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友們談論最多的車型恐怕就是本田皓影了,「A柱斷裂」的影像一直在大家的腦海中迴蕩。而中保研就在昨天卻稱官網資料庫被盜,此前數據並非中保研所發,皓影測試成績擇日公布。那麼皓影的真實質量如何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說說。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今年四月,2020年廣汽本田廠家主動提出向C-NCAP申請皓影車型的碰撞測試,與上汽大眾帕薩特為同一測試批次,最終經過AEB試驗、行人保護試驗、三項實車碰撞試驗以及鞭打試驗後,均獲得五星安全評級。其中三項實車碰撞試驗包括100%正面剛性壁障碰撞、側面碰撞和40%正面偏置碰撞。(若想了解車身結構方面專業知識,還請移步IND4汽車人APP平臺)
廣汽本田皓影是廠家自願申請參與測試的車型,所測試車型為售價20.68萬元的240TURBOCVT兩驅尊貴版,而從這個版本開始才安裝了頭部安全氣簾,其餘三款低配車型均沒有頭部安全氣簾。
在40%正面偏置碰撞中,皓影表現正常,沒有明顯的駕駛艙入侵現象,但前排頭部安全氣簾覆蓋面積過小,駕駛員頭部前傾後難以受到頭部安全氣簾的保護,存在一定的風險。最終廣汽本田皓影的綜合得分率為92.15%,五星安全認證。
(C-NCAP中皓影測試成績)
而對比之下,中保研C-IASI採用的是更為苛刻的正面25%偏置碰撞試驗。中保研C-IASI正面25%偏置碰撞試驗過程中,試驗車輛以64.4km/h±1km/h的速度、25%±1%的重疊率(駕駛員側)正面撞擊固定剛性壁障,採取假人傷害數據、車體結構變形數據、假人運動狀態數據。
此次參與碰撞測試的車型為廣汽本田皓影2020款240TURBOCVT精英版,也就是該車型的次低配車型,官方指導價為17.98萬元。安全配置方面包括主副駕駛座安全氣囊、前排側氣囊,沒有前後頭部氣簾。
而在最核心的正面25%偏置碰撞試驗下,皓影表現不佳,A柱出現較為明顯的彎折,車門幾乎脫落,車體結構明顯變形,同時車頭有入侵駕駛艙的現象。關於皓影最終成績,網友也是等待了很久,而中保研就在昨天卻稱官網資料庫被盜,此前數據並非中保研所發,皓影測試成績擇日公布。
被盜,意思有兩個:1,數據是真實的;2,不是中保研主動披露的。那,又有誰會先拿到這個數據,又可以使用中保研網站後臺發布數據的呢?你們品,你們細品……
(此前在中保研網站公布的皓影測試數據,目前已經被刪除)
有業內人士質疑,廣汽本田與中保研有很深的股權關係,或者這是其撤回成績的真正原因。
期待中保研儘快公布皓影真實成績,而關於網友關心的皓影質量如何,我們也嘗試找到了一些佐證。
有網友問:「在中保研的測試視頻中翻了車的皓影,卻在C-NCAP的測試中取得了五星評價,怎麼解釋?」
其實C-NCAP一向有「五星批發部「的稱號。所以兩家測試機構的難度並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如果說C-IASI(中保研)是閉卷考試的高考難度,那麼C-NCAP就像是開卷考試的小升初。
另外,不少人可能已經發現了,這是一款中國特供車。一般來說,中國特供車的車身做工、安全性配置會比全球車型差一些,這是因為國內汽車行業標準相對其他發達國家標準低導致的。那麼廣汽本田皓影有沒有這種情況呢?我們在官網查不到國內對應車型的資料,不妨來看看它名義上的姊妹車——CR-V在海外測試中的表現。
先來看看美國的IIHS吧,在最新的一次測試中,美版CR-V在25%偏置碰撞測試中取得了G(也就是GOOD)的成績。在現場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A柱沒有明顯的位移、形變,假人相對於方向盤和儀錶板的位置也表明駕駛員的生存空間保持得很好。
接下來看看歐洲的E-NCAP,歐版CR-V在正面偏置碰撞測試中,取得了7.7分(滿分8分)的成績。總體表現和IIHS的結果相似,同樣也是五星好評。
那麼,來到中國變身特供版的皓影,到底還是CR-V的姊妹車嗎?到底還是本田嗎?
汽車A柱指的是左前方和右前方連接車頂和前艙的連接柱,在發動機艙和駕駛艙之間,左右後視鏡的上方。很多人好奇為什麼碰撞測試把A柱的表現看的那麼重要,這是因為車輛的駕駛艙處於A柱和B柱之間,當車身發生碰撞後,A柱變形幾乎可等同於駕駛者頭部受到衝擊,後果不言而喻。
那麼A柱為什麼會斷呢?最直接的原因的鋼材強度。如今消費者購車越來越注重安全性,於是很多車型在宣傳時會利用白車身結構圖來講解自己高強度鋼材的使用比例和範圍。
由於官網並未公布這款車型的鋼材,不過海外版車型倒是有不少資料,例如日版第五代CR-V,A柱採用了1500MPa的超高強度鋼,而美版CR-V同樣採用了比日版1500MPa的熱衝壓鋼,只不過比例更高。
根據零星的消息我們可以發現,東風本田CR-V在A柱部分的鋼材強度上有多降低,在A柱的結構圖中看到其使用的是590-780Mpa鋼材。
相比海外版車型,在整體結構沒有變化的情況下,A柱鋼材屈服強度的降低自然也會讓碰撞成績下降。不過同樣的鋼材,為什麼C-NCAP的測試卻沒有那麼差呢?
先來說說前面提到的25%和40%偏置碰撞的區別了,要知道40%偏置碰撞與25%偏置碰撞對於車輛碰撞力的傳遞路徑完全不同。
40%偏置碰撞力傳遞路徑主要通過前防撞梁、機艙縱梁、機艙邊梁傳遞到乘員艙底部縱梁,主要依靠機艙縱梁發生變形折彎來消耗碰撞能量,另外則是通過機艙上邊梁分散到側圍、A柱上邊梁等位置。
而25%偏置碰撞中,前防撞梁總成、機艙縱梁這些承力部件均被避開,主要傳力路徑有三條:一是通過前防撞梁將碰撞力傳給機艙左縱梁;二是通過機艙縱梁、邊梁傳遞到乘員艙下部、A柱內板下端;三是通過機艙上邊梁傳遞到A柱內板上端,這也是造成A柱上邊梁折彎變形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想在25%偏置碰撞中取得好成績,就需要對A柱內板、加強板、上邊梁等部位進行加強。但很明顯廣汽本田並沒有想到中保研會進行25%偏置碰撞測試,所以自然也沒有進行相關優化。
於是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在已知測試項目的C-NCAP中,皓影表現良好,但在沒有在計劃內中保研的「突然襲擊「中,皓影的A柱出現了斷裂。鋼材強度降低、25%偏置碰撞測試關鍵部位未進行優化是皓影遭遇滑鐵盧的主要原因。何時能向海外版車型看齊?這或許是每個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問題……所以一切的結果,還是等中保研最終給我們一個答覆吧。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