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上的紫外災難是什麼

2021-01-15 高中物理及競賽興趣課堂

光與大尺寸物體作用體現出幾何光學的特性,與小尺寸物體作用體現出波動性,在原子尺度上的表現體現出量子性,在解釋光在原子尺度上的表現,經典理論遇到困難,歷史上稱為紫外災難,它導致了量子論的誕生,什麼是紫外災難,簡單予以說明,供競賽黨們欣賞。

紫外災難研究具有一定溫度的黑體發射電磁輻射的規律,發射的電磁輻射包括的波長從很長到相當短的都有,輻射能量隨輻射的頻率形成一定的分布.如果黑體的溫度很低,發射的電磁輻射主要是頻率較低的,即波長較長的電磁輻射.如果黑體的溫度較高,發射的電磁輻射主要是頻率較高的,即波長較短的電磁輻射.1893年德國物理學家維恩(Wil-helm Wien)發現輻射能量最大的頻率值正比於黑體的絕對溫度,並給出輻射能量對頻率的分布公式,這個公式在大部分頻率範圍內都與實驗符合得很好,只在頻率很小時與實驗符合得不好(見圖2-2).既然黑體輻射討論的是電磁波的發射問題,電磁學中已經知道,帶電粒子或電流作簡諧振動時就將輻射電磁波,黑體輻射問題就應該可以在電磁學的理論基礎上討論解決.1899年,英國物理學家瑞利(Third Baron Rayleign)和天體物理學家金斯(JamesHopwood Jeans)在電動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基礎上從理論上又普遍導出一個輻射能量對頻率的分布公式.在這個公式中,當輻射的頻率趨於無窮大時,輻射的能量是發散的.實際上,這個公式在頻率小時與實驗符合得很好,但在頻率大時與實驗嚴重不符合,在這裡,經典物理學理論碰到了嚴重的困難.由於頻率很大的輻射處在紫外線波段,故而這個困難被稱為「紫外災難」.19世紀末,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時在許多科學家心中普遍存在著一種樂觀的情緒,認為宏偉的科學大廈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了,當然還有一些小問題沒有解決,後輩的物理學家只要對現有的理論進行一些小小的補充和修正就能夠解決了.的確,那時經典物理學已經成為一套相當完美的體系,人們能夠用它來解釋大到天體運行,小到燒一壺開水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現象.但是,正如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Lord Kelvin)所說的,在物理學晴朗的天空的遠處,還存在著兩朵「烏雲」.其中一朵指的是麥可孫-莫雷實驗,它的結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最終導致了相對論的誕生,我們在本書的後面還會提到它;另一朵指的就是「紫外災難」,它使物理學家們最終建立了量子力學.這兩朵烏雲的存在,正在開始動搖經典物理學的基礎,從而引發物理學史上一場偉大的革命.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學】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與能量量子化
    他在回顧物理學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時說,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  但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卻被兩朵烏雲籠罩了。第一朵烏云: 「以太說」 破滅;第二朵烏云:黑體輻射與「紫外災難」。  尋找以太的零結果,愛因斯坦創立了現代物理大廈之一:相對論。
  • 物理學史上著名的「紫外災難」?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的力挽狂瀾
    那時候的物理學家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所以他們是非常自大的,他們曾經驕傲的宣布物理學將在半年之內完結。於是,打臉的是很快就來了,因為紫外災難來臨了。那紫外災難是怎麼出現的呢?紫外災難從這個圖像我們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兩頭小中間大的特點。
  • 天天一分鐘|紫外災難
    他根據這兩個假設,推導出了一個輻射能量分布公式,但公式中錯了一個因子「8」,後來被金斯於1905年糾正,因此,公式被稱為瑞利—金斯公式[1]。 4.但是,這一公式卻只在長波區和實驗結果符合,在短波區卻不符[2]。由於輻射能量與頻率ν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當波長接近紫外時,能量為無限大(在紫外端發散)。
  • 量子力學3:黑體輻射和紫外災難,普朗克小心推開量子力學大門
    ,火星上有個隕石坑命名為維恩坑,科學界為表彰科學家的貢獻,經常冠以科學家的名字以供後人紀念,月球上有個隕石坑叫赫茲。他也計算描繪出一條曲線,他這個公式曲線低頻的時候還符合得很好,到了高頻當電磁波頻率趨於無窮大的時候,公式曲線顯示黑體的能量輻射也會趨於無窮大,那就太可怕了不就是經常在科幻小說裡看到的紫外武器嗎?這種事件被起了個名字叫紫外災難。
  • 開爾文的兩朵「烏雲」——經典物理學的危機
    它們是從根基上動搖了經典物理學大廈,使經典物理學處於深刻的危機之中。開爾文所稱的第一朵烏雲就是指的邁克耳遜一莫雷的「以太」漂移實驗。人們知道,水波的傳播要有水做媒介,聲波的傳播要有空氣做媒介,它們離開了介質都不能傳播。太陽光穿過真空傳到地球上,幾十億光年以外的星系發出的光,也穿過宇宙空間傳到地球上。光波為什麼能在真空中傳播?它的傳播介質是什麼?物理學家給光找了個傳播介質—「以太」。
  • 宇宙監督機制如果被證偽,物理學將面臨毀滅性災難!
    即便無窮小已經成為了現代數學的邏輯基礎,無窮大也進入了一定的研究範疇,但它們對於物理學來說,往往卻是災難來臨前的預兆。為了避免無窮小與無窮大帶來的災難,物理學家修改了量子場論中的點粒子模型,認為一個個的基本粒子可能是處於特定共振模式的一維弦或高維膜,而並非0體積的一個點。
