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災難:物理學最著名的未解難題之一

2020-10-17 讀芯術

全文共4794字,預計學習時長12分鐘


圖源:unsplash

量子場論(QFT)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包括電弱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理論)的框架,量子電動力學(QED)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預測了物理量的值。例如,µ子磁偶極矩的實測值為233 184 600 (1680) × 10⁻¹¹,通過QED理論預測得到的值為:233 183 478 (308)× 10⁻¹¹。理論預測值與實測值的高度一致著實令人震驚。

量子場論之所以如此出名,也與其散度息息相關。其中最重要的散度當屬真空能量密度(或真空期望值,通常將其稱為VEV)。每個量子場都對應一個發散的零點能量。所有模態相加(直到物理學上合理的能量或頻率截止為止),就會得到一個巨大的真空能量密度值。

(圖1:費曼圖中所示的量子場論中散度的例子。左圖中,一個光子產生了一個虛電子-正電子對,隨後湮滅(真空極化)。右圖中,一個電子發射並重新吸收了一個虛光子(自能)。

然而,廣義相對論預測的和實驗觀察到的真空能量是非常小的。兩種理論得出的預測值截然不同,結果相差120個數量級。

宇宙常數問題,又名真空災難,是現代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未解難題之一。真空能量密度的實驗測量值與通過量子場論推測出的理論零點能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而宇宙常數問題恰恰是這一巨大差距的體現且比這一差距還要大得多。霍布森(Hobson)、埃夫斯塔修(Efstathiou)和萊曾比(Lasenby)(這三人名字首字母縮寫為HEL)將其稱為「物理學史上最糟糕的理論預測」。

考慮引力時,計算這一能量密度就十分困難,因為在廣義相對論中,任何形式的物質或能量都必須加上真空能量(在其他場中,可以減去真空能量,這個稍後再討論)。


愛因斯坦引力理論概覽

1915至1916年間,愛因斯坦總結出廣義相對論的公式。其引力場方程表明,時空扭曲是由該區域附近物質及輻射的能量和動量造成的。

圖2:由於太陽的存在而導致的時空扭曲。


下圖說明了時空曲率和其內部能量與動量之間的對應關係:

分別用張量G,R,T表示,方程為:

方程1:用愛因斯坦張量G,裡奇曲率張量R,和標量曲率R(裡奇張量R的跡)表示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裡奇曲率張量R度量了時空的幾何特性究竟偏離尋常歐氏空間幾何特性的程度。

圖3:流形(此處為正曲率)的幾何特性(在此圖中為兩點之間的距離)與尋常歐氏空間幾何特性之間的不同。


方程1中的張量g為度規張量g:

方程2:度規張量g。


對應的線元(表示無窮小位移)可表示為:

方程3:對應張量g的線元。


圖4:三維歐氏空間中的矢量線元dr(綠色部分),其大小的平方等於線元。


右邊的張量T為能動張量。它包含了能使時空變形的物質和能量信息。

方程4:能動張量T的分量。


宇宙學概覽

在廣義相對論提出一年之後,1917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下的宇宙學思考》一文中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宇宙(當時物理學界認為宇宙只有銀河系),這篇論文的發表標誌著現代宇宙學的誕生。

在這篇論文中,愛因斯坦把整個宇宙假想成一個靜態的封閉空間幾何體(一個有限卻沒有邊界的三維球體)。然而,愛因斯坦通過廣義相對論推算出宇宙是不斷收縮的,而非靜態的。為了解釋靜態宇宙的存在,愛因斯坦只能將一個新的項——宇宙常數Λ(物質和真空能量的恰當組合)引入方程1:

方程5:含有新項宇宙常數Λ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人們所知的宇宙便是愛因斯坦的靜態宇宙,並不具有實踐意義。

圖5:愛因斯坦和他於1917年發表的論文,在文中他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宇宙。


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將與引力g相關的宇宙常數引入方程1,主要是因為G和T的協變導數∇都為零:

