催化活性位點(包括金屬Co、CoN2和N-C),用於HER和ORR。此外,該催化劑用作鋅-空電池電極時,還顯示出與Pt基電池相媲美的放電性能和耐久性。這項工作為通過集合1D/2D/3D異質結構原位合成具有不同催化活性位點的雙功能及多功能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Figure 1.合成Co/NG,Co/NCNT/NG,Co/NCNT三個樣品的原理示意圖。


      Figure 2.(a)Co/NG(範圍200 nm),(b)Co/NCNT/NG(範圍100 nm),(c)Co/NCNT(範圍200 nm)的TEM圖;(d)Co/NCNT/NG的HRTEM圖(範圍2 nm);(e-h)Co/NCNT/NG樣品中C,Co,N三種元素的EDX漫譜圖。


      Figure 3.(a)所製備催化劑的RRDE ORR極化曲線;(b)三個樣品催化劑和20% Pt/C在不同電位下的電流密度比較;(c)Tafel斜率曲線;(d)過氧化氫相對於總的氧化原產物的百分比以及不同電位下對應的電子轉移數;(e)Co/NCNT/NG和20% Pt/C的電流-時間(i-t)計時電流響應;(f)Co/NCNT/NG和20% Pt/C在添加3 mL甲醇200 s後的i-t計時電流響應。


      Figure 4.(a)三個樣品催化劑和20% Pt/C在H2SO4電解液中的HER極化曲線;(b)呈現了三個樣品的Cdl值;(c)Tafel斜率曲線;(d)Co/NCNT/NG在CV循環12 h前後的HER極化曲線。

     該研究工作由北京化工大學曹達鵬課題組於2018年發表在J. Mater. Chem. A期刊上。原文:Co,N-codoped nanotube/graphene 1D/2D heterostructure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s(DOI: 10.1039/c7ta11140a)


