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市場趑趄不前 產權交易區域聯合先行

2020-12-05 證券時報電子報實時通過手機APP、網站免費閱讀重大財經新聞資訊及上市公司公告

  證券時報記者 孫玉

  從2005年至今已過去6年,全國統一產權市場建設為何依舊雷聲大雨點小?證券時報記者在走訪江浙皖滬產權交易機構後發現,對於這些一線機構而言,產權交易市場的「非標準化」屬性令全國統一市場暫難實現。但他們大多認為,未來各家產權交易機構走區域市場聯合之路勢在必行,下一步,這些產交所將在實現區域市場交易規則、信息發布規則、收費標準的統一方面加以推進。

  全國統一市場暫不現實

  「不可能」、「搞不來」、「理想化」……這些強烈的措辭少見地成為受訪產權交易機構老總的「口頭禪」。從2005年,國內基本形成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泛珠三角流域和北方、西部產權交易共同市場「五強壓陣」的格局至今,幾乎沒有人認為「全國統一市場」可行。

  「你無法想像南京水西門的鴨子(公司股權)讓北京人來買,北京人連南京水西門的鴨子是什麼都不知道。」江蘇省產權交易所總裁陳磊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全國統一市場在當前難以成行。因為我們的資產很多都是區域性的,我們服務的對象不是全國性的。」

  浙江產權交易所董事長顏春友表示:「我認為,只有具備全國統一規則的、標準化的市場,才能形成全國統一市場。產權市場是區域性市場,它的核心和最後目的是幫助強化地方經濟發展,幫助地方產權交易做得更好。」

  6年過去,這一觀點之所以至今沒有更改,這些機構負責人認為是因為產權市場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三不」準則下,2011年的產權交易與2005年相比沒有什麼不同,它既不像證券交易那樣標準,又沒有證券那麼活躍的流動性。產權交易標的限制性之強、涉及面之廣、交割難度之大、背景之複雜遠遠超過了證券交易,導致目前有的地區連省內地區統一產權市場都無法實現,又考慮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針對不同性質國有資產分別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規定,令產權市場在全國統一市場的道路上趑趄不前。

  「非常不標準。」陳磊指出,目前各地的產權交易信息發布渠道各行其是,服務內容方式和收費標準也是因地制宜。產權的審核鑑證則由各地分散進行籤發,更重要的是由於各地交易對象的標的不統一,交易只能依靠一對一的談判,這些鮮明的「區域化」、「屬地化」特徵,增加了交易成本和風險,降低了交易效率,使得實現全國統一市場成為「一件很難的事」。

  顏春友提出,產權市場要形成全國統一市場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標準化和統一規則。按照通行的產權交易理論,流動性是市場的靈魂,只有在統一規則和標準化的前提下,產權才能在不斷的運行中,實現實物形態、證券形態、貨幣形態的相互轉化,實現資本的增值,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

  「只有具備統一規則、標準化的市場才能形成全國統一市場。」顏春友指出,「正是因為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遵循了同一個規則,才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證券市場。」 當前的產權市場還是一個非標準化、個性化突出的市場,這決定了產權市場只能是地方資本市場,是區域性的市場。「產權市場就是地方性的市場,只能通過交流合作機制強化。」 他說。

  對於建立全國統一市場過於理想化、不現實的說法,一位大型產權交易機構負責人表示,一些地方在推動產權市場的發展上存在偏差,比如脫離實際、一哄而上,形成了省地縣三級產權機構並存局面,市場定位不清、多頭管理、利益分配不清。所以眼下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確有客觀難度。

  產權交易

  走向區域性市場聯合

  嘉興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王金標在一棟灰白色的三層辦公樓上辦公,他不必往外跑業務,只需每天在辦公室正襟危坐,「清靜得可以聽得見南湖的輕波微漾」。

  2004年的12月26日,王金標就預見到了這一切的發生:從一個市場化的交易機構到科室,工作機制發生變化、交易越來越萎縮、產權交易基本在走下坡路。「以前浙江五市的地級產權交易中心中,杭州、寧波、嘉興是『鐵三角』。」王金標的臉上掠過一絲驕傲,「但現在不一樣了,進了政府平臺。原來的中心只有這個法人還在,印名片是可以的,但業務上是空心的。對我個人而言,生活是比以前輕鬆了,可是從整個產權市場的發展來看,我卻深感痛苦。」

  紹興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孫菊美認為:「地市級產權交易機構要走出困境,肯定要跨地域、向長三角走,把資源聯合起來,實現共享。」記者走訪中發現,對於未來產權市場的發展,「現階段構建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成為一種共識。