方程6:G和T的協變導數∇都為零。


由於度規張量也具有這一性質,

方程7:度規張量的協變導數為零。


因而引入這一項並不會破壞方程的一致性。在弱場極限(或牛頓極限)的條件下,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方程8:通過牛頓極限可以看到,宇宙常數Λ是一種萬有斥力,與距離r線性相關。


可以看到,宇宙常數Λ是一種萬有斥力,與距離r線性相關。

膨脹的宇宙

然而,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文·哈勃發現:

· 幾個被認為是塵埃和氣體雲的物體實際上是銀河系以外的星系,是在愛因斯坦將宇宙常數Λ引入引力場方程之後才為人們所知曉的。

· 河外星系退行速度的加快與其到地球的距離相關(即「哈勃定律」)。

· 他的發現,以及先前比利時天主教神父、數學家、天文學家喬治·勒梅特的研究都認為宇宙在不斷膨脹。

圖6:如何計算哈勃常數。


因此,正如愛因斯坦自己所想,宇宙膨脹表明沒有必要引入宇宙常數。在與烏克蘭裔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喬治·伽莫夫的一次談話中,愛因斯坦提到引入宇宙常數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

圖7:愛德文·哈勃(左)和喬治·勒梅特(右),他們的研究表明宇宙正在不斷膨脹。


另一種視角看宇宙常數

而今,人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宇宙常數。事實上,正是由於宇宙常數的存在才有了這一驚人的實驗結果:我們的宇宙不僅在膨脹,而且在加速膨脹。膨脹的各個階段如下圖所示。當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隨時間的推移而加快時,就會出現加速膨脹。

圖8:宇宙加速膨脹。


弗裡德曼-勒梅特-羅伯遜-沃爾克(FLRW)度規


如果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區域(如星系團,其範圍達到100 Mpc,1Mpc=1000000pc,其中1pc相當於31萬億公裡),那麼宇宙的幾何形狀(度規空間)近似均勻(在所有位置都相同),各向同性(在所有方向都相同)。(參見圖10)

圖9:IDCS J1426星系團的質量約為500萬億個太陽的質量。


下圖闡明了各向同性和均勻性概念:

圖10:各向同性和均勻性概念。


基於這些假設,就可以算出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解,推測出宇宙是一個常曲率空間,即弗裡德曼-勒梅特-羅伯遜-沃爾克(FLRW)宇宙。其空間可以用不同的方程表示。一種方程為:

方程9:表示FRW度規空間的一個方程。


其中函數a(t)是和宇宙大小相關的宇宙標度因子。參數k描述了FLRW度規的幾何形狀。k可能為+1、0、-1,分別對應正曲率宇宙、零曲率宇宙和負曲率宇宙。

圖11:方程9中k的三個可能取值分別為1、0、-1,分別對應正曲率宇宙、零曲率宇宙和負曲率宇宙。


引入球坐標系:

方程10:用無量綱徑向曲率表示的球坐標系。


圖12:球坐標系,圖中的r就是方程10中帶波浪號的r。


定義坐標:

方程11:通常在r上方標註 ~ 來表示參數r。


其中波浪號 ~標識一般徑向變量FLRW度規,現在引入時間部分,線元就變成了下面這個方程:

方程12:表示FLRW線元的一種更加簡便的方法。


時空中的點和時空坐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坐標是賦給點的標籤,因此坐標的選擇不會改變物理定律。坐標r、θ、ϕ被稱為共動坐標。隨著宇宙標度因子a(t)的增大,點與點之間的距離也隨之增大,但共動坐標系中的距離保持不變。

圖13:圖中宇宙標度因子R(t)對應函數a(t)。


假設大範圍的各向同性和均勻性,能動張量T成為「完美流體」的能動張量:

方程13:完美流體的能動張量。


其中ρ為質量-能量密度,p為流體靜壓力。

完美流體的定義:

· 完全由靜止坐標系中的質量密度ρ和各向同性壓力p表示。

· 沒有剪切應力、粘度或熱傳導。

圖14:一個完美流體流過一個無限長的圓筒。


例如,T在靜止坐標系中,那就變得簡單多了:

方程14:完美流體在靜止坐標系中的能動張量。


有了更簡單的T,就可以只用兩個量來描述物質——密度ρ和壓力p:


需要注意,二者都只與宇宙標度因子a(t)相關。然後,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就變成了著名的刻畫標度因子的弗裡德曼方程:

方程15:當能動張量均勻且各向同性時,弗裡德曼方程便是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圖15:俄羅斯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弗裡德曼,攝於1922年前後。


第三個重要的方程是狀態方程,即方程6右邊描述FLRW宇宙的方程:

方程16:描述FLRW宇宙的狀態方程。


根據霍布森、埃夫斯塔修和萊曾比三人的研究,現在討論一些狀態方程特殊且壓力為負的未知物質:

方程17:由宇宙常數Λ造成的真空能量為正時,壓力p<0。負壓驅動de加速膨脹。


在此情況下,張量T用(參見完美流體中T的表達式)如下方程表示:

方程18:由於T只與時空的幾何形狀相關,T表示真空本身的一種性質,ρ則為真空能量或空間的能量密度。


張量T與坐標的選擇無關。此處需要注意:T只與時空的幾何形狀(通過g)相關。因此,它是真空本身的一種性質,ρ則為真空能量或空間的能量密度。現在對比一下方程5和方程19。宇宙常數項和g形式相同。可以寫作如下方程:

方程19:真空能量或空間的能量密度。


因此,宇宙常數等價於真空能量密度:

方程20:引入宇宙常數即表明真空能量密度的存在。


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就變為:

方程21:含有真空能量張量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解方程16得:

方程22:真空能量密度守恆,因此它最終決定了物質和能量密度。


宇宙學觀測得到以下方程:

方程23:能量密度Λ(即真空能量)的值是通過宇宙觀測得到的。


ΛCDM模型

根據ΛCDM模型(英文:Lambda-CDM model,為Λ-冷暗物質的簡稱),宇宙進入暗能量主導的時期後,加速膨脹開始了。

圖16:宇宙能量大致可劃分為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正如前面所解釋的那樣,宇宙加速膨脹是因為宇宙常數為正(Λ> 0)。後者相當於一種正能量形式,即暗能量。目前在宇宙學標準模型中使用的描述主要包括暗能量和假想的暗物質。

圖17:物理學家根據暗能量的性質預測的宇宙的三種可能結局。


然而,正如物理學家肖恩·卡洛爾(Carroll)所言,廣義相對論有以下特點:在非引力物理學(如電磁學)中,只有能量差異與描述物體的運動(能量零點是任意的)有關,在廣義相對論中能量的值必須是已知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能量零點是空態能量,那麼真空能量是多少?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未解難題之一就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用量子場論計算真空能量

用量子場論可以計算任何量子場的量子力學真空能量(或零點能)。這一計算結果可能比通過宇宙學觀測得到的上限高出120個數量級。人們相信存在某種方法可以使Λ達到無窮小但不等於零。來計算一下存在於整個宇宙的真空量子能。


圖18: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波動虛粒子躍起又消失,因此在短時間內違反能量守恆。


為了計算簡便,可以假想一個實無質量標量場φ(而非複雜的電磁場),標量場φ由一個真實的函數φ(x,t)表示。在此情況下,經典哈密頓函數為:

方程24:經典實無質量標量場的自由哈密頓量。


現將經典場φ按標準量化。對量子真空態取期望值,得到真空能:

方程25:真空的能量。


用產生和湮滅算符來表示場,進行簡單的代數運算,得到真空期望值(在沒有粒子的情況下)的如下表達式:

方程26:真空的能量。


方程26中的第二項表明真空期望值(VEV)是無限的。VEV的無限貢獻值就是宇宙常數。正如卡洛爾所指出的,無限值並不是可能無限大空間的結果:它是我們對高頻模態求積分的結果。如果我們用截斷展開法求積分極限,就會得到:

方程27:除極高頻模態外的真空能量。


如果QFT對像普朗克能量一樣高的能量有效,就可以得到:

方程28:當QFT對像普朗克能量一樣高的能量有效時,VEV的數量級。


用方程28除以方程23,就得到了著名的係數120。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數學中最著名未解難題之一!「黎曼猜想」證明尚待檢驗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9月24日報導,數學中最著名的未解難題之一可能仍未被解決。在9月24日的海德堡國際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獲獎者論壇上,退休數學家麥可·阿提亞發表了其所謂的證明「黎曼猜想」的思路。他的同行們在近160年的時間裡都未能證明「黎曼猜想」。阿提亞說:「證明『黎曼猜想』會讓你成名。
  • 物理學中18個最大的未解難題
    相反每一個新發現似乎都打開了一個更大的潘多拉盒子,甚至更深奧的物理問題,這些是我們對所有最深刻的開放問題的選擇。在裡面你會了解平行宇宙,為什麼時間似乎只在一個方向移動,為什麼我們不理解混亂?下面就跟隨【博科園】一起了解物理學中18個最大的未解難題TOP1、什麼是暗能量?不管天體物理學家如何處理這些數字,宇宙都是不加增加的。
  • 物理學的未解謎團
    與所有類型的虛光子都能存在的外部相比,這減少了板塊之間的真空能量。能量的差異導致了壓力差,並將兩個板塊推得更近。真空災難基於量子場理論,電磁場的零點能量密度估計約為10爾格/釐米,一個非常高的能量!這種高得離譜的能量促使許多偽科學家用它來計算「零點能量機器」,甚至把它當作操縱扭曲場和打開蟲洞的負能量。
  • 中國數學家破解了著名數學難題
    八月15日從浙江大學獲悉,世界著名數學難題「法伯相交數猜想」被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劉克峰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徐浩成功證明,著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日前在浙大向他們表示祝賀。 「浙大數學中心解決了這個著名世界難題,我非常興奮,祝賀你們!浙大的學生是世界一 流的!這個難題哈佛沒能證明,你們卻證明了!」
  • 開爾文的兩朵「烏雲」——經典物理學的危機
    它們是從根基上動搖了經典物理學大廈,使經典物理學處於深刻的危機之中。開爾文所稱的第一朵烏雲就是指的邁克耳遜一莫雷的「以太」漂移實驗。人們知道,水波的傳播要有水做媒介,聲波的傳播要有空氣做媒介,它們離開了介質都不能傳播。太陽光穿過真空傳到地球上,幾十億光年以外的星系發出的光,也穿過宇宙空間傳到地球上。光波為什麼能在真空中傳播?它的傳播介質是什麼?物理學家給光找了個傳播介質—「以太」。
  • 盤點現代物理學九大未解難題!
    潘多拉之盒9. 暗能量是什麼?
  • 量子物理學中最大難題之一:如何在不改變量子系統的情況下測量?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量子物理學很難解釋廣島大學霍爾格·F·霍夫曼副教授和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卡蒂克·帕特卡爾試圖解決量子物理學中最大的難題之一:如何在不改變量子系統的情況下測量它?他們在發表《新物理學期刊》上新研究中發現:通過讀取從遠離系統本身的量子系統觀察到的信息,研究人員可以根據分析方法確定其狀態。雖然分析完全從量子系統中移除,但通過仔細閱讀量子數據,可以恢復可能結果的初始疊加。
  • 【量子物理學】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與能量量子化
    引言:物理學發展到19世紀末期,可以說是達到相當完美、相當成熟的程度。19世紀的最後一天,歐洲著名的科學家歡聚一堂。
  • 他是物理學歷史上最偉大的導師,沒有之一
    如果說關於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是物理學歷史上最偉大科學家還有爭論的話,那麼約瑟夫·約翰·湯姆森(Joseph John Thomson)是物理學歷史上最偉大的導師沒有任何爭論。,沒有之一。毫無疑問,這是6300英鎊科學史上最明智的投資,因為這筆投資使得劍橋大學成為當時世界的物理中心,為英國和世界培養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學家。
  • 「真空災難」是什麼?它對於我們理解和認識宇宙有什麼影響?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真空災難的實驗結果和理論結果有時被稱作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分歧。它們的差值大約有10的107次方。根據量子領域理論,空曠的空間中的能量不可能為0。事實上,量子場理論(QFT)給了我們一個確切的值關於空曠的空間應該包含的能量。