相關焦點

  • SCMs|氮摻雜碳納米管陣列用於電化學還原CO2製備CO/H2
    通過電化學還原的方法將CO2轉化為合成氣,不僅能夠減少大氣中的CO2含量,同時還能緩解能源危機。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來實現可控比例CO/H2的合成。近日,天津大學張兵教授和史豔梅博士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發表研究論文,發展了一種簡易的等離子體處理策略,利用氮摻雜碳納米管陣列(N-dop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CNTA)作為電催化劑,通過電化學CO2-H2O還原製備CO/H2比例可控的合成氣。
  • 北京化工大學:一步電沉積法構建高效炭載納米糰簇氧析出催化劑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王峰教授、張正平副教授課題組在Nano Energy (影響因子:16.602) 上發表題為「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of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for N-doped carbon coupled
  • 氮/氧共摻雜石墨烯狀碳納米籠作為鋰離子/鉀離子電池的陽極
    本文要點:生物質衍生的糖合成氮/氧共摻雜的石墨烯樣碳納米籠作為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成果簡介 batteries anode」論文,研究以生物質胞苷為原料,在水溶性氯化鈉納米晶上一步合成了氮氧共摻雜的類石墨烯碳納米籠(NOGCN),作為通常的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所有的反應物都是容易獲得且完全可再生的。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其中,催化領域以數篇綜述討論了以下幾方面內容:可控合成稀土摻雜二氧化鈰基納米催化劑用於水汽變換反應與一氧化碳氧化(嚴純華院士課題組);黑色二氧化鈦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進展(黃富強教授課題組);金屬有機骨架衍生電催化活性材料(鄒如強教授課題組);鉑基多金屬納米晶用於高效氧還原催化劑(郭少軍教授課題組)以及非鉑基納米結構催化劑用於氧還原反應(夏定國教授課題組)。
  • 中南大學研究團隊合成出一種氮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組裝的鋅-空氣電池能量密度達806Wh/kg
    近日,能源領域國際頂級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 30.067)在線發表了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潔教授和李文章副教授團隊在非金屬電催化劑設計和機理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 共軛延伸的彎曲碳納米管片段及其超分子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該工作首次構建了不同共軛延伸的類似皇冠狀的彎曲碳納米管片段,並利用富勒烯作為客體分子組裝了超分子異質結,發現了其顯著的光電效應。  碳納米管由於其突出的機械、電學以及光學性質而受到廣泛關注。碳納米管諸多重要性質主要由其管壁結構所決定,在製備過程中保證碳納米管結構的均一性顯得尤為重要。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按教課書說法,形成碳-碳鍵被認為是不可逆過程(筆者認為:是在常規條件下),因此,雖然其廣泛用來構築眾多有機染料分子和有機半導體材料,但作為連接基團形成晶態聚合物並未引起重視。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帆教授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開發新的有機合成策略,用於可控制備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納米碳基材料和(類)石墨烯材料等。
  • 廣東工業大學: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
    本文要點: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上部結構,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成果簡介 合理的結構設計,成分控制和雜原子摻雜是實現燃料電池或金屬-空氣電池中氧還原反應(ORR)優良電催化劑的有效策略。本文廣東工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黃少銘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採用氯化鈉(NaCl)輔助熱解法製備具有高B,N摻雜水平的超薄碳納米片超結構(BN / C)。研發的BN / C催化劑在半波電位(E 1/2)的鹼性介質中對ORR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的0.8 V電壓,與商用Pt / C相當。BN / C催化劑還顯示出更好的長期穩定性和令人滿意的甲醇耐受性。
  • 碳納米管複合薄膜/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進展
    所以發展高效率、低成本、大面積和適合大規模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已迫在眉睫。宏觀碳納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學、電學、光學等性質,而且是柔性的。通過調節生長參數,可以獲得高透光率(可達95%)、高電導率(105 S m-1)的碳納米管薄膜。
  • 北京化工大學&華南理工Chem:Ru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因此設計具有較好選擇性且高效的電催化劑,在低過電位下實現高FE和NH3合成速率具有重要意義。Ru被認為是第二代NH3催化劑,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Ru的N2還原過電位低於工業常見的Fe基催化劑,但目前關於Ru用於電化學固氮方面的研究較少。
  • 《納米研究(英文版)》(Nano Research)期刊和高被引文章簡介
    高效的水分解催化劑,即氧化水產氧催化劑和還原水產氫催化劑的使用可大大降低能量輸入量,從而更加高效節能地獲取氫氣。目前在鹼性條件下,質優價廉的產氧催化劑已經研發出來,因而開發具備同樣高活性且低成本的產氫催化劑成為電解水產氫領域的研究重點。
  • 一鍋法合成氧還原反應的鈷基類石墨烯結構摻雜碳材料
    本文要點:一鍋法製備Co,N和F摻雜的石墨烯狀結構催化劑的方法成果簡介 氧還原反應(鉑通常用於加速反應。這是燃料電池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過渡金屬和雜原子共摻雜碳材料在ORR催化中具有巨大潛力。但是,一步法合成高活性和穩定性的過渡金屬和雜原子共摻雜電催化劑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用一步法由三聚氰胺,聚四氟乙烯和乙酸鈷製備氮,氟和鈷共摻雜的碳催化劑MPCo-950-5。MPCo-950-5具有石墨烯結構,比表面積為642 m 2 g -1。
  • 從工藝到科學: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互鎖結構高效催化水分解
    針對這一問題,設計的催化劑一方面需具備適中的氧結合能,平衡活性中間體的吸附和脫附過程,降低OER催化勢壘(熱力學);另一方面,催化劑與集流體基底之間需具備增強的接觸強度和快速的電子傳輸,調控活性位點和電化學穩定性在集流體基底上構築化學鍵合的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構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 功能納米材料在重金屬汙染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Lv等將納米零價鐵與多壁碳納米管合成複合物用於水中Cr的去除,納米零價鐵顆粒分散在多壁碳納米管表面或者孔內,從而利用多壁碳納米管的高比表面積以及孔結構特性來克服納米零價鐵易被氧化以及易團聚的難題,同時多壁碳納米管的加入還提高了納米零價鐵去除Cr的效率。
  • Nano Energy:一種光響應的雙功能電催化劑用於氧還原和進化反應
    因此,將光化學和電化學能量轉換和化學能量儲存結合到一個單獨的可充電的鋅空氣電池中是非常可取的。為開發一種可充電的可充電的鋅空氣電池, 需要有效的正極: (i) 在放電和充電過程中,一種雙功能電催化劑,分別用於氧還原反應(ORR)和氧析出反應(OER); (ii) 一種具有p-n異質結的高效吸光劑用於高效電壓。因此,光照射輔助可充電的鋅空氣電池可以產生光電電壓,以增強其活性。
  •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原子晶格,十多年來引起了研究界廣泛關注。石墨烯納米帶(GNR)是準一維石墨烯的窄條帶,相對於石墨烯片的二維對應物具有互補特徵。基於理論計算,GNR的電學性質可以通過寬度和邊緣配置來控制,並且它們可以從金屬到半導體變化。GNR的物理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層的大小和數量,而這又取決於它們的合成方法。合成GNR有三種主要方法:通過光刻技術切割石墨烯,從多環分子自下而上合成,以及解壓縮碳納米管(CNT)。
  • 石墨烯提高燃料電池氧還原催化劑性能
    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UNIST)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具有高性能、高穩定性的無金屬催化劑。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Nanoscale上。  由於化石燃料的稀缺和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刺激了對能源轉換和儲能系統的研究,燃料電池因其顯著的能量密度和無環境汙染的優勢,在眾多的能量系統中脫穎而出。
  • 物理所發現硼、氮共摻雜使金屬性碳納米管轉變為半導體
    、王文龍、白雪冬、王恩哥等人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在生長單壁碳納米管過程中,原位進行硼(B)、氮(N)共摻雜,實驗和理論研究發現,硼、氮共摻雜使金屬性碳納米管轉變為半導體。    自1991年碳納米管被發現以來,引起了科學家廣泛的研究興趣。但是納米管電學性質的不可控問題依然是懸而未決的難題,這是由於在製備的樣品中約2/3的納米管為半導體性,約1/3的納米管為金屬性,兩者共存大大限制了碳納米管在納米電子器件中的進一步應用。
  • 南京工業大學:Co-N摻雜碳cl作為鋰氧電池的高效催化劑
    本文要點: 以ZIF-8為原料通過兩步路線輕鬆合成Co和氮共摻雜的碳材料成果簡介 本文,南京工業大學De-Qing Cao,Xiao-Jing Liu等研究人員在《Energy Fuels》期刊發表名為「Co-N-Doped Carbon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Lithium–Oxygen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通過兩步路線從ZIF-8製備了Co和N共摻雜碳材料,其中Co原子分散在Z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