  為什麼要建設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

  「在這方面,省內交易機構是有共識的。」陳磊表示,這個市場是需要一定規模的,有規模才有效益和更低的成本。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也認為,這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轉效率的現實選擇。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能在更大空間範圍內實現信息共享,實現交易方式、交易規則的統一,以規模化、專業化的運營降低成本,這是現階段各種條件下降低產權交易成本最直接的途徑,也是最有效的操作方式。

  為什麼要先於全國市場,首先建設區域聯合的產權市場?顏春友認為,「產權市場應當分三個層次:第一級是地方,核心是省一級,他們是一個整體;向上一級是區域市場,比如長江流域產權市場,相互之間實現協調合作,並在規則等方面交流形成共識;而只有在地方和區域市場建設完善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更高層級的全國信息互通聯網」。

  長江產權交易所總經理武冰談到,產權交易標的多樣性、競爭複雜性、企業需求的差異性以及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產權市場發展是必須要經歷「由行政區劃到區域聯合,再逐步發展為全國統一」的過程。他認為,現階段應該在一定區域範圍內構建區域聯合的市場,可為建立全國性統一大市場積累經驗並打好基礎。

  在建設區域市場聯合前要做些什麼?首先是要推動產權交易機構的橫向聯合。「機構間在省內和區域間的整合是肯定的,這是市場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武冰如是說。根據公開資料,目前浙交所已經設立15個地方中心網點,覆蓋杭州、溫州、台州等9縣市;江蘇省已經設立了覆蓋南京、揚州、蘇州、南通等13個城市的機構;安徽省已經在蚌埠、合肥、蕪湖和淮北設立交易機構。他們中有的是企業法人、有的是事業單位,有的獨立存在,有的被收編進入地方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還有的兩種機構體制並存。

  對這種複雜的機構設置,武冰認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省內成立交易中心,各地市原來成立的交易機構改編為交易中心的分中心、分公司、分支機構,實現省內統一市場,再向長江流域區域市場、國家層面市場發展」。在這過程中還必須實現區域標準統一,使得不同機構間步調一致,避免差異性和隨意性,以保證市場的規範競爭和產權順暢流轉。