  • 【物理名人】物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八大名人
    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物理學起始於伽利略和牛頓的年代,它已經成為一門有眾多分支的基礎科學。
  •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為你提供世界未解之謎、奇聞異事、世界奇蹟、世界之最、世界十大、科學探索等信息。下面,小編整理了&34;的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1.我們能看到宇宙僅僅是真實宇宙的5%。
  • 物理學上的紫外災難是什麼
    光與大尺寸物體作用體現出幾何光學的特性,與小尺寸物體作用體現出波動性,在原子尺度上的表現體現出量子性,在解釋光在原子尺度上的表現,經典理論遇到困難,歷史上稱為紫外災難
  • 物理學中18個未解之謎
    那是因為黑洞的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其逃逸速度要比光快-並且光是其中最快的東西。但是,一個稱為量子力學的科學分支說,量子信息不能被破壞。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物理學副教授羅伯特·麥克尼斯說:「如果以某種方式消除這些信息,就會有些麻煩。」量子信息與我們在計算機上以1和0或大腦中存儲的信息有點不同。這是因為量子理論無法提供有關物體位置的確切信息,例如在力學中計算棒球的軌跡。
  • ​現代物理學革命(慕課講稿)
    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就是以現代物理學革命為分界點的,革命之前叫經典物理學,革命之後叫現代物理學,這個雖然符合時間關係,但主要不是為了時間先後而進行區分,主要是這兩種物理學很大程度上有質的不同,所以是一種質的區分。剛才說,問題之一是革了誰的命。就是革了經典物理學的命。
  • 物理學史上著名的「紫外災難」?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的力挽狂瀾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在十九世紀末的時候,物理學是當時最潮流熱門的學科,其地位就像如今的幹直播當明星。那時候的物理學家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所以他們是非常自大的,他們曾經驕傲的宣布物理學將在半年之內完結。
  • 「世紀難題」黎曼猜想真的被阿蒂亞證明了嗎?
    數學圈也有這樣一個梗:問:這世界上最難掙的 100 萬美金是什麼?答:證黎曼猜想。圖為:黎曼黎曼猜想真的被證明了嗎?這些日子,關於一個重大數學猜想的疑惑成了縈繞在很多人心頭的猜想。令人心跳加快的證明終於到來。宣稱已用"簡單"而"全新"的方法證明黎曼猜想的英國著名數學家麥可·阿蒂亞,在2018年度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宣講了他的相關證明。
  • 宇宙監督機制如果被證偽,物理學將面臨毀滅性災難!
    愛因斯坦說: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是它竟然可以被理解。現實宇宙確實支撐在一些確定的物理規律之上,這就是原子核外的電子並不會因為正負電荷的相互吸引而掉到原子核上的原因,也是八大行星分別在精確的軌道上圍繞太陽公轉的原因。
  • 為什麼「湍流」是經典物理學最後的未解難題?
    這個問題不僅我們普通人在思考,科學家同樣也在探尋答案,湍流曾被稱為「「經典物理學最後的未解難題」,是世界力學界整整花費300年苦苦求解的科學難題。湍流概念的提出中國古代時期就已經對湍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李白的詩歌《蜀道難》中就有描述: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譯文: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 進入真空:真空有多重?那裡有什麼?
    即使是空無一物的空間,宇宙最遙遠的地方,也有能量。我們能意識到的只有真空,也就是我們所了解的任何粒子或場的缺失。然而,真空是有能量的。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時間與真空是彼此的對偶。對事件的衡量更確定,對能量的把握就更不確定,反之亦然。因此,真空區域的能量不可能為零,因為零是一個精確值。的確,雖然真空中的電場和磁場平均值為零,但它們的平方和——能量,不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