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沙化造林,春秋公益造福(上篇)
春秋社會責任感更加「接地氣」,為當地農民帶來更多福祉
昔日沙化地,如今綠成蔭。春秋人是如何做到的?
據了解,康保縣是河北省唯一沒有常年性河流的縣,土壤貧瘠。在康保栽樹非常不容易,正如當地人所說,在康保種活一棵樹比女人生孩子還難。由於康保自然條件差,造林難度大,並且國家項目的造林投入標準也低,一般僅投入種苗補助費,因此當地造林質量很差,造林成功的少、失敗的多。康保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區就是國家退耕還林工程造林失敗地,春秋造林前幾乎見不到留存的所造林木。
王正華欣喜地捧起鳥食拋向空中,餵食遺鷗
精耕細作才會出「精品」,春秋人這樣認為。造林,首先要解決乾旱缺水的問題。他們在林地周邊打了兩口深井,為了取水澆樹方便。4011畝的林地,用工程隊的10輛大水灌車全部「滋潤」完要20多天。最初,一個月澆一次,現在只需春天澆解凍水,冬天澆封凍水,中間乾旱季節,多澆幾次水就能滿足樹木的生長需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周邊的農民也從這片「公益林」中受益。據不完全統計,「公益林」項目區涉及康保縣2個鄉鎮,受益人口達6萬多人,創造4萬多個工日的臨時就業機會。其中,當地農牧民221人參與造林、除草、施肥、撫育等項目,人均獲得勞務收入達1.5萬元。
為那裡的農民帶來的福祉還不止這些。過去這個地方這裡常年風沙,缺水尤其是飲用水。2016年6月,春秋啟動了飲用水改造工程,經張家口市水務局檢驗,完全符合飲用水標準要求。為村裡的1500畝旱地鋪設管道和配套噴灌設施,改造為水澆地,使這幾年的莜麥產量翻番。
一松一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兄弟。春秋人還為「鄰裡鄉親」送溫暖,傳遞愛心。每逢過年,鄉親們都能收到別致的禮物,如蠶絲被等。關係處好了,往山上趕牛羊的沒了,很多農民還主動加入了春秋造林護林隊伍。
樹成林鳥成行,是王正華老人心中美好的願景,
所以他特意讓記者把遍地遺鷗PS到了他的照片上
既要生態美,也要百姓富。王正華提出的「植樹造林,改善環境,荒地變得富庶,人民變得幸福」的生態扶貧目標不再遙遠,指日可待。
6月中旬擬建紀念林 讓更多愛心人士投入生態建設
康保一行,春秋「公益林」的變化讓考察團激情振奮。得知康保縣溼地環境改善引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繁殖,王正華9日清晨5點多就來到康巴諾爾國家溼地公園看遺鷗,給遺鷗餵食。這些美麗的鳥時而在高空中鳴叫、盤旋,時而在湖畔高飛,轉眼又在湖心島上低翔,為這裡的風景再添一抹靚麗的生機。
康保縣縣長魏紅俠(右三)向王正華介紹,
當地生態環境改變了,引來了遺歐
康保縣縣長魏紅俠(左五)向
王正華一行介紹當地生態環境和遺歐的情況
據康保縣縣長魏紅俠介紹,近幾年,康保縣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植樹造林,加強溼地及鳥類保護,尤其是像春秋這樣的愛心企業,把植樹造林生態建設注入企業元素,並取得階段性成果,等於做了一件造福一方的好事。當聽說「全球遺鷗僅1.2萬餘只,被稱為高原上「最脆弱的鳥類」,如今一半在康保」,王正華表示,春秋人在康保種好樹的同時,也想為這些「大仙鳥」的生存和保護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
此行,除了探訪「公益林」,考察團10日還拜會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會談中,雙方就「為地球母親康保生態修復項目」二期26年的管護經營規劃,以及「紀念林」規劃與交接儀式活動組織進行商討,最終會議通過委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全方位考慮當地乾旱缺水的特徵,針對項目後期種植和管護進行一個整體平衡性的規劃,擬定6月中旬進行項目交接,並開展「紀念林」活動,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康保生態建設。
遺歐的稀少和珍貴,讓王正華更加急切地
想通過望遠鏡看湖心島上的「大仙鳥」的美麗
另據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李怒雲講,康保生態修復項目是春秋集團發起成立為地球母親專項基金後,在全國資助的第一個生態修復公益項目。在王正華董事長倡導下,春秋集團及王正華等24位股東先後捐款近2000萬元,用於植樹造林、生態修復等公益事業。
考察團一行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同仁商討
生態計劃,吸引更多有識之士加入
在多方努力下,4年來修復生態面積4011畝,完成栽植樟子松等各類苗木28萬餘株,平均成活率近90%。使項目區域地段植被和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呈現出樹草鬱鬱蔥蔥、鮮花盛開、小動物活躍奔跑的景象。發揮了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雙重功能,為減少北京風沙危害、改善康保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等多種效益。
李怒雲還說,春秋開展植樹種草、修復生態的善舉,值得學習和借鑑,為企業界輸出了「植樹造林」的康保樣本,展現了中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品牌影響力。期間,在春秋「公益林」種植地,舉辦了多種活動,如為地球母親專項基金成立及項目啟動儀式、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碳中和林項目啟動儀式、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碳中和林建成揭牌儀式等。
要做就做到最好 做公益和打太極一樣不能少
一路上,王正華拿出他多次來訪「公益林」的對比照片給大家介紹,「看到樟子松的蔥綠,聞到杏花的芬芳,真是比看到公司股票飄紅都要高興。」他說,要做就做到最好,春秋不是為了賺錢,是真心為地球添份綠。
春秋「公益林」
為進一步做好「公益林」事宜,春秋集團專門派了春秋航空總辦副主任、為地球母親生態保護社社長張磊「看管」康保縣這塊林地,同時也專門配置了兩支專業隊伍來負責管護。對於「公益林」,王正華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和疼愛。
此次康保之行,這位老人一直很忙碌,即使是在奔赴下一地點的路上,也在與隨行人員商議和研討「公益林」下一步規劃及生態扶貧,就連晚上的時間也不放過,吃飯的時候也要過問幾句。行程中,他不搞特殊化,不擺官架子,簡單、隨意、真實、細緻,一直保持他做人做事的風格。
記者發現,他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上一套太極拳,而且是雷打不動的習慣。白色的太極服,整齊劃一的動作,每到一處,春秋人的「太極拳」成為一道風景線。太極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引領著春秋人的精神生活。
晨起第一事,打上一套太極拳,
是王正華和春秋人的習慣
說到「打太極」和「公益林」在他心裡的地位,王正華說做公益和「打太極」一樣都不能少。對春秋人來講,公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企業的「公益基因」傳承至今,就是以回饋社會、感恩時代,以實際行動踐行為主線,慈善不是高高在上,應該更加「接地氣。」
從這次春秋康保之行看,「良好生態環境普惠民生福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就是春秋「公益林」生態修復項目建設給我們的一個深刻啟示。
圖文來源:黑龍江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