  記者走訪中發現,對於區域聯合,各地交易機構疑慮仍存:有的認為,企業國有產權屬於分級管理,既是分級管理就應該在本地區交易;有的認為,區域產權市場主要有利於大產權交易機構,地方產權交易機構在其中只會成為附屬品,業務將不斷萎縮、被邊緣化甚至淘汰出局。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個區域統一調頻輔助服務市場系統投運
    近日,南方電網組織建設的南方區域統一調頻輔助服務市場系統(以下簡稱「區域調頻市場系統」)正式投運。這是全國首個上線運行的區域調頻市場系統,對於實現南方電網區域內調頻資源高效利用,提升電網頻率穩定,促進儲能等新業態發展意義重大。  區域調頻市場系統採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數位化技術,實時感知設備工況,實現網絡、計算、存儲等資源快速和彈性分配,服務近千家市場主體參與交易,有效提升市場運轉效率和穩定性。
  • 第0331更——趑趄不前
    成語故事趑趄不前趑趄不前,漢語成語,讀音zī jū bù qián,意思是趑趄,遲疑不敢前進。形容猶豫畏縮不敢前進。【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出處】《周易·夬》:「臀無膚,其行次且。」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
  • ...經濟區產權交易中心黨支部:融合型 創新型 生態型 建在資源要素...
    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是專司國有資產規範流轉、保值增值、源頭防腐的專業化市場平臺。下設12個黨支部,山東藍色經濟區產權交易中心是在山東省「黃藍兩大戰略」下應運而生,該黨支部堅持「黨建聚魂」,以建設融合型創新型生態型黨支部為抓手,踐行「真贏」文化,將「讓天下沒有無用的資源」的使命,融入到資源要素市場建設之中,全力打造過硬黨支部,爭當產權先鋒。
  •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和北京產權交易所聯合舉辦的「中央企業混合...
    日前,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和北京產權交易所聯合舉辦的「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在上海舉行。316宗項目在會上與投資者見面,涉及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800億元,其中,中央企業混改項目268宗,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48宗;② 推介會上,集聚了商業航天龍頭企業、國家集成電路裝備製造領域戰略科技企業、信通領域供應鏈綜合服務商等優質項目。
  • 自然資源統一管理與分類而治
    由於各類自然資源的性質和特點差異較大,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的管理體制還需要對自然資源資產進行合理的分類,明確其目的和功能定位及其管理原則。對此,筆者建議對自然資源資產按照公益性和經營性進行分類管理,對屬於公益性的自然資源資產,按照相應的公共目的和原則進行管理;對屬於經營性的自然資源資產,按照相應的市場目的和原則進行管理。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啟 2017年僅是開始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目前,我國具備建設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條件,一旦建成之後將是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當中規模大的市場。然而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試點過程中以及相關的法律標準仍存短板,因此專家認為,2017年不過僅僅是個開始,該市場的真正運轉還需時日。
  • 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出臺
    本報訊記者朱妍報導: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下稱《方案》),並在此基礎上匯總形成《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下稱《名單》),標誌著全國碳市場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電力行業政策及發展趨勢——市場交易篇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標誌著我國電力市場以「逐步建立以中長期交易規避風險,以現貨市場發現價格,交易品種齊全、功能完善的電力市場,在全國範圍內逐步形成競爭充分、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市場體系」為目標向成熟市場化邁進。
  • 2017年正式啟動 全國統一碳交易體系呼之欲出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目前,中國正在試點碳市場的基礎上,籌建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在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的過程中,試點市場向全國市場過渡機制有待明晰。專家表示,如何處理目前各試點碳市場的剩餘配額等,是全國統一碳市場構建的重要問題。
  • 如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建設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國際減排承諾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17年底啟動以來,在國際社會產生廣泛影響並備受關注。當前,我們正面臨國內強化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國際上落實並實施《巴黎協定》、強化減排努力和行動的新形勢。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_2019...
    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打通原始創新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通道,推動科技成果跨區域轉化。加強原始創新成果轉化,重點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綠色技術、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領域科技創新聯合攻關,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實施科技成果應用示範和科技惠民工程。發揮長三角技術交易市場聯盟作用,推動技術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共建全球創新成果集散中心。
  • 黃範章:改革「趑趄不前」病灶不在政府主導
    所謂經濟改革進程「趑趄不前」的病灶,不在於「政府主導」「政府主導」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推動力,也是東亞經濟「崛起」中一大特徵。所謂「政府主導」,是指政府主動創導體制改革、培育市場體系,與完善市場法制建設,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城市化)進程,並確保經濟得以較快、平穩、均衡地發展。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對企業影響幾何?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對企業影響幾何?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終於要來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透露,2021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利用市場機制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我們選擇一些典型行業,電力行業有2000多家企業,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相關的碳排放配額下達到這樣一些企業。
  • 全球外匯交易是統一的市場嗎?
    對於剛剛接觸外匯,處於學習階段的投資者來說,有很多細節問題搞不明白,例如:全球外匯交易是統一的中央市場嗎;各個外匯市場能共享報價嗎?外匯交易是全球的市場是沒錯的,但是這個市場是個無形的,由龐大的電子網絡連接各個參與者形成的一個世界市場,沒有交易所領導,沒有各種T+1制度、不會不準做空、不會設置漲跌停板。外匯市場是個大綜合市場(主要做市商、各個國家的央行)、較小機構(其他銀行、投行、金融機構)、散戶(資金量大-些的機構、個人)構成的一個龐大的生態網絡。
  • 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再次利好光伏!
    據悉,截止到2016年9月,全國7個試點碳市場配額現貨累計成交量已達1.2億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金額超過了32億元人民幣。全國碳市場全面開啟後,預計將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改變世界碳市場格局。隨著各項政策的完善,預計2017年下半年,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將正式啟動。
  • 先試先行輻射全國 13個區域入選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因此從首批試點的13個區域來看,無論是東部、中部還是西部、東北地區,均有省份或城市入圍,體現出國家在促進落後地區補短板、發達地區優化升級等方面的考慮,也有利於形成各個區域點面結合、交通建設協調發展的全新格局。
  • 碳排放交易
    2、自願碳交易市場  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見圖3)早在強制性減排市場建立之前就已經存在,由於其不依賴法律進行強制性減排,因此其中的大 部分交易也不需要對獲得的減排量進行統一的認證與核查。雖然自願減排市場缺乏統一管理,但是機制靈活,從申請、審核、交易到完成所需時間相對更短,價格也 較低,主要被用於企業的市場營銷、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等。
  • 前海:打造先行示範區核心引擎區域
    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以來,前海以「走在最前列」的標準,加快了開發開放步伐,全速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核心引擎區域。●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探索建設先行示範區前海經驗《意見》發布後,前海迅速展開一線深調研,探索建設先行示範區的前海經驗,形成了《關於前海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核心引擎區域的調研報告》,明確了前海打造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核心引擎區域」的新定位。
  • 哈爾濱這座立交橋明日通車,區域通行力提升50%!
    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服務中心獲悉,長江路與香福路分離式立交工程將於17日通車,該工程通車後,區域通行能力將提升50%左右,進一步改善周邊區域的交通業態及商業業態。
  • 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未來碳市場會是什麼樣?
    發表於:2017-12-20 16:06:52     作者:趙展慧來源:人民日報索比光伏網訊:國家發改委19日宣布,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此前,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氣候變化是全世界都關注的話題,碳排放交易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