  • 紫外雷射打標機可以在什麼材質上打標
    德匯光電:紫外雷射打標機主要適用於玻璃,水晶製品的表面和內部雕刻,如手機屏,LCD屏,光學器件,汽車玻璃等。同時可適用絕大多數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表面加工和鍍層薄膜的加工。德匯光電紫外雷射打標機紫外雷射打標機可以說運用比較廣泛,但是其機器也是較容易損壞,一旦購買到質量不行的打標機或者其售後服務拖拉
  • ​現代物理學革命(慕課講稿)
    第二朵烏雲叫做「紫外災難」,指的是黑體輻射實驗的實驗結果與理論預言高度不一致。這個實驗測的是輻射頻率與能量的關係。實驗做出來的是這條正態分布曲線,根據能量均分定律從理論上推導出來的是這條「瑞利-金斯曲線」。兩條曲線在低頻區吻合得不錯,但隨著頻率增大,實驗曲線是經過一個峰值之後開始下降為零,理論曲線則迅速飆升到無窮大。這個差別太過分了,不是修修補補能解決的。
  • 講座回顧|林德宏: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
    林老師的講座題目是「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講座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潘天群老師主持。現代物理理論是相對經典物理理論來說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典物理理論已經發展成一個壯觀的理論大廈。當時很多的研究者認為,物理大廈已經落成,留待解決的只是細節問題;當然,天空中還有「兩朵烏雲」——「以太漂移」的「零結果」和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
  • 固體紫外測試/紫外-可見漫反射/(UV26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型號:UV-2600生產廠家:日本島津公司主要技術指標:1)波長檢測範圍:185-900nm2)吸光度範圍:-5-5Abs功能: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是每個化學分析實驗室必備的常用儀器設備之一島津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產品線非常豐富,從最普通的單光束分光光度計到測量範圍可以擴展到深紫外、近紅外區域的UV-VIS-NIR分光光度計。
  • 光電效應提出者:愛因斯坦|科學上的發現只屬於敢於打破常見的人
    愛因斯坦,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極富創造力的人。他敢於打破舊有的一切條條框框,把物理學徹底的推向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他的光量子假說、相對的時空觀學說、引力的時空化重構等無一不是顛覆舊有觀念的驚天之作,他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言符其實的。
  • 科普 ▏什麼是量子?
    著名的科學家開爾文爵士驚嘆於物理學的偉大成就,自豪的說:「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後世的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就可以了。」,沒有什麼重大的理論問題需要解決。但是,開爾文同時也說:「在物理學晴朗的天空中,還飄著兩朵令人不安的烏雲。」他所說的這兩朵烏雲其一是指黑體輻射問題中實驗結果與理論不符合,另一朵是指尋找光的參考系-以太的麥可孫莫雷實驗的失敗。恰恰是這兩朵烏雲,發展成為二十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兩個發現: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誕生。人類認識到自己探索自然的道路還很漫長。我們首先介紹一下黑體。
  • 紫外LED的應用
    紫外LED(UV LED)主要應用在生物醫療、防偽鑑定、淨化(水、空氣等)領域、計算機數據存儲和軍事等方面。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新的應用會不斷出現以替代原有的技術和產品,紫外LED有著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如紫外LED光療儀是未來很受歡迎的醫療器械,但是目前技術還處於成長期。
  • 紫外雷射器與紅外雷射器在材料加工中有什麼區別
    因為"熱"使塑料變形,在切割或鑽孔的邊緣上產生炭化形式的損傷,可能導致結構性的削弱和寄生傳導性通路,而不得不增加一些後續處理工序以改善加工質量。因此,紅外雷射器不適用於某些柔性電路的處理。除此之外,即使在高能量密度下,紅外雷射器的波長也不能被銅吸收,這更加苛刻地限制了它的使用範圍。  而紫外雷射器的輸出波長在0.4μm以下,這是處理聚合物材料的主要優點。
  • 新型紫外攝像器件及應用
    基於這種情況,在紫外探測技術領域,人們一直在開發和研究能滿足應用需要的紫外探測器、紫外傳感器、紫外CCD等固體紫外攝像器件,並且取得了較大進展。在軍事上,它主要用於紫外告警、紫外通訊、紫外/紅外複合制導和飛彈探測等方面。
  • 物理學的第二朵「烏雲」讓普朗克打開了量子世界的大門!
    今天給大家帶了的是近代物理學中的第二朵「烏雲」。在十九世紀末,歐洲的許多物理學家就聚在一起。由於當時在力學方面的都能從經典力學中得到解決;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對電磁場進行了統一;在熱學方面也形成了理論體系。開爾文就很自信說到,物理的大廈已經落成,剩下的就是小補小修的工作。但它晴朗的天空飄來了兩朵烏雲,其中一朵烏雲就讓普朗克悄悄打開了量子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